李苦惮简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8-01 21:02:40 浏览
1、

国画大师李苦禅原名李英,山东高唐县人,出身贫寒。1922年,23岁的他到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学习。李苦禅是个穷学生,学习费用全靠家中接济。因囊中羞涩,他住不起旅馆,只得在北京一所破旧的寺庙里栖身。遇到家中接济不上时,他便陷入了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困境。于是,他开始靠晚间和休息日拉洋车维持生活。为此,林一卢同学赠其“苦禅”二字为名。此后,他一直用着此名。1923年秋天,李苦禅到绘画大师齐白石先生的家中拜访。见面后,他恭恭敬敬地对齐白石说:“我爱您的画,想拜您为师,不知您能不能收下我。现在我虽穷,没有什么见面礼给您,但等我将来做了事之后,定将好好孝敬您老人家!”齐白石见他率直质朴,当即就答应了。他急忙跪下就拜,差点摔倒,竟然把齐白石给逗乐了。就这样,这位靠拉洋车维持生活的年轻人,就成了齐白石的第一位拜门弟子。李苦禅虽然继续在晚间和休息日拉洋车,但总是远离齐白石先生的住所,并把帽檐压得低低的。因为,他怕熟人认出自己,给齐白石丢脸。说来也巧,有一个星期天,李苦禅拉车到王府井大街兜生意,在路过一家书画店时,恰巧遇到齐白石先生和几位朋友从店里出来。他大吃一惊,正神色慌张地拉车躲避,忽然听到身后传来齐白石的喊声:“苦禅,还不过来,送我回家。”他应了一声,将车掉转过去,请齐白石上车后拉起车就走。途中,齐白石心疼地问:“苦禅,你经济困难,靠拉车度日,怎么不告诉我呀?”他回答:“我对不起老师,给老师丢脸了。”齐白石和蔼地说:“丢脸?丢谁的脸呢?你不知道我是木匠出身,鲁班的门下吗?苦禅哪,靠劳动吃饭是不丢脸的,靠拉车求学是不丢脸的。”回到家后,齐白石先生将自家院里的一间厢房腾出来给李苦禅住,还给他的一些画上题字,让他卖掉解决生活困难。在齐白石先生的资助和关爱下,李苦禅退掉了所租的洋车,摆脱了生活困境,开始专心致志地刻苦学画。齐白石先生对李苦禅这个得意门生的评价是:“余门下弟子数百人,英(李苦禅原名李英)也学我手,英也夺吾心,英也过吾,英也,来日英若不享大名,天地间是无鬼神矣!”自古英雄多贫寒,从来纨绔少雄男。李苦禅没有辜负齐白石先生的厚望,终于成长为一代书画大师。#李苦惮简介#

2、

1947年,徐悲鸿在家中宴请齐白石、叶浅予、李苦禅、蒋兆和、李可染等10余位大画家。大家坐定后,徐悲鸿把裱画师刘金涛推到众人面前,道:“请各位每人为刘君作画3幅,助他一臂之力。”1922年,刘金涛出生于河北省枣强县,11岁入京城在琉璃厂学徒,苦学10年出徒。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可裱画是个苦差事,须有面壁九年之志。当时店里只管饭,没有工钱。刘金涛为人忠厚,愿意吃苦,来裱画的画家看他做事认真,常常以画相赠。一年冬天,张大千先生来裱画,见刘金涛只着单衣,当下送他一幅画,道:“拿去换钱,买身棉衣。”刘金涛出门当了2块钱,才买了一件新棉袄。随着学艺日精,刘金涛开始跟随师傅装裱大型画作。1942年,大画家蒋兆和的长卷《流民图》在店里装裱。这是一幅九丈多的长卷,店里的裱画室只有两丈,根本难以容下画作。师傅带着刘金涛零裱长接,还是没办法施展,后来只好借相邻店铺门前的台阶,整幅接裱,才得以完成这浩大的工程。这个过程成为当时琉璃厂一个独特的景观。经历了多次重大考验,刘金涛的技艺愈加精进,受到徐悲鸿大师关注。头一次让刘金涛裱画,徐悲鸿就带来了两幅名作:《愚公移山》《九方皋》。刘金涛受宠若惊。他想,是徐先生亲自登门托付,两幅画作又都是一丈二的大作,一定要精心装裱,不负重托。经过多日辛劳,刘金涛将画裱好,专门送到徐悲鸿府上。徐悲鸿一看,满意,当即拿出60块大洋给刘金涛。不料,刘金涛连连摆手。徐悲鸿不解道:“金涛君是嫌少吗?您开个价。”刘金涛赶忙道:“徐先生误会了,30块就行。”徐悲鸿一听,大为感动,道:“金涛君如此为人,难得,难得啊。”从此,徐悲鸿的画作大都交由刘金涛装裱,还特意为他的店铺题名“金涛裱画处”,并向齐白石作了郑重推荐。后来,齐白石的画作也全权交由刘金涛装裱,甚至齐老的生活琐事,去戏院听戏、去饭店订座等等,也由刘金涛办理。在徐悲鸿的指点下,刘金涛改进了传统裱画技法,为装裱工艺的发展进步作出了很大贡献。以往裱画,一般都在浆糊里加胶矾水,这样可以防止纸张遇水伸缩,起到固定作用,同时还能固色、防霉。但是,加胶矾水也有很大的弊端。矾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铝,硫酸铝遇水产生水解反应,呈酸性。春秋季节,气候干燥,在酸的作用下,纸张老化变质发脆,画心很容易裂开,而且重裱的时候,很难揭下来,甚至是揭破画面,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因此,徐悲鸿反对在浆糊里加胶矾水。刘金涛按照徐悲鸿指点,采用“飞托法”解决难题。就是在托画的背纸上刷不加矾的浆糊,刷好之后,用一张棉宣撤湿,画心朝案子,再用刷子排。这样既能起到固定作用,又能有效避免跑墨混色,效果很好。刘金涛一面潜心钻研技法,一面诚信经营,生意开始多起来。1946年,他在琉璃厂租了一间用门道改建的小屋,开始经营裱画生意。可是,他的铺面太小,一旦有大一些的、长幅的画作,根本无法展开工作,可由于没有本钱,他又租不起大的铺面,一时间只能凑合度日。一天,刘金涛正在店里忙碌,徐悲鸿来找他,笑着道:“铺面的问题,我找到一个办法,明天上午来我家里,见面再叙。”说完就走了。刘金涛虽然有些茫然,但是次日一早,还是赶到徐悲鸿府上拜访。过了不多时,叶浅予、李苦禅、蒋兆和、李可染、王青芳、黄钧、田世光、宗其香等10多位名家陆续到来。中午时分,齐白石先生也如约而至。徐悲鸿把大家迎到南屋入席,然后把刘金涛推到前面,道:“刘君金涛,是我的好友,为人厚道,装裱技艺精湛,我的画作装裱,多出自刘君之手。”“刘君装裱,特点有二:一是工整干净,二是色彩雅致。可如今,刘君的铺面实在太小,他的技艺难以施展,故今日请诸位前来鼎力相助。”“我提议,各位每人作画三幅,七日为限,届时办一次画展,募得资金为刘君开一间店铺。”大家一听,纷纷赞同。李苦禅当即吮笔理纸,接连画了《鹰石》《荷花翠羽》《竹石兰草》三幅写意花鸟。过了几日,大家都送来了画作。齐白石、李苦禅还多交了几幅。一共四十多幅,件件精品。画展前,徐悲鸿专门登报介绍,一时间画商云集。展览会开始不到三天,所有画作一售而空。刘金涛用这笔钱在琉璃厂租了一个院子,扩了三间裱画室,生意日渐兴隆。此后,刘金涛为徐悲鸿先生重金收回的名画《八十七神仙卷》作了修复装裱,技惊京城。多年后,刘金涛又将技法传授予次子,为中国画装裱技艺的传承作出了突出贡献。装裱工艺是伴随着中国书画的历史产生的,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一代又一代的装裱大师为之付出了辛勤汗水和聪明才智。老一辈的大师一生只做一件事,专心、专注、专业、专情,为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贡献了力量。作为一名中国人,都应该为民族艺术瑰宝的继承和发展出一份力。

3、

中国画大师笔下的百花相,一定有一幅会惊到你。每一位中国画大师都有自己主攻的对象,每一位中国画大师都有自己得意的作品。比如中国画大师齐白石出名的便是画虾。比如中国画大师李可染出名的是画牧童和牛,比如中国画大师李苦禅出名的是画鹰,比如中国画大师傅抱石,出名的便是他的抱石皴山水,比如中国画大师,徐悲鸿出名的便是画马,比如中国画大师关山月出名的是画梅花,比如启功先生出名的便是他的书法。这些大师每一个人都有他们独特的技法,每一个人对中国画的艺术理念都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才孕育了不一样的中国画大师。然而在中国美术史上却有一个中国画大师,他是全能的。山水,花鸟,人物,他样样精道,样样都是出的精品,没有一样是他不会的,大千世界没有一样不是他入画的题材。他便是中国著名的书画大师,被徐悲鸿称之为500年一大千的张大千。我们细数中国几千年的美术史,这些国画大家,国画大师中,能够样样精通的书画大师,几乎无可寻觅。也许只有张大千一人,所以他才是中国20、21世纪自豪的书画大师。

4、

李苦禅考入北京艺专西画系,发现自己穷得连颜料都买不起。不久又仰慕齐白石画做,自荐拜齐白石为师。晚上住在破庙里,下了学拉人力车赚钱。为了不给齐白石丢脸,每次都在离齐白石家很远的地方拉车,还把帽子压的很低。齐白石终知道了李苦禅的处境,想起自己年轻时木匠的日子,不禁感慨万分。终,白石老人为了让李苦禅专心学画,让李苦禅住在自己家中,并供用度,终成齐白石得意的弟子。

5、

书画大师李苦禅姓名的来历李苦禅原名李英杰,1922年考入国立北京美术学校(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之一)西画系。经济拮据的他白天上课,晚上拉人力车赚取学费和生活费。每晚收工回来,饥饿难耐,他就效仿宋代名人范仲淹,每天熬上一锅粥,等粥凉了后分成三块,一顿只吃一块。寒冷的冬天里,他没钱买炭生炉子取暖,就跑到冰天雪地里去打一套拳。见他生活这样清苦,却能够执着求学,他的同学林一庐满心佩服,赠给他名字为苦禅,苦即苦难的经历,禅就是指大写意。李英杰本人对这个名字也很是认同,从此改名李苦禅。

6、

李苦禅教授在浮夸风座谈会发笑,被毒打1958年,中央美院教师开会座谈“大丰收”。理智的人都知道,“大丰收”是不能超出科学常识范畴的。但是在那荒唐虚夸的年代,人人都得比赛着报捷,造成“捷报频传”假象,否则就跟不上形势要挨批斗。轮到李苦禅先生发言时,他操着一口山东话说:“听人说有个地方大丰收,一亩地收的粮食比平地刮下三尺土的份量都沉”,说到这里,他自己都忍不住笑了。“还有一个地方,有人挖出块大白薯比他爷爷还大,哈哈哈!”全场顿时鸦雀无声。参会的人都想笑又不敢。后来在中央美院私设的“学习班”里,李苦禅被造反派的两名“学生”连续毒打十余日,休克几次,几乎被打死。#李苦惮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