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秋狝简介(木兰秋狝大典)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8-01 22:12:41 浏览
1、木兰秋狝大典

“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思是“美丽的高岭”,而木兰围场曾是清代皇帝举行木兰秋狝之所,位于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距北京450公里,景区总面积2324平方公里,海拔1400―1700米之间。由于一年四季景色皆宜,塞罕坝一直是摄影爱好者的创作之地,随手一拍皆是美丽的风景。8月旅游暂停,图片补上。

2、木兰秋狝景区

每日中华名画|励宗万《秋郊大猎图》来源:清 励宗万《秋郊大猎图》(局部) 纵 21.1厘米 横194 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清朝自马上得天下,首崇骑射。为宣威四裔、怀柔远人,并保持本民族的活力,康熙设每岁习武射猎的“木兰秋狝”制度。《秋郊大猎图》便记录了乾隆十年(1745年)的木兰秋狝盛况。画作以长卷的形式,描绘秋狝大军浩浩荡荡抵达木兰围场,随后展开“合围”的精彩过程,充分展现了乾隆安国固边的雄心,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3、木兰秋狝是现在的哪里

弓矢取天下清朝中期以后,随着玉米、红薯等美洲新作物大面积推广,森林山地也被全面垦殖,中国人口翻了几番,达到前所未有的四亿(1831年),几乎占全球人口的1/3。国大物博、人丁兴旺自古被看作盛世的标志,清朝几代皇帝自信满满,甚至有些过于自恋,反复称自己已经超过了有史以来所有的王朝和皇帝,不仅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甚至连尧舜禹都不在话下。康熙为自己是有史以来做皇帝时间长(61年)而骄傲,乾隆则为自己是有史以来长寿的皇帝而兴奋不已。1996年,俄罗斯人在库页岛一处海滩附近挖出一块石碑,石碑上刻有很多汉字。其中有一副是乾隆在七十大寿时为自己写的对联:“七旬天子古六帝,五代孙曾余一人。”意思是说,历史上超过七十岁的帝王一共也就六个,但五代子孙能同聚一堂的只有我一个人。清朝为人津津乐道的,是所谓“康雍乾盛世”。在这三代中,康熙庙号“圣祖”,乾隆自称“十全老人”。雍正说过的大话也不少,但有些大话还是可以相信的,比如他曾说:“自古以来,各种兵器能如我朝之弓矢者,断未之有也。”。满族人倚仗骑射优势而取天下,成为继蒙古人之后第二个入主中原并统一全国的非汉族统治者。雍正帝曾说:“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本朝。”按照一些日本学者的说法,清朝确实是元朝的继承者—元朝并非在公元1368年失去中原领土后就灭亡。蒙古人绝不承认明朝的皇帝为“正统”。在中央欧亚地区各处都可以看到成吉思汗的王家子孙们,在蒙古高原上称号元朝(北元),王朝一直持续到公元17世纪,直到末代可汗的遗孤向满洲人的君主投降,蒙古帝国的统治权才移交到清朝(公元1636至1912年)手里。清朝统一了比过去元朝还要广大的地区,成为了统治欧亚大陆东半部的大帝国。根据历史记载,早在周武王伐纣时期,女真先民(即肃慎)就已经拥有神奇的弓箭传统,他们以石制箭镞,以楛木制作箭矢。直到春秋时期,这种神奇的“肃慎之矢”,依然很少有人知晓,但博学的孔子却对其了如指掌—有隼集于陈廷而死,楛矢贯之,石砮,矢长尺有咫。陈湣公使使问仲尼。仲尼曰:“隼来远矣,此肃慎之矢也。昔武王克商,通道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来贡,使无忘职业。于是肃慎贡楛矢石砮,长尺有咫。先王欲昭其令德,以肃慎矢分大姬,配虞胡公而封诸陈。分同姓以珍玉,展亲;分异姓以远方职,使无忘服。故分陈以肃慎矢。”试求之故府,果得之。(《史记·孔子世家》)清崇德元年(明崇祯九年,1636年),刚刚征服朝鲜的皇太极告诫诸贝勒说:当年金世宗完颜雍即位后,担心子孙效仿汉人,便告诫他们不要忘了祖先的法度,要练习骑马射箭,可惜他的后人们没有记住他的话,以致亡国。我担心后世子孙也忘记这一点,效仿汉人而忘记了骑射传统。次年,皇太极又下谕:昔金熙宗及金主亮废其祖宗时冠服,改服汉人衣冠。迨至世宗,始复旧制。我国家以骑射为业,今若轻循汉人之俗,不亲弓矢,则武备何由而习乎?……后世子孙勿轻变弃祖制。(《清史稿·舆服志二》)在满族人建立的清朝时期,武举考试必考射箭,但只考弓而不考弩。射箭分马射和步射,各发射六支箭:马射考验左右开弓,中三箭合格;步射离靶三十步,中两箭就算合格。颇为可笑的是,清朝的满族显贵将中国古老的射礼改造为一种器物崇拜:皇帝、亲王和郡王为桦木弓;一般武官、侍卫和兵丁为榆木弓。张弦用的扳指亦由原来的犀角、驼骨,发展为晶莹剔透的象牙、水晶、玉、瓷、翡翠、碧玺等,成为达官巨贾攀比炫耀的时髦饰品。从长远来说,历史是有其方向的,就如同江河向着大海奔流,但在一个短时段内,人们常常看到历史的迂回和倒退。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历代官方都严禁民间持弩,却不反对持弓。中国历朝历代,皇帝常常要亲自操弓射箭,象征“强兵保民,安不忘危”。汉代京师讲武校阅时,皇帝“亲执弓以射禽”“教兆民载战事”。清代皇帝一年一度进行“木兰秋狝”,这并不是娱乐性的狩猎,更像是这个森林狩猎民族传统而又隆重的战争仪式。据说康熙皇帝虽然个子不高,但却筋骨强健,可以在马上拉开五人方能拉开的大弓,射出两倍于一般长度的大箭,而且百发百中,不知是不是真的。有明一代,更具威力的火器已经开始将弓弩逐出战争舞台,这种革命性的历史步伐,竟然被八旗的弓箭所阻止。八旗贵族素以骑射为荣,以铁骑奔驰,冲突蹂躏,敌人无不溃败,以至于对热兵器极为鄙夷,使中国曾一度领先世界的火器在清朝时代严重滞后,甚至连明朝时期的水平都赶不上。#木兰秋狝简介#

4、木兰秋狝

康熙四十九年五月,康熙率领诸皇子到围场进行“木兰秋狝”,至九月初到了阿格鸩围场,在这里皇四子胤禛猎杀了一头梅花鹿并服下了新鲜的鹿血,其后鹿血药性发作,胤禛居然胡乱临幸了一个女人,就此引出了乾隆帝身世的谜案。当时在猎杀梅花鹿之后,包衣奴才恩普劝说胤禛服下这新鲜鹿血,称其有大补之能,胤禛把一大盆鹿血饮尽后,不多时便觉得面红耳赤,焦渴难耐,恩普见到主子这个状态,岂能不知道这是那盆鹿血在作怪,于是便劝胤禛去草庐歇息一二。到了草庐后,恩普从侍女中挑出一人,让其入内服侍胤禛,就这样胤禛迷迷糊糊临幸了此女,事后连对方相貌没看到就扬长而去,恩普问下了该女子的名字后,牢牢记下了日期。康熙五十年夏,康熙再次带着儿孙们驻跸承德,却听到一桩丑闻,大意是自己的第四子胤禛在去岁强行临幸了一名叫李金桂的侍女,可后来既没将其收入府中,也没禀报内务府,而是任其自生自灭。结果该女子一夕承欢,却怀有了身孕,这却难办起来。要知道皇子们的娶妻纳妾都有着严格规定,和这样身份低微的侍女有了关系自然有失皇家尊严,所以胤禛被康熙训斥了一番后,责令他处理好此事。胤禛本来一直多谋深重,哪知会发生如此巧合之事,后悔不已又无可奈何,想来想去只好向时任内务府总管大臣的舅舅隆科多问计。隆科多听到此事也是大为头疼,想来想去只有让李金桂改口此事才会压下来,于是便将此女提到内务府亲审。但审来审去,该女子就是咬定“肚子里就是四阿哥的种”,隆科多劝说半天也没有让其改口。隆科多又想干脆将此女灭口,但被胤禛阻止,且不说此女肚中的或许真是自己的种,即便不是此案也已被八阿哥等人知晓,如果灭了口更会成为其攻击的借口,于隆科多和自己都没好处。隆科多无奈之下,只好找到自己的姐姐德妃乌雅氏前去商量。乌雅氏听了消息之后,决定先让该女子先把胎儿生下再作计较。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该女子生下了一个怀胎十三个月的男婴,此婴刚一出生,德妃与隆科多便以移花接木的办法将此婴换出,交于胤禛侧福晋钮祜禄氏扶养,对外言成己出。这桩疑案就成了乾隆身世的大隐秘。乾隆帝即位后,释放了关在宗人府的十四叔,在乾隆生日宴时,胤禵酒后失言称:“皇帝的寿辰,应在热河过!”乾隆帝遂起了疑心,经再三追问,方知自己的身世另有隐情。乾隆二年,乾隆帝巡幸承德,奉李金桂为母妃,并在草厅对面修亭悬匾,亲手书写“护云”二字,意为长护慈云,以示孝思。时至今日,承德山庄狮子园内仍有草房遗址,具体是否真的见证了乾隆的身世,以待进一步考证了。这就是事关乾隆身世的“草房之谜”秘闻。依照现在的角度来看,虽然此事不乏有胤禛政敌来借此打击他,但是就后来乾隆帝的表现来看,其一系列之事表现的有些匪夷所思,尽管史书中封钮祜禄氏为其亲母,但李金桂被其封之,这又怎么解释?#木兰秋狝简介#

5、木兰秋狝读音

乾隆五十六年秋天,年过八旬的乾隆皇帝又一次率领大队人马前往木兰围猎。一天,乾隆皇帝领着皇子皇孙外出行围,突然看到远处有一只鹿,老皇帝兴致大发,立即弯弓搭箭,可惜没有射中。乾隆皇帝立即补了一箭,但还是没有射中,现场气氛顿时有些尴尬。乾隆是一个极其好面子的人,他一生中总共参加过40次木兰秋狝活动,一是为了继承祖制,让满人不要忘本,二是为了炫耀自己弓马娴熟、武功出众,文能治天下,武能安四海。因此,像这种连射两箭都脱靶的情况,不仅很少见,还让乾隆有些下不来台,周围人都怕他突然发怒,纷纷屏住了呼吸。不过,80多岁的乾隆皇帝脾气比以前好了不少,他没有发怒,而是想到了一个化解尴尬的好办法。乾隆皇帝故意装作胸有成竹的样子,手里握着弓箭,回头对着身后的皇子皇孙们说:“你们看到了吧?像刚刚这种射箭的方法肯定射不中猎物,朕看你们经验不足,故意这样射是为了作为警示,你们一定要引以为戒。”紧接着,乾隆皇帝表示,他要把射猎这只鹿的机会交给皇子皇孙,谁能够捕获猎物,就能够得到重赏。有人可能会说,乾隆皇帝难道不怕有人射中猎物,自己会更下不来台吗?这就是乾隆皇帝的高明之处,他就是射术再烂,也是大清帝国的皇帝,当他射猎的时候,闲杂人等绝不敢随意开弓。而当时跟随乾隆的皇子们基本都已成年,对于政治多少有了一定认知,连皇帝老爹都射不中的鹿,他们谁敢当众显示自己的箭术更加高明?至于那些皇孙们,即便射中猎物,所有人关注的焦点也只会是“天赋异禀”,而不是他们的箭术比乾隆皇帝高明。果然,乾隆皇帝的话音刚落,那些年幼的皇孙们纷纷弯弓搭箭射向猎物。一阵乱箭过后,还是没有一个人射中猎物,正在这时,一个10岁左右的皇孙连发4箭,有3箭都落在了那只鹿的身上。看到这一幕,乾隆皇帝十分高兴,其他人也纷纷拍手叫好。乾隆皇帝把这个小皇孙叫过来,当场赏赐给他一件黄马褂,还把他抱起来坐在自己的御马上,这个10岁的孩子叫旻宁,也就是日后的道光皇帝。这个故事记载在《清史稿》中,原文是:乾隆五十六年八月,高宗行围威逊格尔,上引弓获鹿,高宗大喜,赐黄马褂、花翎。但是个人认为可信度不高,很难想象一个10岁的孩子能够连发4箭,而且3箭都命中目标,即便满清皇室成员自幼接受骑射训练,这种情节也过于离谱。看到这里,相信很多朋友会觉得似曾相识,因为在乾隆的自述中讲到过一个类似的故事,也就是他和康熙皇帝的祖孙相处时光。按照乾隆皇帝本人的说法以及部分史料的记载,乾隆小时候被康熙皇帝看中,带回宫里亲自教导,意思就是让雍正将来把皇位传给乾隆。到了乾隆皇帝晚年,他又仿照康熙皇帝当年的做法,在皇孙中选择了旻宁,很难说这只是一种巧合,还是某些人编造的故事。但有一点值得肯定,小时候的旻宁确实和乾隆皇帝见过,而且比较受宠爱,这是他和其他皇孙相比的一大优势。乾隆皇帝一生对康熙皇帝充满崇拜,无论是为人处世的风格、治理国家的手段还是在位时间不敢超过60年,都体现出了他处处学习康熙皇帝的想法。因此,乾隆在选择未来接班人的时候,不是没有可能提前考虑孙辈,但事实证明,他和爷爷康熙皇帝一样,都做了不是那么正确的选择。

6、木兰秋狝图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清军在乌兰布通大败噶尔丹后,康熙就派人敕谕喝尔丹,重申喀尔喀蒙古与清朝政府的归属关系,同时决定在多伦诺尔(今内蒙古多伦)再次举行会盟、由漠南、漠北蒙古共同参加,皇帝亲临主持,以进一步团结众蒙古,孤立喝尔丹。康熙三十年(1691年)四月,会盟正式开始。康熙深知,喀尔喀两翼之间的矛盾,关键在于札萨克图汗部贵族与土谢图汗的关系。只因土谢图汗拒不归还礼萨克图汗部属民,才致使两翼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恶化。但土谢图汗率众抗击沙俄侵略、积极对噶尔丹叛军作战,在喀尔喀蒙古腹背受敌、沙俄欲乘机招降喀尔喀难民时,其部宗教首领哲布尊丹巴又首先率众南迁,归附清朝。相比之下,土谢图汗之功远远大于其过。因此,康熙决定采取恩威并施的策略。五月初三,康熙召见了蒙古各贵族,并让土谢图汗和哲布尊丹巴将其大过自行陈奏,以化解札萨克图汗部贵族心中的不满,然后指出:土谢图汗虽有擅自出兵之过,但其能积极抵御沙俄人侵.布尊丹巴又能率众来归,故朕不忍治罪,遂命各部贵族对土谢图汗之罪进行商议。各部贵族看到皇帝如此重视,又首先化解了札萨克图汗部贵族的怨气,于是要求数免土谢图汗。康熙遂将已故札萨克图汗之弟策妄札布袭封汗号,又赦免了土谢图汗。接着,康熙遂命原理藩院尚书阿喇尼等前往喀尔喀蒙古分编佐领,拨给游牧地带。在原二十二旗基础上,又增编十二旗,至此,喀尔喀蒙古已达三十四旗。会盟之后,康熙又命阿喇尼等处理善后事务。噶尔丹势力被消灭后,喀尔喀蒙古回到凑北故土。至康熙末年时,喀尔略蒙古已达六十九旗。康熙对于蒙古各部推行盟旗,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蒙吉部落的控制,密切了蒙古贵族和中央政府的关系,稳定了蒙古各部的封建秩序,体现了康熙以“蒙古部落为屏藩”的思想在推行盟旗制度以加强对蒙古各部控制的同时,康熙还特别重视以宗教信仰作为纽带,以连接和维系与蒙古各部的关系。在分别采取政治和宗教措施以加强中央政府与蒙古各部联系的同时,为了经营和开发北疆,康熙还十分注意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关心蒙古人民的生计,以推动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强蒙古各部对中央政府的向心力,这就是康熙所说的:“形胜固难凭,在德不在险。”在康熙怀柔蒙古的各项措施中,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他所推行的满蒙联姻政策。满蒙通婚,是清朝奉行不变的基本国策,也是清朝政府利用姻亲关系加强对蒙古各部政治控制的一种得力手段。康熙即位后,继续奉行满蒙联姻政策。为此,他先后将两位科尔沁贵族之女纳人宫中为妃,同时,又将自己的四名公主陆续嫁到蒙古草原。针对当时喀尔喀各部内附的新局面,他还将联姻范围扩大到喀尔喀蒙古和厄鲁特蒙古,从而与蒙古各部的王公贵族都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姻亲关系,使蒙古各部进一步成为清王朝“结以亲谊,托诸心腹”的依靠力量。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将皇六女和硕恪靖公主下嫁土谢图汗部的札萨克多罗郡王敦多布多尔济,并授其为和硕额驸,后又晋升为和硕亲王。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又将郡主嫁给敦多布多尔济长子根札布多尔济,并授之和硕额驸。此后,康熙又将孙女和硕怡亲王允祥之女和硕和惠公主下嫁给土谢图汗察浑多尔济之弟巴图尔珲台吉之孙多尔济色布腾。通过这一系列联姻活动,大大加强了朝廷与蒙古各部的联系。在康熙怀柔蒙古的诸项措施中,木兰秋狝和巡幸避暑山庄也起了重要作用。木兰围场设立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地点在内蒙古昭乌达盟、卓索图盟、锡林郭勒盟与察哈尔蒙古东四旗接壤处,东西相距三百里,南北直径也近三百里、方圆面积达一万余平方公里。由于木兰围场位于内蒙古的中心地带,北控蒙古,南拱京师.战略地位重要。又是清代前期北京通往漠南蒙古、喀尔喀蒙古、东北黑龙江以及尼布楚城的重要通道,因此,康熙几乎每年都到这里行围狩猎,利用蒙古各部贵族扈从围猎之际,接见蒙古各部上层人物,密切清王朝与蒙古各部的联系,以增进团结,使蒙古王公“畏威怀德”,以达到亢备边防,巩固基业的目的避暑山庄的建立与木兰秋弥有直接的关系。避暑山庄不仅仅是康熙在木兰秋弥时所住的行宫,同时又是康熙处理民族事务,加强北部边防的政治中心。康熙除在“围班”当中接见蒙古贵族外,还在行宫接见蒙古各部官员。随着众蒙古的相继来归,飒见者日益增多,因而康照每年都要在避暑山庄停留数月甚至半年时间,在京外处理各种民族事务,从而使避暑山庄成为清朝政府的第二个政治中心。避暑山庄的建立、对于康熙怀柔蒙古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稳定喀尔喀蒙古,解决两翼纠纷,不仅是安抚蒙古所必须,也是制止噶尔丹与沙俄相勾结,防止其在北方进一步扩张的一个关键,因为一支稳定团结的蒙古力量本身就是一道强有力的屏藩。因此,在内忧外患时,康熙决定先从解决喀尔喀蒙古两翼纠纷入手,以加强中央对漠北地区的管理,只有稳定了内部,才能腾出手来对付外部的挑战。

7、木兰秋狝指什么

这三张画分别反映了清朝乾隆皇帝和道光皇帝骑马狩猎时的画面。前两幅为乾隆皇帝,第三幅道光皇帝,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幅出自郎世宁之手,而后两幅都得是当时的清宫御用画师所作。先不说西洋油画与中国传统画的区别,就两位皇帝的容貌、气质和体态面向,就不难看出,什么是盛世之君,何为衰世之主。值得一提的是,清朝皇帝为了保持本民族马上得天下的骑射本领,因此经常举行木兰秋狝,这一皇家狩猎活动在乾隆一朝达到了顶峰,终却在道光皇帝继位后遭到了彻底的废黜。自道光皇帝之后,直到清朝亡国,这期间的五位清朝皇帝都没有进行过木兰秋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