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歌老人侯世恭今天是兵歌老人侯世恭先生的头七,谨以此文纪念他爱兵和为军地共建所作出的贡献。我与侯世恭先生是同一个村,孩提时就在他的讲台下学习,长大以后,我穿上了绿军装,走进了军营,退役回乡后,还是与他在同一个讲台上教书育人,从那以后,我们出出进进、谈天说地、欢声笑语都融在了一起。侯世恭先生对音乐很有天赋,精通词曲的创作,在他的面前,我还是小学生,但是,每当完成一首诗、一首歌词、一首歌曲的创作 ,他都要在我的面前手舞足蹈地先朗诵或先歌唱,朗诵后或歌唱后总要带着谦虚的语气问“这词怎么样,那调怎么样”?他有时的创作是争分夺秒,有时是废寝忘食,有时是通宵达旦;他的歌没有恩恩爱爱,没有缠缠绵绵。他常常告诉我“我 喜欢兵,喜欢军人的素质,喜欢英雄气概”。侯世恭先生一生有不了的兵情,他的创作大都与兵情链接在一起。一首歌要怎么才能与时俱进,鼓舞士气,让歌声变成兵们的精神食粮,生成兵们无形的力量,事前事后都很谦虚要与我商讨,我也很乐意当好他的参谋。“我当不上兵,但我爱兵,我要用歌声来鼓舞士气。”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为什么对军人有着不了情呢?在我的印象深刻的事情就是他对军营的痴迷,由于在20世纪50年代唯成分论,就因为家是富农,而当不了兵,所以,他对军人军营更加向往而情有独钟。1995年10月22日,当他听到《咱天山的兵》的报道,当听到一个站岗的战士被冻成了一个冰人以后,他落泪了,情不自禁的写下了《无名的小花》歌词,并谱写了歌曲,福建省经济台进行了现场直播,我也幸运地被邀请参加隆重的举行仪式。《无名的小花》感动了天山,感动了中国军人,感动了中国人民,也深深感动了我。1998年8月1日建军节刚过,至8月7日南京九江发生了洪涝灾害,南京部队组成了抗洪抢险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赴抗洪抢险第一线。当侯世恭先生从收音机听到了很多战士为抢险救灾而废寝忘食,成天泡在水里,有的战士脚趾都泡烂了,还依然坚持战斗在第一线时,他找到了我,说要谱写一首歌,歌唱在抗洪抢险第一线的战士们,我被他的精神感动了。《急流中的红星》歌词曲带着情感在一天之间快马加鞭谱写完工,但是摆在面前有几个难点:一是怎么才能在快的时间把歌曲发出去?二是怎么发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三是由谁来唱这首歌。在当时电脑和手机还不普及,传真才是快的速度,既使是有了传真,可是以上三个问题还是明摆着。后来我想到了驻军部队,这里的高首长就是我的老战友。我们当机立断,马不停蹄地找到了驻军首长。首长关心这个事,李平原副政委担起了这个宣传工作的重任。夜9时过后,休息的军号已吹响,部队官兵已经进入了夜眠时间,四周静悄悄,唯独师部办公大楼的灯依然亮着,唯独那“咔咔咔”的打字声和几个干事秘书的急促呼吸声在办公室回响,师部首长瞪着眼睛,专注地焦急地看着等着传真机的运作,除了呼吸声还是呼吸声,部队首长专注地焦急地等着这种打字和传真机地运作 ,可是我们对这样的技术一窍不通,也帮不上忙,再说,部队内部的专线,我们是不能接触到的。军队专线直接把这首歌传送给了南京军区后勤部。当南京军区政委收到了这首歌时如获至宝,当即由文艺轻骑队演员黄洁演唱。打字、传真、排练、演唱通通都在一夜之间,一切行动都体现出了一个“快”字,军队专线之快,军人作风之快,可真叫雷厉风行。那天夜里有多少军人为了这首歌而彻夜不眠,可见部队首长对这首歌有多重视,可见这首歌的分量有多重。《激流中的红星》极大的鼓舞了抗洪第一线的战士们,现场的歌声响成一片:为难时刻显出英雄本色,人民需要何惧浪尖驰骋。巍巍的江堤怀念赤诚的战士,你留下信念,留下光辉,留下千秋不了的鱼水情。《无名的小花》、《咱特区的兵》、《激流中的红星》等歌,都是与兵结缘,也因此,侯世恭先生被部队官兵称为“兵歌老人”。“兵歌老人”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福建日报等等几十家报刊杂志用醒目的版面头版头条先后发表了侯世恭先生的事迹,全国人民都知道了侯世恭的名字,也为有这样爱兵老人深深感动着,梅山驻军与地方政府共建文明,“共建文明”也成了全国首个光辉典范。文章写到了这里,我们也忘不了驻军部队首长的支持,忘不了李平原副政委,忘不了原部队干事许岩胜(后来升任为集团军首长),忘不了当年解放军报记者单秀华的贡献,忘不了南京军区后勤部首长和黄洁等众多演员的付出,忘不了很多叫不上名字的干部战士的支持。作者:侯荣华2022年2月22日
单秀华简介(单秀华)
1、单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