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惠王简介(燕惠王的家族简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8-02 02:00:02 浏览
1、燕惠王的家族简介

列位看官,我们接看战国故事之田单篇,在苏秦挑拔下齐泯王滥用武力引来五国伐齐,乐毅就是五国统帅,各国目的自然是瓜分齐国地盘,其他四国军事目的已经达到,只有燕国还未拿下自己分到的地盘,就是齐国核心区域,乐毅率军打的齐国只剩即墨与莒两城。各国在齐国干什么可以想到,比长平之战后的赵国更惨,齐国人口大量被屠杀才对,所以后边齐国一点也没有底气。面对乐毅这样的猛将,即墨这边的田单知道必须离间燕国君臣,恰好新燕王就是燕惠王,就是一个草包。田单就散布消息说乐毅要在齐国称王,燕惠王自然就知道了,就换下了乐毅,换上一位草包将军骑劫,而乐毅直接回了赵国,不再回燕国,免得被燕惠王迫害。我们下回看田单惊天逆转#燕惠王简介#

2、燕惠王终结局

公元前284年,燕、秦、赵、魏、韩五国军队在燕国上将军乐毅的率领下攻打齐国。济西(今山东高唐、聊城一带)一战,齐军战败后,秦、赵、魏、韩四国就撤军了,只有燕国继续在齐国攻城掠地。燕军攻破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之后又连续攻下70多城,齐国只有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和莒城(今山东莒县)没被攻破。乐毅见即墨久攻不破,就改用围而不战的攻心策略。城里逃出的百姓,不杀不抓:出来打柴的百姓,听之任之:遇到饥寒交迫的百姓还送点衣物、粮食救济。乐毅想让即墨城中的齐国人从心理上放弃抵抗,只是这一围就是5年。即墨城被围时,齐国的守将已经战死。军民共推齐国宗室田单为将。田单足智多谋,他对付齐军的办法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即也采用了攻心术。田单先是来了一招反间计。公元前279年,燕昭王去世,乐毅能够专心攻打齐国得益于燕昭王的信任。可是燕昭王一死,新上位的燕惠王就就不那么信任乐毅了,田单对燕惠王发起心理攻势,派人到燕国散播谣言,说乐毅想在齐国称王,对即墨围而不攻,收买齐国人心。如果换个人来替了他,早就攻下即墨和莒城了。燕惠王果然中计,派大将骑劫去替换乐毅,乐毅害怕回国后遭迫害,就逃到了赵国。燕军更换将领后,许多将士为乐毅愤愤不平。田单命人找来一千多头牛,然后在牛角上绑上尖刀,尾巴扎上浸过油的芦苇,牛身披上五彩龙纹战衣。然后将牛排好阵形,在夜里点燃芦苇,牛被火烧得疼痛,就狂奔起来。田单还安排5千齐国一兵紧随其后,对燕军来说犹如天兵下凡,齐军将燕军杀得大败之后,田单乘势发起反击,田单收复了之前被乐毅攻下的70多座城,把齐襄王迎回临淄,齐国复国。齐国虽然得以复国,但齐国实力却远不如之前,长平之战后秦国一国独大。

3、燕惠王是如何用人的

心理战高手的田单是怎样抓住时机激发军心反败为胜的?先了解一下背景,看看沉稳睿智的乐毅怎样被反间计逼走的:燕昭王就死了,儿子燕惠王继位。惠王做太子的时候,和乐毅之间发生过不愉快。田单听说了,就使一个反间计,宣称说:“齐王已经死了,乐毅没有攻下的城池就两座而已,乐毅与燕国新王有矛盾,怕被诛杀,不敢回国,所以以伐齐为名,实际上是拖延时间,想自己做齐王。现在齐国人还没有亲附他,所以他就放缓进攻即墨,等待时机成熟。齐国人现在害怕的,就是燕国换别的将领来,那即墨就完了。”燕惠王中计,派骑劫为大将,换乐毅回国。乐毅知道新王来者不善,不敢回燕国,就投奔赵国去了。燕军将士为乐毅鸣不平,愤懑,于是上下不和。……骑劫的领导风格完全不同,田单就利用这个机会,准备彻底翻盘:……然后田单又放出谣言:“我担心燕军把齐国俘虏鼻子割了,推到阵前,那即墨人就吓破了胆,战斗意志就崩溃了。”燕军听说了,马上照办。于是城中士兵百姓看见城外俘虏都被割了鼻子,愤怒,更加坚定坚守,决不能做俘虏。田单又放出反间计,说:“我们怕燕国人把我们城外祖宗坟墓挖了,这样就会让我们心惊胆寒。”燕军马上去把即墨人的祖坟全部挖开,把棺材尸骨拖出来烧了。齐国人从城上望见,痛哭流涕,群情激愤,愤怒十倍,都愿意出城作战报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就是因为骑劫的价值观和之前的乐毅迥然不同。乐毅的价值观,是仁政爱民的价值观;乐毅的战略,是给齐国人更好的统治者,用时间慢慢感化,让所有齐国人都觉得做燕国人更好!骑劫来了之后呢,他的想法只有一个——如何快能拿下即墨,怎么快,就怎么来,什么办法都可以尝试。有价值观、有战略的人,志有定向,一心不二,止于至善。没有价值观、没有战略的人,就会为外物所移,为利欲所牵,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就会上当、中计。田单的战略呢?是标准的《孙子兵法》:“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杀敌靠愤怒,夺敌靠奖赏。军队开出去,必须给士兵一个杀敌的理由,让每个人都成为“激情杀人”的亡命徒。这就要利用人的感情。有两种感情可以让人忘记生命危险:一是愤怒,怒气上来,就什么也不顾;二是贪婪,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万人非能同心皆怒,在我激之以势使然也。”千万人的军队,你要他们都恨同一个人、同一件事。所谓同仇敌忾,就是要想办法去激他。后来的战事基本上就按照田单的构思发展下去了,其结果也有其必然性:田单知道差不多了,士卒可用,士气可用!于是田单身操打土墙用的木板和铁锹,和士卒一起劳动,修筑城防工事,他的妻妾都编在行伍之中参战,饮食全分给士兵们。让身披铠甲的士兵埋伏起来,让老弱女子登上城墙守卫,派使者去向燕军约降。燕军围了三年,即墨终于要投降了,燕军都高呼万岁!田单还觉得把燕军骗得不够彻底,于是搜刮民间黄金,得两万四千两,叫一个富户出城献给燕将,说:“城中马上就要投降了,恳请将军进城之后,保护我家生命财产安全啊!”燕将大喜,承诺保护他家。于是燕军就更加松懈,等着摘胜利果实了。田单在城中收集一千多头牛,为他们缝制火红色的丝绸衣服,上面画上五彩龙纹,角上绑着尖刀,尾巴绑上苇草,灌上油脂,然后在牛尾上点火。事先在城墙上挖了几十个洞穴,半夜把牛一起放出去,五千壮士跟在牛后面。那牛尾烧烫负痛,怒而冲向燕军,燕军大惊,看见牛身上都是龙纹,也不知道什么东西,是不是神师来了。被牛撞到的,非死即伤,城中百姓,杀声震天,全城老弱都狂敲铜器,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国人一战杀死了骑劫,乘胜追亡逐北,所过城邑都叛燕而复归于齐。田单的兵越来越多,乘胜追赶,燕军日渐败亡,一路退到黄河边。齐国七十余座城,全部光复。……比起激发军心,后面的计策不过是锦上添花了。打下了坚固的根基——众志成城的人心,其他的事情只要按常理出牌,也能取得必胜。可以看出,长远的战略眼光对于事业的终胜利是决定性的。

4、燕惠王深度解析

今天说说乐毅以及乐毅与燕昭王惺惺相惜,互相信任的故事。乐毅(yuè yì),中山灵寿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魏将乐羊后裔,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七十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报了强齐伐燕之仇。后因受燕惠王的猜忌,无奈投奔赵国,被封于观津,号为望诸君。燕王姬哙昏庸,被齐国灭国,后来燕昭王即位,内心极度憎恨齐国,时刻想着报仇。但是,燕昭王知道燕国小而且位置偏远,自己的力量又远远不及齐国。于是,就屈身招募贤士,广纳人才,先礼待郭隗为上宾,让他帮助自己招贤纳士,使燕国逐日变得强大起来。乐毅作为魏昭王的使者来到燕国后,燕国以宾客之礼接待了他。但是乐毅却婉言拒绝了宾客之礼,只想在燕昭王面前俯首称臣,后来燕昭王任命他为亚卿,把国家政事交给他全权管理。燕国在乐毅的带领下,国家逐渐强盛乐毅伐齐,在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韩、赵、魏四国共同伐齐(战争开始后楚也加入联军)。激战于济西,大败齐军。乐毅率燕军乘胜攻克齐72城,直入都城临淄。并烧齐都宫庙宗室,掠珍宝巨财一空,尽归燕国。燕昭王封乐毅为昌国君。燕国至此达到鼎盛时期。当时齐国仅剩莒、即墨仍在坚守,乐毅围城,三年不下。后来有人在燕昭王面前说乐毅坏话。燕昭王说,原来齐国毁灭了燕国的宗庙,现在乐毅为我们报了仇,乐毅是一个有本事的人,本来应该做齐王,那时候,只要我们燕国和齐国和平共处就好,于是处死了那个诋毁乐毅的人。但燕昭王死后,刚刚即位的燕惠王中了齐将田单的反间计,撤掉乐毅,乐毅解职后,认为“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便决定拒绝回燕国而西向去了赵国。赵惠王看到乐毅归赵,就隆重地接待了他,并且封乐毅为望观津,号望诸君。

5、燕昭王与燕惠王简介

唐肃宗册封的武庙十哲到底有多可怕:A.1、武庙命名。760年唐肃宗将太公尚父庙更名为武成王庙即武庙;2、主神姜子牙。兵家鼻祖、武圣主神太公望即姜子牙,(前1156年-约前1017年),牧野人,商末周初军事家、政治家、韬略家,周朝开国元勋,被尊为“百家宗师”。姜子牙曾垂钓于渭水之滨,遇见西伯侯姬昌,被拜为太师,辅佐周文王建立霸业。周武王即位后,尊为“师尚父”,成为周国军事统帅;辅佐武王消灭商纣,建立周朝,封为齐侯;辅佐周公旦平定内乱,开疆扩土,建立成康之治!2、左右十神。左列: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汉丞相诸葛亮、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勣(文武双全徐茂公)。右列:汉太子少傅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魏西河郡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B.武庙十哲:1、白起,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他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受封为武安君。白起是中国历史上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2、韩信,西汉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之一,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韩信原归属项羽,但不得重用。他结识萧何后,十分受萧何赏识,并被刘邦拜为将军。他作为统帅,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作为军事理论家,联合张良整理兵书、序次兵法,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公元前196年,韩信被吕后诛杀。3、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他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早年隐居南阳,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打败曹军。后随刘备夺得汉中并被任命为蜀汉丞相,主持朝政。诸葛亮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著有《出师表》《诫子书》等。4、大唐军魂·李靖,军事家,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谥“景武”。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原为隋将,后效力李唐,为唐王朝的建立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南平萧铣、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著有《李卫公兵法》、《李靖六军镜》等兵书。649年7月2日,李靖病逝。5、智勇双全的徐茂公,唐朝初期战功赫赫的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李勣(徐茂公)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降唐,先后参加虎牢关之战,帮助唐朝打败东突厥、薛延陀、高句丽等少数民族政权。三朝元老李勣(徐茂公)一生历事唐高祖、太宗、高宗三朝,历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师等职,累封英国公。669年去世,册赠太尉!6、张良,秦末汉初杰出谋臣。他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张良的先辈,在韩国五世位相。张良早年曾因刺杀秦始皇不成而隐居躲避;后追随刘邦,力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季父项伯,使刘邦顺利脱身。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建立大汉王朝,帮助吕后之子刘盈成为皇太子,册封为留侯。晚年,跟随赤松子云游四海。张良去世后,谥号文成。7、田穰苴,春秋末期齐国人,武功卓著,其军事思想影响巨大。宋徽宗时追尊田穰苴为横山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田穰苴是继姜尚之后一位承上启下的著名军事家,曾率齐军击退晋、燕入侵之军,因功被封为大司马,子孙后世称司马氏。8、兵家至圣孙武,春秋末期齐国山东人。著名军事家,政治家,被尊称兵圣或孙子、“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他在柏举之战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他撰著的传奇兵书《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世界上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一!9、战神吴起,卫国人,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亚圣。吴起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前381年,因变法得罪贵族,遭其杀害。他被后世称为武庙十哲、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其著作有《吴子兵法》传世。10、乐毅,河北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魏将乐羊后裔,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报了强齐伐燕之仇。后因受燕惠王猜忌,投奔赵国,被封于观津,号为望诸君,之后于赵国逝世。唐肃宗将其列入“武庙十哲”,宋代被列入七十二名将。

6、燕惠王为什么死了

公元前284年,乐毅为首的燕军接连夺下齐国70余座城池。一天,太子进宫向父亲燕昭王进言,事关乐毅,可话还没说完就挨了二十大板。燕昭王指着太子鼻子大骂:“只要我活着,你想都别想!”太子不服,但什么也不敢说。“父王,乐毅半年内打下了七十多座城池,为什么后两座城3年都打不下来?其中定有蹊跷!”太子对燕昭王说。燕昭王一听,直接从位子上蹦了起来,下令给太子一顿好揍,还指着太子的鼻子大骂:“你这是忘恩负义的东西!乐毅帮助咱复仇齐国,不尊敬不说,你还怀疑他。只要我还活着,你就别想动歪脑筋!”太子走出宫门,一路上心里越想越觉得不服。乐毅本是赵国人,当年父亲求贤若渴,高筑黄金台,将乐毅等一众贤臣吸引而来,如今自己这个儿子说话,竟还不如外人好使。骑劫见到太子手捂着身子,好像刚被打过一般,十分不解:“太子,难道进言不顺利吗?”太子将事情经过讲述一番,骑劫一听,一时间也不知该如何是好。其实,这话就是骑劫向太子所说,而太子觉得此话在理,便进宫告诉了父亲燕昭王。只是太子没想到,父亲竟视乐毅为知己一般。燕昭王的盛怒并没有改变太子的想法,反而使他更加疑心:乐毅虽立下汗马功劳,但如今种种行为,肯定有鬼。太子一事之后,燕昭王回想起曾经被齐国打压的屈辱,而自己放低身份、求贤若渴的召来这么多像乐毅一样的贤臣,也终于帮助燕国人报了当年的仇,心中素然升起对乐毅的感激之情。于是,燕昭王立刻派使节前去见乐毅,并立他为齐王。乐毅得知后十分感动,表示愿为燕国效犬马之劳,但受封为齐王却万万不可。此时的乐毅,还不知太子进言之事,只是一心在齐国后两城的战事之上。乐毅认为,齐国已是强弩之末,但要彻底征服齐国,后这两城必须要攻心这样百姓才能心服口服。只是,这攻心之计有些漫长,燕昭王还没有等来胜利的消息,就薨逝了。而太子自然而然继承了父亲的王位,是为燕惠王。齐国已是秋后的蚂蚱,可燕惠王的即位,给了齐国一个机会。齐国有个将领名叫田单,他知道燕惠王做太子时就与乐毅不合,如今太子继位,正是离间君臣关系,削弱燕军、一举反攻的好机会。田单放出话去:“齐国虽然只剩两座城池,但之所以这么久都没被打下来,是因为乐毅想在齐国称王,而齐国真正害怕的,不是乐毅,而是别的将领。”流言传出去不久后,得知消息的燕惠王的更加印证了自己对乐毅的猜忌,心中的不服气也算得到了释放。于是,燕惠王派骑劫替换乐毅前去攻打齐国,而此举正中田单下怀,只因那骑劫是个庸碌无能之人。田单放出流言是为了拖延时间,如今时机已到,他一面假意投降,一面放出早已准备好的千余头老牛,以火牛阵突袭毫无设防的燕军。骑劫所带领的燕军大败,自己也死在了乱战之中。而乐毅知道骑劫来替换自己,是因燕惠王心怀不满,他既害怕回国被杀又不愿再服侍这样的君王,于是毅然决然去往了赵国。与田单的即墨一战,燕国原本夺来的70余座城池又复归了齐国,这场大败让燕惠王拍桌瞪眼,懊恼不已。于是,燕惠王想起了乐毅,便写了一封信:“会先王弃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后还写道:“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燕惠王的意思是:乐毅,我可没有不信任你,只是被身边小人耽误,但你如今抛弃燕国而投奔赵国,对得起我父亲当年对你的知遇之恩吗?面对仍旧傲慢且虚伪的燕惠王,乐毅慷慨疾书一篇《报燕惠王书》:“……昔伍子胥说听于阖闾,而吴王远迹至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一篇《报燕惠王书》,乐毅写了自己的一片赤诚遭惠王无端指责,且以伍子胥“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的教训表明自己不效忠昏君。读罢了回信,燕惠王才幡然悔悟,也打消了对乐毅的猜忌和偏见。为表歉意,燕惠王将乐毅的儿子乐闲封为昌国君,其弟乐乘为将军。自此之后,乐毅游走于燕赵两国之间,成为两国交好的桥梁,并终将尸骨埋在了赵国的土地。乐毅遇见燕昭王,愿意使出浑身解数以帮助燕国复仇,而碰上昏庸的燕惠王,则保存实力出走他国,这一切都是他高明的处事态度。所谓“禽择良木而栖,臣择贤主而事”,乐毅正因如此,才得以善终。参考:《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