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弘烈简介(傅弘烈图像)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8-02 02:08:41 浏览
1、傅弘烈图像

那一年紫禁城一樱花树下,顺治悄悄走到孔四贞身后,伸手捂住她双眼,孔四贞转身娇嗲地喊了声“皇上!”。顺治拉着她就进了寝宫…,谁料1个月后,孝庄却将她嫁给一武夫。孔四贞是清朝的汉族格格,被孝庄收养后封为“和硕格格”。那么这位孔四贞又是谁的女儿?孔四贞的父亲是一位汉人,名叫孔有德。从大清的角度说,他是大清开国功臣,被封为定南王,他率领部众投降了后金,就是后来的大清王朝。孔有德是皇太极时期的藩王,负责广西桂林一带。1652年,张献忠的部下,李定国南下攻取广西,孔有德迎战,结果被李定国用50头战象,攻破了清军阵营。孔有德自知桂林不保,为了避免妻妾受辱,便挥剑杀了她们,之后命人带着他的一儿一女逃出桂林,自己自焚殉国。可惜孔有德的儿子孔廷训,于1659年被李定国部队捉到后处斩。此后清廷将定南王的藩王废除。孔有德的女儿孔四贞逃过一劫,孔有德有一个得力干将叫缐国安,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用了一年的时间攻下桂林,为了感念孔有德之恩,他主持大局接回孔四贞,孔四贞跟随父亲的军队,护佑孔有德两位妻妾的灵柩赶往京城。当孝庄太后得知孔有德之女孔四贞流落京城后,便有意收留了她做义女。一方面孝庄太后可怜孔四贞小小年纪,孤苦无依。另一方面,源于定南王的部下对孔家的忠心。为了拉拢定南王部众,孔四贞成了孝庄太后的一枚棋子。年少的孔四贞入宫后深得太后喜爱。太后经常教她熟读经文,还曾把她送去五台山学习禅宗武学,而孔四贞也是个知恩图报之人,太后有意把她许配给顺治作妾。入关后出生的顺治帝,已经接受汉族文化,一直想找一位能与他吟诗作对的妻子,对于衣食无忧的顺治来说,精神层面的沟通,是他青春期的全部追求。但是孝庄太后为了巩固自己科尔沁家族的地位,给顺治安排的两位皇后,均是来自蒙古科尔沁草原的女子,且在血统上还与顺治有至亲的关系。第一位孟古青就是他的表妹,很快被顺治以“奢华善妒”的罪名废掉。孝庄又给他安排了孟古青的侄女-博尔济吉特氏,这位皇后品行品貌都是上品,但顺治帝从内心对反对母亲的安排,因此这一位也形同虚设。在顺治逆反的青春期里,弟弟的妻子董鄂氏闯入了顺治的心中,孝庄为了扼制皇家丑闻,便有意安排,比顺治小五岁的汉族女子孔四贞接近顺治帝。孔四贞经常陪伴顺治帝去南苑打猎,略通诗书的贞儿,既能陪皇上策马奔腾,又能在安静的时候,伤春悲秋吟诗作对,顺治帝渐渐忘记了董鄂氏的存在。贞儿也在陪伴顺治帝的过程中,与他产生了感情。顺治本以为贞儿能成为他后宫中的慰藉,孝庄太后也有意撮合贞儿留在顺治身边。有一天,孝庄太后问及贞儿的婚约,孔四贞想都没想回到:“父亲在世时已经把我许配给部将孙龙之子。”孝庄听罢叹了口气说:“既然不能给我做儿媳,那就做女儿吧。”孔四贞听后这才反应过来,后悔的哭了起来。作为臣女的孔四贞不敢隐瞒,这才脱口而出。此话一说出口,孝庄太后便打消了娶她做儿媳的念头。因为孝庄要考虑定南王部下的维稳问题,如果硬要把孔四贞许配给顺治帝,就怕让定南王部下寒了心,从而对朝廷生出二心。孝庄想到让孔四贞回去代替定南王镇守广西,想到这里,她只得打消了纳她为妃念头。孔四贞却后悔了,她早已是顺治帝的人了,怎忍心离开心爱之人。但世事如棋局,孔四贞本就是一枚棋子,她的命运早在一生下来,就被裹挟在政治时局之中。孝庄太后是此时清朝翻云覆雨之人,孔四贞竟是那翻不出如来佛手掌心的猴孙。孝庄为了安慰两个年轻人,收贞儿做了义女,封为和硕公主。这让顺治得到些许安慰,今生不能成为夫妻,那么就成为兄妹吧。熄灭了对孔四贞的爱意,顺治帝终是难逃与董鄂妃的情缘,开启了他在劫难逃的情缘。而孔四贞如约以公主的身份,嫁给了孙延龄,孔四贞略有骄横,对驸马颐气指使。孔延龄却也不是省油的灯,初始为了讨好公主,言听计从。孔四贞为他在朝廷谋下了柱国、光禄大夫、广西镇守将军等职位。有了特权,孔延龄打起了如意算盘。康熙四年,孔延龄请求“就食广西”,得到康熙的批准后,举家南下。待回到广西,孔延龄终于露出了凤凰男的嘴脸,对公主渐渐冷淡疏离,脱离管束。康熙十二年,爆发了“三藩之乱”,孔延龄被吴三桂诱导,准备起兵反清。没想到他虽然做了十二年广西镇守大将军,却徒有虚名,孔有德的部下并不听从他指挥,孔四贞此时后悔不已,劝夫君早日归顺朝廷才是正道。后来孔氏旧部威胁孔延龄把兵权还给孔四贞,孔四贞这才步步为营,提前写下书面令,自己如有不测,就把军权的指挥令交给了傅弘烈。果然吴三桂得知孔氏反水,便把孔四贞接到昆明软禁了八年之久。康熙二十一年,三藩之乱才彻底平定,孔四贞终于被康熙接回了北京,她完整地把定南王的旧部交给了康熙。此后30多年她一直为战乱无辜者诵经超度,直到1713年孔四贞去世,清廷感念她的忠诚,以公主身份葬于公主坟。#傅弘烈简介#

2、傅烈生平简介

祖大寿兵败降清,他的儿子祖泽清也投降清朝。作为降二代,祖泽清和其他兄弟们不同,他后来走上了反清的道路。1673年,平西王吴三桂举起反清大旗后,这时身为广东高州、雷州、廉州三州总兵的祖泽清也起兵响应,在广东率先发难,向这时仍坚持为清朝卖命的平南王尚可喜发起进攻。再加上东边潮州的总兵刘进忠(原明朝投降总兵马得功的部下)也投降靖南王耿精忠,广西定南王孔有德的女婿孙延龄依附吴三桂,三面夹攻之下尚可喜岌岌可危,整个广东只剩下省城广州和周边的三个州,迫使尚之信反正,囚禁老爸尚可喜,投降周王吴三桂。形势的变化得很快,到1677年(康熙十六年),吴三桂的攻势已经裹足不前很久,在双方的对峙中局面越来越有利清朝。随着陕甘王辅臣、福建耿精忠、广东尚之信的投降,吴三桂的末日似乎不远了,而且这时的祖泽清已经处于清朝和吴三桂对峙的前线。在这种形势下,祖泽清再次展现了他投机的一面,选择第二次投降清朝,康熙从大局考虑接受了他的投降,并且仍然任命他为雷州总兵官。投降后,尚之信受命增援韶州,出兵广西和湖南,祖泽清受命攻打广西的柳州、钦州,策应傅弘烈在梧州的军事行动。原本桂林的孙延龄、柳州的马雄这时也准备投降清朝,傅弘烈就是派去和清军接头的,但是由于消息走漏了,吴三桂派孙子吴世璠到桂林诱出孙延龄,直接将其处死,从而控制广西的大权。祖泽清对攻打柳州、钦州并不着急,康熙几次下诏书催促他都没有出兵,而是坐观形势变化。1678年(康熙十七年),退居衡州的吴三桂正式称帝,建国号周,年号昭武。作为吴三桂的表弟祖泽清这时有些心动,此时西面的广西被吴世璠控制,广东的尚之信已经降清,吴三桂这时集中兵力进攻广东北部的韶州,并且获得了一系列胜利,夹在双方之间的祖泽清经过一番思量后选择再次反叛清朝,投降吴三桂。他的临阵倒戈让康熙突然之间措手不及,原来调去攻打韶关的尚之信又紧急回头率兵南下,要先擒拿祖泽清,消除后顾之忧。对祖泽清的这一反复行为,康熙也是十分痛恨,下令不准投降,一定要让尚之信抓拿后押送京城问罪。让两个降将在这里互撕,康熙可能也是想试试他们到底是不是真心归降。祖泽清的兵力不多,在尚之信面临不堪一击,很快溃败逃跑,躲进了广西的深山老林之中。一年以后,广西平定,祖泽清被从深山中搜出来押送京城。1680年2月,祖泽清和长子祖良梗被当众车裂,其他幼子和妻妾家眷被发配给八旗士兵为奴。祖大寿虽然投降后金,但是还有宁远大捷这样的战役可以称道,算得上是一位大将。而祖泽清纯粹是受父亲的功德荫庇,能够在清朝混到一个总兵的官职,根本没有当将军的头脑与才干,在吴三桂和清朝的乱斗形势中,他只是以自己的利害为准绳,选择倒向哪一边,既没有野心,也没有远见,更没有清醒的判断,就像无头的苍蝇看见屎就飞上去,终押宝失败落得个四分五裂的下场,还不如尚之信,至少留了个全尸。

3、傅烈个人简介

如果你被敌军抓获了怎么办?在吴三桂掀起的“三藩之乱”中就有不少名臣是被敌军俘虏过的,例如李光地、陈梦雷、马雄镇、傅弘烈。在战争开始之前,他们已经是清朝的官员,李光地、陈梦雷是康熙九年的进士,刚刚步入官场,有科甲的出身的,他们的前途一片光明,却被这突出如其来的战争打断了。马雄镇是广西巡抚这样的封疆大吏,傅弘烈曾做到甘肃庆阳知府,帝国的中层官员,正处于人生的上升期。李光地被耿精忠拿获后,用巧计得以脱身,然后用蜡丸写书密陈福建情形,并陈述自己的平叛之策,既表明了自己坚定地拥挤朝廷的立场,又将自己与叛贼之间的关系洗脱,他因此受到康熙青睐,从翰林院编修拔升为侍读学士。当清军取得节节胜利,进入李光地的老家安溪时,他又主动为清军做向导,协助清军平叛。在对郑经作战时,刘国轩控制了江东桥,切断了清军增援泉州的通道,李光地主动提供情报地给大将军杰书,带领清军从安溪的一条小道绕过刘国轩的守军进入泉州,取得了对敌作战的胜利,因此得到了杰书的极高评价,他上报给康熙皇帝以后,康熙又晋升李光地为内阁学士。这几年虽然没有做官,但李光地转危为机,短短几年就晋升为内阁学士,超越了许多的同年。而陈梦雷就没有这么聪明了,他一直被软禁在耿精忠的幕府,无法脱身,即使李光地支持他没有投敌叛变,但是他却拿不出什么证据,在被拘压时又没有及时划清界线,表明立场,让皇帝怎么相信他。后虽然靠一帮同年保住了一条命,但是仕途算是幽暗无光了。马雄镇作为一省巡抚地位威望都是很高的,孙延龄在叛变依附吴三桂以后,极力想劝说他加入。但是马雄镇的立场十分坚决,宁死不降,还几次试图自杀都被别人救了下来。在被囚禁期间,他在部下的帮助下将儿子马世济送出广西,辗转见到清军,同样用蜡丸密书陈述广西叛军的形势,并表达了自己对平叛的建议。这封蜡丸同样既表忠心,又划清了敌我界线,马世济因而被留在京城以四品官重用。吴世琮占领广西以后继续劝说马镇雄投降,他仍然坚持宁死不降的原则,不过吴世琮就没有什么耐心了,直接将他和家人全部处死,成就了他一个忠臣的名节。傅弘烈因为得罪吴三桂被发配到广西梧州,吴三桂起兵后立马把他抓了起来,逼他跟着一起反清。傅弘烈这时选择了暂时假意归降,如果这时他敢说一个不字,相信吴三桂新仇旧恨一块算立马就把他处死了。在吴三桂属下任职期间,他利用职务之便招募了数千军队,然后拉起枪杆子自己起兵了,在两广边界响应广东的尚可喜威胁广西。等到王辅臣、耿精忠、尚之信相继投降清朝,形势开始对吴三桂不利时,广西的孙延龄也心生动摇了,傅弘烈又适时地劝说了孙延龄反正降清,他率军前去韶州和清军接头。和清军主力接上头以后,傅弘烈受封为广西巡抚,可以就地招募兵勇,成为了清军进军广西的急先锋。但是傅弘烈的命运不济,因为他执意反吴导致全家百余口被吴三桂杀害,眼看胜利的曙光在即,他却被叛将马承荫逮捕押送贵阳,这一次他宁死不降,后遇害,只留下了忠烈的事迹和《傅忠毅公全集》。

4、傅弘烈

1678年2月,康熙下旨怒斥镇南将军莽依图胆小懦弱、临阵怯敌,康熙说现在形势原本一片大好,广西孙延龄的部将傅弘烈主动投诚,并且傅弘烈率领新招募的义兵进取广西,一路收复梧州、浔州等地,进展十分顺利,他还请求派兵支援,力争早日攻下桂林、南宁。因此,我才派你率军进入广西,协助傅弘烈收复平乐、桂林,共同成就大功。谁料想你这个久经战场的将军刚到平乐就顿兵不前,借口绿营兵的营寨失守,就径自退守中山镇,又畏难不进退回贺县,接着又借口粮饷不济退回梧州德庆,未战先退,把傅弘烈好不容易恢复的城池尽数送还给吴三桂。如果按照你的理由梧州要缺粮了就退回肇庆,肇庆要缺粮就退回广州,广州要缺粮你准备退到哪里?准备退回北京来吗?照你这样带兵,不但西征广西难成功,就是守住粤东也难。莽依图真的是贪生怕死之辈吗?当然不是。莽依图是满洲镶白旗的将领,时年四十四岁,他从顺治年间就开始四处征战,此时正是有经验、有威望、有才干的上升期,他曾经击破南明李定国的部队,收服李自成的余部李来亨部,自参加平定三藩战斗以来跟随镇南将军尼雅翰多次作战,战绩卓著,所以他才得以接替尼雅翰担任镇南将军,他接二连三地撤退的真正原因在于他与傅弘烈不和。战场上忌讳将领之间不和,这很容易让敌人有机可乘,严重的甚至出现内部相互倾轧,自相残杀。康熙一面斥责莽依图,一面仍然给了他台阶下,让他留守梧州,戴罪立功,以图后效。同时,康熙还及时地安抚了抚蛮灭寇将军傅弘烈,对他提出的平广西方略给予了很大肯定,承诺他将邻近省份的绿营兵调给他,鼓励他“剿抚粤西,扫荡逆氛,以副朕倚任至意”,一句话广西的事情全拜拜你啦,表现出对傅弘烈十足的信任和重视。后来莽依图与傅弘烈摒弃前嫌,重新携手合作,1679年两人联手击败了来犯的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琮,收复广西省首府桂林。1680年,驻守柳州的降将马承荫再次反叛,拘禁了傅弘烈,傅弘烈宁死不屈,绝食而死。莽依图奉命率军大败马承荫,收复柳州,但是由于身患重病莽依图八月份病逝在军中。

5、傅弘烈电影

“三藩之乱”席卷了中国半壁江山,为何终还是以失败告终?一是“三藩”横征暴敛,不得民心首先三人的封地都是贫瘠之地。经过了长期战乱,在经济还未恢复的情况下要用这些土地来养一支数量庞大的部队,那是不可能的。吴三桂只能变本加厉搜刮人民,横征暴敛,导致云贵地区米价飞涨。吴三桂进入湖南后,由于缺乏粮饷,就大加掠夺勒索,强迫百姓参军。“三藩”民心尽失,自然就无法成功。二是派系林立,各自为战“三藩”原本割据一方,矛盾重重,同床异梦,各怀鬼胎。吴三桂起兵的直接目的是通过武力逼迫康熙妥协,撤回“撤藩令”,而不是推翻清朝。耿精忠和吴三桂的想法相似,因此配合吴三桂作战。而尚可喜主动提出撤藩,坚持不参与反叛。后来在吴军和耿军的威胁下,其子尚之信被迫反叛,但也暗中联系清朝,给自己留了后路。广西的孙延龄、傅弘烈为了避吴军锋芒而反,暗中也是联系清军,给自己留下后路。至于台湾的郑经,他不想给“三藩”卖命,只是想在大陆扩展自己的地盘,因此他在广东拿下一部分土地后就对耿精忠开战,抢夺福建土地,这样反而加速了清军平定江西、福建、浙江的速度。三是吴三桂在战略上被康熙压制当时的吴军虽然兵强马壮,但是只能适应在南方的山区作战,一旦到了北方,遇到机动性更强的满洲、蒙古八旗,吴军的优势就是失去,终成为猎物。因此,吴三桂只能在长江以南的地区发展,不敢北上中原。#傅弘烈简介#

6、傅弘烈主要成就

《雍正王朝》中八阿哥审理张五哥替死案,从刑部侍郎肖国兴入手,恩威并用,诱使他供出了背后主谋太子胤礽,这个肖国兴是康熙二十一年第二甲第四名进士,这个人历史上的名字叫郝林,不过他做的不是刑部侍郎,而是礼部侍郎,郝林和肖国兴的共同点是居官清廉,为人正直,并未涉及这些贪腐案中。郝林中进士后分到中书科任中书,第二年他的父亲去世,郝林开始守孝。康熙二十五年他被派到吏部文选司任郎中,吏部负责官员的考核任免,官职不高却有很大的权力,郝林在文选司以正直清廉著称,从不接受他人的贿赂,人送外号“铁面选司”,后升任礼部左侍郎。此后他还担任过吏科掌印给事中、太仆寺卿、奉天府尹、宗人府宗丞等职,到雍正帝即位后又调任工部侍郎,雍正四年退休,赠予尚书衔。郝林刚正不阿的性格源自于他的父亲郝浴,郝浴是位更有传奇色彩的人,《清史稿》为其立传。郝浴是顺治六年的进士,之后被派往四川任钦差,这时的四川还未纳入清朝的版图。作为清朝的开路先锋,吴三桂正和四川的大西政权张献忠部、南明军队作战,郝浴作为钦差多次弹劾吴三桂纵容部下掳掠百姓,为非作歹,因而被吴三桂所忌恨。川北军事要地保宁被围,郝浴派人请吴三桂来救援,然而他足足拖了一个月才赶来增援。保宁敌退后,郝浴便上书参吴三桂畏敌观望,救援不力,二人的矛盾彻底爆发。吴三桂更是以郝浴在奏折中冒领军功反过来弹刻他,这时正需要吴三桂冲锋陷阵的顺治帝选择了支持吴三桂,牺牲郝浴,将其革职并流放到关外的奉天。三年后遇上天下大赦,郝浴才结束了流放生涯,迁居到铁岭开荒置地重新开始生活,而这一住就是二十多年,儿子郝林便是在这里长大的,铁岭可以说是他的第二故乡。康熙十二年吴三桂起兵反清,郝浴以前因得罪吴三桂被贬,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康熙帝选择重新启用郝浴,任命他为湖广道御史,康熙十八年升左副都御史,后又迁升广西巡抚,康熙二十二年病逝于任上。郝浴给后世留下了两处有名的建筑,一处是在广西任巡抚时修建的双忠祠,用以祭祀表彰在平定三藩之乱中宁死不从贼的两任广西巡抚马雄镇和傅弘烈,一处是在辽宁铁岭寓居时修建的银冈书院,这里是他当时读书著作、传授子弟的地方,郝林在任奉天府尹时还进行了二次修缮扩大现模,后来为铁岭培养了不少知识分子,青年才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