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基厚生于1887年2月24日,字孙卿,别号孙庵,以字行。与著名文学家钱基博(1887-1957)为孪生兄弟。出身于书香世家,家学渊源。其祖父钱维桢(1811-1885),清季义士,字榕初,号寄香,廪贡生,候选训导。青少年时寄居江阴,助余莲村创办全县义塾,订制规章,以垂久远。1868年,江苏巡抚丁日昌见而全省推行。晚年回锡,移居东亭,倡办崇仁及何义等义塾,屡得常州府褒奖。大伯钱福炜,1856年秀才,1867 年举人,其科举文章,传诵一时。官咸安宫教习,议叙知县,后授苏州府长洲县学教谕。二伯钱熙元,原名钱福英,1865年成秀才,1888年中举人。官直隶州州判,授文林郎。钱基厚父钱福炯(1849-1926),字祖耆,晚号传叟。初习商,后从仲兄读,继承家学。一生热心公益,每遇荒乱,屡办赈灾等善举,不遗余力,一乡称长者,为里人所倚重。钱基厚兄钱基成(1873--1920),字子兰,1896年秀才,常年设馆授徒,为著名塾师,基博、基厚,均曾受业,并对其侄钟书、钟韩进行启蒙教育。钱基厚在充满学习气氛、竞争向上的家庭环境熏陶下,认真读书,刻苦钻研,在国文、历史方面打下扎实的基础。钱基厚实在是无锡近现代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位重要人物,民国元年,他担任了无锡县议事会议员、共和d无锡支部长、无锡市教育会会长等职;1921年当选为江苏省议会议员,1924年受荣德生之聘,出任公益工商中学校长,从此与荣氏家族结下不解之缘。1924年,为应对军阀混战,无锡成立地方维持会,钱基厚被推举为会长,继而当选市公所总董,几年后出任无锡商会会长,此后二三十年间,他一直是无锡众多工商实业家利益的总代表人物,成为团结他们的一面旗帜,斡旋着他们间的纠葛、推进着他们共荣并进。抗战初,他当选为无锡各界抗敌后援会主席,无锡沦陷期间,为避日伪通缉,他避居乡间,转道沪上,开始了8年的“蓄须称老”、“息影沪滨”的避居生活,在上海联络江南各地名绅作抗战后援,将原无锡各界抗敌后援会所存二万五千元资金全部汇往重庆、支持抗战。1944年,他当选无锡旅沪同乡会理事长,为支援抗日密募救国公债一千万元。抗战胜利后,钱基厚回到无锡出任无锡县银行董事长、继任县商会理事长。这时,他不顾自己的安危,多次发表讲话,反对内战,反对征兵征粮,公开抨击国民d政府的反动统治。1948年12月,为适应全国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形势,无锡工商界、民主人士决定成立“无锡县人民公私社团联合会”和工商自卫总团,推钱基厚为该会第一召集人。在护厂、护商、护城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迎接无锡解放。解放后,钱基厚又积极参加筹粮、筹草活动,支援前线解放军。历任无锡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副主席、苏南行署副主任、江苏省人民政府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江苏民建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工商联主任委员等职。1973年12月31日在无锡逝世。钱基厚有七子二女,在钱氏家风熏陶下,也认真读书,刻苦钻研,并相互催促与鼓励。所以,钱基厚的子女在不同学科、不同领域大都有所建树,硕果累累,成绩显著,为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可谓群星闪耀,济济一堂。长子钱钟韩,长期从事热物理学和热工仪表自动化的教学和研究,创办了国内早的热工仪表自动化专业,培养出新中国首批电厂运行自动化专家,并取得一系列重要科技成果。次子钱钟汉,1949年初,曾不避艰险赴苏北解放区,为迎接无锡解放和组织筹粮支前工作做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无锡市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执行委员、江苏省政协委员等职。长女钱钟元,曾在无锡国学专修馆就读。新中国成立后,随丈夫许景渊调至北京中国仪器公司工作。三子钱钟毅,1943年考取清华庚款公费派遣美国留学,1948年获博士学位后归国,到浙赣铁路任正工程师。1949 年初回上海交大任教,后调至同济大学,负责筹建桥隧专业及其教研室。1958 年底调任福建工作,1978年返回同济大学任教授。四子钱钟仪,早年就读于无锡辅仁中学,后考入同济大学德文速成科,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投身革命,同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d。系革命烈士。五子钱钟鲁,194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是我国车辆和内燃机工程方面的专家。1979年,调至中国北方工业公司,继续从事专业工作。六子钱钟彭,194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1955年至1956年赴苏联学习,提高技能。1981年被评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人称汽轮机专家。曾选为陕西省政协常委。次女钱钟华,毕业于复旦大学理科,留校任教。现为该校物理系教授。七子钱钟泰,主要从事交流电测量的计量标准研究,1980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为著名计量科学家。曾先后推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钱基厚及其子女的简历情况,随着时光的飞逝,大都成为跨越近百年的往事,他们显现了钱绳武堂代有才人,欣欣向上的夺目光彩这是难能可贵的。
2、钱厚基无锡梅园(十五)豁(huò)然洞无锡人童年时到梅园游玩,主要的兴趣点就是这里有个山洞,名叫豁然洞。豁然洞为造园时开山采石所成,后因地制宜加以修筑,始成洞景。洞厅甚宽敞,顶部为透空亭式建筑,以备通风、采光之用,洞内有石几、石凳及崖壁、小潭等,供游人小憩。该洞有三条隧洞通外,其中有“豁然”题匾的为主人口,西口通经畲堂,上口通浒山顶。当年在这里“钻山洞”的小伙伴,可曾想到这里原来还有个豁然洞读书处,位置就在山洞的西口~~经畲(yú)堂。1927年春,荣德生创办了9年的公益工商学校因学潮停办了。这年秋天,他和钱基厚商议在梅园办读书处。公益工商学校的办学有得有失。得是培养了一批懂技术的实业人才,失则是人格品行及人文修养的滑落。荣德生痛感于此,新的办学欲在西学教育上融进中国传统私塾教育。钱基厚听了,补充说:“以家塾组织,而参书院精神”。荣德生听后“大称善”。书院这种古老传统的教育方式在那时已废止了。荣德生又将它重拾起来,融进豁然洞读书处的教学。这是他的一次办学实验。学生除了学习西学科目,还要阅读大量的中国经典古籍原著。这是对学生心性、人格的培养,也是教育之根本。学问兼需养气,这是中国传统书院的精神。豁然洞读书处又不同于传统书院,它除了讲究读书养气,还培养学生务实的精神。学问不止于空谈。国文的教育也落在实处,荣德生说:“欲求生活,必先具生活之知能。故常识不可不充足,文字不可不通顺,以达意志,以纪事物,则国学实为民生之实筏。有国学为之基,而后更研科学,本所有之常识,藉文字之发挥,其思想自有条理,其宗旨于以纯正,不论何种科学,均易集事而程功。是吾国文学之教课,允为当务之急已。”在这种办学理念下形成的办学特色:一是办学宗旨,注重人格训练;二是课程设置,以国文为主,强调学生学习原典;三是教学方法,于课堂讲授外,注重培养学生个人读书、自我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四是教师水平高,小班教学,因材施教,选读古文,既有共同篇目,也有老师为每个学生单选的不同篇目,师生朝夕相处,当面切磋。读书处强调精,而学校规模甚小,办了将近十年,只培养了近百名学生,荣德生的三儿荣一心,四儿荣毅仁、五儿研仁和外孙蒋元基、丁宜生等,都是在此完成中学课程后升入大学或出国留学的。国文教员朱梦华先生收集并挑选了历届学生的作文373篇,诗词229首,对联77副,汇编成《梅园豁然洞读书处文存》四集,计30余万字,由荣德生、朱梦华、钱孙卿、杨志濂作序,为近代中国教育史的研究留下了一份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也使后人阅读之不得不对当年中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问题分析能力,赞叹不止,钦佩不已。荣德生说:“余十五学商,未尝学问,初非教育界中人。及中年经商,常与社会人士交际,默察人类智慧良莠不齐,方知普通教育之重要,遂出资创立小学,由一而至十。私心窃喜,以为吾乡社会必可改良,民众知识趋于进步,岂意二十年来,与人相较,故我依然。尝深思其故,乃知以前设施,皆人才教育,而非公民教育。”这样的说法何尝不是当今教育之现状呢?让我们来欣赏下荣毅仁的《自策铭》:君子惧身心之不能自制也,每作铭以自策,商汤镌之于盘,子张书之于绅,用是戒也。余何人,岂以为贤于商汤、子张者,而谓铭之不屑为;抑自弃于商汤、子张者,谓铭之不能为而不敢为也。顾尝闻之,凡欲成大事业者,必先自立志。余因作自策之铭,以自勉,且自克也。铭凡八章,曰:孝悌、仁慈、立品、慎交、治事、养性、勤俭、知足云。孝悌 厥维孝悌,为百行先。温弟反母,闵骞称贤。舜代象耕,孝思感天。老莱稚态,博老人怜。二十四子,流名万年。我苛则效,父母怡然。仁慈 人皆有恻隐之心兮,见残疲而伤悲。田单解衣衣寒兮,子产见冬涉而济之。刘宽盛服受污兮,不责而反加慰词。数子皆为天下兮而国治,吾侪闻此兮能不勉尔!立品 有才无品,人将不屑。敦立其行,竹帛传烈。任侠忠信,保身自洁。慎交 友交非其道兮,宁毅然而分席。不知人之胸怀兮,毋相亲而接屐。芝兰之室其久居兮,鲍鱼之肆岂所宜适!治事 处事果断,众意采纳。各职所安,严戒纷杂。心已相离,无复再合。戒之戒之,世俗沓沓。养性 刚愎自主兮,必罹祸而杀身。我行我素兮,保意清而德纯。温和无燥兮,宜自醇醇。时有失眠兮,其退而内询。勤俭 起家勤俭,败业由奢。山犹可移,况富贵耶!识字骄侈,不如种瓜。箪瓢食饮,反为众夸。无欲则刚,何必咨嗟!知足 人有不善兮,将播人口。位极而颠兮,自取其咎。日望飞达兮,不如退居瓮牖。狠贪暴戾兮,及悔已后。功成名遂兮,速回尔首。毋为子孙之驴牛兮,而杜门自守。《自策铭》是荣毅仁少年时代写的一篇作文,原载于《梅园豁然洞读书处文存》第二集。经荣毅仁同意,在豁然洞读书处旧址公开展出了这篇文稿,引起广大参观者的广泛关注,都认为这篇文章虽然出自一位十四五岁的少年之手,但立论高远、思想深邃,至今仍是一篇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力作。
3、钱基厚图文钱钟书故居,又称“钱绳武堂”,位于无锡城中七尺场(今梁溪区新街巷30、32号)。是“文化巨人”钱钟书童年、少年以及青年时期生活的地方。钱钟书(1910—1998),我国著名学者、文学家,是钱基博(著名古文学家、文史专家)之子,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主要著作有《围城》、《谈艺录》、《管锥编》等。故居由两部分组成:其祖父钱福烔(dòng)筹建于1923年的钱绳武堂和叔父钱基厚在屋后西侧陆续建造的5间楼房及若干辅房。“绳武堂”由钱福烔题名。其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为7开间3进明清风格,又吸取西式建筑之特点。原有平房28间,大小天井庭院11个,备弄2条,古井3口。东有厨房,后有花园。钱钟书故居,2002年公布为省文保。
4、许倬云先生《东林传统与无锡士绅家族》的几处“微瑕”原创 刘桂秋 桂影秋窗 2023-06-28 10:33 发表于北京小引:许倬云先生《东林传统与无锡士绅家族》一文,回溯无锡历史传统,寄望今日邑中子弟,拳拳之意,使人感动。此文在各种平台广为传播;近时由《南方周末》刊发后,更是被一转再转。但此文中有一些小的讹误,或是缘于倬云先生年届耄耋,回忆往事,不免会有小的误差,这是白璧中的微瑕。小的误差还是希望能改过来。下面的短短的补订文字,如说得不对,也欢迎批评指正。胡家“三胡”——胡敦复、胡康复、胡明复,在中国算学史上被认为是介绍西洋数学进入中国中学教育的先驱。按:上文中的胡康复应为胡刚复。胡氏三杰都曾留学美国,后来在国内大学中担任教职,他们任教学校之多,开设课程之广,在当时都首屈一指;其间培养了大批杰出科技人才,对中国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上文说三胡“在中国算学史上被认为是介绍西洋数学进入中国中学教育的先驱”,亦不甚确,敦复、明复的专业是数学,刚复的专业则是物理学,他早期的学生、无锡籍的金属物理学家钱临照曾说:“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从这点意义来讲胡(刚复)先生是第一个把真正的物理学引入中国的。”又例如,徐寿、华撷芳参加了新办的江南制造所,一方面研究,一方面教学。按:华撷芳应该华蘅芳。徐寿、华蘅芳之外,还有徐寿之子徐建寅,华蘅芳之弟华世芳,他们都是近代中国科技的先驱人物,是为“锡金四哲”。无锡商会存在时间很久远,也经历了从非正式的民间组织,到正式成立、登记在册的“锡金商会”以至于“无锡商会”的过程,具体可见钱钟韩的著作《商埠春秋》。按:写《商埠春秋》的是钱锺汉而非钱锺韩。钱锺韩是钱基厚(孙卿)长子,工程热物理和自动化专家,曾任南京工学院院长;钱锺汉是钱基厚次子,上世纪五十年代前期曾任无锡市副市长。《商埠春秋》是钱锺汉写的一部小说,实则是以小说的形式反映无锡早期工商业的演进发展,写实性很强。绅士们每天早晨在清漪茶室吃茶,有自己固定的碗、茶杯,茶室会根据各人习惯准备早餐、茶点。他们先谈公事,再论私谊。按:《家事、国事、天下事——许倬云先生一生回顾》一书中也叙及“公花园”内的茶座:“清朝末年,无锡城中央兴建了一座新公园,本来是私人花园,后来改建成公园,设有茶座,当地士绅不在家里吃早餐,每天早晨都跑到那里洗洗脸、吃吃面,众人在这儿谈论政事。我也陪先父去喝过茶、吃过面。”但没有提及茶座的名称,上文中则称其为“清漪茶室”,有的网友看过此文之后,想去看看“清漪茶室”,却找不到。实际上,“清漪茶室”恐为“清风茶墅”之误。无锡近代名贤李惕平曾撰有《昔日的“清风茶墅”——旧社会无锡士绅的“俱乐部”》一文,中云:“城中公园从开始创建到无锡解放的三十多年间,先后或同时设置的茶座有兰篱、同庚厅、多寿楼、鹤轩等处,为数不少,任何人都可以去憩息品茗,只有一个茶团(它不称茶座,以示与众不同)‘清风茶墅’,则从一开始就成为少数士绅的‘俱乐部’。虽然这个‘俱乐部’从来没有过正式的组织形式,但一般群众却一直默认它的特殊性,从不贸然闯席。每个时期在这里出入的人不过二、三十,其中有清末的秀才、举人、进士,也有民国初年的官僚、军人,还有当年炙手可热的新贵,因为他们的年龄比较大,所以人们常称清风茶墅为‘老人堂’。”举例言之,无锡学术界有名的是钱家。钱家其实分为两个支派:一个是城外七房桥钱穆和钱学森家族;城中小娄巷的钱基博、钱基厚弟兄家是另外一支,近代有名的学者钱钟书、杨绛夫妇既是出自这家。按:“钱学森”为“钱伟长”之误,钱伟长是钱挚之子、钱穆之侄。“小娄巷”应为“七尺场”(今名新街巷)。钱基博的专业是国学,主持过无锡国学专修馆,这是近现代中国国学做得深的地方。按:钱基博先生1927年到无锡国专任教,从这年起,到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一直同时在上海光华大学和无锡国专这两地两校任教(其间也兼任过无锡国专的教务主任)。但说钱基博先生“主持过无锡国学专修馆”恐亦不甚确,无锡国专的主持者当然是唐文治先生,抗战其间则由冯振先生任无锡国专代校长。(转发自《桂影秋窗》刘桂秋)旧时清风茶墅中的联语
5、无锡钱锺书故居 | 锺书客厅正式对外开放2023年1月4日,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钱锺书故居第三、四进(即新街巷32号)活化利用工程,历经3个月全新打造的“锺书客厅”正式开放。这也是钱锺书故居后两进正式与市民游客见面。钱锺书故居位于无锡市梁溪区新街巷30号-1、32号,前后共四进,钱锺书先生在此度过了青少年时期。钱锺书故居前两进系钱锺书祖父钱福烔建成于1923年,后两进由钱锺书叔父钱基厚(孙卿)续建于1924年。故居前两进钱绳武堂常年对外开放,后两进由于种种原因未得到充分利用,让参观者颇感遗憾。为增强历史名人时代影响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无锡市文广旅游局全新打造的“锺书客厅",通过展陈提升、空间优化、活动打造、科技赋能等特色改造内容,搭建适合当下时代属性的文化交流场所,增添展陈文化区、阅读体验区、特色文创区、户外沙龙区、文化休闲区等主题空间,与时俱进,为古建筑注入新活力,展现一道臻于永恒的人文风景线。锺书客厅不仅展示钱锺书本人的精神世界,更是全面展示整个钱氏家族的事迹风貌,描摹的是一个家族的芳华群像,重拾无锡人文记忆,打造文化交流新去处。走进“锺书客厅”,映入眼帘的是钱锺书先生的肖像画,眼角含笑,栩栩如生,通过现代拼贴艺术形式,展现出锺书先生独特的文学气质。细细看去,肖像画下有一张绿色的小书桌引人注目,这张桌子颇不一般,这是钱锺书当年在上海复兴中路钱氏旧居的亭子间创作《围城》时用过的书桌。顺着门厅向里,便进入钱锺书著作展示区,集中展示了《围城》《写在人生边上》《管锥编》等代表作,配上语音装置,在这里静心聆听经典文学片段,感受钱锺书先生丰富的精神世界和高深的文学修养。市民游客可以在阅读体验区免费借阅钱氏家族的著作,就坐静读,同时留下一段段抑扬顿挫的朗读片段,发表自己阅读的所思所想,聆听他人的有趣见解。“梅花书屋”是由钱孙卿先生在1937年建成,因院内原有一株红梅古树而得名,同时这里也是无锡解放前夕,地下d组织与钱孙卿密谈迎接解放要事的地方,见证了那段艰苦奋斗的革命历史,对年轻一代有着传承红色爱国文化的重要教育意义。走进“梅花书屋”,却是另一番浪漫情景。素雅的布置和展品,讲述钱锺书与杨绛的一字情书佳话。钱锺书与杨绛相濡以沫伴一生的爱情无疑是令人羡慕的,一个“怂”一个“您”,这段爱情佳话广为传播,在这里你可以体验极具趣味的多媒体互动打卡墙,点点亮光闪烁组成一个爱心的形状,在此拍照打卡,定格幸福时刻。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数字生活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锺书客厅也迈向了数字化的革新,设置了投影,互动、声音等多元化交互形式,打通钱锺书先生书内和书外的世界。慎思斋内增加了全息投影互动体验,市民游客于此近距离欣赏以《围城》为主题的沉浸式全息投影片段,极具电影美感的画面,通过可视化、智能化的科技手段,虚实结合,感悟时代经典。老式楼梯的两侧墙面,陈列着钱锺书故居大事记,一架“米格15”飞机模型摆放在老式皮箱上,正是1950年钱孙卿发动工商会捐款,支援抗美援朝购买的战机,“筹捐战机啸长空”象征着无锡钱氏无私奉献,勇毅奋进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钱孙卿先生于1947年为夫人高珍续建的二楼,现增设了钱孙卿先生的旧家具,还原民国旧居风貌,打造成了一个极具历史人文气息的展陈休闲空间;另一间是钱孙卿先生在1937年建成的“还读书楼”,当年钱锺书、杨绛带着女儿钱瑗从上海回到老宅省亲并曾在此处小住,现在是一个静谧优雅的会客间,一物一景宛如当年,仿佛它的主人从未远离。“锺书客厅”既有展示功能,也兼具休闲功能。受年轻人喜爱的就是“锺书茶饮”了。锺书茶饮以“快来读书,先喝杯茶”为理念,打造极具民国风格的美学空间,通过多种手法展现了钱氏夫妻之间的爱情小故事,让市民游客臻享的视听体验。轻抿一口,余韵悠长,享受不一样的午后时光。到“锺书客厅”必来特色文创中心,一定让“锺书迷”们绝不空手而归。文创中心汇集了“锺书宝典”和“遇见锺书”两大主题系列文创,以锺书先生的文学名作和生活趣闻为灵感,释放思想之潮,臻选办公出行好物,美观与实用兼备,将经典文学和潮流文创融合,更添浪漫情趣。这里的文创品无不呈现着设计师对钱锺书精神世界的理解和呼应,设计巧妙、形式丰富、充满生活情趣,有的小物件透出锺书先生幽默的一面,让人不禁莞尔一笑,爱不释手。锺书客厅开放后,人们多了一处与大师心灵对话的地方……等春风吹过故居中的老树,天井里的海棠花就要开放了,它的主人仿佛还在还读书楼上手不释卷,凭窗夜读……锺书客厅将以锺书、锺情、锺意、锺心为关键词,展开一系列的活动,让市民读者更深入地触摸这里每一处耐人寻味的细节,感受这里的故事,看到大师精神在历史的长卷中熠熠生辉。#钱基厚简介#
6、无锡钱鍾书故居梅花书屋正式对外开放!(文末有小马哥剧透)杨绛在《记钱锺书与〈围城〉》中,对钱钟书的家这样一段描述:“两棵大树高粉墙,一条小河映花窗。江南处处有此景,难辨张家和李家。这是钟书当年在无锡七尺场的家。”七尺场,就是现在无锡城中的新街巷。杨绛所说的“钟书的家”,就是现在新街巷的钱钟书故居,又名“绳武堂”。“绳武”,典出《诗经·大雅》之“绳其祖武”,履践祖先足迹,继往开来之意。绳武堂,由新街巷30号和32号两部分组成,前后共四进,面阔七间,是典型的江南庭院式民居。第一、第二进就是现在的新街巷30号,系钱钟书祖父钱福烔始建于1923年;第三、第四进即新街巷32号,为钱钟书叔父钱基厚(钱孙卿)续建于1926年,带有西式建筑风格。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叔父钱基厚及子女均长期居住于此。“绳武堂”建筑风格朴素低调,但近百年间,钱氏三代人英才辈出,既有钱基博、钱钟书父子这样的文化昆仑,也有钱钟韩、钱钟教、钱钟鲁、钱钟泰这样的科学院院士和学者,还有著名工商人士钱基厚、钱钟汉父子。第三、 四进位于绳武堂后园西北角,初建二层楼房三楹,后又在东院添建平房一间,院内植有红梅,名“梅花书屋”。钱钟书在绳武堂度过了他的小学、中学时代。梅花书屋,是他喜欢的读书玩耍处。1935年7月13日,钱钟书、杨绛在这幢老屋举行了成婚大礼。虽然住了没几天,二人便远赴欧洲留学,但此前并不需要汲水洗衣的新妇杨绛,还是在这里体验到了“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的种种窘态。钱钟书、杨绛离开绳武堂不过两年,日寇便侵占了无锡城,一路烧杀抢掠。作为无锡各界抗敌后援会主席的钱基厚,因多次严拒日伪头面人物的引诱而被通缉。为避免日军骚扰,他带着绳武堂老老少少一大家子离开七尺场,寄居上海复兴路的一处民宅(上海市复兴中路565弄573号)。就是在那里,钱钟书写出了著名的长篇小说《围城》。1938年8月,绳武堂被日军查封。这一封就是八年。1945年抗战胜利后,曾被日军侵占的绳武堂物归原主。同年10月23日,钱基厚结束了在上海的寄居生活返回故里。当时整个无锡城都沸腾了,从火车站到光复门,从公花园到七尺场,一路欢迎他的市民竟然拥塞了街市。而钱钟书夫妇自1935年离开无锡去往欧洲,直到1946年才重回绳武堂。此后离锡,又是十余年,1948年7月,钱福烔百岁冥诞,钱家长幼三辈同聚绳武堂。钱钟书、杨绛夫妇再次带着女儿钱媛从上海回到这所老宅省亲,当时就住在新街巷32号。1996年,无锡市中医院规划扩建,“绳武堂”也被划入红线内,面临被拆的命运。幸运的是,在钱氏后人和多方努力之下,这幢老宅终保留了下来。2002年,经过修缮,新街巷30号被列为文保单位,挂上了“钱钟书故居”的匾额。而新街巷32号虽然也被列入文保单位,但当时因仍有钱氏后人居住,并不对外开放。2018年,故居整体“合璧”,终于合二为一,成为一个整体。2022年,无锡市推出“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拟用3年时间,完成100个故居旧址的活化利用项目。利用钱钟书故居后两进打造的“钟书客厅”项目被列入首批活化利用项目之一。梁溪围绕“钟书”“钟情“钟意”“钟心”4个关键词,对老宅进行活化利用,全新打造的“钟书客厅”划分为展陈文化区、阅读体验区、特色文创区、户外沙龙区、休闲娱乐区等主题空间。剧透:钱鍾书故居正在筹划邀请江南大学教授来此开展讲座活动,分享钱鍾书的成长历程。钱鍾书粉丝们要及时关注,抢先报名哦!图1、2为钱鍾书写《围城》时使用的小书桌。图3、4、5为梅花书屋,据工作人员透露,待天气转暖后,将在此种植一株梅花!
7、钱钟书及其宗族(无锡钱绳武堂)钱锺书的祖父钱福烔(祖耆,1849—1926年,武肃王31世孙)。他的前四代是钱奎、钱士镜、钱浩若、钱维桢。福烔是钱维桢第四子,按“福、基、钟、汝、昌”排辈下来,福炯曾娶江阴富豪孙氏女为妻。钱福烔共生有子女十一人,活到成年的止有长子钱基成(字子兰)、孪生的钱基博(字子泉)和钱基厚(字孙卿,以字行)兄弟三人。其中钱基成无后,钱锺书遂依祖父命被过继给他,直至钱基成病故,钱钟书才回到自己父母身边。对钱王后裔来说钱钟书是钱氏家族的骄傲,说吴越钱氏人才辈出,钱钟书和无锡钱氏一族必会列出之一。对当代大多数人来说,钱钟书无疑是一个谜一般神秘而富于魅力的人物,除了他的《围城》还有他的妻子杨绛经常会被人提起。有外国记者曾说,“来到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简直把钱钟书看作了中国文化的奇迹与象征。长城举世无双,钱钟书亦然,所以像钱钟书这样的人物,大概是不会再生成了。故而纪念钱钟书百年诞辰时有学者感叹道:“世间再无钱钟书”。“世间再无钱钟书”,是说上下数千年,中国文化界只能有“这一个钱钟书”,他对中国文化的独特贡献别人无法替代,犹如昆仑山只有一座,别的名山大川不能替代;另外又说明,钱钟书是特定时代、特定地域造的特定人物,换了别的环境再不会生成钱钟书这样的人物。我们还是蹈袭“天时、地理、人和”之说来简要说说造钱钟书这位文化巨子的因素吧。钱钟书生于1910年,逝于1998年,享年88岁,他的一生几乎贯穿了二十世纪,这是中国从封建闭塞落后的时代,迈向现代化开放发达时代的转折点。民族从危亡中崛起,人民从蒙昧中清醒。多难兴邦兴国,多难也造人炼人。这一百年,是中国各方面杰出人才是蔚为大观之百年;再说江南之无锡,本是物华天宝之地,更得时代风气之先,各方面人才呈喷涌之势。该是钱氏门第的渊源了,绳吴越王及钱希白之祖武,累世不乏人才,到了开头提到的钱钟书祖父钱福烔之一脉,乃渐显峥嵘不羁之势。钱福烔共生有子女十一人,活到成年的只有长子钱基成、孪生的钱基博和钱基厚兄弟三人。钱基博和钱基厚受到了学养上乘的大哥耳提面命的启蒙教育(后来他们的儿子钟书和钟韩也同样受到过大伯钱基成的开导教育),各自走上了治学和从政的道路。钱钟书1910年出生于上述吴锡钱氏家族,幼承家学,天资过人,有天时地利的“童子功”,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又到英国牛津大学研究法国文学,抗战时期回国,在国内多所大学任教,1953年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他不仅精通英、法、德、意大利及拉丁文、西班牙文,对西方古典文学哲学心理学等都有很高的告诣。《选集》《诗词》的英译工作是他主持定稿的;对中国的经史子集都有很深的研究。《管锥编》是力作。钱钟书是一位风华绝代的博学鸿儒,也是一位踏踏实实的中国作家、学者,他不务虚名,落落自甘,澹泊自守,宠辱不惊,他没有叱咤风云的权势,也没有惊险神奇的经历,甚至于没有“大师”、“”的派头,有的是钱氏家训传承的国家社会家庭个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这一点讲,钱钟书是平凡的,与290万钱氏后裔一样,不平凡是他的学问与成就,更不平凡的是他恪守家训家风、光宗耀祖也为国家社会的贡献!
8、江苏天气转晴了,今天我们去下无锡钱钟书故居去看看,想必《围城》大家都看过,钱锺书(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锺书,字默存,号槐聚,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学者、作家,被誉为“博学鸿儒”“文化昆仑”,与饶宗颐并称“南饶北钱”。民国十八年(1929年),钱锺书考入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毕业。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与杨绛结婚。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获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副博士学位。民国三十年(1941年),写成《谈艺录》和《写在人生边上》。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出版长篇小说《围城》。195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8年,出版《宋诗选注》。1976年,参与翻译的《诗词》英译本出版。1979年,出版《管锥编》。历任西南联合大学、上海暨南大学教授,中央图书馆英文总纂,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特邀顾问。1988年、1993年当选第七届、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9]1998年,因病在北京逝世。钱锺书学贯中西,对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等领域有深入研究,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并以宏阔的世界性视野和强烈的现代性立场,将全部的人类文化都作为自己的考察对象,创立了打通、参互和比较的独特治学方法,取得显著的学术成就。他的《管锥篇》《谈艺录》《宋诗选注》等许多著作已成为公认的现代学术经典之作,在国内外学术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钱钟书故居,又称“钱锺书故居”,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新街巷30号-1、32号,是作家、文学研究家、翻译家钱锺书在青少年时期居住的地方,始建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钱钟书故居总占地面积1391.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16.4平方米,属江南庭院式民居,共分为南北两部分;其中,故居南部建筑,即新街巷30号-1,又称为钱绳武堂,由钱锺书的祖父钱福烔筹建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故居北部建筑,即新街巷32号,由钱锺书的叔父钱孙卿(钱基厚)建于民国十三年(1923年)。故居南部建筑于2002年对外免费开放;北部建筑暂未对外开放。2002年,钱钟书故居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江苏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