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汤庙简介(成汤庙和汤帝庙的区别)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8-02 03:48:02 浏览
1、成汤庙和汤帝庙的区别

应该是城墙的城门吧!土城墙,被毁后(当年广积粮时),城墙被坪掉,成了种粮地,城门残留了下來!#成汤庙简介#

2、成汤庙山门

我们当时被吓坏了,愣在原地不知所措。接着,我们发现神婆正在用腿骨磨碎成粉末。我们才知道,神婆并不是那么可怕。她还帮我们缝补衣服,做了饭菜给我们吃。后来,神婆告诉我们,这座村庄之所以受到五行阵的诅咒,是因为当年求道者逆转了地下的磁场。她不忍心看到村民受到病痛的折磨,一直在寻找破解五行阵的方法。终,她发现养尸地的枯骨磨成骨粉,可以缓解这种症状。于是,她下山为村民调节。那么,村民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当时,军阀混战,社会混乱,哪里还有他们的容身之地呢?神婆看到我们无父无母,便收我们为徒。为了彻底解决五行之祸,她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医术传授给我,并把自己独创的五行导引术传授给师兄。神婆希望有一天,师兄可以利用五行导引术破了五行怪阵,拯救乡亲们于水火之中。#成汤庙简介#

3、成汤庙全景图片

山西闻喜古庙记载姜嫄庙在西北冰池村,元至元初建,顺帝至元六年重修,县令张敏记。国朝顺治九年重修,邑人李振壧记。舜庙在县西姚村禹庙南官庄东吴村胥建,歳春秋致祭,元欧阳元记。后稷庙在北门外,宋太平兴国三年建,嵗春秋有司致祭。二帝庙在东镇。伯益庙在宋家庄村。董父庙在仓底村北,即董池神庙祠,旧为妇人像,土人名婆神,金天眷中县令贾葵谓董父有豢龙之功,改正神位葺祠有记。明隆庆壬申重修,崇祯十四年县令刘芳改建。成汤庙二,一在南闗外,宋元祐间建,元至正元年达噜噶齐巴延布哈増修,县令张敏记。明洪武二十四年重修。一在条山中,峯前有湫池,祷雨多应。闗帝庙在西闗,宋大观三年建,颖川阮升卿撰记,元大徳七年地震圯,至正二年重修,明正徳、嘉靖、万厯、崇祯间胥増修。五龙庙在(县)北二十里峩嵋岭,嘉靖间建,邑人李汝寛记。又有黑龙祠在d家庄。商虎将军庙在汤山池旁。汉五虎将庙在南十五里槐树坊,国朝顺治五年建。二公祠在东门外,明嘉靖四十年御史吴过改金塔寺为之,祀唐裴晋公、宋赵丰公,邑人王宗舜有记。崇祯八年都御史吴甡重修。宋五礼新仪祀唐宪宗章武皇帝于华州,以中书令晋公裴度配唐制宪宗庙配享,赠太师,裴度会昌六年十月勅。宋仁宗时孙瑜知蔡州,毁吴元济像以其祠祀裴度。赵丰公祠二,一在东五十里阜底村,赵鼎谪吉阳军,书铭旌曰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不食,卒后追封丰国公,宋礼志淳熙中以特进观文殿大学士,諡忠简。赵鼎配享髙宗庙庭。明嘉靖二年县令张问行重修,御史朱实昌记。一在县学东偏,元学士欧阳元撰记,今废。桐乡畏垒祠在东闗,祀邑令任邱,史载徳盩厔李复聘涪州文作新城,王象干,灵寿,申田,孟津,乔允升六人翟绣裳记,今废。王公祠在东闗祀邑令王象干。(山西通志)

4、成汤庙的由来

汤圣庙位于垣曲县城东南30公里处的上町坂村西,北枕麻姑山,西依黄土坡,东临允水,南抵神岭。环视周围,允水河绿波荡漾,缓缓直注黄河;麻姑山接连九峰,静静地凝视庙宇。山势如蛟龙,汤庙似明珠,山峦腾跃,庙宇闪烁,故有“九龙戏珠”之说,实属钟灵毓秀之地。汤神庙坐北面南,古朴而简洁,甚至显得陈旧。不过对于古迹来说,陈旧更富有价值。汤圣庙采用的是对称布局,主要建筑物位于中轴线上,次要建筑分列两旁。汤圣庙始建于元代至正年间(1341-1368)。建庙前,这里原是宋代修建的渊德侯庙。至正十一年(1351),爆发了红巾军反元农民起义,在垣曲县修治黄河的民工群起响应。元统治者派兵镇压,双方对峙于上町坂村。为避战乱,附近18个村庄的民众皆隐匿于寨子山中。忽一日,狂风大作,空中云气凝聚成一特大人形,农民军和元军皆以为神怒而惊退。村民众免遭涂炭,也以为神佑而感德,遂捐银建造了大神庙,把原来的渊德侯庙迁至西北隅。后来人们觉得“大神”不见古典经传,史无所出,而汤王建于亳,距此处不远,崇奉汤王则合情合理,遂于明洪武初年(1368)改“大神”为“汤圣”,定名为汤圣庙。经明、清两代多次重修增建,规制愈加显赫。对于汤王的功绩与感怀,庙联述说的清楚:“执中立贤凛凛心法绍二帝,伐暴救民巍巍功业冠百王。”汤圣庙落成迄今600余年,其间历尽沧桑。清嘉庆十八年(1813)六月,一场大火,整个庙宇几乎全焚。灾后,18村民众又捐银重建,规制如昔。1945年9月庙再次毁于火灾,现仅存残破的山门和香亭。不过,虽然汤神庙被大火化为灰烬,其景已大不如昔,然后成汤王的故事依然在这片土地上流传得很广,垣曲人提起来,大都耳熟能详。

5、成汤庙是用来干嘛的

外公笑而不言。这一路外公都挺好说话,尤其是一进村,看到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村路,两旁长得成规模的绿树,和附近整齐的村舍,对比来时路上所见,外公虽然没说,但瘪着嘴点头赞许。等看到村办,即雷霆公司办公室门口大红横幅打出“热烈欢迎爱国华侨王老先生莅临指导”,外公忍俊不禁,哈哈大笑。——《大江东去(全三册)》

6、成汤庙图片大全

“唐尧建洛邑市”的出处在《汲冢竹书》关于“唐尧建洛邑市”的原文如下:“唐尧先王之所都也,禹功成之后,升禹之福,身其庙为九鼎之祖。世递慕禹思大禹,邑於焠阳。阳曰阳城苑,建洛邑市,董公居之。至湯,殊节之功被董公移庙於湯,少庙复迁於阳城。”大致内容是说唐尧先王在其统治时期建都于洛邑,由于禹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唐尧也在洛邑建立了九鼎的庙宇,以表彰禹的功绩。后来,受到董公(也称商均)的影响,洛邑市在阳城苑(即洛阳城北的阳城遗址,现今属郑州登封辖地)又有了新的发展。后来,湯王時期董公的祠庙由於殊节之功而移位於湯庙,但他的小庙仍然留在阳城。《汲冢竹书》是古代竹简的手抄本,经过了多次传抄和改动,其中的文字和语言也有所变化。因此,这篇文章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也有待考证和验证。

7、成汤庙附近古迹

东羊后土庙戏台元代,建造于1345年,亮点是中国仅存八座金元时期戏台一座十字歇山顶,正壁绘有壁画。在大门口看到贴出的戏场通告,大婶说现在还在使用,大门开着,里面仍是空无一人,穿过牌楼进入二进院,只剩后面明代圣母殿和一间土胚房。圣母殿大门紧锁,透过不知谁在什么时候捅开的窗户纸,可以看到明代泥塑、小木作和简单悬塑。东羊距离魏村戏台只有三五公里,在东边2.5公里处还有一处元代戏台,位于王曲东岳庙里面,开车过去没找到人,小商店大姐说除了初一十五有人上香一般不开门。山西是戏曲发源地,元曲四大家三个都是山西人,人说山西有村就有庙,有庙就有戏台,大多戏台依附于宗教建筑,或大门外,或倒座于山门,不论佛教,道教,拜火教还是尧舜禹汤庙祠皆是如此。戏台也称戏楼,乐楼,也有后来根据形式不同改称舞楼,金元时期的八座戏台都在山西,有数据说山西现存金元明清戏楼只剩三千多座[呲牙][呲牙][呲牙],占全国百分之八十。我看过也才约四五十座,任重而道远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