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高第简介(明末将领简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8-02 04:09:40 浏览
1、明末将领简介

“我没主意!”高第坦白的说。“前些天,我以为上海一打胜,象李空山那样的玩艺儿就都得滚回天津去,所以我不慌不忙。现在,听说上海丢了,南京也守不住……”她用不着费力气往下说了,桐芳会猜得出下面的话。——《四世同堂》#明末高第简介#

2、明末十大名将介绍

现在,听到高第的话,她惊异的悟出来:“原来每个人的私事都和国家有关!是的,高第的婚事就和国家有关!”悟出这点道理来,她害了怕。假若南京不能取胜,而北平长久的被日本人占着,高第就非被那个拿妇女当玩艺儿的李空山抓去不可!高第是她的好朋友。假若她自己已是家庭里的一个只管陪男人睡觉的玩具,社会中的一个会吃会喝的废物,她不愿意任何别的女人和她一样,更不用说她的好朋友了。——《四世同堂》#明末高第简介#

3、明末清初的高第

明天启六年正月,辽东宁远城,临战前的大地绷紧了神经。努尔哈赤亲率倾国之师南下。城楼上,袁崇焕泰然自若,坐等十三万铁骑的到来。宁远城的士气让人很难想象此前明朝的辽东边境发生了一连串变故,明军辽东主将高第犹如避猫鼠,龟缩在关内老巢,西边蒙古自身难保,东边朝鲜提心吊胆。整个关外大地,宁远,一个被明朝丢弃的“小孩”,没有跟上龟缩的大部队,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孤独无助,等着任群狼撕咬。袁崇焕自幼好读兵书,学习用兵救国之术,中进士后当了福建邵武知县。在此期间,他仍然关心辽东战况,常常同曾经卫戍辽东的老兵畅谈辽境的地理和防御状况。但他的一些想法都只能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实践的机会。天启二年正月,事情出现转机。袁崇焕奉命入京朝觐,御史侯恂看他有两下子,荐他任兵部职方主事,负责镇守山海关。一腔热血终于可以挥洒疆场,满心的兴奋激发了袁崇焕超人的工作热情。他抵达山海关的第一个深夜便单骑出关了解地形,回来后便称:“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虽是口出狂言,但这番胆识和勇气,也着实让人佩服。不久,他便被升为山东按察司佥事、山海监军。后有兵部尚书孙承宗的支持,袁崇焕在辽东筑宁远城,恢复锦州、右屯等军事重镇,使大明的边防从宁远向前推进了二百里,基本上收复了天启初年的失地。他又采取以辽土养辽人、以辽人守辽土的政策,鼓励百姓恢复生产,重建家园,还注意整肃军队,号令严明,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由于治边有方,天启三年,袁崇焕被提拔为兵备副使,不久又升为右参政。事实证明,他是继班超之后从笔杆子转业当军人的又一成功案例。

4、

1630年,袁崇焕被凌迟以后,一个姓余的手下认为他死得很冤枉,就悄悄地将其安葬了,并且留下遗言,告诉自己的后代,以后不要入朝为官,要世世代代给袁崇焕守墓,现在他们已经执行了17代378年了!公元1619年,已经过了而立之年的袁崇焕高中进士,他被派遣到福建当了一个小知县。在这期间,他就很喜欢和别人谈论兵法,遇到退伍的老兵时也不会摆架子,会询问他们边塞之事。因此他虽然远在福建,但对于边塞状况还是了解的,也认为自己有镇守边关的能力。公元1622年,当了3年知县的袁崇焕觐见了明熹宗,他被破格提升到兵部任职。不久以后,在后金军队的攻势下,广宁失守了,这让朝野大为震惊。知道了这件事后,袁崇焕一个人前往关外查勘地形。回到朝中以后,他表示只要有足够的兵马,他自己一个人就可以为国家镇守边关。其他人也夸奖他的才能,于是他再次被破格提拔为兵备佥事。但我们知道,一个人就算是再优秀,他的力量也是有限的,在集体面前不堪一击。所以袁崇焕的这句话肯定有吹牛皮的成分在里边,一个没有参加过实战的文官。觉得可以以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去捍卫整个国家的安全,其实有点纸上谈兵了。不过幸好当时的蓟辽督师是孙承宗,他是一个有大局观的人。他认为想要稳定辽东局势,必须要进行一定的海上投资。于是他请求天启帝给登莱巡抚袁可立一定数额的经费。让他经营好海上,避免后金从海上入侵。袁可立能力很出众,迅速在沿海地区构建了上千里的防线。轻而易举的节制住了毛文龙,这才让陆上作战的袁崇焕没有了了后顾之忧,可以放心的去驻守宁远城。一时间,明朝得以短暂的扭转和后金的军事力量对比,对其形成包围。但是袁崇焕本人对袁可立的作用却知之甚少,他以为这都是自己一个人的功劳。他是一个过于自信的人,这也给他的悲剧结局埋下了伏笔。其实我们从史书中可以看出,袁崇焕之所以可以崛起,除了他本身的能力和自信以外,还和魏忠贤有一定的关系。虽然魏忠贤是一个大奸臣,但是他不是一点儿用处都没有。他虽然拼命敛财,但是并没有向穷人们增税,而是向中高层的富人收取重税,因为他明白一点,那就是历史上的封建王朝之所以会被推翻,就是因为底层百姓被剥削到没有活路了,他们只有造反一条路可以走。而向富人收税,虽然他们失去了一些财富,但还是可以过得很好,没有必要冒着满门抄斩的风险去谋反,前线的一些钱,其实都是从魏忠贤那里获得的,但魏忠贤和孙承宗的关系并不好,孙承宗被迫害后辞官回乡,蓟辽督师变成了高第,他并不是和孙承宗一样有大局观的人。之后的宁远大捷,让袁崇焕被捧上了神坛,他受到了无数赞誉,开始变得跋扈起来,和满桂、王之臣等人闹了矛盾,他还极力的讨好魏忠贤,为魏忠贤建立了生祠,他也在魏忠贤的举荐下成为了辽东巡抚。为了将权力收归到自己手中,他还杀掉了毛文龙,这使得他的部下离心离德,战斗力迅速降低,袁可立建立的海上防线也因此崩溃,皇太极看到了以后十分高兴,于是亲自借道蒙古,兵围北京城。这个时候袁崇焕迅速回到北京救援,并且在广渠门和皇太极大战,期间他多次要求率军进入京城,但是都被崇祯给拒绝了,皇太极退兵以后,他的兵权很快就被皇帝给收了,并且将其凌迟处死。被凌迟以后,袁崇焕一个姓余的手下认为他死的很冤枉,就悄悄地将其安葬了,并且告诉自己的后代,以后不要入朝为官,要世世代代给袁崇焕守墓,现在他们已经执行了17代378年了!@阿炮司机袁崇焕的一生,既有功劳,毕竟他打破了女真人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明朝军队的士气,宁远大捷等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但他在性格上也有很大的缺陷,自信到了自大的地步,这才让他的结局那么悲惨。

5、

是辽宁省的兴城市,属县级市,归葫芦岛管。宁远城,是大明朝抵御努尔哈赤的军事重城。宁远城是袁崇焕修的。袁崇焕利用这宁远城,与后金的第一次战争,宁远大捷,使努力哈赤的以后的大大小小的战争中,始终没有破城。清入关,还是吴三桂里应外合进来的。宁远城修建于1428年,当时修的是宁远卫,管辖5600军队。修这个宁远城当时还有些不易。先修的是孙承宗,孙承宗在辽东功绩显著,但得罪了魏忠贤,被排挤,辞职回家。他回家后,由高第接替。但高第软蛋,弃防徹地,跑了。使大明收复关外200里的封疆丢失。这时朝上大臣纷纷不满,袁崇焕力争。袁崇焕主张,兵不可撤,城不可弃,民不可移,田不可荒。袁崇焕声称要身卧宁远,与宁远共存亡,保北方五年安宁。这时高第继续撤,丢10万粮,闹的军心不稳,民怨极大。这时的袁崇焕,没有兵部的认可,没有经略使高第的支持,还没有老师孙承宗的援助,他一个小小的一个宁前道小官,带了一万多人,孤军深入,出山海关,直奔宁远。在孙承宗被挤回家,努尔哈赤这段时间忙于从辽阳向沈阳迁都,努尔哈赤想稳定辽东后方,以图大业。当看到高第兵撤时,认为机会来了,开始攻打宁远。没想到,这时袁崇焕已经赶到,大败清兵,来个宁远大捷。从这以后,宁远城稳如泰山,攻不可破。努尔哈打宁远很多年,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又打,也打不破,到后,皇太极入关,还是昊三挂里应外合过的宁远。这就是现在葫芦岛的兴城市。

6、

【古今论“中”】明末清初•黄梨洲(1610—1695,即黄宗羲)《明儒学案•黄梨洲先生原序》:盈天地皆心也,变化不测,不能不万殊。心无本体,工夫所至,即其本体,故穷理者,穷此心之万殊,非穷万物之万殊也。是以古之君子,宁凿五丁之间道,不假邯郸之野马,故其途亦不得不殊!奈何今之君子,必欲出於一途,使美厥灵根者,化为焦芽绝港。夫先儒之语录,人人不同,只是印我之心体,变动不居,若执定成局,终是受用不得。此无他,修德而后可讲学。今讲学而不修德,又何怪其举一而废百乎?时风愈下,兔园称儒,实老生之变相;坊人诡计,借名母以行书。谁立庙庭之中正?九品参差,大类释氏之源流;五宗水火,遂使杏坛块土为一哄之市,可哀也夫!羲幼遭家难,先师蕺山先生视羲如子,扶危定倾,日闻绪言,小子矍矍,梦奠之后,始从遗书得其宗旨,而同门之友多归忠节。岁己酉,毘陵郓仲昇来越,著《刘子节要》。仲昇,先师之高第弟子也。书成,羲送之江干,仲昇执手丁宁曰:“今日知先师之学者,惟吾与子两人,议论不容不归一,惟于先师言意所在,宜稍为通融。”羲曰:“先师所以异於诸儒者,正在于意,宁可不为发明!”仲昇欲羲叙其《节要》,羲终不敢。是则仲昇于殊途百虑之学,尚有成局之未化也。羲为《明儒学案》,上下诸先生,深浅各得,醇疵互见,要皆功力所至,竭其心之万殊者,而后成家,未尝以懵懂精神冒人糟粕。于是为之分源别派,使其宗旨历然,由是而之焉,固圣人之耳目也。间有发明,一本之先师,非敢有所增损其间。此犹中衢之罇,后人但持瓦瓯樿杓,随意取之,无有不满腹者矣。书成于丙辰之后,中州许酉山暨万贞一各刻数卷,而未竣其事,然抄本流传,颇为好学者所识。往时汤公潜菴有云:“《学案》宗旨杂越,苟善读之,未始非一贯。”此陈介眉所传述语也。壬申七月,一病几革,文字因缘,一切屏除。仇沧柱都下寓书,言北地隐士贾若水者,手录是书而叹曰:“此明室数百年学脉也,可听之埋没乎!”亡何,贾君逝,其子醇菴承遗命刻之。嗟乎!温公《通鑑》成,叹世人首尾毕读者少。此书何幸,而累为君子所不弃乎!暂彻呻吟,口授儿子百家书之。康熙癸酉岁,紫筠斋谨梓。一一引自[清]黄宗羲著(沈芝盈点校)《明儒学案》(上册)第9—11页。(中华书局,1985年10月第1版,1985年10月北京第1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