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平陈战争(平陈之役介绍)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8-02 04:21:07 浏览
1、平陈之役介绍

589年,隋灭陈,隋文帝把乐昌公主赏赐给宰相杨素做小妾,杨素对乐昌宠爱有加。万万没想到,几年后,杨素竟然指着一个乞丐对乐昌公主说:“今天你就跟他走吧!来人哪!送他们些金银珠宝!”陈后主陈叔宝有个妹妹叫乐昌公主,不仅美貌,才情也很好。在陈朝的时候,乐昌公主嫁给一个太子舍人徐德言,夫妻二人是郎才女貌,恩爱得很。徐德言是个有水平的人,他看到陈朝国政混乱,陈后主昏庸无道,而隔壁的大隋励精图治,预感很不好。于是他对乐昌公主说:“我觉得我们陈朝早晚有一天会被隋朝吃掉。如果这一天到了,你一定会被俘虏落入达官贵人手中。而我可能就和你失散了。”“我们夫妻如此恩爱,如果缘份未断的话,我还是希望不管怎样,我们能有再重逢的那天。”可是要怎样才能重逢呢?得有一个信物来找人啊!这时徐德言看到了乐昌每日梳妆用的铜镜,就把铜镜打破了一分为二。徐德言递给妻子一半,说:“你拿好这半。如果有一天我们分开了,你就每年正月十五拿这半面镜子到市场去卖。我也会去,如果镜子能合上,我们就能团圆。”乐昌公主一边点头,一边小心翼翼地把镜子包起来藏在衣服里。很快,平陈战争以隋朝胜利告终,乐昌公主果然如丈夫预言的那样,被隋文帝赏赐给了功臣——宰相杨素。所以,杨素回长安时就把乐昌公主带回来了。此时因为战乱,徐德言已不知去向。这杨素是个能文能武的人,很有才能。乐昌公主不仅美貌,才气也是不遑多让,这让杨素很欣赏,他对乐昌是十分宠爱。乐昌身为亡国公主,如今需仰仗杨素的宠爱生存,自然是小心翼翼。每每思念徐德言都是暗自叹息,郁郁寡欢。这时徐德言被战乱冲散成了流民,四处流浪,身上财帛用完后以至于后面跟乞丐没什么两样。钱没有,但是徐德言聪明的脑袋还在,他认为妻子应该是被俘虏了,很可能赏给长安城的达官贵人了,于是一路上风餐露宿,靠两条腿辗转走到了长安,但是那半面镜子始终贴身保存的很好。乐昌公主来到长安后,每年的正月十五都会请手下一位老仆去市场卖那半面铜镜。因为怕被人误买,价格开很高,高的离谱,所以第一年,没卖出去。第二年,还没卖出去…今年这老仆依旧带铜镜来卖。只见他在集市高喊:“卖破铜镜啦!一千金半面!”登时惹的路人哄笑,就这,破镜子,还卖一千金,这人疯了吧!老仆也不理会,继续叫卖。这时徐德言过来了,走到跟前,跟老仆说:“我这也有半面铜镜,您可否借我看一下是否能对上。”老仆听闻将铜镜给他,徐德言一对,严丝合缝!瞬间高兴得泪流满面,心说:爱妻啊,我可算找到你了!再一打听,好家伙,卖主是宰相杨素府上的小妾!这时候的杨素可是红得发紫,又是宰相又是大将军啊!这乐昌公主进了杨府,还有希望出来吗?徐德言不敢贸然去杨府,就在那半面镜子上题了首诗,拜托老仆带回去。诗是这样写的: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意思就是:当年镜子和人一块儿离开我,现在镜子回来了,可是人回不来。我再也不能在镜子里看到我妻子像嫦娥一样的身姿了,镜子里只留下一片明月的光辉。这首诗由老仆交到了乐昌公主的手里,乐昌公主一看,瞬间泪流满面,一连几日不吃不睡,以泪洗面。乐昌公主的状态被杨素看出来了,杨素就问,这是怎么回事,乐昌公主想了想,决定据实相告。于是就把事情一五一十的讲给杨素听。杨素一听,觉得这个事很传奇,他就想会一会这个徐德言,于是就请他到杨府来,并且设宴招待。宴席上,只见仆人领进来一人,两鬓斑白,衣衫褴褛,形容瘦弱,像是一个乞丐,早已不见当年的英俊潇洒。乐昌公主泪流满面,夫妻相见,恍若隔世。徐德言一看乐昌,原本千娇百媚的公主,现在成了人家的小妾,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看人家脸色过活,心中也是感慨万千。场面有点尴尬,这时候杨素说话了:“乐昌啊,你不是会写诗吗?你就作首诗吟咏下现在的场景吧!”乐昌公主应声答道:“今日何千次,新官对旧官。笑啼俱不敢,方验作人难。”意思是:今天是什么倒霉日子啊?我的前夫对着我的新夫。在这两个人面前,我是哭也不敢,笑也不敢,这时候才知道作人真难啊!杨素也是一个风流人物,性情中人。一听感动,决定成人之美。于是杨素让仆人送上来一份厚礼,跟乐昌说:“我感念你二人真情,特许你回江南老家。你跟他走吧!这些钱就给你们做盘缠和养老用。”@阳光温暖讲故事乱世中的人漂流如浮萍,命运都不知道何处去,谈感情无疑是奢侈的。当然,乐昌无疑是幸运的,遇到一个真爱他的丈夫,不远千里去找她。我更钦佩的是,宰相杨素的大度能容。明明杨素也很宠爱乐昌,但是他知道,爱一个人,是希望她快乐,而不是占有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双方感情在,通过主观意愿的努力,是可以将感情一步步发展并且弥补的。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破镜都能重圆!关注我,历史小故事讲给你听#简介平陈战争#

2、大陈岛战争简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一句是让所有的海誓山盟都黯然失色的千古爱情名句,出自《诗经~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忡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难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信兮。北风凛凛,点兵场上战鼓声声响彻云霄,集结号吹响,万千将士铠甲裹身整装待发。军队的统帅孙子仲站在高高的点将台上,给将士们分派作战任务。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战争来袭,无数军人要上战场,诗中的男人是卫国的一名军人,他也在即将出征的队伍里。很多战友被点名列队整装待发去中原修防御工事,加固堡垒,而他却被派到孙子仲南下的队伍,部队马上要开拔了。纵然他有胆怯有不舍,但是,自古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那个年代,当兵的人有太多的身不由已。战乱四起,民不聊生,他本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卫国男子,只是被战争卷上战争舞台。他也有父母亲人有年轻的妻子,他心有牵挂。此时此刻他是心有抱怨的,为什么别的人都能在国内服役,每天还能回家看到父母亲人。而他却要远离家乡和亲人上战场呢?他清晰地知道上战场意味着什么?打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抛头颅,洒热血,意味着要有所牺牲。他只是作战队伍里普通的一个士兵,上不上前线,他自己作不了主,他的命运也不是自己能掌控的。战争说到底是要死人的,整个军队里,从将军到残兵,怕是没有一个人是情愿的。战马嘶鸣,战鼓狂擂,声声催人行。这一开拔,归期渺茫,战争何时结束,都没有个定数,能不能活着回来都是个未知数。想起父母亲人妻子,他心如刀绞。部队南下一路急行军,居无定所,有时躲避敌人来袭,随时随地都要扎营或转移驻地,疲劳行军,战士们苦不堪言。他和战友频繁参战,部队就休整,忙乱中,他不小心丢了战马。战场上丢了战马就等于丢了刀枪,找不到是要杀头的。来到前线,就算战死,还有个说话,如果因丢了战马而死,他就更没有回家的可能了。后,好在有惊无险,战马又找回来了。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一句流传千古的爱情名句,从战争里诞生,有战士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对爱情的不渝。我们早已立誓言一同生死不分离让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战场。只怕你我此分离,没有缘分再见面,只怕你我此分离,无法坚定守信约。只要他活着,他会永远记得他们爱的誓言。《诗经》,是中国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311篇诗歌,也称诗三百。经典国学,值得一读再读。喜欢国学的宝宝戳下方商品卡即可购买!

3、抗日战争吴陈镇战役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本意讲的不是爱情?“执子之手,与之偕老”出自《诗经-邶风-击鼓》,当前普遍认为这句话本意是讲的战友之情,但我支持另一种观点:本意讲的就是男女夫妻之情。《诗经-邶风-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邶(音:背)是周朝国名,在今河南汤阴南,距今已经有3100多年了,邶风就是邶国的民歌。这首诗名字叫“击鼓”,又提到了踊跃用兵(武器),确实十分清楚地指向了战场场景。鼓据说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出现,有石鼓、圡鼓、铜鼓(青铜铸成 )、皮鼓等种类,军队中击鼓的作用是调兵遣将、传达信号、指挥军队步伐整齐,这首诗可以理解为一个战士听到敲鼓的时候有了心事,进行了一番内心独白。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击鼓的声音镗镗得响(铜鼓),将士们拿着兵器奋勇争先,人们都留在国内修筑城墙,执行防御的工作,唯独我来到南边征战。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我跟着孙子仲,去平定陈宋两国,我有家不能回,所以忧心忡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哪里可以做短暂的停歇?我的战马跑去了哪里?为什么我一路寻找,却找不到它,原来它躲在了山林里,想必是和我一样厌倦了战争吧?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生死聚散(多么无奈),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是我们一起许下的誓言(与子成说)。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就怕我们从此永远分离,再也不能相会,就怕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我无法兑现自己的诺言。这是一个战士听到鼓声后,无奈继续行军,想起了在家中日夜思念自己的妻子后,写的一首厌恶战争、渴望团圆的夫妻相思之辞。如果“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写的是战友之间的生死与共,整诗文中其它地方没有一处提到战友,跑到山林中的战马,是作者采用的“比”的写作手法,战马为什么跑到山林,因为它也不想参加战争,它也渴望和平,马犹如此,人何以堪?再者,如果是写战友之间的诗词,大家可以看下《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如果“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战友之间同生共死的含义,那与上面这首《无衣》意境上没有任何差别了,再者,如果是讲战友之间,也不会提到“我独南行”。诗经这首诗,让我想起了李白的《子夜吴歌·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这两首诗虽然相隔千年,但却异曲同工。

4、平陈战争是谁指挥的

春秋篇:州吁公子的“妙计”(6):春秋战国的那些人和事。历史也可以很有趣!春秋战国的那些人和事儿。上一期我们说到,在州吁的摔摄下,以宋国为首的四国联军向郑国开战,但却以虎头蛇尾的结局而告终。《诗经·都风》收录的“击鼓”一诗,就是为此役而作。“击鼓其镗,踊跃用兵。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爱居爱处,爱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不我信兮”。当时鲁国的国君鲁隐公问众仲:“州吁这事儿算是摆平了吗?”众仲回答:“适得其反。”州吁是靠政变上台的,不知道如何安抚百姓,反而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他想通过战争平息国内的情绪,但这不会有好结果。寤生分析得对,四国诸侯中,真正想打仗的只有宋殇公。这年秋天,宋殇公觉得自己的目的没达到,又纠集四国联军第二次讨伐郑国,并派人到鲁国请求支援。鲁隐公因为听了众仲的话,觉得没有必要去掺和这件事,便委婉推辞了。鲁国有一位叫公子云飞的大夫,极力主张鲁国参与这场战事。鲁隐公没有批准,他就带着自己的部队主动加入了四国联军,从而将四国联军变成了五国联军。公子云飞不听令于国君,擅自作主,这说明当时不仅是诸侯不听天子号令,诸侯国中的卿大夫阶层也可能不听令于诸侯。《春秋》记述这段历史,无可奈何地写道:“秋,翚帅师会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翚,就是公子翚。”在这里用一个字的简称,绝不是图省事,而是对其目无君主的做法表示谴责。对于宋、卫等国的第二次入侵,郑庄公还是采取了避而不战的策略,只派了一支步兵部队与五国联军接战,战果可想而知,联军取得完全胜利。时值秋天禾熟,五国联军干脆将郑国的庄稼收割一空,才各自回国。回想当年郑国派兵收割王室的庄稼,这次的事情也算是小小的报应。感谢观看,下一个视频我们将讲述“大义灭亲”。

5、平陈之战时间

抄书day17[送心]“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诗经·国风·邶风·击鼓》,这是古人对于爱情质朴的承诺,也是对世间男女情缘美的祝福。《击鼓》是一篇战争诗,《毛诗序》言:“《击鼓》,怨州吁也。卫州吁用兵暴乱,使公孙文仲将而平陈与宋,国人怨其勇而无礼也。”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为鲁隐公四年(公元前719年)宋、陈、蔡、卫联合伐郑,这场统治阶级间的权谋利益之争,给参战的士卒带来了莫大的困苦与灾难。士卒抵触无休止的战争,悲叹征役无归期。他们在内心深处渴望过真实而朴实的百姓生活,守着爱人,执手偎依,相看白首。“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那时的士兵,一同征战沙场,并且立下誓言,生死与共。刀光剑影本无情,他们不知,哪一天,谁就会身首异处,葬身荒野。只怕任何一次分离,此生再无缘相见。非他不守信约,奈何生死有命,几时由得人做主?又或者,他们在荒凉的郊野,想起新婚的妻子,想起当初旧窗烛影下的海誓山盟。此刻的她,是拿着针线,守着熟睡的稚子,还是倚着门扉,望断天涯路?这漫漫征程,到底有无尽时?纵有,那时的他怕已是一堆枯骨,魂魄难归……世上浪漫的事莫过于与你爱的那个人走过懵懂岁月,跨过中年危机,由青丝到白发,一路走来,彼此相互扶持。[比心]时光荏苒,唯美的记忆终将降临(。・ω・。) #简介平陈战争#

6、北周和南陈战争

?今天抄写第237天?“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出自《诗经、邶风、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本意是写流离动荡的战场上,同生共死,誓死追随的兄弟情。战士之间互帮互助相救相生,铿锵有力,悲壮激烈,直抵人心。后来慢慢变了味,人们更看重男女感情在战争中的价值,于是战士生死情,便成了,一个人在战争的间隙和自己的妻子道别,互诉衷情,希望能相偕白头到老。更是张爱玲在她的倾城之恋里的这首名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感动了好多的人。无论战友情、兄弟情,爱情、夫妻情,还是亲情,都需要执着于自己内心的真, 以诚相待,才是美好的。让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誓言诗:“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7、隋朝灭陈战争

中国蕞美丽的皇后,一生被6位帝王疯抢,年近50还被李世民收入后宫,称得上“王的女人”。这位女子就是隋炀帝杨广的妻子萧皇后。据说她曾被人断言“母仪天下,命带桃花”,这句箴言也的确是她一生的写照,她一直都是“王的女人”,尽管是6个不同的王。不过萧皇后一开始并不在杨广的备选名单里,而是在她父亲一番操作后才成为了杨广的妻子。原来萧皇后一出生,就被她的父亲梁王萧岿按照当地风俗,送出去她叔叔家寄养了。后来叔叔去世,又被舅舅领走,而舅舅家里比较穷,年幼的萧小公主还要与养父母一起种地劳作。就这样,在萧皇后长到9岁的时候,一个看似远在天边的消息,改变了她的一生。这一年,隋文帝杨坚为次子杨广选王妃,来表彰他在平陈战争中的战功。王妃的人选,主要是从当时的名 门世家中挑选。隋文帝会派使者到各地,在世家未出嫁的女孩中选美貌端庄的。另外,按照当时的风俗,要合所谓的八字。于是挑来挑去,就没有一个跟杨广的八字是相合的。使者不免赶到焦急,来到后梁这个小小的附属国后,都不抱什么希望了。梁王萧岿一开始十分兴奋,毕竟这对于梁国来说,可谓是天大的喜事。万一能跟隋文帝结亲,那他后梁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况且他有3个女儿,希望还是很大的。谁知这美梦才开始做,现实立马给了他一巴掌。3位公主的八字依旧跟杨广不合。这眼看着到了嘴边的肥肉要没了,萧岿急的团团转。这时,萧岿的一个王妃忽然轻声说道:“陛下,您还有一位寄样在外面的公主呢”,萧岿这才想起那个被自己几乎遗弃了的小女儿。不过此一时彼一时,萧岿顾不得那么多了,赶紧派人把小女儿接回宫来。结果,当小女儿出现在大家面前时,所有人都惊呆了。没人能想得到,这个长在乡下的小公主,竟然如此优雅端庄,宛若仙子,娇羞中带着大家风范,美的惊叹众人,包括见惯了美人的隋朝使者。接着更令萧岿喜出望外的是,小公主的八字竟然跟杨广的十分匹配。这下萧岿和使者可都是满意又开心啊,差事办成了,好事来了!很快,隋文帝的诏书就下来了,九岁的小公主被确定为杨广的王妃,萧岿兴奋的是两眼放光啊,没想到这个从不被自己待见的小女儿还有点用。很快,小公主被接到了隋皇宫,由独孤皇后带在身边抚养,在十五岁那年,跟杨广成了亲。得到这样一位美貌的佳人,杨广心神荡漾。而且婚宴上,有人曾预言这位公主是“母仪天下,命带桃花”,这下杨广更开心了,他想,自己的老婆母仪天下,那自己岂不是天子了吗?就这样,杨广与王妃萧氏婚后恩爱,萧氏也给杨广很多助力,帮他夺得太子之位。然而,在被封为太子之后,杨广开始暴露本性,冷落萧王妃,贪恋其他美色。特别是他成为皇帝之后,更加没有人约束了,萧皇后也几乎过着冷宫般的生活。直到后来,宇文化及带兵打到杨广的寝宫,了结了杨广后,夺走了萧皇后。此后,萧皇后就开启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被宇文化及抢走没多久后,窦建德打败了宇文化及,见到美貌的萧皇后,自然不肯放弃。就这样,萧皇后不仅由于美貌,也代表了一种标签,被不同的男人争相抢夺。后来窦建德为了安抚突蕨人,就把萧皇后送给了对方首领处罗可汗。后来处罗可汗病逝,萧皇后又被处罗可汗的弟弟颉利可汗收入帐中。不断经历战乱中的萧皇后,对于颉利可汗想要攻打大唐很不赞同,她一直渴望的是安稳的平淡生活。后来这一消息被李世民的探子得知,在李世民打败突撅后,就把萧皇后接回长安。这个时候,萧皇后已经50了。然而她看上去只有30多岁,容貌依旧美艳,皮肤光滑,整个人看起来的端庄高雅,真的称得上是国色天香。虽然史书上记载,杨广和李渊是表亲,因此李世民是萧皇后的晚辈,他不会对萧皇后产生男女之情。但是这并不会阻止李世民把萧皇后纳入后宫,要知道萧皇后背后代表的是江南萧氏的势力。上面我们讨论过,萧皇后出众的不仅是她的美貌,还有她已经作为了一种标签、一种符号,特别是她“旺夫”的一面,这在迷信的古人们看来,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当时的各个帝王才都想把她争到手里。@虚白说故事 但是萧皇后本人并不是影视剧、小说里描述的那样不检点,相反,“隋书”记载,历史上真实的萧皇后“性格婉顺,有智识”。因此,我更愿意相信,这个美貌又可怜的女子,其实是当时的环境下的人物命运的一个缩影,也许她本来只想跟自己的夫君杨广相守一生吧。而关于李世民宠爱萧皇后,野史也许有夸张的成分,但是仔细想想,老李家的基 因也不是不可能做出这种事的,毕竟在李唐,玄宗都能娶自己的儿媳妇,太宗的事,谁又说的准呢,你们怎么看呢~我是@虚白说故事 ,欢迎关注我,看故事,聊生活~

8、长平之战

《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背后的酸楚《击鼓》这首诗里有广为流传的诗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一首战争诗,它讲述的是外出征战中,征人、将士对自己妻子的思念。这首诗的典型意义在于它道出了普通百姓对战争的怨恨,和杜甫“三吏三别”中的《新婚别》有着很多相似和关联,只不过《新婚别》是从新娘的角度来阐述,而《击鼓》这首诗是从外出征战的征人的角度来描写。所以不少学者认为这首诗可能是早描述外出征战题材的诗歌。相关内容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注 释镗(tāng):击鼓声。踊跃:这里指的是国君穷兵黩武的样子,好战。土:以土筑城,作动词用。国:城郭。城:筑城,作动词用。漕:城墙外的护城河。孙子仲:出征的主将公孙文仲。平:调解、调停。爰(yuán):相当于“于以”、“于何”,在何处。丧:丢失、丧失。契:合。阔:阔别、远离。成说:订约、结誓。于:同“吁”,吁嗟,感叹词。阔:道路辽远。活:聚会、相见。洵:时间长久。信:守约。链接1求不还者及亡其马者,当于山林之下。军士散居,无复纪律。——《集疏》王先谦 [清]白话1就是说,于以求之是真的要去找这丧失的战马吗?战场上还能找得着吗?他是说这里求的可能是战马,也可能是那些再也回不去的人,战死在战场上的人,你想想战马都丧失了,失马的人可能就会丧身于此啊。军士们已经散居了,逃跑的逃跑,战亡的战亡,找不到军队了,更没有什么军纪可言了。链接2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陇西行》陈 陶 [唐]白话2唐军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身“胡尘”。“誓扫”、“不顾”,表现了唐军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汉代羽林军穿锦衣貂裘,这里借指精锐部队。部队如此精良,战死者达五千之众,足见战斗之激烈和伤亡之惨重。闺中妻子不知征人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