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守一简介(马守一)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8-02 04:36:14 浏览
1、马守一

1950年1月24日,国民d第8军主力在元江覆灭。该军709团团长李国辉率部一路奔逃,于4月21日到达泰缅边境湄公河西岸的小勐棒,与26军的278团残部相遇。278团的残部500多人,在团长罗伯刚、副团长谭忠的带领下,辗转逃到了小勐棒。到小勐棒后罗伯刚卖掉了大部武器,换成金条,罗伯刚的妻子已去台湾,所以罗伯刚抛弃部队,拿着金条经泰国前往台湾,走之前,罗伯刚把部队交给副团长谭忠指挥。谭忠与李国辉会合后,经过商讨后决定留在缅北,不回台湾。小勐棒位于缅北大其力以东、湄公河以西,紧靠泰缅边界,只要步行20分钟就可以进入泰国,处于金三角的中心,是个“三不靠”的山区。李国辉和谭忠商议后,决定将部队合并,并起名为“复兴部队”,由李国辉任总指挥兼709团团长,谭忠任副总指挥兼278团团长。两股残军部队合并后拥有1600余人,司令部设置在小勐棒寨子的教堂里。李国辉和谭忠设法与台北恢复了联络,请台湾给予空投,台北回电:“自谋出路。”无奈之下,残军只得开荒种地建茅屋、修营房,收税经商,在缅北建立了他们自己的“独立王国”,这也是国民d残军在东南亚金三角立足的开端。这里还要提一提云南境外的马帮。远在清朝中期,从云南到东南亚各国就有商路,云南境内一些贫苦群众,为了谋生,常常赶上几匹骡马到缅北、老挝、泰国贩买药材、鸦片,并从泰北买回英国的布匹、化妆品、日用品等。为了防止路上抢劫和野兽的袭击,人们往往成群结队同行,并带有枪支武器。当时,云南开远、大庄、楚雄的马帮尤为庞大,人数多、骡马多、武器精良,逐步控制了泰缅商路。国民d残军到达缅北后,云南马帮马守一、马云庵、马缓学、马鼎臣、沐国玺、熊定钦、杨文光等均纷纷投靠,和残军混为一体。李国辉、谭忠的“复兴部队”经过了一段整体后,将马守一的马帮、原93师的流散人员加以搜罗,部队逐步扩大到3000人。下属:709团,团长李国辉;278团,团长谭忠;特务大队,队长陈龙;搜索大队,队长马守一;独立第一支队,队长张伟成;独立第二支队,队长蒙保业;独立第三支队,队长石炳麟。国民d残军在小勐棒修建营地、招兵扩军,引起了缅甸国防军的密切关注。1950年5月20日,缅甸国防军一个连奉命由景栋进驻大其力,要残军派代表前往谈判,残军派“复兴部队”副参谋长、原93师参谋主任蒙振生前往大其力谈判。缅军要残军限10日内撤出缅境,被残军拒绝。双方又于5月25日、6月1日进行了两次谈判,但均无结果。6月3日缅军要求派高级代表到景栋谈判,残军派丁作诏和马鼎臣为代表到达景栋,但是一到谈判地点就被缅军扣捕。6月16日至8月23日缅军集中数千人的兵力,在空军的配合下,向残军驻地小勐棒、勐果发起进剿,残军于6月28日和8月23日组织两次反击,将缅军赶出了小勐棒和勐果,重返驻地、并攻占了缅军重要基地大其力,迫使缅军停战谈判,释放了马鼎臣。缅甸方面以残军撤出大其力和景栋至大其力公路两侧为条件,同意残军进驻猛撒。8月底,缅军派汽车将残军送出大其力,残军返回小勐棒后进驻猛撒。猛撤是一个有40多个自然村寨的大坝子,占据了这里,残军便拥有了基地和生存的条件。李国辉和谭忠当即在猛撒建立了训练队,由何永年和苏振声担任正、副教育长,公开招收当地华侨和民族子女受训,从而有了喘息和发展的机会。残军的发展引起了蒋介石的注意,为了搜罗缅北国民d残军,他派原第8军军长李弥到缅北接管。1951年3月8日,李弥带领参谋长钱伯英、副参谋长廖蔚文等人,到达猛撒,李弥任残军总指挥兼云南省主席,想想也是好笑,云南全境都解放了,蒋介石对李弥的这个任命到底还有何意义?仅仅因为李弥是云南人吗?李弥对残军进行了改编,将709团改编为第193师,李国辉任师长,278团改编为第93师,任命原26军军长彭佐熙在香港经商的侄子彭程为师长,任命在曼谷经商的原93师师长吕国铨为第26军军长、叶植南为副军长。同时,李弥还策动土司头人武装,外迁外逃投附国民d残军,几个月的时间,让缅北的国民d残军发展到6900余人。早在1950年7月,美国前任驻泰国武官谢尔敦就在曼谷开设“海洋供应公司”,开始向缅北残军接济军火和服装。12月,美国在泰北清迈设领事馆,专门负责对残军供应物资。1951年2月,美方派人与李弥商谈军火供应,不久之后,开始用运输机向猛撒空投,每月至少5次。从1950年4月起,美国每月给缅北国民d残军20万铢泰币,8月又改为7万美金,9月起每月又增加家属救济费2万美金,直到1952年6月前后才停止。依靠着蒋介石及美国的物资供给,李弥在缅北逐渐站住了脚,耐人寻味的是,李弥到后不久就极力清除李国辉、谭忠对残军的影响,到后来干脆夺去了两人的军权。李国辉等人终去了台湾,残军完全由李弥所掌控,而他的野心要比李国辉大得多。

2、

1950年5月,缅甸国防军一个连进驻大其力,要国民d残军谈判,李国辉派代表去却遭缅军扣押。6月,缅军集中数千兵力,在空军的配合下,向残军驻地小勐棒、勐果发起进攻。缅甸怎么会出现国民d残军呢?这就要从云南的解放说起了。1950年1月24日,国民d第八军主力在元江被歼灭,只有第八军二三七师七○九团团长李国辉率1000余人,因驻扎在元江下游,所以在解放军来之前,仓惶逃走,一口气逃到大勐龙的蛮宋寨,在蛮宋由九十三师流落人员叶文强和车里宣慰司土司刀栋材等人帮助和引导下,渡过打洛河逃往三岛地区。在三岛地区,李国辉遇到从打洛逃出的第二十六军九十三师二九八团的伤兵,得知二九八团残部已逃向泰缅边境,打算经泰国回台湾。李国辉率部又从三岛渡过楠垒河,穿过野人山的原始森林地区,在饥饿、疟疾、毒蛇、猛虎的袭击下,经过12天的行军,队伍疲惫不堪,沿途不少人非战斗减员,于1950年4月21日到达泰缅边境湄公河西岸的小勐棒,与九十三师二七八团残部相遇。九十三师的残军又是怎么出现在小勐棒的?原来在2月19日,九十三师二七八团在南峤打洛被解放军击溃,被俘500余人后,团长罗伯刚、副团长谭忠率领残部500余人渡过打洛河逃向缅北三岛,再由三岛到小勐棒。到小勐棒后,团长罗伯刚卖掉了大部分武器,换成金条,由于其妻子已去台湾,所以他就抛下部队,就单独经泰国先回台湾,把部队交给副团长谭忠,让谭忠通过大其力到泰国,等候台湾派飞机来接他们去台湾。谭忠部队在小勐棒与九十三师七二九团李国辉残部会合,两人经过商讨决定留在缅北,不回台湾。小勐棒位于缅北大其力以东、湄公河以西,紧靠泰缅边界,只要步行20分钟就可以进入泰国,处于金三角的中心,是个“三不靠”的山区。李国辉和谭忠商定自立为一支部队,由李国辉任指挥兼七○九团团长,谭忠任副指挥兼二七八团团长。部队合并后有1600余人,司令部设置在小勐棒寨子的一处大房子内。他们设法与台北恢复了联络,请台湾给予空投,台北回电:“自谋出路。”李国辉见遭到抛弃,便下令残军及眷属开荒种地,建茅屋、修营房,收税经商,在缅北建立了他们自己的“独立王国”,这也是国民d残军在东南亚金三角立足的开端。这里还要提一提缅北的马帮。远在清朝中期,从云南到东南亚各国就有商路,云南境内一些人,为了谋生,常常赶上几匹骡马到缅北、老挝、泰国贩卖药材、鸦片,并从泰北买回英国的布匹、化妆品、日用品等。为了防止路上抢劫和野兽的袭击,人们往往成群结队同行,并带有枪支武器。抗战时期,马帮有所发展,他们除贩运鸦片,还贩运军火、药品,所带武器也逐渐现代化。他们又多和当地汉人、华侨及头人保持联系。特别是云南开远、大庄、楚雄的马帮尤为庞大,人数多、骡马多、武器精良,逐步控制了泰缅商路。国民d残军到达缅北后,云南马帮的马守一、马云庵、马绶学、马鼎臣、沐国玺、熊定钦、杨文光等大小头目均纷纷投靠,混合一体。李国辉、谭忠的“复兴部队”经过了一段整休后,将马守一等人的马帮、原九十三师的流散人员加以搜罗,部队逐步扩大到3000人。下属:七○九团,团长李国辉;二七八团,团长谭忠;特务大队,陈龙;搜索大队,马守一;独立第一支队,张伟成;独立第二支队,蒙保业;独立第三支队,石炳麟。国民d残军在小勐棒修建营地、招兵扩军,引起了缅甸国防军的密切关注,继而引发了冲突。1950年5月20日,缅甸国防军进驻大其力,要残军派代表前往谈判,残军派副参谋长、原九十三师参谋主任蒙振生前往大其力谈判。缅军要残军限十日内撤出缅境,残军不从,又于5月25日、6月1日两次谈判,均无结果。6月3日缅军要求派高级代表到景栋谈判,李国辉派丁作诏和马鼎臣为代表到达景栋,结果被缅军扣捕。6月8日残军要求释放谈判代表,但没有结果。6月16日至8月23日缅军集中数千人的兵力,向残军驻地发起进攻。残军丢失部分驻地后,于6月28日和8月23日组织两次反击,将缅军赶出了小勐棒和勐果,重返驻地、并攻占了缅军重要基地大其力,迫使缅军停战谈判,释放了马鼎臣,以残军撤出大其力和景栋至大其力公路两侧为条件,同意残军进驻猛撒。8月底,缅军派汽车将残军送出大其力,残军返回小勐棒后进驻猛撒。猛撒是一个有40多个小村寨的大坝子,这样,残军便拥有了基地和生存的条件。残军趁着击败缅军获得的喘息机会,在猛撒建立了训练队,由何永年和苏振声担任正、副教育长,公开招收当地华侨和子女受训,使残军有了发展的机会。当然,对于这股残军,缅甸军方是如鲠在喉,他们在积极筹划对残军的第二次进攻。#马守一简介#

3、

1945年7月的一天正午,19岁的交通员汪治带6个同志坐船沿夹江岸划行,突然从芦苇丛里窜出3个持枪的日军,一个鬼子打了汪治几个耳光,他们准备反击。汪治于1926年11月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1944年8月,18岁的汪治参加革命工作,成为贵池县委交通员。1945年5月30日,盘踞在安徽贵池县乌沙峡镇的日、伪军,突然袭击晏塘桥附近小胡家咀,逮捕了中共沿江行政办事处主任张格。县委书记马守一指派汪治前往东流县姜坝找汪伪军第5支队长李世弼联络交涉,营救张格。当天傍晚,汪治在沿江交通总站的交通员阮宜旺护送下,经过前江、蚊口、南闸3个交通分站。途中,在日军据点方村附近,有一条小道穿路而过,这条小道就是驻方村日军的夜间封锁区,适值夜幕笼罩,雷电交加,他们在未通过之前,稍停片刻,商量如何对付敌人伏击,安全通过。当他们进入敌人的伏击区时,交通员朝“目标”使劲投掷一块小石头,恰巧惊扰了下山觅食的野猪,惊吓的野猪直往山上跑,弄得茂密的丛林哗哗作响。3个持枪的日本兵牵着一条狼狗朝着树叶响声的方向,边开枪、边追捕。汪治三人迅速地通过了鬼子封锁线。在第二天早饭后,汪治只身到达了戒备森严的日伪军据点姜坝。夹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顺利闯过了姜坝岗哨,径向汪伪军第5支队队部走去。经过几个回合的唇枪舌战,终于迫使伪军妥协。午饭前,汪治从容地离开了姜坝。6月1日返回县委,马书记赞扬汪治尽心尽力,不辱使命。1945年7月的一天,汪治奉命从贵池西乡到江北铁,找中共桐南区区委派人到县委报帐,并令上调干部速来县委。汪治到达桐南区委的第二天,区委书记叶树生告诉他,区委已经决定,由区中队司务长张福祥、会计齐兴年去县委报帐,区中队指导员胡子干、陆凡上调县委分配工作,沿江交通总站的交通员阮宜旺和杨宏龙随他返回江南,区委并给他l们安排好了渡江船只。正值午后,汪治和6人在铁板洲头上船,两位船夫划着船沿夹江岸划行。当这艘船划出不远时,突然从芦苇丛里窜出3个持枪的日本兵,迫船靠岸。小船将要靠岸时,陆凡私自把的一支驳壳枪丢到江里,大家对他的这种行为不满。汪治一行都被日本兵赶下了船,围在铁板洲头的江滩上,遭到敌人的搜查、盘问。日本兵打过两、三个同志之后,一个鬼子打了汪治几个耳光,继而检查他的头部和躯干,搜查他的衣服袋,发现身上有一张“良民证”,看了又看,没有发现任何疑点,咕噜一阵后就又去盘问其他同志了。陆凡被打得重,因为日本鬼子看见他把什么东西丢到江中。在遭到日本兵盘查毒打的过程中,大家利用日本兵不懂中国话的弱点,低声传语,争取脱险。有的同志主张跑,有的做手势主张和日本兵拼。主张跑的陆凡突然从包围圈中逃跑,一个日本兵立即朝他打了几枪,陆凡未被击中。日本兵做手势要大家统统上船,要两个船夫把船赶快划过江去,返回广济新河口敌据点。此时,汪治与大家立刻用低语相告:“在船上比岸上打鬼子更为有利,作好准备。”上船以后,在船上分坐3处,汪治观察到船舱里有劈柴的斧头和菜刀,他判断6人中有战斗力的是张福祥和阮宜旺。他们均是飘阳县人,贫苦农民出身,20来岁,身材高大,身强力壮。3个鬼子兵上船后,也分坐3处,他们瞪着凶恶的眼睛监视着大家。小船刚划到夹江中(枞阳铁板洲头与安庆广济圩老树村之间),汪治焦急地提示:“大家注意!船已到达预定位置”。中舱一个同志故意连续“咳嗽”两声,这是大家事前约定的准备战斗的信号,接着又大喊一声“开始战斗!”大家高呼着“打鬼子!打鬼子!”张福祥握紧拳头,迅速地击伤坐在船边的鬼子,这个鬼子连人带枪被打倒落入江中。可是他却拼命地挣扎,从江里爬起来,双手抓住船尾的横档不放。汪治举起斧头,朝着鬼子头部猛砍,鬼子一松手就坠人江里。阮宜旺和杨宏龙二人,把坐在船头的另一个鬼子兵击伤,人和枪都被打到江里,顺着滚滚的江水,随波逐流。胡子干等人,把坐在船舱中间的一个鬼子小头目也打到江里去了,但他又从江水里挣扎着爬上了船,手持刺刀,大吼大叫地要拼命,阮宜旺一个健步冲上来,夺下他手中的刺刀,并将这个鬼子打晕倒在船舱里,张福祥朝着这个鬼子小头目头部猛砍一斧头。中共贵桐县委对这场“赤手空拳打死3个日本兵的战斗”,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对参加战斗的全体同志予以嘉奖。抗战胜利后,汪治于194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d,先后担任指导员、科长等职。1959年转业,后任安庆市政协副秘书长,于1987年12月离休。2014年2月20日,抗战老战士汪治在安庆逝世,享年8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