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特立与妻子熊立诚一共生育过八个孩子,但长大成人的只有四个:大女儿徐守珍、大儿子徐笃本、小女儿徐陌青、小儿子徐厚本。两个儿子徐笃本、徐厚本青少年时期投身革命,可惜都在战争时期去世。解放后,大女儿没有随徐特立留在北京;小女儿徐陌青曾在北京铁路总医院工作,直到1977年退休时一直是一名护士。徐特立的后人们都很低调,近年来在一些红色文化活动中亮相的、担任中共延安五老研究会名誉会长的徐禹强是徐特立的孙女。图片1,徐特立夫妇。图片2,徐特立孙女徐禹强。
2、熊立诚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 徐特立把妻子熊立诚接到北京,两人都已是古稀之年,终于得以团聚。在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徐特立关心体贴夫人,经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你们对我的生活不要特殊照顾,可一定要在生活上照顾好老太太。她是家庭妇女,没有文化,容易有自卑感,不要叫她有思想负担。”徐特立每次到外地休养,总是带夫人一道去;吃饭时,把好一点的菜让她吃;住房时,把好一点的床位让给她睡。家里的钢丝床,一边坏了, 徐特立把好的一边让给妻子,自己睡坏了的一边。1960年,83岁的老夫人去世。熊立诚去世后, 徐特立深感悲痛,怀念不已。他将两人合影的照片,一直装在随身口袋里,走到哪里带到哪里。徐特立对夫人这种忠贞不渝的爱情,充分体现了他高尚的品质和道德情操。图片:徐特立与妻子熊立诚
3、1919年, 徐特立在长沙教育界已很有名气。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他决心要做一个有新学问的人。他赞赏、蔡和森等新民学会会员组织的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活动。当一位北京友人给他来信,介绍北京组织赴法勤工俭学的情况,并动员他参加时,他高兴,决定赴法学习,但又有些放不下家庭,因为几个孩子都还年幼——大女儿 徐守珍15岁,大儿子 徐笃本13岁,小女儿 徐陌青3岁,小儿子 徐厚本才2岁。妻子熊立诚对丈夫的这一想法也不能不心存顾虑,但考虑到这样的话丈夫一方面可以满足求新学的愿望,另一方面可以借此躲避因参与湖南驱张运动而遭受的张敬尧的通缉,于是欣然同意,帮助 徐特立于6月下旬变卖了一部分书籍器物,并向亲友借贷筹集了一笔旅费,将徐特立送上了远赴欧洲的轮船。此后,在近5年的时间里,熊立诚带着几个年幼的孩子,辛苦地支撑着整个家业。图片:徐特立
4、“我不打算再买书了。”已是徐特立“十年破产读书计划”的第8个年头,以教书为生的徐特立,眼看着日益下降的薪水,连正常的生活都难以维持,徐特立面对着日夜操劳的妻子不得不忍痛割爱,无奈地向妻子坦诚心事。“那你的计划不就半途而废了吗?”听到丈夫的话妻子態立诚颇感意外,十分痛惜地问丈夫徐特立。“废就废了,如今连吃饭都成问题,哪还顾得上拿钱买书。”丈夫徐特立再有百般不舍,也不得不为一家老小考虑。出生于贫穷之家的徐特立,4岁丧母,12岁过继给伯祖母为孙。自小聪颖懂事深得伯祖母喜爱。不久,小于徐特立十个月大的熊立诚在伯祖母的授意下成了徐特立的童养媳。熊立诚年纪不大但做事麻利家务活样样能干,既善解人意又颇孝顺老人,一家人虽生活清贫却也相处和美。徐特立与妻子相处甚笃,伯祖母不惜用微薄租金供养徐特立上私塾,这为徐特立早年从事读书教书有幸奠定了家庭原始的良好支持氛围。伯祖母去世后,由于生活所迫,徐特立被迫停止学业。但热衷读书的徐特立选择了边教书边继续读书的学业计划。但徐特立一年教书的微薄薪水(20串钱)不及购两本新书钱(一本就需15串钱),受人启发指点的徐特立,大胆设立了一个“十年破产读书计划”:将每年教书收入作为生活费,把伯祖母留下的水田变卖用来买书。在当时人看来有点不着边际的想法,却得到了妻子熊立诚的支持与理解,为愿丈夫的读书梦,妻子甘愿无条件地牺牲奉献默默力挺。但徐特立的“十年破产读书计划”还是没能抗过生活的重负,在坚持到第八个年头时再也无力坚撑……“那你还有什么打算?”不忍丈夫中途抛弃“十年破产读书计划”的妻子熊立诚不无惋惜地问丈夫。“我想去参加会试,看读了几年的书能否派上用场”,说这番话的徐特立内心五味杂陈,不得已而为之的为自己寻找出路。生活的贫困将徐特立的读书愿望摧残的“支离破碎”,既便参加会试的钱,也难以从家里挪借出来。“考期近了,快准备上路吧。”当几天后,即将处于濒临读书希望破灭的徐特立,望着妻子態立诚从娘家一点点筹借来的资金,内心感动已是无语。也正是出于妻子的默默支持,自己对读书的长期坚守,徐特立终在3000人的考试中,以第19名的成绩取得了复试的机会。自此徐特立在长沙名声鹊起,学堂争相聘请,工资薪俸有所改良。开启了漫长的革命育人之路。著名的教育家徐特立,成就了、蔡和森、许光达、谢冰莹等人的革命先驱的学业人生。在d内德高望重的徐特立老先生,亲切地称为“徐老同志”。与自己结发夫妻70年如一日,保持着相濡以沫、相敬如宾忠贞不渝的爱情佳话。平凡的夫妻,困苦中的相守,一生桃李满天下的伟人之师徐特立老先生,夫妻忠贞相守的爱情典范。#熊立诚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