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鼎元简介(李鼎元画家)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8-02 06:21:52 浏览
1、李鼎元画家

1939年,阎锡山发动“晋西事变”。此时,正在永和县下乡的22岁女兵高首先,忽然听到枪声,之后被阎军抓捕。5个月后,她顺利逃出敌营,还策反了2名国民d军官。高首先出生书香门第,父亲是清末秀才。做为家中小的孩子,她自小深受父母,哥哥姐姐们的宠爱。高首先10岁那年,父亲病逝,一家人陷入悲痛之中。之后又发生“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了,而家中此时遭遇盗窃,书读不下去了。1932年,母亲带着她们回到山西乡下后,生活一落千丈。更不幸的是,高首先的大姐回到乡下没几天,就忽然去世了。随之母亲又病倒了,高首先以泪洗面守了七天七夜,还是没能留住母亲。接二连三的打击,让年仅15岁的高首先不知所措。两个哥哥去太原谋生路后,只剩下她与一条狗相依为命。为了活下去,高首先开始学做饭,学习处理复杂事情的能力。孤独时,就练习写毛笔字,以及阅读哥哥们留下的书籍,和同学寄来的报刊。书让她播下了思想的种子,西安事变之后,她陷入了深度思考中。这时,同学来信说,太原正招收女兵,高首先只带了块手表,拿了简单的行李,毅然来到太原。因为两个哥哥在太原参加了牺牲救国同盟会,高首先便报考了太原军政训练班第十一连。经过严格考试,高首先成了一名女兵,和抗日英雄李林成为战友。高首先和女兵连的战友们一起学政治,学军事,并按照步兵操典进行严格训练。她们全付武装,从太原城北野营拉练到城南的晋祠,接着,跑回城里在工厂,街头集会,宣讲十月革命和《帝国主义论》等,动员民众。高强度训练,让瘦小的高首先在15分钟内,吃掉11个馒头。女兵连的战士是当火种使用的,一人分赴一县工作,高首先被分到了晋东北的平定县,这期间她加入了中国共产d。娘子关战役中,高首先在枪林弹雨中,从溃军的刀下救出了战友。在洪洞县工作时,高首先认识了朱总司令夫人康克清,康克清推荐她到丁玲率领的西北战地服务团工作,高首先却坚持留在地方工作,并担任洪洞县河西四区区委书记,在晋西南区d委d校学习。d校毕业后,高首先被分配到牺盟会洪赵中心区妇救会任宣传部长。1939年,高首先在永和县下乡时,忽然听到一阵枪声。原来是阎锡山发动了“晋西事变”。高首先被阎军抓捕。被抓后,高首先遇到一个同乡军官,凭着能写会画的本领,她竟被封为一等干事。在这里,高首先还认识了两个教导员李守贤和李鼎元。经过观察,高首先发现他们都有脱离阎锡山阵营,到延安抗大学习的心思。高首先答应帮助他们去延安学习,1940年,三人一起逃出敌营,一口气跑到了永和关,然后跟随水手渡到河西。边防军哨所给他们开具了路条和介绍信。感冒高烧的高首先,硬是领着二人徒步160多里路到了延安。在延安城,高首先遇到了战友穆欣,对方大吃一惊。原来,“晋西事变”中许多人牺牲了,而烈士名单中就有“高首先”。由于高首先此时已脱离组织五个月,且遭敌人被捕过,如果要解决d籍,必须到晋西北前线去。而李守贤,李鼎元二人也要她带到晋西北前线考察。刚从晋西南渡过河,又要渡河到更遥远的晋西北,这对高首先不算什么,只是她答应了二李要帮助他们到抗大学习。后,她告诉了二李她共产d员的身份,以及面临的问题。在延安住了一个月后,高首先揣着介绍信,领着二李重渡黄河回山西。在陕北走了13天,渡过黄河,又走了一天才到晋西北区d委所在地山西兴县蔡家崖。之后,高首先被安排到晋西北妇救会,到前线接受考验。那两个营教导员,经改名后,被派到八分区二纵队接受考验。考验中,高首先带着病痛,以努力工作来证明自己。终于,4个月后,她通过组织考验,恢复了d籍。从此,她把这一天定为自己的生日。恢复d籍后,高首先被调到晋东南工作。她随队伍从吕梁山到晋中平川,渡过汾河,冲过同蒲铁路等一道道封锁线。因途中遭遇了日军的细菌战,许多战士患了伤寒,高首先便当起护士救治患者。一个多月后,她也患了伤寒,战友们用担架把她抬到大哥高首善家,然而,大哥大嫂也正患伤寒。而她的二哥高益善,也因积劳成疾以身殉职。好在他们相互鼓励,才闯过了“鬼门关”。高首先继续奔赴晋东南,经过跋山涉水一年时间,终于进入太岳区d委d校参加整风学习。在太岳区工作中,高首先遇到了她的丈夫郭钦安。抗日英雄李林曾领导她上街游行时,挥舞着一双戴着红手套的拳头,高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李林的无所畏惧感染了高首先,也让她养成了戴红手套的习惯。高首先从国民d军队中带出来的李守贤和李鼎元,后来牺牲在了抗战前线。很多年后,高首先在她的《往事散记》中写道:我庆幸自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2015年,高首先荣获“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以及5000元现金奖励。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中,“抗战老兵高首先”的名字赫然在列。2021年6月5日,102岁的巾帼英雄高首先,在盛世中安详的走了!谨以此文,向高老致敬!

2、李鼎元山水画

文海撷浪(之一百零七)文/王漫导语:我泱泱大中华,乃五千年文明古国,国学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那些才华横溢的文人雅士,留下许多精妙的故事,浩如烟海。作者只撷取其一部分,分享给文朋诗友,命名《文海撷浪》。李调元对联趣事①小调元,巧对消师气李调元幼年时,其文采就初露锋芒。某年夏天,李调元和三个村童上树吃桑椹,把桑枝桑叶弄得满地。私塾中的一位老先生见后十分心痛,随即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罚他作对。联云:蚕作茧,茧抽丝,织成绫罗绸缎暖人间;意在训斥李调元等不知桑叶的用途,不该随意糟踏。李调元毫不迟疑,应声对出下联:狼生毫,毫扎笔,写出锦绣文章传天下。老先生听了,怒气稍消,复出一联:四口同圖,内口都属外口管。此联是个精巧的拆字联,又意谓着学生要受先生的管教。李调元抿嘴一笑对道:五人共傘,小人全靠大人遮。老先生捋着胡须,随手把手一挥,说:“好吧,读书去吧!以后不要再胡闹!"②好学政,巧应候补道乾隆初,李调元出任广东学政,路经湖南。湖南巡抚有意结识,便召集文人骚客,在洞庭洞畔设宴接风。席间,有个候补道想炫耀才华,吟出一联,请李学政对下联。联云:洞庭湖,八百里,波滚滚,浪涛涛,大宗师由何而来?李随即答对:巫山峡,十二峰,云霭霭,雾腾腾,本主考从天而降!候补道暗道,李气势与才学果然不同凡响。于是又出一联:四维羅,夕夕多,罗汉请观音,客少主人多;此联将字一拆一合,且流露讽刺之意。哪知李学政冷冷一笑曰:弓长张,隻隻雙,张生戏红娘,男单女成双。此联不仅拆合相对,而且巧用《西厢记》典故,堪称绝妙。③谐音联,长老求助学政一天,李调元来到川东的一座山上,看到一座古刹,钟声阵阵,烟雾缭绕,甚是兴旺,他便走了进去。庙中长老闻讯亲自出迎,并领他到庙里庙外,看了一个尽情尽兴,然后请到方丈室用丰盛的素宴款待。席间,李见长老几次欲言又止,便主动问他有何心事。此时,长老拿出幅画,言明此乃师父遗作。李接过一看,画面就是三两枝出水荷花。但笔法简洁,晕染得法,恰似真的一样。据说,师父作画不久,江南才子唐伯虎游玩到此,师父请他在画上题字,唐伯虎龙飞凤舞写下几个大字:画上荷花和尚画。随即把笔放下,并说:我走后,若有人对出下联,此人必是奇才。言毕扬长而去。李调元听后,兴趣陡增,一眼看出这七个字,无论倒念顺读,其字音都是一样的,难怪唐伯虎出此大言。李调元对画沉思片刻,微微一笑,提笔写出:书临汉字翰林书。同样是倒顺念都是同音。从此,这幅画成了镇寺之宝。人物简介:李调元(1734年一一1803年),清中期大学者、文学家、戏曲理论家,字羹堂、赞庵、鹤洲,号雨村、童山蠢翁,四川绵州人,乾隆二十八年进士。与其父李化楠和弟李鼎元、李骥元享有“一门四进士"、“兄弟三翰林"的美誉。才华横溢,为官清廉,有关其趣闻逸事广为流传。 @孝感日报 @长江网 @极目新闻作者简介:王漫,网名武商路漫漫,本名王育平,湖北孝昌人,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简书签约作者。扛过锄头,拾过布头,搬过砖头,执过教鞭,现服务于武汉一大型国企。闲暇之余,嗜读书写作,感悟人生。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

3、石头乡李鼎元

年画:《闹新春》,作者:李鼎元(1980年)

4、进士李鼎元

连环画《小雄鹰》《小雄鹰》(甘肃人民出版社1973.9宋武征、李鼎元.封面:李宝峰)注:记述红小兵勇锋,带着小伙伴,参加了果园生产队打井修渠的劳动,在老榆树旁边挖一条支渠。坏分子赵老刁为了转移埋藏在老榆树下的罪证,挖空心思地破坏挖渠工程。红小兵们机警地察觉了他的阴谋活动。他们在老支委、老贫农张爷爷的带领下,机智勇敢,引狼出洞,当场逮住了赵老刁这个坏分子。

5、李鼎元福建

(红领巾题材缺本)70年代精品连环画《小雄鹰》,由著名的连环画家宋武征、李鼎元绘画,绘画极其精美。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1973年9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印数10万册,量少,9.5品左右,已去钉。与广大连友分享交流学习,谢谢关注、留言丶长按点赞、评论和转发。

6、中国书画李鼎元

近一段时期,中国将会加大对日本的反制。日本在核废水排海问题上,公然挑衅国际公德,还在东海、台海等区域作妖,中国会施以颜色。头条热榜消息7月13日,日“瑞宝丸”号渔船非法进入我赤尾屿领海,中国海警舰艇依法对其采取必要管控措施并警告驱离。清代册封琉球使李鼎元在出使琉球国时,路过赤尾屿,在其所撰《使琉球记》中详细记载了赤尾屿的形状,而日本把其国有化,致使两国对抗升级。#李鼎元简介#

7、清代李鼎元书法

星河璀璨 辉耀古今——黄鹤楼诗词概述【一】黄鹤楼得江山形胜之精华,历代诗人词客在这里不仅找到了理想中的心灵休憩之地、情感宣泄之所,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他们的宇宙观和人性理论获得了高度的融洽统合。他们通过黄鹤楼来滋养“天性”、孕育诗情,在吟咏、审美过程中,使心灵得以净化、人性得以复归,从而达到“天人合一 ” 这个宇宙间至精至微的和谐境地。黄鹤楼诗词源远流长,它滥觞于南朝,成熟于唐宋,鼎盛于明清,现存古代名家之作多达千余首,其他人作品不可数计,作家群令人高山仰止:鲍照、宋之问、孟浩然、崔颢、王维、李白、贾岛、顾况、白居易、刘禹锡、杜牧、李商隐、苏轼、苏辙、黄庭坚、岳飞、陆游、范成大、张孝祥、王十朋、辛弃疾、姜夔、文天祥、萨都刺、揭倏斯、周德清、杨基、高启、沈周、李东阳、王守仁、李梦阳、杨慎、张居正、王世贞、袁宏道、袁中道、吴伟业、朱葬尊、孔尚任、沈德潜、袁枚、赵翼、刘大櫆、姚鼐、洪亮吉、林则徐、李鼎元、魏源、张之洞、黄遵宪、刘鹗、康有为、吴趼人…历代名家的诵咏,或发思吉之幽情,或咏江山之多娇,或痛民族之危难,或抒亲友之感怀,无不充满了积极的人文精神;而其艺术特色,或清丽淡远,或婉约含蓄,或豪放跌宕,或妙想联翩,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具有极高的艺术品位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具影响力的当属唐代崔颢的《黄鹤楼》,以及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岳飞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等。优美的黄鹤楼诗词,辉前烛后,盛传不衰,不仅为黄鹤楼这座千古名楼增添了诗情和浪漫,为中华诗词宝库增添了灿烂的华章;而且还播芳海外光彩汉学,成为人共享的文化资源。由于篇幅有限,把拍到的发出来,供友友赏阅[中国赞][中国赞][中国赞] #李鼎元简介#

8、李鼎元会员

一个清代外交使者眼中的琉球国《浮生六记》有一卷《中山记历》,记录本书作者沈复游历大清时代中国的属国琉球的所见所闻,如实记载了琉球国的物产风俗、典章制度、自然风光以及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与中国的密切关系。嘉庆四年(1799年),琉球国中山王尚穆去世,由于他的太子7年前就去世了,于是他的孙子尚温向清朝廷请求继承王位。清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于嘉庆五年五月,派了一个代表团前往琉球,颁布诏命。代表团一共7人,正使赵文凯,是翰林院修撰;副使李鼎元,是内阁中书。随从5人,即沈复、王文浩、秦元均、缪颂、杨华才。农历五月初一,他们分乘两艘船,历经11天,行程6000多里,于十一日中午在那霸港登陆。代表团上岸时,琉球国举办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尚温带领百官迎接使团。琉球这个名字是如何得来的?什么时候有这个称呼?沈复做了简单的考证。根据《中山世鉴》记载,隋代派出的使臣朱宽到琉球时,看到琉球的地形如虬龙浮在大海之上,称之为“流虬”,《隋书》又作“琉求”,《新唐书》作“流鬼”,《元史》作“璃求”,明代称“琉球”。琉球国仿照中国官署建有“天使馆”,供中国的外交人员办公居住。在久米村,还有一座孔庙,中间供奉者孔子的神位,两边各有两个塑像,手里拿着《易》《书》《诗》《春秋》,估计这是琉球国知识分子的必读书。官吏子弟会说话时,就教他学汉语、写汉文,十岁称“若秀才”,国王给米一石;十五岁称“秀才”,国王给米三石。这是对优秀人才的奖励和优待。因为琉球国水稻少,番薯多,老百姓都以番薯续命,大米只有王室人员才有的吃。秀才长大之后,就选为“通事”,相当于现在的翻译人员。琉球国中著名的姓氏是明三十六姓的后裔。明代洪武年间,朝廷特许福建善于海上驾船的三十六姓,包括梁、蔡、毛、郑、陈、曾、阮、金等,来往中国与琉球之间,为朝贡提供服务。他们的后代居住在久米村,通汉文经典,一直受到人们的尊重。从中可知福建与琉球有很深的历史渊源,人文交往密切。近访问中国的冲绳县知事玉城丹尼,在访问北京之后,又到福建进行了访问。沈复除了深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外、自然风光外,还游历了圆觉寺、护国寺、天王寺等。琉球国允许百姓自愿为僧人,受戒之后,政府提供粮食。如果犯戒了,就饬令还俗,并流放到别的岛上。琉球的文物典章制度深受中国影响,包括一些节日活动,例如五月初五划船竞赛、八月十五祭月、十二月八日蒸糯米糕、二十四日送灶等。国王有一方老坑端砚,有“永乐四年”字样,砚台背后刻着“七年四月东坡居士留赠潘邠老”,这是前朝赐给中山王的珍贵礼物。除了东坡砚外,琉球国还有《东坡诗集》,可见苏东坡在琉球国有很大的影响。沈复说,琉球国人称中国为唐山,称华人为唐人。可见唐代在海外具有巨大影响力,同时也说明了唐代与海外的商贸、人文交往十分密切。大唐盛世名不虚传。六月初八,使团走出天使馆,尚温在安里桥跪接如仪,并引导使团进入供奉琉球国王祖先的太庙。在太庙,尚温接受清朝廷的册封,正式成为法定的中山王。在典礼上,男子跪于道左,女子聚立远观,册封大典热闹隆重。沈复一行在琉球呆了半年,于当年十月底回国,在浙江定海登陆。他的记载,留下了有关琉球国的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