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南昌起义,人们首先会想到金戈铁马的热血男儿,鲜为人知的是,这其间还活跃着一支30多人的女兵队伍,她们的存在为起义增添了浓重的一笔。遗憾的是,由于起义后艰苦的战争环境,这些女兵们大都相继神秘失踪,后来只找到了4名女兵。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原副研究员凌家传,他在江西省人民医院的老干部病房内,讲述起这支女兵队伍的传奇。据这位老人回忆说,1957年,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筹建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所欠缺的一些有价值的史料和文物让工作人员着急。恰巧筹备组有人在刊物上看见了一篇回忆录,文章的作者居然是一位参加过南昌起义的女兵。凌家传和同事立即前往北京,寻找名叫胡毓秀的一名女兵。后通过胡毓秀的介绍,凌家传又采访了彭援华、杨庆兰、谭勤先等三名女兵,人民军队的第一批女兵队伍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据接受采访的女兵们回忆,南昌起义时的女兵队伍大约有30余人,大部分是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学员,少数是何香凝同志办的妇女训练班的学员。汪精卫叛变之后,女学员们纷纷离开学校,跟随叶挺、的部队来到了南昌,并参加了随后的起义。在之后的战斗中,英姿飒爽的“女将们”表现得颇为英勇,以至部队首长对她们都不得不刮目相看。胡毓秀告诉凌家传,当时,正值三伏天气,烈日当空。每个女兵身上都背着自己换洗的衣服和毯子,身体强壮的女同志,像杨庆兰、谭勤先、陈觉吾等,有女兵中的“四大金刚”之称,她们都背着步枪,弹带里子弹都满满的。凌家传回忆说,南昌起义后,部队在南下的会昌战斗中,与敌遭遇,战斗十分激烈。杨庆兰被分配到前线当救护兵,当她经过战场上的一个水田旁时,发现一位满身都是泥巴和血的重伤员。只见他左腿两处中弹,膝盖骨、脚腕骨被打折,血流不止,把田沟里的水也染红了,一时昏迷不醒。杨庆兰心想得赶紧把这名伤员背出去,她一把背起这名重伤员,快步往山下走去。很快,天就全黑了,她步履蹒跚地前行。汗水浸湿了杨庆兰的衣衫,可她咬紧牙关,竭尽全力,终将他送到医护所。后来,大家才知道,这位身受重伤的营长竟是陈赓将军!多年以后,他们相互见面时,陈赓总提起当年杨庆兰的救命之恩,他们之间也一直保持着深厚的革命友谊。当时,和杨庆兰一样,大多数女兵主要是分配到前线部队担任宣传或救护工作。不是每人都有杨庆兰背救首长的英勇事迹,但这批高素质的女兵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同样留下了光辉的记录。行军途中,因为遭遇敌军前后堵截,部队气氛比较压抑,为了活跃行军生活,女兵们想到了演一出话剧。彭援华导演了一出“老祖母念金刚经”,说的是江西有一农户,因为国民d拉壮丁,弄得家破人亡的故事。彭扮演的老祖母惟妙惟肖,士兵们喜欢。大多数时候,女兵们面对的是伤员。因为卫生条件简陋,不少伤员需要及时将弹片或子弹取出,但事实上却办不到。护理这些重伤员时,女兵们想着法子减轻他们的苦痛,有的女兵甚至对伤员讲起了《三国演义》中关公刮骨疗毒的故事,以此来鼓励伤员们要挺住。凌家传后介绍说,南昌起义30年后,他们想寻访女兵时,在多方努力下也只不过是找到了4位女兵,并通过这4人得知了另外12名女兵的名字,其余则找寻不到,留下了不小的遗憾。 #谭勤先简介#
2、北京谭勤先老河口:参加“八一南昌起义”的王鸣皋王鸣皋,湖北老河口人,1909年10月出生在一个农户家庭,3岁丧父。14岁时母亲改嫁光华县教育局长袁理堂,王鸣皋随母来到袁家,由继父送到县城小学堂读书。次年,转学老河口女子小学堂插班高二年级学习。1925年,上海发生日本厂商枪杀工人顾正红事件,全国掀起反帝高潮,襄阳师范学堂学生组织起来开展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活动,其时在襄阳师范读书的王鸣皋积极参加宣传活动。1926年6月,经襄阳师范学生共产d员张国戚、左泽民介绍,王鸣皋加入中国共产d,成为光化县第一个女d员。同年8月,为躲避包办婚姻,到樊城教会学校淑华(女中)书院考入初中插班学习。此时,国民革命军已攻占武汉,王鸣皋一面学习一面参加革命活动。由于革命高潮的到来,淑华书院的许多教师被吓跑了,不到年终,就以放假为名而停办。王鸣皋回到光化县城,正赶上继父病故,在外地读书的两个姐姐袁傅之(陈郁的夫人)、袁震之(吴晗的夫人)回家奔丧,她们对这个后母带来的女儿热情,她们除希望王鸣皋努力学习外,还鼓励她好好为d工作,并教她唱“打倒列强!”等革命歌曲。不久,光化县组建国民d县d部筹备委员会,王鸣皋被选为妇女部长。1927年“四一二”事变发生后,传说光化县要抓的第一名妇女就是王鸣皋,在母亲的帮助下,王鸣皋乘夜色女扮男装,由姑母赔同以看病为名,乘轿到老河口,藏在一个亲戚的顶楼上,三天后乘船前往武汉。5月21日,王鸣皋到达武汉,立即前往汉口济生四马路中国工人训练班报到,当天下午便奉令前往武昌,参加保卫大武汉的战斗,轮流担任警戒和待命。夏斗寅部被打垮后,王鸣皋被编入d员志愿兵团,经过一个多月的军事训练,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第六期女生队,成为代女兵。女生队队长为杨伯珩,彭漪兰为指导员。7月,汪精卫叛变革命,武汉分校学员提前毕业,女生队的d员被分到十八军和二十军的医务处,王鸣皋被分到十八军任卫生员,同去的女生中还有高牧之等。一行人携带医疗器械和药品乘船离开武汉,于8月2日到达九江张发奎部。8月4日,张发奎下令,要十八军中的共产d员三天内离开部队,宣布不再与共产d合作。王鸣皋所在部队的d支部立即召开紧急d员大会,研究如何撤退问题。会上决定到南昌去找的十八军。当天下午四时,王鸣皋和武汉分校的女生胡毓秀、谭勤先、苏同仁等人,随部队中的其他d员同志一道离开九江,向南昌出发。当一行人赶到南昌时,南昌起义部队已经撤出南昌,向广东方向转移。王鸣皋等一行人随即离开南昌,沿着起义部队行军路线向广东追去。直到第七天晩上,在抚州赶上起义部队,找到二十军第一师政治部,见到军长和周逸群、谭平山、郭沫若、恽代英等起义军。来到南昌部队后,王鸣皋和一同来的胡毓秀、谭勤先、苏同仁等被留在政治部工作,随部队向广东前进。部队在从宜黄向瑞金途中与前来拦截的钱大均部发生遭遇战,战斗十分激烈,部队伤亡很大,王鸣皋与全体女同志除到阵地上抢救伤员外,还在临时医院担任救扶工作。战斗结束后,部队绕道福建汀州,在汀州进行休整,王鸣皋和一部分女同志留在瑞金照看伤员,并担任护士长。由于缺医少药,只能给伤员清洗伤口,擦一点点碘酒或红汞,换换绷带,尽可能减少伤口腐烂,力所能及的解决伤员提出一些要求。虽然王鸣皋和战友们夜以继日地抢救、护理伤员,但效果并不明显。几天后,王鸣皋和伤员们从瑞金出发,经过两天行军到达福建汀州,把需要住院调节的伤员送到汀州医院后,才回到部队,继续随部队向南前进。因发现医院里有许多自己部队的伤病员,王鸣皋和胡毓秀向院长提出帮助照看伤员的要求,得到院长允许,开始护理伤病员工作。1928年1月,谭勤先伤已养好,在潮州红十字会的进一步帮助下,王鸣皋三人离开潮州经汕头乘船前往上海。1950年2月11日,赤水县人民政府成立,王鸣皋奉命前往接收平民工厂和工读学校,将其改建为生产教养院,并出任院长。1953年4月,王鸣皋调任县教育科副科长,后任贵州省教育局副局长;1994年4月25日,王鸣皋江苏淮阴市病逝,走完她坎坷而光辉的一身。老河口:孙金福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