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事迹简介(唐雎人物形象)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8-02 07:08:24 浏览
1、唐雎人物形象

今天抄写《古文观止·唐雎说信陵君》。故事说的是信陵君窃符救赵,使赵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为表彰他的功劳,“赵王自郊迎”。此时,唐雎谏言信陵君不可居功自傲,谨防功高震主引起猜忌。文章短短数句,却一语中的,发人深省,回味无穷。

2、唐雎不辱使命

抄书打卡第29天。古文观止之《唐雎不辱使命》家国使命担在肩,何惧马革裹尸还《唐雎不辱使命》写唐雎奉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终于折服秦王,保存国家,不辱使命的故事,歌颂了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揭露了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的本质。文章所述历史事实未必是真的,但此文写的十分精彩,内容完整,情节跌宕,引人入胜;安陵君的外柔内刚、委婉坚定,秦王的色厉内荏、前倨后恭,唐雎的不畏强暴、英勇沉着,都写得栩栩如生。文章鲜明的特色是人物对白,用对白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局,重点突出,层次清晰;用对白刻画人物的形象,三人不同角色、不同性格均跃然纸上。写秦王嬴政,在“灭韩亡魏”后,企图以“易地”的谎言诈取安陵。他对邻国国君自称“寡人”(只有对下,诸侯才可自称寡人),可见对安陵君的轻慢。安陵君识破骗局,婉言拒绝。先说“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落脚点却是“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于委婉中透出坚定,情节发展上必然引出“秦王不悦”。这时,唐雎出场,“使于秦”,把国家人民的命运系于己身。唐雎出使到秦国的内容分了三个段落,也是唐雎与秦王斗争的三个回合。我们先看秦王。在与唐雎的对话中,他委婉中露出威胁,“……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这是质问。“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这是威胁。而唐雎胸有成竹,态度沉着明朗。“否,非若是也”,寸步不让,据理力争:“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把安陵君的“弗敢易”换成一个反问句抛出,并以“千里”对“五百里”,这就比安陵君的回答更为坚定有力,也因此使得“秦王怫然怒”,让本来就很尖锐的矛盾更加激化了。文章至此陡起波澜,读者顿生焦虑之情,为冲突的后果而担忧。第三段是全文的重心,因此写得细详。先写秦王怒气冲冲,施以恐吓,“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如果联系“灭韩亡魏”的背景,委实令人不寒而栗。唐雎“臣未尝闻也”一句,沉着冷静,不为秦王的恐吓所动。接着写唐雎反唇相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以“布衣”对“天子”,寸步不让。然后又用“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一正一反两个判断句,驳掉秦王“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的诬蔑。条件成熟,反攻开始:先用三个排比句摆出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的事实,又说“与臣而将四矣”,表达了不惜一死也要干掉秦王的决心,特别是以“二人”对“百万”、“五步”对“千里”,气氛之紧张,令人屏息,后唐雎“挺剑而起”,紧紧逼住秦王,矛盾冲突到达顶峰,这更是秦王所始料不及,精神防线完全被摧毁,“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不得不缴械投降了。此文作者充分调动了对比、夸张等艺术手段来烘托气氛,对话中大量使用短句子,排比句等手法增强气势,同时对二人的情态举止略加点染,营造出惊心动魄的场面。这是一种广泛使用而且行之有效的表达方法。例如,唐雎和秦王是对立的,他俩之间生死不容、唇枪舌剑的斗争,作者充分运用对比手法写两个人物,尖锐的矛盾冲突增加了可读性。再如写秦王一倨一恭,写作上这叫“相反相成,”有效地揭示了秦王这一复杂性格──既是凶恶的,又是虚伪的,这两个人物,两种性格,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确实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3、唐雎出使秦国

1950年,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参加高考落榜,她不相信自己的儿子考不上清华建筑系,坚持调出试卷复查,试卷上的一行小字让她瞬间明白所有。梁从诫是林徽因与梁思诚的儿子,林徽因是公认的国民才女,能诗会画,时任清华大学建筑系讲师。梁思诚更是一手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夫妇倆都是高知文化人,在建筑方面颇有造诣,林徽因夫妇对孩子的教育也是相当重视。梁从诫出生时,为了表达内心的喜悦林徽因作了一首诗流传至今。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除了欢喜和爱,林徽因夫妇倆更是对儿子寄于了传承衣钵的厚望。从取名就可以看出来,梁从诫的“诫”就取自北宋著名建筑学家李诫的名。他编修的《营造法式》是一部建筑科学技术的百科全书,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一个划时代创举,是营造史上的一次重大革新,在国际上占用重要地位。当别的孩子还在贪玩时,林徽因就开始有意识的培养他学习各种建筑知识。懂事的梁从诫从来没有抱怨过学习的繁重,更重要的是,小小年纪的他就表现出了绘画的天赋,这让林徽因夫妇喜出望外,更是坚定的认为儿子会跟他们一样走上建筑之路。聪明又努力的梁从诫确实没让父母失望过,在建筑事业上他确实有过人的天赋,1949年前夕,举国征集国Q样式时,他设计的样式成功从2992份稿件中脱颖而出,被列为终候选的38份样式之一。就在所有人都认为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梁从诫,考上清华大学建筑系是板上钉钉的事时,他却以2分之差落榜了。母亲林徽因亲自复查试卷发现阅卷老师并没有误判,而是他故意丢失的这两分。他在试卷上写到:我不喜欢建筑,我喜欢历史。当林徽因看到这句话后,才恍然大悟,明白自己忽略了儿子的兴趣,强逼着他朝着自己期盼的方向发展。于是,她决定放手让孩子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历史学。其实梁从诫爱上历史也是受母亲的影响,热爱读书和写作的林徽因,喜欢给孩子们买书,梁从诫和姐姐在10岁左右就读完了《绿山墙的安妮》《小妇人》《埃米尔捕盗记》《爱丽丝梦游仙境》《人猿泰山》等国外作家的作品和中国的四大名著等书。林徽因读到自己喜欢的书也会推荐给孩子们,日本J队在中国的野蛮举动激发了林徽因的爱国心,她给他们讲《唐雎不辱使命》这样的故事,一边带着孩子们读原文,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解,把一篇对孩子而言很枯燥的古文,演绎得像一场电影。或带领孩子们读杜甫和陆游的诗句“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自那时起历史的种子就深深的扎根在了小小的梁从诫心里。幸运的是,母亲尊重了他学习历史的意愿,第二年梁从诫重新参加高考被北大历史系录取,后来任教于云南大学历史系。成为了一位优秀的历史学家。有人说高考不过是考试,填志愿才是人生,的确如此,高考能帮助孩子们迈进大学门槛,可孩子们真正喜欢什么,适合什么却对他们的人生影响深远。没有哪一本书能够对于成功育儿给与的答案,可林徽因夫妇倆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答案,那就是毫不吝啬的爱和充分的尊重。其实梁从诫不仅在历史专业上颇有建树,在环保方面,他也矢志不渝地践行着环保理念,对环保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1994年,梁从诫在经过一段时间对环保活动的调查研究后,创办了“自然之友”。他说要问我从祖父和父母身上继承了点什么的话,那就是这个信念:人要有社会责任感。正是由于父母的开明和梁从诫的坚持,才有了后来在历史和环保领域的成就。作为一名优秀的历史学家和环保启蒙的先驱者,梁从诫一生一直怀揣梦想,追寻所爱,为历史学和环保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4、唐雎生平

唐雎不辱使命,今天学习这一篇文章

5、唐雎事迹

《诗经》:唐雎不辱使命。这句话出自西汉时期的刘向所著《战国策》。·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愿意用我的百里之地换取安陵,你能答应我吗?”安陵君回答说:“大王的恩惠实在太大了,用大片土地交换小块土地,好。虽然如此,我是先王的后代,我愿意始终坚守这片土地,不敢轻易交换。”秦王听了很不高兴。·安陵君于是派遣唐雎出使秦国。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里之地交换安陵,你却不肯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呢?而且秦国已经灭掉了韩国和魏国,而你却只有五十里的土地,但现在已经有了五十里的土地,你作为长者,因此我并不怪你。现在我用十倍于你的土地请求你扩大到一千里,但你违背我的意愿,这让我感到很轻蔑。·你认为呢?”唐雎回答说:“不完全是这样的。安陵君接受先王的土地并守卫它,即使是千里之地也不敢轻易改变,更何况只是五百里呢?”秦王听了生气,对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百姓的愤怒吗?”唐雎回答说:“我从未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时,会导致数百万人死亡,千里之地血流成河。”唐雎说:“我曾听说过,平民百姓发怒时,也会脱帽纵身跳起来,用头撞地。”·唐雎接着说:“这只是平庸之辈的愤怒,不是有修养的士人的愤怒。曾经有个叫专诸的人刺杀了吴王僚,彗星划过天空;还有聂政刺杀韩傀,白虹穿过太阳;还有要离刺杀庆忌,老鹰在殿上飞舞。这三个人都是平民百姓,怀有怒气却没有发作,于是上天给了他们机会。现在,我也有这样的机会。”唐雎拔出剑来,站起来。秦王看了他的样子,脸色变得惊慌失措,长跪不起,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您何至于这样呢?”唐雎说:“如果我能实现我的愿望,那么韩国和魏国就会灭亡,但安陵却可以安然无恙。用五十里土地保护自己,只是因为有先生这样的有修养的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