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张芝简介(东汉张芝大概活了几岁)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8-02 07:13:16 浏览
1、东汉张芝大概活了几岁

中国书法史上草书第一人“草圣张芝”,居然是个敦煌人!用汉代绘画手法画张芝肖像,模拟张芝草书写《冠军帖》文字,真的很过瘾[呲牙]

2、东汉张芝简历

书法浅识杜昌义盘古开天,三皇五帝,泱泱中华,朗朗乾坤。星火相传五千载;创造文字数万计。始祖结绳记事,困于蛮荒。仓颉创造文字,开启文明。于是殷商用事,刻于龟甲、兽骨,便有甲骨文。传延至周,宣王史籀,乃作大篆,铸于钟鼎,遂传后世,名曰金文。秦相李斯,增损大篆,小篆乃出,泰山刻石,秦玺国宝,皆其遗迹。秦人程邈,益篆方圆,而为隶书。汉之史游,解散粗隶,乃作章草。后汉刘德升,变造书体,谓之行书,亦即正书。东汉张芝,尤善章草,自成一体,谓之草圣。尔后魏之钟繇,晋羲献父子,造其极焉。兹篆、隶、楷、行、草五体皆备,斯成定式矣!观汉字之形成,览书法之发展。以实用为体,释古通今,承载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荣发展;以审美为用,为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提升素质之法器。书法乃民族艺术之瑰宝,中华文化之符号,或曰中华文化之内核。泽被华夏,远播异邦。追溯历史长河,穿越时空隧道。书法以其独特艺术魅力,行其哀乐,达其情性,显其精神,囊括万殊,裁成一相之功效,引无数帝王将相、莘莘学子、文人雅士竞折腰。 魏有钟繇,精思学书,每见万类,皆书象之。楷书鼻祖,宣示表出。晋有王羲之,精研书法,池水尽墨,遂备精诸体,自成一家,千古兰亭,登峰造极,尊为书圣,为万世宗法。隋唐以降,开科举仕,尤重书法。唐太宗李世民,亲操刀笔为羲之作传,遂有文治武功,大唐盛世。便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孙过庭等书坛巨匠,继承创新,发扬光大,杰作传世。之后,宋、元、明、清历朝,莫不效唐。于是以苏东坡、米芾、黄庭坚、赵孟頫、董其昌、王铎为诸家,犹雨后春笋,引领潮流,善书之辈,代不乏人。方使书法传承有序,华光异彩,照耀千秋。书犹人之气脉,文乃国之灵魂。欲复兴民族之大业,必以继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如是,斯国粹幸甚!书法幸甚矣!

3、东汉张芝新消息

东汉书法家、中国草书之祖张芝汉太尉张芝书张芝(?—192年),字伯英,敦煌郡渊泉县人。东汉书法家、“草书之祖”,大司农张奂的儿子。出身名门,拒绝朝廷征召,潜心研习书法。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李志敏评价:“张芝创造了草书问世以来的第一座高峰,精熟神妙,兼善章今”。汉献帝初平三年,去世于家中,著有《笔心论》,与钟繇、王羲之和王献之并称“书中四贤”。下面的《冠军帖》是张芝的草书代表作

4、张芝东汉

他被称为“草书之祖”,是一位让王羲之都自愧不如的人!看看他这件作品,是否比张旭、怀素还要高明?草书是书法众字体中灵动自然的,一件优秀的草书作品是将有法化为无法,并巧妙地在挥毫泼墨中布置安排,这极考验书法家的功底和书写时的状态。很多草书作品我们即使无法辨认所写内容,仍能欣赏到笔画间飞纵洒逸的美。草书诞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迄今1700多年,诞生了无数的名家,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孙过庭、王铎、傅山,直到当代的李志敏,他们虽然“各领风骚”,但无不受一人影响,此人被称为“草书之祖”,也是第一代的“草圣”,他就是张芝。张芝此人在不了解书法史的朋友眼中,可能会比较陌生,但他是王羲之自愧不如的人,右军曾说“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余耽之若此,未必谢之。”“吾真书胜钟,草故减张。”即是说自己在笔法精熟和草书上,逊色张芝一筹。张芝,字伯英,甘肃敦煌人,他出身于豪门大族,但拒绝征召,潜心研究书法。张芝的草书影响到了二王,进而张旭、怀素也学其笔法。其作品中,《冠军帖》为知名,《淳化阁帖》刊有它的刻本,此帖创作年代不详,全卷共18行,130余字。此帖行笔迅疾酣畅、疾驰而出,笔画奇崛跌宕,波磔舒展、转折处自然圆润,笔笔回转勾连、字字舒卷得宜。张芝所创“一笔书”写法在《冠军帖》中有极好的体现,以“理”“游”等字为例,改变章草以横取势的运笔与结字,以及字字独立而不相连的章法。此帖上下贯通、逶迤连绵,以纵取势,更显气势雄强、一气呵成。观《冠军帖》,打动人的是淋漓酣畅中笔法使转蕴含法度,张芝将章草与今草相融合,极具创造性。唐代书法家张怀瓘评价他的草书:“如行云流水,拔茅连茹,上下牵连,或借上字之下而为下字之上,奇形离合,数意兼包。”“劲骨丰肌,德冠诸贤之首”。张芝的草书自晋代以来备受推崇,不仅二王临习,怀素草法也得自“二张”(张芝、张旭)孙过庭在《书谱》中还多次强调要临摹张芝的草书:“张芝草圣,此乃专精一体,以致绝伦”。北大教授、当代草书大家李志敏曾说:“张芝创造了草书问世以来的第一座高峰。”《冠军帖》作为张芝佳作,其笔法之精熟、结字之自然灵动,都值得认真临摹。现在,我们将张芝《冠军帖》刻本进行了1:1超高清复制,我们用市面先进的技术,达到了与原作相差无二,非其它版本所能比,特向您推荐,期待您的喜欢!#后汉张芝简介#

5、后汉张芝书法作品欣赏

草书的形成与发展草书;在秦末汉初,即伴随着隶书在民间诞生了。而两千多年来,在不断丰富、发展、变化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体段,这就是章草、今草、狂草和行草。章草:章草名称的由来,历来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汉章帝(刘炟)喜欢杜度写的隶草,叫他上奏时使用这种书体,故名章草。另一种说法,是三国魏文帝(曹丕)通用这种书体写奏章,所以叫做章草。也有人认为,这种体段是汉元帝时史游的创造,因为流传有他的急救章,所以叫章草。章草命名来由不一,但绝非一时一人所创造。许多历史资料告诉我们,这种书体,在秦代小篆盛行、隶书问世时,就已经诞生了。秦代末年,在官书繁冗、战攻并作、军书交驰、羽檄纷飞的客观条件要求下这种节省时间,便于书写的;隶草,必然以其不成熟的结体,逐渐被普遍采用起来。章草就是隶书的草写体,他的特点是横画上挑,环转如篆;捺画如隶,其结体简约,并在笔画之间以萦带相接连。今草:今草又称独草、是区别章草的一种名称。历来认为这种书体是后汉张芝所创始的,因此后人尊称他为书圣。其实,这种把一种体段的变革形成,完全归功于一个人是违背历史真实的。有可能是张芝善于在民间流传的书体演进变革中加以归纳,有所发展和创新。但是,绝非出自他一人之手是毫无疑义的。从现存的传刻中(刻石、刻砖)、墨迹(简牍、陶器)和字体因革损益的发展规律来看,今草的萌发期约当汉代中期,而成熟期至少在东晋。今草是在章草的结体基础上,把横折、竖挑、撇捺变为环转。字画中的方折,大多用圆转去代替,同时基本上去掉了波(撇)、磔(捺)的隶书笔意,笔画之间,有的以意沟通(意到笔不到)或者以细如游丝的萦带相接连。今草虽然每字是独立的,但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却是有机地联系着的,这就是笔画有承上接下的立意(笔可止势,不可断);行与行有揖让顾盼的姿态,自始至终意态相连,神气贯通。有些初学者,认为今草并无法度,只是随意写来,任笔乱涂。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草书丝毫没有草率书写的意思,严格地说草书有它自身的科学规律,违背这种规律是很难真正学好的。

6、张芝为何没有进入后汉书

【唐代著名书法家怀素经典今草书法作品《小草千字文》】在中国草书发展史上,有三个让后世书法家难以逾越的高峰。第一个高峰是汉代草圣张芝。在汉代擅长章草的书法家中,张芝的成就高,被赞誉为“草圣”。第二个高峰是晋代书圣王羲之。在晋代擅长楷书、行书、今草的书法家中,王羲之的成就高,被赞誉为“书圣”。第三个高峰是唐代草圣张旭和怀素。在唐代擅长草书的书法家中,张旭和怀素将字字独立的今草,发展成为龙飞凤舞、气势磅礴、连绵不绝的一笔草——狂草,被赞誉为“颠张醉素”。历朝历代敢大言不惭地说自己的草书水平超越张芝(章草)、王羲之(今草)、“颠张醉素”(狂草)的书法家,几乎是从来也没有。有一些草书爱好者学习草书的时候,不从今草开始,而是想走捷径,直接临摹“颠张醉素”的经典狂草作品张旭的《古诗四帖》和怀素的《自叙帖》,其学习效果必然是事倍功半。今天向草书爱好者推荐一本今草法帖,就是唐代草圣怀素的经典今草书法作品《小草千字文》。在认真学习临摹《小草千字文》几十遍以后,再学习临摹怀素的《自叙帖》和张旭的《古诗四帖》,书法爱好者学习草书一定会有事半功倍之效。怀素的经典今草书法作品《小草千字文》,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