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校注陈修园医书《伤寒真方歌括》(0093).陈竹友~校注。俞慎初、俞长荣、黄春源、陈竹友审阅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85年7月第1版,1993年4月第3次印刷。该书“内容提要”:夲书为清代医家陈修园的代表作之一。全书以六经为纲,分六卷十四篇,计歌括九十六首。每篇先精选《伤寒论》主要经文,给人以概括性的认识;次为七言绝句形式的歌括,深入浅出,由博返约,便于诵记;再是方解,复注其所以然之妙,对历代医家有关论述,“凡有阐扬圣训者,则遵之;其悖者,则贬之”,间有创见。如传经、直中、寒热皆有论。一破宋元以后医家“凡传经俱为热症,寒邪有直中无传经”之说。是书医文并茂,是初学《伤寒论》者引路导航之作,亦是研究仲景学说和陈氏学术思想的一部重要参考书。为方便读,特对原书进行校勘并注释。校注者在该书“前言”说:陈修园,名念祖,福建长乐人,生于清代乾、嘉、道光年间(约公元1753~1823年)。他学识渊博,医理精湛,不仅是一位富有创见的医学理论家和医术超群的临床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中医学科普作家。……因此,搜集、整理陈氏的医学论著,并加以光大,是中医学术界一项责无旁贷的仼务。为此,我们选择了陈修园著作的适当版本,进行校勘、注释和标点断句。全套丛书定名为《新校注陈修园医书》,由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分册出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福建分会《陈修园医书》校注组.1981.8.
2、俞慎初治结石秘方承气汤系列方张仲景创制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桃核承气汤四方,首开攻下法之先河,后世医家据此创制新方略多。现据手头资料及经验将各方之功能异同辨析于下。张仲景所创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主治均属阳热气分证,三方异同在于:大承气汤为苦寒泻热峻剂,小承气汤为苦寒泻下之缓剂,调胃承气则为苦寒缓泻剂,可用于胃腑燥热,太阳病汗不解,加之胃肠燥热初结不吐不下者。大承气汤证为痞、满、燥、实、坚俱全,小承气汤证以痞、满、实为主,调胃承气汤证则以燥、坚、实为主。桃核承气汤则为通下瘀热而设,主治热结膀胱,其人如狂之蓄血证。俞慎初白虎承气汤能治阳明经腑两热,一清胃经之燥热,一泻胃腑之实火,可谓疗津燥便秘、胃火炽盛之良方。宣白承气汤即宣肺承气,可疗阳明温病,喘促不安,痰涎壅盛,脉右寸实大而肺气不得降者。该方出自《温病条辨》,由生石膏、生大黄、杏仁粉、瓜蒌皮组成。吴鞠通桃仁承气汤则主为急下肠中瘀热而设,药由生大黄、芒硝、桃仁、当归、芍药、牡丹皮组成。增液承气汤则由大黄、芒硝、玄参、麦冬、生地组成,功能通导大便,滋阴增液,主治温病热结阴亏,燥屎不行,阴亏液涸,腹满胀痛者。牛黄承气汤为清热泻下剂,主治邪闭心包,神昏谵语、循衣摸床,大便秘结,饮不解渴.属阳亢证兼及血分者。药由安宫牛黄丸化开调生大黄末组成。其意在承气而兼以清神。三仁承气汤为缓泻剂,调节脾约证,属脾脏热结者,主要用于发汗利尿太过,胆火炽盛,大便秘结,是调节津枯便秘的有效方剂。陷胸承气汤为清肺泻肠剂,疗胸满腹胀,神昏谵语,便秘,肺伏痰火,肺病及腑者。犀连承气汤为清心泻肠剂,疗心包有热,重则蒙闭。解毒承气汤为峻下热毒剂,主治流行瘟疫,为泻火逐毒、三焦通治之妙方。养荣承气汤为滋阴润燥剂,能泻热通便,疗数下亡阴,余热未除而里热仍在者。护胃承气汤为清下剂,用于下后数日而热不退者。三一承气汤出自《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由大黄、芒硝、厚朴、枳实、甘草等药组成。系合三承气为一方,可疗伤寒腹满、咽干烦躁、谵妄、便秘溲赤、热甚咳嗽、口舌生疮、小儿惊风等证。黄龙汤即归参承气汤,原载《伤寒六书》,为补益攻下的代表方,以攻为主,而补次之,用于阳明腑实而失于攻下,同时气血已虚者。加减桃仁承气汤可疗瘀热在里而心烦兼神志不清者,此方能逐血分之瘀热,服后可下黑粪。导赤承气汤由赤芍、生地、大黄、黄连、黄柏、芒硝组成,为清心泻下剂,可疗阳明病热壅小肠、大便不通、小便赤痛,温甚时烦者。复方大承气汤由天津市南开医院创制为通里攻下剂、其病理为热结肠腑、腑气不通。该方行气活血,为攻下逐饮兼用方,其中重用菜菔子一味为本方一大特点。槟榔承气汤由小承气汤加槟榔而成,方中重用槟榔以增杀虫之效,可调节绦虫、蛔虫、鞭虫等症。参附承气汤为补益攻下剂、为小承气汤加味而成,适用于心虚邪实之证,患者体质素弱,脉沉细无力者,此方能开胃肠,通腑气,排除积气,消除腹痛。总之,承气诸方,皆有大黄一味,泻下积滞,当贯穿承气诸方之通治。《本经》云:“大黄下瘀血……荡涤肠胃,推陈至新。”《大明本草》曰:“宣通一切气,调血脉……热瘀。”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该药含蒽醌衍生物及鞣质等,能刺激肠壁,引起肠壁收缩,使分泌增加。使用得当,则取效迅速。来源 林家坤
3、俞慎初全身照片太阳病伤寒,咳嗽,痰多且粘,咽痒,恶风,或喘促,为太阳阳明合病,止咳定喘汤主之。按语:止咳定喘汤为名中医俞慎初的方,系学生时代跟随刘德荣教授(俞慎初学术继承人)随诊学得,于将方中白芥子改用莱菔子,对咳嗽或喘促,符合方证的,效果甚好。运用该方务必与小青龙汤鉴别:1.机理方面:小青龙汤突出表证为甚,内有痰饮,而止咳定喘汤,表邪不甚,内有痰浊为甚;2.主证方面:小青龙汤突出“痰白稀或泡沫样痰”,止咳定喘汤突出“痰白粘、量多”。该方为我临床运用广的方,见于“痰白粘,量多”,不论有无表证,如刚开始服用,效不佳时,可建议连续服药1-2周,基本都会显效。止咳定喘汤对应三拗汤合止嗽散,前者痰多,后者痰少或无痰,正如止咳定喘加石膏汤对应的麻杏石甘汤合止嗽散。如有“便溏”症状的,可去三子使用。
4、俞慎初老中医【省二人民医院的福建四大名医雕像,为何没有“杏林始祖”董奉?】在福建省二人民医院门诊楼西侧,有一组雕像,即福建四大名医像。福建自古出名医。三国时代的董奉,是福州长乐人,当年与华佗齐名,被誉为“杏林始祖”。而因为了董奉的杏林传说,历来人们用“杏林”来代指中医药学界,也用来称颂医生。医界人士常常以“杏林中人”自居。所谓“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词,都是对医界人士高尚品质和精良医术的赞誉。可福建省二人民医院这组“福建四大名医”雕像,却不包括这位著名的董奉医生,但并非对其忽视,是有其原由的。这组雕像人物是根据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俞慎初(1915-2002)写的一本同名书来选择的。在这本书中,俞教授详细介绍和评价了宋代的苏颂、宋慈、杨士瀛,以及清代的陈修园这四位名医。据此,这组雕像简介说:苏颂(1020~1101),宋代药学家天文学家,字子容,福建同安人。官至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宰相)。撰《本草图经》《新仪象法要》,及主持制造水运仪象台。(图三)宋慈(1186-1249年),南宋法医学家。福建建阳人。四任提点刑狱。撰《洗冤集录》,是世界上现存早的系统法医学著作。(图四)杨世平,十三世纪南宋医学家。字登父,号仁斋,福州人。撰医书多种,《仁斋直指方》为南宋著名的医方书。(图五)陈念祖(1753-1823年)。清代著名的医学家。字修园,一字良有,号慎修,福州长乐人。官至知州,代知府。著述宏富,后辑成《陈修园医书十六种》。(图六)俞慎初出身中医世家,早年从秦伯未习医,他本身后来不但是福建中医药大学的教授,也是我国当代中医学家、中医医史学家、教育家、中医药专家、全国首批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60余年,在海内外中医界享有盛誉。他认为,这四位福建名医他们在福建医学史上,乃至祖国医学发展史上,都曾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其中,后三者专科成就突出,在医史上地位突出,声名远播,有关他们的专项研究一直在进行着,影响至今。福建中医药大学创办于1958年,是我国创办较早的中医药大学之一,是大陆第一所招收台湾学生的大学,也是早招收外国留学生的中国中医药院校。其校训是:“大医精诚,止于至善”。几十年来,培养了众多的台湾中医药师,在台湾中医药界也享有盛誉。这组雕像就是由这所学校的台湾校友会会长等人集体捐建的。据雕像基座上的碑文所说,1993年10月22日,为庆祝母校35周年校庆,台湾校友会会长吴正雄暨秘书长吴明章、财务长林秋芬,及陈枝伯等18位副会长共同捐建这个由母校教授界定的福建四大名医雕像。如今,这成为学校附属的福建第二人民医院的一个文化景点,也成为海峡两岸医学和医学教育密切而绵长的交流与合作的见证。 #俞慎初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