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的来历】八大传统节日来历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8-06 17:08:21 浏览
一、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

1、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如下、除夕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2、“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3、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4、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

5、它发现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6、“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7、“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

8、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9、原来,“年”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10、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

11、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12、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

13、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14、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15、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隆重的传统节日。

16、元宵节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17、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

18、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

19、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

20、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21、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

22、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23、端午节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24、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25、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26、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27、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28、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29、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30、冬至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31、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

32、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

33、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

34、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

35、因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36、中秋节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

37、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

38、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

39、但朝庭官兵搜查得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

40、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

41、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

42、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43、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

44、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二、中国所有传统节日的来历?

1、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如下、除夕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三、传统节日来历

1、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因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2、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3、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搭迹悄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4、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5、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6、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7、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8、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9、夕月,即祭拜月神。

10、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11、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不能少的。

12、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13、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州慧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14、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15、相矗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

16、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17、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18、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19、在北宋京师。

20、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21、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

22、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23、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

24、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25、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

26、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27、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8、,所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29、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30、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31、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32、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33、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34、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35、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36、夕月,即祭拜月神。

37、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38、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不能少的。

39、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40、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41、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42、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

43、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44、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45、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46、在北宋京师。

47、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48、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

49、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50、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

51、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52、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

53、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传知渣统节日的来历?(简短点的)二月二俗称“龙抬头”,也叫青龙节,是一年农业生产开始的标志。

54、活动有撒灰引龙、熏虫、挑菜、忌针线(以防“扎坏龙眼”)等。

55、关于此节风俗的记载唐代就有。

56、至于二月二这天的吃喝,一改春节期间大吃油腻之风,要动素食。

57、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58、扫墓俗称上坟,是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59、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是在清明节扫墓。

60、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后吃掉酒食回家。

61、端午节也叫端阳节,相传是为纪念屈原而来。

62、主要有吃粽子、赛龙舟的活动,有的地方如青海还有系索(用五色丝线拧成的细绳,缚在手脚腕上)、插杨柳、戴香包等习俗,以用来驱虫和祈求吉祥平安。

63、七巧节旧时在民间七月七日,也叫乞巧节,传说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

64、民间一般在当晚摆供桌,女子乞巧,以求给予好的女工。

65、也有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也称为中国的爱情节。

66、胆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这一天全家团圆赏月、吃月饼,原来还有“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

67、此节被海外游子更为重视,不少少数民族也过此节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每个节日的来历是什么?中国传统节日(以下为农历日期)??腊八节(腊月初八)??除夕(腊月的后一天)??春节(一月一日)??元宵节(一月十五日)??寒食节(清明的前一天)??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端午节(五月初五)??七夕节(七月初七)??中元节(七月十五日)??中秋节(八月十五日)??重阳节(九月九日)??下元节(十月十五日)记得采纳啊传统节日的特点与来历中国的传统节日,承载着神话、传说、天文、地理、术数、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

68、不同的节日来历并不相同,而节日的特点也是分为不同的节日而有。

69、例如、春节的节日特点是与家人团聚,而清明节的节日特点是祭祖、踏青等。

70、传统节日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71、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

72、中国古代传统节日的来历(1)二十三过小年腊月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73、据说,每年腊月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74、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75、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

76、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77、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78、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

79、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80、附、扫尘到了腊月,家家户户都准备过年了。

81、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

82、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

83、在北京,通常把腊月二十四日定为扫房日扫尘主要是将家里进行彻底清洁,主妇通常先将房里的床铺家具遮罩起来,用头巾将头包好,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

84、扫屋之后,擦洗桌椅,冲洗地面。

85、扫房之后,各店铺、居民家焕然一新。

86、新贴的春联,鲜艳夺目,显示着红红火火的鸿福盛景。

87、活灵活现的门神,抬头见喜的横幅,精美的窗花,五彩的年画,花团锦簇的灯笼,和神龛上丰饶的祭品,无不显示着喜气洋洋、欣欣向荣的节日景象。

88、(/center)(2)除夕年也就是除夕。

89、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

90、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

91、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92、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

93、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

94、关于年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

95、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凶猛的野兽的威胁。

96、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

97、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

98、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

99、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

100、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101、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

102、夜里,通宵守夜。

103、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

104、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105、除夕的***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

106、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并关上大门。

107、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

108、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

109、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称光年。

110、各地的除夕风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风俗很有特点,如苏州、北京、台湾等。

111、苏州的除夕守岁时,都要等待从枫桥寒山寺传来的洪亮钟声。

112、当钟声穿过沉沉夜色,传到千家万户时,就标志着新春的来临。

113、无论春夏秋冬,每日半夜正交子时,寒山寺中就会传出这口巨钟的洪响,民间称为分夜钟。

114、这口钟,已成为苏州城乡方圆数十里人民生活的时间......>>关于一个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传说156个字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115、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116、又称为“上元节”。

117、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118、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119、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

120、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

121、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

122、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

123、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

124、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125、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较为古老的传统节日。

126、每逢阴历五月初五这天,人们都要在江河湖海上举行赛龙舟,还要吃粽子、戴香袋、踏青采艾蒿等,这些活动已成为千古不变的习俗,从古至今一直在沿续着。

127、若说到端午节的来历,人们首先就会想到爱国诗人屈原。

128、相传战国时,楚襄王宠信奸佞,屈原因仗义直言遭革职放逐。

129、秦国趁机进攻楚国,楚地千里疆域毁于一旦。

130、眼见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屈原是有心报国而无力回天,愤然之下,屈原抱巨石投汩罗江而去。

131、当地百姓闻听屈原投江,纷纷前来救助,他们顺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未寻见屈原的尸体,湖面上舟船往来穿梭百舸争游的场景蔚为壮观。

132、这一日正是阴历五月初五日。

133、后来,每逢这一天,人们就在江河上赛龙舟,意在怀念屈原。

134、人们还把粽子投入水里,只为了喂饱鱼龙虾蟹,保全屈原的尸身不被吞食。

135、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136、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

137、因为秋季的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

138、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139、中秋节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

140、据史书记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

141、”嫦娥此举所付出的代价是罚作苦役,并终生不能返回人间。

142、李白为此颇为伤感,写有诗句、“白兔捣药秋复春,女亘娥孤栖与谁邻?”嫦娥自已虽觉月宫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圆夜清之时,返回到人间与夫君团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须回到月宫。

143、后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与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

144、因此,许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时,祈求“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

145、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146、”年复一年,人们把这一天作为节日来庆祝。

147、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除夕年也就是“除夕”。

148、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

149、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

150、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151、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

152、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

153、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叫“年”的凶猛的野兽的威胁。

154、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

155、于是在一个冬天的夜里,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把“年”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

156、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157、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在门上贴红纸对联,点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

158、夜里,通宵守夜。

159、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

160、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161、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162、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163、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164、二月二俗称“龙抬头”,也叫青龙节,是一年农业生产开始的标志。

165、活动有撒灰引龙、熏虫、挑菜、忌针线(以防“扎坏龙眼”)等。

166、关于此节风俗的记载唐代就有。

167、至于二月二这天的吃喝,一改春节期间大吃油腻之风,要动素食。

168、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169、扫墓俗称上坟,是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170、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是在清明节扫墓。

171、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后吃掉酒食回家。

172、端午节也叫端阳节,相传是为纪念屈原而来。

173、主要有吃粽子、赛龙舟的活动,有的地方如青海还有系索(用五色丝线拧成的细绳,缚在手脚腕上)、插杨柳、戴香包等习俗,以用来驱虫和祈求吉祥平安。

174、七巧节旧时在民间七月七日,也叫乞巧节,传说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

175、民间一般在当晚摆供桌,女子乞巧,以求给予好的女工。

176、也有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也称为中国的爱情节。

177、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这一天全家团圆赏月、吃月饼,原来还有“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

178、此节被海外游子更为重视,不少少数民族也过此节。

179、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

180、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

181、重阳节的起源,早可以推到汉初。

182、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

183、主要活动为登高、赏菊、饮酒等,颇受老年人喜爱,所以也叫“老年节”。

184、冬至节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

185、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186、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187、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188、腊八节人们习惯上把农历的十二月称为腊月,把腊月的初八称为腊日或腊并将其当作一个传统节日即腊八节来对待。

189、许多与腊月或腊八有关的习俗也往往都......>>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的来历蒙古族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

190、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

191、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192、朝鲜族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

193、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

194、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195、傣族傣族的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

196、东乡族东乡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都来源于***教。

197、布朗族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

198、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199、怒族主要节日有、春节,怒语称“吉佳姆”,又称盍司节。

200、仙女节,又称鲜花节,是居住在贡山一带的怒族的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

201、祭谷神,怒语称“汝为”,原碧江县匹河一带怒族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九日,举行祭祀活动,祈祷谷神保佑。

202、塔塔尔族塔塔尔语叫“古尔邦艾提”,是***语的音译借词,***语“卡尔邦”,意为“献身”。

203、古尔邦节,是在***教教历12月10日,即“肉孜节”之后70天。

204、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三大节日。

205、******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206、这三个节日都是宗教节日。

207、开斋节,是***语“尔德・菲士尔”的意译,所以也叫“尔德”节,在新疆还有肉孜节的叫法。

208、古尔邦节,开斋节后第70天,即***教历的12月10日,是古尔邦节。

209、古尔邦节也称“宰牲节”,是***赴麦加(麦加、***教的圣地)朝觐的后一天。

210、这一天要沐浴净身,室内焚香,斋戒半日。

211、上午人们要去***寺参加会礼,向麦加叩拜,请阿訇宰牲,将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赠亲友、济贫施舍。

212、圣纪节,是纪念先知***诞生的日子,这天是***教历3月12日,也是***逝世的日子。

213、纪念活动一般在***寺举行,在活动中要诵经演说,讲述圣绩。

214、有的地方还在这天举行盛大的尔麦里会(善事宴会),宴请宾客。

215、满族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节日与汉族相近,重视过农历新年。

216、正月十五过灯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还有五月端六月六“虫王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

217、添仓节,每年正月25日,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杆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

218、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

219、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

220、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

221、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1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地里的收成好。

222、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223、黎族黎族的节日与黎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224、解放前黎族的节日,在邻近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大多都用农历,节日与汉族相同,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225、就黎族来说,过得隆重和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

226、纳西族纳西族人民的节日有许多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春节的活动内容却与汉族不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227、同西南许多民族一样,纳西族也有火把节。

228、而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骡马会、农具......>>。

四、节日的由来和传统风俗的故事是什么?

1、节日的由来和传统风俗、春节春节人们以贴春联、穿新衣、放鞭炮、吃团圆饭、拜年来欢度这个普天同庆的日子。

2、民间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

3、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

4、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

5、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

6、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

7、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8、元宵节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以吃元宵、放花灯、观灯会等活动来庆祝节日。

9、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被不知情的猎人射死了。

10、天帝知道后震怒,便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到人间防火,将人畜和财物通通烧光。

11、天帝的女儿不忍心让百姓无辜受难,便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件事告诉了人们。

12、众人听后,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13、有个老人想出一个法子、“在正月十六这三天,每户人家在门前挂红灯,燃放爆竹、焰火。

14、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15、”大家听了都点头称好,便分头准备。

16、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兵往凡界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火光,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

17、人间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和财产。

18、为感激天帝之女的善心,从此每年正月家家户户都要张灯结彩,点焰火,放爆竹。

19、清明节清明节这一天,人们会扫墓,踏青,放风筝来度过这一个节日。

20、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逃到国外,流亡途中,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

21、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版,随臣介子推,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22、十九年后,重耳成为了晋文公。

23、即位后文公重重赏权了当初伴跟随他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

24、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25、端午节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以包粽子,赛龙舟来庆祝这个节日。

26、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27、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28、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29、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30、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31、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32、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33、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34、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常受哥嫂虐待,与老牛相依为命。

35、无意结识了天上的织女,两人情投意合结为夫妻。

36、婚后,牛郎和织女过着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的幸福生活。

37、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得知织女和牛郎成亲之事,勃然大怒,立即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

38、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担着一双儿女追去。

39、眼看就要追上织女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挥,昔日清浅的银河霎时间变得浊浪滔天,将牛郎织女隔在银河两边。

40、从此,牛郎织女眼泪汪汪,隔河相望。

41、后来王母娘娘准许每逢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相会,于是人间喜鹊飞上天空为牛郎织女搭桥,谓之鹊桥会。

42、据说在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五、中国传统节日的传说和来历

1、源自黄帝炎帝。

六、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

1、源自黄帝炎帝。

七、传统节日有哪些起源或由来?

1、源自黄帝炎帝。

八、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

1、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和风俗是、元宵节来历、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

2、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

3、正月十五燃灯习俗的兴起也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4、风俗、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

5、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6、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民俗表演。

7、清明节来历、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8、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9、习俗、踏青郊游、扫墓祭祖。

10、端午节来历、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11、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12、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13、习俗、端午节是龙的节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

14、仲夏端午,飞龙在天,龙气旺盛,百邪皆避。

15、端午节的节俗以祈福纳祥、压邪攘灾等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

16、祈福纳祥类习俗主要有扒龙舟、祭龙、放纸龙等,压邪攘灾类习俗主要有挂艾草、浸龙舟水、洗草药水、拴五色彩线等,节庆食品主要有粽子、五黄等。

17、在传统节日中,论民俗之繁多复杂,或只有端午节能和春节可比拟。

18、端午节有着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与春节一样,其习俗蕴含着祈福、消灾等文化内涵,寄托了人们一种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美好愿望。

19、七夕节来历、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巧夕、牛公牛婆日、双七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活动在七月七日晩上举行,故名“七夕”。

20、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

21、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因被赋予了与爱情有关的内涵,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22、习俗、七夕节是世界上早的爱情节日,七夕夜晚坐看牵牛织女星、访闺中密友、拜祭织女、祈祷姻缘、切磋女红、乞巧祈福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七夕习俗。

23、古时候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会在这个晚上,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24、七夕节发源于中国,在部分受汉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

25、重阳节来历、古时季秋有丰收祭天、祭祀大火星活动。

26、《吕氏春秋·季秋纪》有载,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27、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28、重阳节起始于上古,成型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

29、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

30、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

31、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32、习俗、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祭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

33、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

34、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九、中国八个传统节日的由来简写?

1、中秋节:相传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象征着阖家团圆。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全家围坐在一起吃饭赏月,是中秋节扎根在中国人心底重要的意义。中秋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关于“中秋”,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相传之前天上同时有10个太阳,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大英雄后羿射下了天上的9个太阳,才使得民间天下太平。后来,后羿从王母娘娘那里得来了可以成仙得道的灵药,便把它交于美丽善良的妻子嫦娥保管。谁料此事却被坏人得知。有一天,后羿外出打猎,只留嫦娥一人在家。坏人趁机逼迫嫦娥交出不老灵药,嫦娥自知自己不是坏人的对手,情急之下便一口吞下灵药,从此便成了仙子,居住在月亮中的广寒宫内。后羿回到家后悲痛欲绝,但却无能为力。后来,为了表达对妻子的思念,每年月圆之夜,后羿就便下人摆设香案,遥祭在月宫中的妻子。后来,人们听闻嫦娥成仙了,也纷纷在月圆之日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仙子祈求平安吉祥。从此,中秋节拜月便成了一种习俗。七夕节:牛郎和织女结婚后,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十分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双牛皮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天河便出现了,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中元节:相传,目莲历经千辛万苦才到阴府,见到死去的母亲被一群饿鬼折磨,目莲用钵盆装菜饭给母亲,却被饿鬼夺走。目莲只好向佛主求救,佛主被他的孝心感动,授予《盂兰盆经》,目莲按照经中指示,每年七月十五日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饿鬼再也不敢来抢夺了。从此七月十五这一日便演变成了祭祀已故亲人的中元节。重阳节:很久以前,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恒景很伤心,所以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终于打听到一位法力高强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拜那位长老为师学习仙法。学满回家时恰好是九月初九。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恒景回到家乡,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

2、春节: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十分害怕。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后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元宵节: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被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过了好久才想出个法子,决定在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元宵节:当年晋国公子重耳遭陷害四处流亡,一个名叫介子推的随行大臣曾经在他快要饿死的时候,从腿上割下一块肉给他吃挽救了他的生命。后来公子重耳回国当上了晋国国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晋文公,封赏了所有跟随他流亡的大臣,却惟独忘了自己的恩人介子推,等他想起来,介子推已经带着母亲躲进树林里,谁请都不出来。于是晋文公就将树林点燃,想将他逼出来。可是树林都烧光了也不见介子推出来,晋文公派人四处搜查发现介子推抱着一棵柳树被活活烧死。晋文公十分后悔。以后每一年的那一天,晋文公都将柳条发给大臣们,以怀念介子推,并规定在这一天禁止生火,这就是寒食节的来历。经过几千年的演变,禁止生火的习俗已经没有了,而插柳,扫墓以怀念故人的习惯一直保留着。端午节: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

3、后羿回到家后悲痛欲绝,但却无能为力。后来,为了表达对妻子的思念,每年月圆之夜,后羿就便下人摆设香案,遥祭在月宫中的妻子。后来,人们听闻嫦娥成仙了,也纷纷在月圆之日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仙子祈求平安吉祥。从此,中秋节拜月便成了一种习俗。。

4、端午节: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5、以后每一年的那一天,晋文公都将柳条发给大臣们,以怀念介子推,并规定在这一天禁止生火,这就是寒食节的来历。经过几千年的演变,禁止生火的习俗已经没有了,而插柳,扫墓以怀念故人的习惯一直保留着。

6、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7、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8、重阳节:很久以前,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恒景很伤心,所以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

9、每年七月十五日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饿鬼再也不敢来抢夺了。从此七月十五这一日便演变成了祭祀已故亲人的中元节。。

10、不好意思亲这边实在太忙了在处理疫情事情刚刚没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