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意义(精选118句文案)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10-27 09:13:53 浏览

一、陶行知的教育主张4点

1、五大主张是:行是知之始、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六大解放。

2、AbstractTaoasapioneerofmodernChineseeducationtheoryandpracticeoflifelongcommitmenttoeducationandhiseducationalthoughtforeducationandsocialneedsandhumandevelopmentassocialsubjectsinitsaccumulatedexperienceoflearningandpractice,effect,themeaningoflifeandotheraspectsofcognition.

3、三大原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4、后又把生活教育的特点归结为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几方面,是争取大众解放、民族解放的教育

5、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可以该刮为一个理论、三大原理、四种精神、五大主张。

6、二是说教育、学校要为生活和社会服务,教育同时要满足人民需要。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个过程,教育蕴含于生活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相结合才发生相互作用,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融合在一起。

7、针对学生不能灵活运用知识,成为书呆子的问题,教会我们全面发展的人要手脑并用、手脑皆强。只有手脑结合的人,才能不与生活、实践脱节。其次,学生应对自己学识能力深切了解,要多留心生活,关注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事情。

8、陶行知办学的六个“善于”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很值得我们今天的办学者借鉴。

9、针对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造成的问题,逐渐把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推行生活教育。要为学生提供动手,多动脑的活动,要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鼓励学生实践、开拓、创新,使学生得到真正的解放。

10、陶行知受过封建旧教育的洗礼和西方文化的熏陶,又生活在一个各种新旧观念对立、中西文化冲突尤为激烈的年代。要继承并超越这些文明成果,非大智慧、大勇气不可。从人类认识的自觉能动性来看,“知先行后”说有其合理意义。

11、以生活为中心,师生共同生活,彼此感化;以健康为生活和教育的出发点,学校必须与社会生活息息相通;全校师生要以美术的精神共同改造学校环境;人人都应具有高尚的生活精神。

12、生活教育的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反对死读书,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能力。

13、行是知之始,是陶行知的哲学思想,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4、认知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它们是相互渗透的一个理论整体,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我国现代教育重要的教育思潮之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有下面两层意思:

15、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人人是先生等教育观正是其教育思想的体现。他认为脱离生活,脱离劳动的传统教育,会扼杀儿童的身心发展,其结果培养的是一群无用的没有创新精神和胆略“书呆子”。

16、五大主张是:行是知之始、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六大解放。行是知之使,是陶行知的哲学思想,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都是具体的教学方法。在劳力上劳心,即主张手脑并用,以教人者教己,即主张教学相长,即知即传,则主张随学随教。

17、“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

18、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幸福生活。

19、在学校里培养学生自理自力:一是班级、学校全体学生的参与;二是自己管理自己。三是模仿社会化的环境,练习自治。三个要点合在一起就是“学生结团,学习自己管理自己”。

20、KeywordsTao;EducationalThought

二、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意义

1、他认为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这样的话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可以多起来。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和生活即教育一样,也在于反对传统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相脱节、相隔离。

2、陶行知反对以“教”为中心,主张“教学做合一”。

3、"教育"内含"教"与"育"两个方面。"教"的对象是知识,"育"的对象是价值

4、(1)生活教育(A).陶行知全集(第二卷)(M).湖南教育出版社,19

5、,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主张,形成“生活教育”教育思想体系。

6、六大解放,是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和民主教育思想的反映,可以理解为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原则。

7、“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的必然结论。陶行知主张学校教育的范围不在书本,而应扩大至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生活中去,向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学习,使学校教育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紧密相连,形成真正的教育。

8、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不戴上有色眼睛,使眼睛能看事实。

9、源自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理论。视“教学做”为一体。“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强调“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学。”还要求“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在这个定义下,先生与学生失去了通常的严格的区别,在做上相教相学倒成了人生普通的现象。

10、陶行知的教育家精神是今天亟须弘扬光大的精神,首先是大爱的精神,要从爱出发。其次是民主的精神,必须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第三是科学的精神——陶行知研究教育问题不是简单地泛泛而谈,他对每项工作都要进行长期深入的调查研究。

11、教育家陶行知提倡的:让学生走上创造之路,手脑并用,劳力上劳心,这需要六大解放:(1)解放眼睛;(2)解放双手;(3)解放头脑;(4)解放嘴;(5)解放空间;(6)解放时间。在几天仍有重要的知道意义。

12、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即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

13、“生活即教育”的意思就是说,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和目的,教育必须与生活相联系;只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才能教人积极向上。

14、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手是人重要的感觉器官,让孩子多动手是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手的活动,可以获取更多的外部信息,这些信息能促使大脑积极活动,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使孩子心灵手巧。

15、概括起来包括三大基本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的意思就是说,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和目的,教育必须与生活相联系;只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才能教人积极向上。“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的必然结论。

16、五大主张是:行是知之始、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六大解放。行是知之始,是陶行知的哲学思想,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都是具体的教学方法。在劳力上劳心,即主张手脑并用;以教人者教己,即主张教学相长;即知即传,则是主张随学随教

17、“学生”二字的含义,就是自主地学会生活,就是学习人生之道,整个生活都是学习过程。学生要有健康的身体、要有独立的思想、要有独立的职业意识。

18、主张事情是怎样做的,学生就应该怎样学;学生是怎样学的,教师就应该怎样教。教法和学法都来源于做法,统一于做法。

19、陶行知认为,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类的生活,也就有了人类的教育。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生活是不断前进的,教育也要不断进步。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20、1935年,在中国共产d“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三、陶行知主要教育观点是什么

1、教学做合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认定在生活中教法、学法、做法是不可分割的。

2、这不是主张,是不变真理。这句话并没有排斥学校里的基础教育,更没有否定知识教育的必要性。他只是站在一个更宏大的视角来描述教育。生活教会给我们常识,社会教会给我们能力。教育的对象就是人,而不是考分、升学率、状元、院校知名度……不懂得生活,与社会绝缘的学生,是家庭、国家、天下的灾难。

3、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4、陶行知主张教育救国,他已经开始认识到了教育对于普通民众的意义。陶行知积极付之行动,并走出第一步,因为陶行知深受西方民主主义的熏陶,加之以往的教育运动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主导者是高级知识分子和官员,导致没有深入的了解中国教育现状,使得在普通民众中推广的教育活动主要集中在城市,忽视了民族大众的力量和他们获取教育的迫切愿望,教育运动的推广变成了一种强制性的、压迫性的方式,陶行知甚至说“强迫是一种必要手续”。但是,陶行知的教育改革经历也为其奠定了强大的理念基础,促使他把教育放为中心,并结合人自身发展的因素,这符合当时教育改革的现实。

5、(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

6、教师的教应着重于激发内动机,在引导学生乐于做,其次是怎样去学。对于教育,言传不如身教。好的身教就是有信仰、责任心、包容心、创新和求真求实的精神。

7、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先生对教育的执着,不仅融进了名字,更是融进了生命,在陶行知名篇中有如下观念:

8、(摘要)陶行知作为近代中国教育的先驱,终身致力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他的教育思想是其在学习和实践中积累的历练的对于教育和社会需求及人作为社会主体的发展,作用,人生意义等方面的认知。

9、学校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看学校的标准乃是学生生活活力丰富与否,智慧来源于生活。

10、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2)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

11、陶行知教育思想博采古今,兼容中西,理论简约,并自成体系。在教育理想上,他主张“通过四通八达的教育,建立四通八达的民主社会”;在教育准则上,他坚持道德至上的教育原则,奉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箴言。陶行知的“真”与孔子的“仁”在教育理念和道德目标上一脉相承;在教育策略上,他基于知行关系的深刻理解,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重要论断,突出实践(“行”)在认识论中的先导地位,认识与实践结合,并由此确立了“行—知—行”的行动策略,使得教育理想和目标能在实践中有效落实。

12、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自己主动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它的精神内含十分明确,即大众教育:为了人民的解放、人民生活的幸福。

14、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谈,特别要有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15、详细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16、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场所论。认定社会本身就是一所大学校,主张教育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应济社会的需要。

17、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伴随“生活即教育”而来。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基本观点:学校要与社会统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内的大教育体系。

18、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也叫起源论,陶行知认定教育来源于生活,主张教育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

19、第三陶行知提倡学生应该学会从容工作、学习。 学习不能只限于书本知识,实践才是真正需要实施的。他提出:做事情应该有目的,有决心,有计划,有组织。

20、正确答案:D解析:①②③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概括。④“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蔡元培的主张。

四、简述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1、陶行知认为教学做三者不可分割,做是教与学的中心。教学做三者是密切相关的,但是都统一在做上。做是教的中心,也是学的中心,教者学者都要在“做”的实践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2、在教育理论上,陶行知继承发展了杜威的现代教育思想,并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三大理论主张,主张教育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按社会生活的前进的需要实施教育,打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藩篱,使教育回归生活,实现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彻底转变;在教育实践上,他毕生致力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不畏艰险,认真探索,大胆实践,开辟新路,为世人树立楷模,为万民敬仰。

3、六大解放,是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和民主教育思想的反映,可以理解为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原则。六大解放是指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眼睛、时间和空间,还儿童以自由,从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4、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之一。

5、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他的教育思想是其在学习和实践中积累的历练的对于教育和社会需求及人作为社会主体的发展,作用,人生意义等方面的认知。面对当时国内动荡不安的局面,局陶行知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选择直面挑战,探索救国的教育之路,进行实验。陶行知教育思想具有时代性,阶段性,更具有传承性,并体现着他为中国教育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6、“做”是中心。陶行知认为教与学都是为了生活实践的需要,教与学都必须以“做”为中心,“一面做,一面学,一面教”。在幼儿教与学的过程中,要“教学做合一”,就要以“做”为中心。

7、1是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2强调幼儿教育的基础地位,重视人才的早期培养3强调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体系4提出教育普及的主张5认为教育要启发,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为他们提供手脑并用的条件和机会,也就是解放了儿童的创造力

8、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都是具体的教学方法。

9、第一德信为先,学习成为有道德的人,做有大德的人。 陶行知先生做人的根本是道德,人们服务社会需要道德。道德涵盖公德与私德。公德指的是个人对于社会以及国家的义务与责任;私德指的是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修养。公德是为社会、国家服务的根本,私德是立身的根本。陶行知要求孩子把公德与私德相结合,从而有大德,为了国家、民族、人民而奋斗,对自身得失不必计较,努力服务社会。

10、解放儿童的时间,不把他们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他们。要给他们一些空间、时间消化学问,并且学一点他们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

11、社会即学校的意思是社会其实是就是一个学校,社会是教育的范畴。通俗来说就是我们的教育要扩大到整个社会,而不是只局限与一部分。我们既要注重学校的教育,也要注重社会的教育。同时一个人在社会中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而且学习也不能不考虑整个社会的环境。

12、创新犹如一根金钱,贯串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个部分。创新在这里指革除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旧”,创立与社会、历史进步相符的“新”,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细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创新还具有打破偶像

13、遭受侵略的现状使中国的特殊人才不断凋零,建立育才学校迫在眉睫,把抗战的思想融入教育当中,只有全民团结才能救中国,教育也才能服务于广大的劳动人民。陶行知还重视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他希望育才学校的学生“成长为一个英勇的文化作战集团”。什么时候敌人来犯,他们也能应对自如,坚决不做亡国之徒。只有国家强盛,人民团结,中华民族才能真正站起来,中国的教育才能真正的发展起来。第日益严酷的抗战局面使得,全国的民主主义革命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这时陶行知的政治性也越来越强,思想意识也更加坚决。第作为普及教育的深入和补充,特殊人才教育开拓了新的途径。

14、四种精神是:“爱满天下”的大爱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

15、生活即教育的意思是说生活其实就是教育。一个人他拥有什么样的的生活,他就有什么样的教育,生活和教育其实是分不开的。当你想拥有一个好的生活,你就要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就要受到好的教育。同时,生活中也蕴含这各种各样的教育,教育和生活是贯穿的。个人认为,这些教育可以是学校老师的教育、家里人的教育或者是某个人、某件事的教育。除此之外,教育是离不开生活的,教育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要把教育带到生活中去,让教育影响生活。

16、与之相配套的课程设置,教育内容,教育模式等也都应向生活教育理论方向靠近。

17、陶行知的三个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8、中国历史上有两位教育家可以称为万世师表:一位是孔夫子,一位是陶行知。这样的故事在今天对我们也是常说常新的;

19、“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

20、陶行知思想教育的表现:

五、陶行知提出的主要教育主张

1、“爱满天下”的大爱精神;

2、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概括起来包括三大基本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3、“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用陶行知的话来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

4、学习陶行知办学经验,充分发挥教育家办学主体作用;

5、四种精神是:

6、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

7、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层层束缚儿童创造力的裹头巾必须撕下来。

8、解放儿童的空间。不要把儿童关在笼中,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扩大认识的眼界,取得丰富的学问。

9、(3)国家教育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生活即教育

10、陶行知把特殊人才教育视为密不可分的建国教育和抗战教育的结合。抗战是首要任务,而建国是不远的目标,在育才学校中通过培育苦难儿童中的特殊能力的人,根据生活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培养难童中有特殊才能的儿童,教育他们,使他们能为抗战出力,为之后的国家建立建设出力。在对抗侵略的战争中,要想解决根本问题,通过扶助一个战争中的孩子是没有效果的,只有大力兴办培训人才型的学校,才能使更多的中华子孙成为利于人民,国家的人才。

11、参考答案:陶行加强调培养人的创造能力,他主张创造教育应从儿童抓起。他撰写了《创造的儿童教育》和《民主教育》等文章,提出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需要“六大解放”,即解故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望发挥山来”。

12、(2)因循篇(A).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13、四种精神是:“爱满天下”的大爱精神,“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

14、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必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为此,他提出了六个解放:

15、二是说教育、学校要为生活和社会服务,教育同时要满足人民需要。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个过程,教育蕴含于生活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相结合才发生相互作用,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融合在一起。

16、一个理论即生活教育理论,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名称。

17、教育思想是指人们对人类特有的教育活动现象的一种理解和认识,这种理解和认识常常以某种方式加以组织并表达出来,其主旨是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教育思想具有历史性、社会性、前瞻性、继承性等特征。有助于人们认清教育工作中的成绩和弊端,使教育工作更有起色。如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聂圣哲先生的"养活教育"思想。

18、简记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行是知之始

19、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

20、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所谓的生活即教育就是把生活本身当做一种教育来进行,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作为学习的对象,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教给我们知识。

1、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创新,也表现在培养目标上。他针对旧教育把培养“人上人”作为目标的现象,指出新教育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人”。

2、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3、一是说教育是来源于我们身边的生活,教育也是在社会之中;

4、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结合当时并非所有人都能够接受教育的社会背景,陶行知反对这种特殊的不平等的教育,提出社会即学校,以此来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而社会即学校的核心在于要求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让更多的人受教育。

5、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

6、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要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要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包括学习时间的选择、学习方法的选择以及学习内容的选择,鼓励学生依照自己兴趣、需求,开展实践、探索、创新活动。

7、陶行知教育思想博大精深,“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针对就中国的帝国主义“洋化教育”和封建主义“传统教育”而提出的。我国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稳步进行,陶行知的课程思想对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是具有多方面的。

8、他的教育方法和思想可以概括为:一个理论,三大原理,四种精神,五大主张。

9、“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

10、第二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应该具有创造精神,锻炼身体,独立自强。 陶行知对勇于创造、独立自强的优秀品质进行倡导,对师生亲手种菜、盖校舍、建设礼堂给以鼓励,在实践的过程中对操作能力进行培养;创造上,陶行知认为对孩子改造环境与社会的精神与能力进行培养。他认为,需要做完整的人,而不是不完全的人。完整的人要求体魄强健。陶行知对在求学过程中被病魔得去生命的学生感到痛心,因此,对学生锻炼身体严格要求。陶行知要求学生能够明辨是非,思想独立,对开展实践活动进行指导。

11、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

12、在劳力上劳心,即主张手脑并用;以教人者教己,即主张教学相长;即知即传,则是主张随学随教。

13、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14、六大解放是指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眼睛、时间和空间,还儿童以自由,从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15、陶行知觉得,中国作为一个农业人口数达到百分之八十五的农业国家,农民作为国家的低阶级,受到无情的压迫和摧残,创造物质但是却不能享受,受教育的权利也被剥夺。他对中国劳苦大众的悲惨遭遇十分的痛惜,他希望通过他的教育实践来使中国的农村改变,使农村的教育改变。

16、特点是丰富鲜明的:他认为实践是创造教育的核心内容。创造是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基本特征,实践即是其核心内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当时正值中国民族工商业蓬勃发展,国家迫切需要大量具有实践能力的实用人才,陶行知就极力主张以实践为主要内容的试验教育。然而,尽管清末以后废科举、兴学校,引进一系列西方先进的教育制度和教学理论与方法,但从总体来看,学校教育并未脱离传统模式,读书做官、书本至上、鄙视实践等传统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所以教育非但不能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更远远不能满足时代对实用人才的需求。

17、细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创新犹如一根金线,贯串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个部分。创新在这里指革除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旧”,创立与社会、历史进步相符的“新”。创新还具有打破偶像,破除迷信,挣脱教条的束缚,从僵化习惯性思维中走出来的含义。

18、陶行知作为近代中国教育的先驱,终身致力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