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颐,程颢读音(精选113句文案)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11-01 07:05:44 浏览

一、程颢和程颐怎么读

1、程颐(1033年—1107年10月5日),汉族,字正叔,世居中山,后徙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1033年出生于湖北黄陂(今红安县二程镇),世称伊川先生,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

2、天上下起了大雪,而且越下越大,杨时和游酢没有走,而是在雪中站立着,等程颐醒来的时候,门外的雪已经有一尺深了,这件事因此作为尊重老师的典范成为学界的佳话。

3、元顺帝(元惠宗)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执政时期,中书右丞相蔑里乞·脱脱于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农历5月因病辞职,由阿尔拉·阿鲁图继任中书右丞相。

4、程颐一生成就颇多,他在理学方面的建树颇高。在北宋神宗时期,程颐就建立了自己的理学体系,与程颢开创了“洛学”,奠定了宋代理学的基础,使理学有了完整的形态。程颢、程颐两人的学说虽然在一些方面有所差异,但是学说的基本内容上并没有多大的出入。

5、杨时,字中立,南剑州将乐县人。幼年时特别聪明,能做文章,稍长大以后,潜心于经典史书。熙宁九年(1076),考中进士第。当时河南人程颢与弟弟程颐讲授孔子、孟子绝学于熙宁、元丰之际,河、洛一带的士大夫们全部拜他们为师。杨时调任官职不去上任,以学生拜见老师的礼仪在颍昌谒见程颢,师生相处很是快乐。

6、为程颢之胞弟。历官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元祐元年(1086年)除秘书省校书郎,授崇政殿说书。

7、元初,元世祖忽必烈就曾诏修宋史,但因体例、年号不一而未成。

8、程颢和程颐是兄弟,都是宋代理学奠基人,并且是著名人物周敦颐的徒弟,开创了“洛学”,建立了以“天理”为核心的唯心主义理学体系,被世人称为“二程“”。

9、历官浏阳、余杭、萧山知县,荆州教授、工部侍郎、以龙图阁直学士专事著述讲学。著有《龟山集》二十八卷,《文献通考》及二程粹言《四库总目》等,并行于世。他对老师十分尊敬,一向虚心好学。“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

10、后人将此事称为“程门立雪”。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心诚意坚。

11、事因皇太子不满“未授册宝之礼”,而支持康里人哈麻弹劾脱脱,致使脱脱于至正十五年(1355年),革职流放云南,后被中书平章政事哈麻假传元顺帝诏令自尽。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昭雪复官。脱脱的死使得他殚精竭虑修补元王朝统治的堤坝付诸东流,也成为元王朝走向崩溃灭亡的转折点。

12、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是杨时,这个故事发生在宋代。有一次,杨时和游酢来拜见他们的老师程颐,但是当他们在窗户外边看见他们的老师在屋子里边坐着睡着了的时候,不忍心打扰他们的老师,就站在门外边,耐心无悔地等着他们的老师醒过来。

13、都是“理学大师”。北宋的程颢和程颐,河南洛阳人,他们创立的理学也称为“洛学”,与同时代的张载所创的“关学”颇有渊源,二者理学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南宋朱熹正是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学说,才成为一代理学大家的。

14、程颢(1032年—1085年7月9日),字伯淳,号明道,学者称其“明道先生”。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

15、程颢和弟弟程颐,世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所亲撰有《定性书》《识仁篇》等,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遗书》《文集》等,皆收入《二程全书》。

16、程颢读音一直是会被后人误读的东西,“程颢”的“程”是常见字,和“成功”的“成”同音,而“程颢”的“颢”则与“浩然正气”的“浩”同音。程颢是北宋理学的主要奠基人之同为奠基人的是程颢的弟弟程颐,后人一般称呼这两兄弟为“二程”。

17、程颢、程颐两兄弟,史称二程。弟弟程颐创立了自己的学派,由朱熹集大成,史称程朱学派或理学。哥哥程颢创立了另一个学派,由陆象山和王守仁完成,史称陆王学派或心学。

18、在现代汉语中,“程”还有进展,限度的含义,如:程度。

19、人名。(公元1032~1085)字伯淳,号明道先生,宋洛阳人。为学出入于老释,终返于六经,为一代大儒,与其弟颐合称二程,开理学中之洛派。着有识仁篇、定性书等,合在二程全书中。

20、阿尔拉·阿鲁图主持《宋史》的修撰,在时间上是相当仓促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问题和缺陷,尽管如此,《宋史》仍为极其重要的史书,为二十四史之仍然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这一方面,阿尔拉·阿鲁图功不可没。

二、程颐,程颢读音

1、虽然在参与修纂《宋史》的人之中,阿尔拉·阿鲁图名为都总裁,但他素不识汉字,因而并没有参与实际编修,但他在财政、管理、史料提供上给予了莫大支持,因此在元至正五年(1345年农历10月),三史皆修成,中书右丞相阿鲁图奏进。《宋史》在三史中虽然是后完成,但只历时两年半。

2、由于二程的思想十分接近,生活经历大体相同,一般学术史和评价对他们的学术思想亦很少作分别介绍,笔者谨从旧例,将他们同列一传。

3、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博学之士。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4、不是双胞胎,程颢生于1032年2月28日,程颐生于1033年9月11日,不可能是双胞胎。

5、意味深长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 yì wèi shēn cháng,指的是含蓄深远,耐人寻味。出处是宋朝的程颢和程颐的《河南程氏遗书》。

6、由朱熹和陆象山开始的学术争论,直到今天也仍然进行着。这是哲学的根本问题,即:自然中的规律是否是人头脑中的臆造,或宇宙的心的创作?

7、二程的观点有所不同。程颢认为,人性本是善的,天理就在人心中,所以只需要在自身下功夫就可以了。而程颐虽然也认为人性是善的,但是却认为不能仅仅在心上用功,必须要去外界寻找天理,必须依靠外界的力量“格物致知”来让自己的人性达到至善的境界。总结起来就是:一个认为是心的问题,一个认为要约束自己,通过外界规则来修身养性。

8、周子,指周敦顾夫子,他是二程的老师,是北宋时期的儒学大家。后人称其为周子。

9、阿尔拉·阿鲁图继脱脱之后,主持了纂修辽、金、宋三史,颁《至正条格》等工作,特别是三史中的《宋史》部分,是由阿尔拉·阿鲁图主持的。

10、程颢、程颐所创建的“天理”学说受到了后世历代封建王朝的尊崇,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赐谥程颢为“纯公”,程颐为“正公”。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又追封程颢为“河南伯”,程颐为“伊川伯”,并“从祀孔子庙庭”。元明宗至顺元年(1330年),诏加封程颢为“豫国公”,程颐为“洛国公”。

11、他们的理学思想主要见于《遗书》、《文集》和《经说》等,均收入《二程集》中。

12、当时河南人程颢与弟弟程颐讲授孔子、孟子绝学于熙宁、元丰之际

13、程颐(1033~1107)

14、程颢和程颐是亲兄弟,世称二程,他们在中国儒学思想发展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儒学第二次复兴的主要骨干人物。

15、chéng hào chéng yí dú )

16、程颢程颢出生于书香门第,家族世代为官,有着浓厚的儒家氛围。因此,程颢和程颐兄弟从小就对儒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也是他们日后会成为儒学复兴重要人物的原因之一。

17、B解析程颢、程颐是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求教的内容有可能是理学方面的知识,故选B项。A项是佛教主张;C项是道教主张;D项是王守仁的思想。

18、至正四年(即1344年),脱脱因病辞职,到至正九年(即1349年)复出为相,发行新钞票“至正交钞”,并派贾鲁治理黄河,成绩斐然卓著,赢得水患灾民的民心,上赐号答剌罕(意谓:自在),被赞誉为“贤相”。

19、 他们三人与同时代的周敦颐、张载并称道学五子 ,其中邵雍年龄大与程氏兄弟关系铁。

20、至正十二年(1352年)九月,脱脱亲率大军镇压镇压徐州芝麻李红巾军起义,执意屠城,军事成就卓著,功封太师。至正十四年(1354年),脱脱被派往讨伐高邮(今属江苏)张士诚起义军,正酣战即将攻陷士诚之际,为朝中弹劾,功亏一篑。

三、程颐怎么读?

1、脱脱(1314年-1355年),亦作托克托,亦作脱脱帖木儿,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儿乞人脱脱幼养于伯颜家,从浦江吴直方学。元朝元统二年(1334年),脱脱任同知宣政院事,迁中政使、同知枢密院事、御史大夫、中书右丞相。

2、程颢(1032~1085),中国北宋思想家,理学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河南洛阳人。程颐(1033~1107),中国北宋思想家,理学创立者之一。字正叔。河南洛阳人。学者称伊川先生。

3、程颢(hào)(1032年—1085年),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和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河南洛阳人,出生于湖北黄陂。嘉祐进士,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学术上,程颢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4、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历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等职。

5、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是杨时,这个故事发生在宋代。有一次,杨时和游酢来拜见他们的老师程颐,但是当他们在窗户外边看见他们的老师在屋子里边坐着睡着了的时候,不忍心打扰他们的老师,就站在门外边,耐心无悔地等着他们的老师醒过来。

6、程颢、程颐两人是兄弟关系,并且都是著名人物周敦颐的徒弟。程颢、程颐两人同是宋代理学的奠基者,开创了“洛学”,建立了以“天理”为核心的唯心主义理学体系,被世人称为“二程”。

7、阿尔拉·阿鲁图,(生卒年待考),蒙古族,蒙古阿儿剌部人。元朝末期重臣。

8、程颢(1032~1085)

9、晦庵,hui四声,an一声。程颢,cheng二声,hao四声。为wei四声。动词念第二声,这里不是动词。

10、B解析材料没有涉及人性论,故A错误;材料中“二程”把儒家伦理道德等同于天理,从哲学角度论证了儒家伦理道德的合理性,故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方法论,故C错误;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属于心学思想,“二程”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故D错误。

11、程颢(公元1032年——1085年),字伯淳,又称明道先生;程颐(公元1033年——1107年),字正叔,又称伊川先生,被世人称为“二程”,是北宋著名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

12、程颢(hào)(1032年—1085年),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和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河南洛阳人,出生于湖北黄陂。嘉祐进士,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学术上,程颢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13、程颐的哲学,提出一些新的概念、命题,对宋明哲学发生了很大影响。虽然二程都以理作为哲学的高范畴,但程颢是以心解理,开了以后陆王心学一派。程颐一般是把理与气相对来论述的,开了以后朱学一派。

14、至正五年(1345年)十月成书,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至正六年(1346年)在江浙行省予以刊刻。

15、chéng wǎn yí

16、程,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chéng,“程”字基本含义为称量谷物,并用作度量衡的总名,如:按度程。——《礼记·月令》;引申含义为规矩,法式,如:程式。

17、《外书》12卷,朱熹编定的是《遗书》的补编或续编,内容多系传闻杂记。

18、程颢程颐拼音:(chénghàochéngyí)程颐与其兄程颢同学于周敦颐,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世称“二程”。他的学说以“穷理”为主,认为“天下之物皆能穷,只是一理”,“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修养方法,目的在于“去人欲,存天理”,认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宣扬“气禀”说。

19、两人学说的基础都是理或道,都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源,并且理先于世间万物出现;认为社会秩序与伦理道德都是由天理所定,违反秩序或违背道德都是违逆天理;与此同时,程颢程颐两人还认为人类的本性是为善,在后天才有了善恶之分;他们还认为天道与人道应该相统也就是宇宙自然与社会之间相统一。

20、在“二程”理论中,他们赋予“天理”的内涵是物质世界,是一个“独特”的本体。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因为天理而产生的,他们的转变都是天理的反映,是天理的结果,由天理主导。

四、程颢和程颐怎么读拼音

1、当时伯颜为中书右丞相,权倾朝野,向为元顺帝所忌,脱脱恐受其累,与顺帝密谋逼退伯颜。至正一年(1341年)脱脱为相,大改伯颜旧政,复科举取士。至正三年(即1343年),脱脱主编《辽史》、《宋史》、《金史》,任都总裁官。

2、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3、B试题分析:程颢、程颐是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而A项是佛家理论,C项是道家思想,D项是心学家王阳明的思想主张,故ACD项都不是程朱理学的内容,排除;程朱理学认为是理是万物本源,故B项是有可能的,符合题意。

4、《宋史》尽管疏漏较多,但仍保存了不少已失散的原始资料,是了解和研究两宋历史的重要史书。明清以来,不少人对《宋史》加以纠正或补充。

5、到了南宋时,朱熹继承了程颐的思想,陆九渊则继承了程颢的思想。两人将这两种思想发扬光大,就是后来的大名鼎鼎的程朱理学和陆九渊心学。虽然学派不同、观点不同,但是终的目的都是为存天理去人欲。正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后面的主人公阳明先生更多是受到程朱理学的影响,从而对程朱理学的突破和创新。

6、《文集》12卷,为二程的诗文,南宋张栻,朱熹等先后纂辑。

7、先来了解下北宋的周敦颐,我们熟知的那篇美轮美奂的《爱莲说》就出自这位大师之手。他受到祖师爷陈抟道士的影响,以道家的语境写了一本书叫《太极图说》。他有两个出色的徒弟,哥哥程颢和弟弟程颐。多年以后,兄弟俩从老师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的“无极”理论中抽出“理”的概念,后面自成一家,便是理学的雏形。

8、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9、别有洞天,汉语成语,拼音是bié yǒu dòng tiān,意思是指洞中另有一个天地,形容风景奇特或艺术创作引人入胜。出自《山中问答》。

10、正确答案:D北宋时期,洛阳程颢、程颐的理学思想影响很大,宋明时期的文人学士甚至把二程生活的伊洛之滨比之于孔孟家乡的洙泗流域,称伊洛之滨为“理学名区”“天中净土”。

11、弟弟程颐比哥哥程颢有名。

12、程颐和程颢合称为:“二程”

13、这就是他们之间的师承关系,不知说透了没有。

14、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下令修辽、金、宋三史。铁木儿塔识、贺惟张起岩、欧阳玄等七人任总裁官,还有史官斡玉伦徒、泰不华、于文传、贡师道、余阙、贾鲁、危素等23人,脱脱于至正四年五月(1344年)辞职,中书右丞相阿鲁图继任,阿鲁图虽名为都总裁,但不谙汉字。

15、程朱理学,亦称为“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大的学派之一。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其由北宋时期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其间经过弟子杨时,再传罗从彦,三传李侗的传承,到南宋朱熹集为大成。

16、《遗书》(《河南程氏遗书》)25卷,系二程门人所记二程的语录,后由朱熹编定。

17、程颐从小的时候就聪慧,在十四五岁的时候,就和兄长程颢两人拜著名的理学创始人周敦颐为师。与程颢一样,程颐也自小就深受家学的熏陶影响,年少时就已胸怀大志,在政治思想上也因受到父亲的影响而反对王安石的新法。

18、杨时(1044—1130)字中立,号龟山,祖籍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南剑西镛州龙池团(今属福建将乐县古镛镇龙池社区)人,北宋学者、官吏。熙宁九年进士。

19、“程”是常见的,和“成功”的“成”是一样的读音,而程颢的“颢”和“浩然正气”的“浩”读音相同。程颢是北宋理学的主要创始人之程颢的弟弟程颐也是创始人之一。

20、《宋史》的特点是史料丰富,叙事详尽。两宋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学术活跃,雕版印刷盛行,编写的史书,便于刊布流传。

五、程颢怎么读音

1、“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意思是: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

2、程子,是指北宋时期的程颐,程颢二位先贤。他们是兄弟俩人,在北宋时期,专修儒学,道德修养和学问修养,都有很高的成就,其二程遗书,是其学问的脉传,所以称二程为程子。

3、二程儒学后来由朱熹发扬光大,在明朝成为官学,称为程朱理学。明代徐必达刊行有《二程全书》。清代涂宗瀛校有《二程全书》。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王孝鱼《二程集》校本,包括《遗书》、《外书》、《文集》、《易传》、《经说》、《粹言》,共计5万字。

4、程颢程颐两人是北宋理学家,世称"二程",朱熹是南宋理学家,后人尊称他为朱子,很显然,程颢程颐不是朱熹的弟子。

5、科举制的发展,形成庞大的文官群,他们的俸禄优厚,有很好的条件著述。加之统治者重视修撰本朝史,更促成宋代史学的发达。

6、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

7、《宋史》的大缺点是比较粗糙。由于成书时间短,只用了短短两年零七个月,而且时值元朝濒临崩溃的前夕,因此编纂得比较草率。

8、儒家对程子和周子的称呼分别是:

9、《宋史》早为至正刊本,次为成化朱英重刊本。

10、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11、程,早见于金文。从禾,呈声。本义为称量谷物,并用作度量衡的总名。后逐渐演变为楷书体及简化版的“程”字。

12、(成语):程朱理学(拼音):chéng zhū lǐ xué(解释):指 北宋 程颢、程颐 和 南宋 朱熹 的理学。参见“程朱學派”。

13、试题答案:(答案)A试题解析:(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程颢、程颐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他们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把天理何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还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而“知行合一”的思想是王阳明在认识论上学说,因此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颢、程颐思想主张

14、与程颢、程颐兄弟一样,朱熹的思想也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因为朱熹的学说主要是从二程继承过来的,所以,在后世人们往往将程朱并称,他们奉行的一套哲学则被称为“程朱理学”。

15、程颢(1032年2月28日—1085年7月9日),男,字伯淳,号明道,世称“明道先生”。出生于武汉市黄陂区、河南府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

16、(答案)A(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程颢、程颐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他们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把天理何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还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而“知行合一”的思想是王阳明在认识论上学说,因此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颢、程颐思想主张

17、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世称“二程”)生于黄陂县,今属(黄冈市红安县二程镇),并在此地生活学习了十五六年。二程创立的理学后来成为官方哲学,影响了中国七个世纪。自宋代始,黄陂修建双凤亭、二程书院纪念一代思想家。二程在陂留下的“鲁台望道”至今传为美谈。

18、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举进士后,历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宗宁寺丞等职。

19、 五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也是易学家,对《周易》的研究很深。

20、翻译: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老师,师生相处得很好。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我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在一起求学的人。程颢死以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已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游酢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经醒的时候,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1、程颢程颐 读的拼音

2、他们两人的学问思想大体相同,只是性格不同。他们两个人一起被奉为宋学之正统,程颢五十四岁去世,程颐高寿至七十五岁,程颐发挥补充了程颢的学说,如果没有程颐,洛学或许就不会发扬光大了。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