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禅宗经典书籍
1、宋朝时,惟则禅师在浙江天台山修行。他自己搭建了草庵,以山中野果充饥,常年独居在山中。有一天,一个樵夫路过庵边,见到惟则禅师,好奇地问道:“你在此住多久了?”
2、往期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
3、日本亲鸾上人九岁时,就有出家学道的决心。他请求慈镇禅师为他剃度,慈镇禅师问他:
4、修习大圆满法 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 灌顶修行
5、亲鸾听了后,又欢喜又着急,催促道:“师父,可是我不能我的这个决心是否可以保持到明天。而且师父已经老了,谁能明早起床时还活着?”
6、玉琳国师答:“觅心了不可得。”
7、“牛儿无处牧童闲,一片孤云碧嶂间”,画中牧童在天地山河间,独现真身,“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与天地山河浑然一体,才可内外无沾,才有唯我,才有独尊。究竟和,即究竟独,法界在辩证中圆融。因此,自行已立,还示于他,方可言究竟之度。只是,若有纤毫自他分别,即不言了了。
8、有道禅师很快答道:“黑如漆。”
9、湖北黄石东方山弘化禅寺监院
10、顺治皇帝问道:“楞严经中,有所谓七处征心,求证心在何处。请问心在七处,还是不在七处?”
11、东坡一时答不上来,便真将玉带解了下来,留在寺里作为纪念,至今仍保存在金山寺。
12、“请问禅师,人们常说的地狱,究竟是有呢,还是没有呢?”
13、内容简介:禅宗诗歌有数万首之多,是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本书的经典禅诗,是在这些禅宗诗歌中精选而成的。禅宗诗歌,从创作主体上来看,历来包括禅僧创作的悟禅之作和文人创作的带有禅味的诗歌两大类。本书所探讨的经典禅诗,是指前一类。与纯文学性的诗歌不同,禅宗诗歌的着眼点不在于文字的华美、技巧的娴熟,而在其禅悟内蕴的深邃、丰厚,因此本书的着眼点也放在这里。本书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撰写的。
14、禅师见赵州王未明其意,于是转而解释说:“自小持斋身已老,见人无力下禅床,请别见怪。”
15、雪峰禅师闻后大悟,连忙起身礼拜。
16、老婆婆:“喏!山河大地,一草一木,都是我的眷属呀!”
17、这位官员有所契悟,便写了一首诗贴在殿前。诗中写道:
18、山童稳坐青松下一曲升平乐有余
19、要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对d、对全人类,
20、深冬季节,一日,天降大雪,慧可仍然挺立在洞外风雪之中。
二、禅学经典书籍
1、此节为参禅者之明心见性,由图中牛之眼目变白,即可知之。宗门惯把开悟说为见本来面目,把开悟者说为人天眼目。十八界,眼界为根本,但去眼根,六根皆归败坏,总无真实,因此,眼为心灵窗户,眼明即心开。因此,于佛法中具真实正见称慧眼,如“尽大地是沙门一只眼”,“具一只眼可以坐断十方,壁立千仞”,如《涅槃经》言:“我以佛眼,遍观三界,有情无情,悉皆究竟。”具佛眼,自性无分别义现,即能自他共济共圆,平等平等,可称人天眼目。
2、早先达摩祖师使用的是《楞伽经》,后来弘忍祖师传的是《金刚经》,慧能祖师则有《坛经》传世。如果论到更早以前的菩萨禅,则是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坐禅三昧经》。
3、手把芒绳无少缓牧童终日自忘疲
4、云水僧:“怎么没有看到呢?”
5、老婆婆:“法师!你不可那么说,要知道你是男人,我是女人,何曾混淆?”
6、内容简介:心所指向的地方,就是你的归宿,让我们宁静地守住自己的心,在沉浮中得到自我的完善。勇于放下者无畏,乐于放下者快乐,善于放下者精明,学会放弃,收获自信,人心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岑其告诉你:“生命的本质是通过净心去超越生死,生活的本质是通过放下去寻找快乐。”无念大慈、同体大悲、无量大德、同心大通,才会见自性,才会圆满见佛。追求,关键是追求自我的完善。
7、“别说会禅,连佛法也尽会。”
8、饥餐渴饮随时过石上山童睡正浓
9、内容简介:释迦年尼三十五岁时于菩提树下睹明星悟道,此后法轮常转。有一次,佛陀在灵山会上,大梵天王献上一株金色波罗花,迦叶尊者发出了会心的微笑。禅,就在拈花微笑中产生了。
10、理由:这个选本不仅分量适中,还注重韵律美,十分便于广大读者研习宋词。
11、德山道过晚安,告辞回去,走到门口,又再回来,说道:“外面实在太黑,学僧初到,不知方向。”
12、此时,慧可毅然以刀自断左臂,并置于达摩祖师面前,以表决心。
13、白居易:“既无分别,何以修心?”
14、内而无杂,法界纯“心牛”爱乐无上白净之法,虚融自在旷达。图中日月交辉,海阔云朗,天地人混融,圣贤莫测。心泊无何为之乡,身游无尘垢之地,可不逍遥。
15、推荐理由:虽然他的书很久之前看过,但还是要陆续通读。因为每一次我会调和佛教其他宗派,如天台止观和华严三昧的思想与之交融行走,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想法和视野。
16、惟则禅师点头道:“丛林深山,一个人在此都已嫌多,还要多人何为?”
17、推荐理由:谢哲青是广受年轻人喜爱的作家。至今他旅行过八十六个国家。每一个他所旅行过的地方,他的见闻觉知,透过他的文学之手写来,总让读者有身历其境之感,是那样让人心向往之。“原来,世界早有一条属于我的梦想之路。”身为出家僧人的生涯中,因为宗教艺术与交流弘化之需,也遊遍近百个国家,希望也能写一本吸引年轻人的游历。
18、已经把它讲完,现在正在积极的整理。
19、讲经僧于是展开辩论,问道:“什么是粗?”
20、顺治皇帝:“如何是大?”
三、禅宗经典书籍推荐
1、若问其中端的意野花芳草自丛丛
2、推荐理由:了解人从去世之后到投生之前,这段常人未知的阶段,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了未来那段经历不至于迷茫,我们现在该做些什么准备?
3、这是一头黑色的野牛,头角狰狞,恣意咆哮。这也是凡众一颗尘劳厚重的心,左右奔突,利害相摩,心火升腾,爱河浪底,沉溺无忧;火宅焰中,焚烧不惧。如《楞伽经》言:“一切诸根,自身现器身藏,自妄想相,施设显示,如河流、如种子、如灯、如风、如云,刹那展转坏,躁动如猿猴,乐不净如飞蝇,无厌足如风火,无始虚伪习气因。”弹指间,心九百六十转,一日一夕,十三亿意,可怖如是,不自在如是。
4、有道禅师当初行脚时,路过一间茶坊,因为口渴,就顺道进去,想喝杯茶小憩一下。
5、金刚经说什么(南怀瑾著)
6、愿我们五千年的中华民族,
7、“难道你老人家也会禅吗?”
8、推荐理由:害怕生死、恐惧生死是人们的一种通病。此书是以现化手法诠释佛教生死观的第一本书;如果读者不是佛教徒,也都很适合阅读。阅读此书,可以了解到智者或是勇者的生死观,了解到死亡是生的鞭策;沒有死亡,你我就不会思索生存的意义,也就不会珍惜在世的每一天。
9、禅师说道:“你的厚意我领了,但不可以妄语求安。”
10、图文转自微佛门,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
11、云水僧:“无情不是有情,那些山河草木何曾是师姑的样子?”
12、推荐理由:这本书里面的踽踽独行的陈寅恪先生,是我看到的另一个风雪中的前行者。他没有博士头衔,却是所有学生中的博士的导师。他的学问远超过他的学历,他的人格远超他的学问。起初是因为先生的佛教史而关注,但往后,其风骨之朴素让我无限敬佩,其“诗史互证”也让我开启新的学术之门。
13、图中牧童难得轻安,但亦无事回首,看牛是否企得稳,站得直,可不小心翼翼。牛亦不负栽培,尽管未是俯首贴耳,但其神不恃,其气不盛,小动作不无,但已不成气候,牧童心中大石到此可释矣。
14、昙颖:“心归无所。如《金刚经》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15、画中牧童未放松,鞭不离手,手不离绳,可不战战兢兢,可不临深履薄。牛虽顽心未了,但已不再骄横。画中气氛严肃,牧童翘诚精勤,“终日自忘疲”,真可谓难行而行,非忍而忍。
16、惟则禅师回答道:“大概已易四十寒暑。”
17、永明延寿禅师的《宗镜录》,出于宋太祖建隆年间,既可以说是一本哲学巨著,也可以说是散文大集。清朝的雍正帝曾认为不懂此书的人,实是没有资格学佛的。自古以来,读万卷书、行路都是成就大事业的基础,而《宗镜录》令人震撼,也在于此,书中所涵盖的经典有六十余部,律论也不少于三百部。永明延寿将大师将大藏经的重要思想进行总结,并完成了诸宗思想的融合,可谓是“举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
18、登佛教四大名山,寻人生四种境界!
19、佛陀住世时,有一位黑氏婆罗门,两手托着两个花瓶,前来供佛。
20、文喜禅师无言以对,作礼告退。再回头时,老翁与寺都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抬头却见文殊菩萨乘金毛狮子在五色云中款款飘游。
四、禅宗经典书籍排行榜
1、店主似乎也是禅道高手,小心谨慎地说道:“想必您是一位禅道高深的禅师,小的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如果您能告诉我,我就供养您,如何?”
2、因为《楞伽经》太深、太晦涩,
3、惠能言:“悟则众生是佛,迷则佛是众生。”众生本来是佛,由迷而不见,由贪而伤德,由执而毁道。众生自有真如内熏,如田里之佳苗,若清风细雨,日月和煦,即可茁壮成长,若无清风细雨、日月和煦,更且野牛践踏、虫蝗作害,则苗伤获损,可不哀痛!
4、这本书是禅宗的重要的一本书,其也深深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人叫国学,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哲学。伟大的毛主席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5、有一位值殿的官员,经常看到这种情形,于是向云门禅师请示法要,云门禅师总是一默,并不作答。
6、第二天,德山禅师将自己写的疏钞拿到堂前当众焚烧。当火焰燃起时,他吟唱道:“穷诸玄辩,若一毫致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
7、推荐理由: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一直是我敬重的师长。在《中国的品格》一书中,楼先生还原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来面目,详尽阐述了了儒、释、道传统文化核心内容的主要观点、历史起源、发展过程和现实意义。相信对于全社会各领域读者皆具指导意义。
8、总说吃亏是福,我的“福”在哪里呢?
9、亲鸾说:“我的父母都已去世,我不知道为什么人一定要死亡?为什么我会与父母分离?听说和尚知道这些道理,所以要跟和尚出家。”
10、▼点击这里,进入『十院』微商城
11、另外,被视为整个大乘佛法之总纲的《圆觉经》,以及宣扬不二解脱法门的《维摩诘经》等,因其义理之圆了,亦被禅门广泛宣讲、援引和行持。唐代有名的宗密大师,他既是华严祖师,又是禅宗大德,据记载,他就是诵持《圆觉经》而开悟的。他撰写的《圆觉经》大、小疏钞,成为后代禅门修学的重要典籍。至于说“默然不语”的维摩诘居士,他是典型的在家修行并取得成功的禅者风范,其所说经在禅门中的地位,那更是自不待言了。
12、梁武帝又问:“请问圣僧,什么是圣谛第一义?”
13、济群法师长期从事佛学研究及教学、弘法,现任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闽南佛学院研究生导师。他的这套丛书浅显易懂,阅读这套丛书可以很好的了解佛教的观点。
14、禅宗的书籍有很多,如《坛经》、《指月录》、《永嘉证道歌》、《无门关》、《宗镜录》等等。但是初学的好先看一些比较基础的如虚云法师、圣严法师的书,否则容易坠入狂禅、口头禅。要化解烦恼,需要了解烦恼的体性、烦恼从哪里来、烦恼是否可以断除、断除烦恼的方法,也就是要认知苦集灭道四谛和修证戒定慧三学。
15、金山昙颖禅师,曾游京城,住在李端愿太尉的花园里。有一天,太尉问他:
16、和文殊菩萨一起发愿,过好新年每一天!
17、玉琳国师:“如六祖所言,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如何是本来面目?”
18、“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19、其中的内容就是让你开悟,直指核心,没有多余的枝蔓。
20、“不明白。”赵州王回答。
五、禅宗经典书籍有哪些
1、赵州王非但不见怪,反而对赵州禅师更加尊重,并于次日派一位将军前往赠送礼品。禅师听说后即下床相迎受礼。
2、推荐理由:龙树菩萨在印度有“第二释迦”能之称,在中国有“八宗共祖”的美誉。《大智度论》涵盖了一切修行法门,统摄六度万行,号称佛教的百科全书。里面还穿插了很多很有耳目一新的公案,内容丰富多彩,极具启发性,无论弘法利生还是作为个人修行的依据,都是值得一读。
3、禅师说:“我有一问,你若答得上来,任凭随便坐。若答不上来,要输你腰上系的那副玉带。敢吗?”
4、婆罗门又将右手托着的另一个花瓶放下。
5、老翁答道:“你有执着心,不能留你住。”
6、推荐理由:佛门的,由中国人宣说的经典。读完之后,就清楚人之本性为何?为什么众生在生活中有太多的烦恼迷惑?此书犹如一把智慧宝剑,可以斩断情丝,开启众生本有般若智慧,让生活质量提高到一种从未有过的高度。
7、推荐理由:数年前已读过韩国法顶禅师的著作《山中花开》,目前在读他的另一本回首出家五十年生活亲自选编的散文集《活在时间之外》。禅师一生独居山林,一边修行一边写作,每年固定几次下山弘法,被誉为当代具代表韩国修行精神的僧侣。2010年,法顶禅师以七十八岁高龄因病往生,当时曾撰一联敬挽这位从未谋面的法门大德:“无所有之般若法弘传三千界,色即空兮毗卢顶普放大光明”。
8、我再介绍几本应该看的书,
9、老婆婆:“你也不是出家人。”
10、空有双泯,即是休去歇去,即如洞山禅师之“二十年要打成一片不能”,如药山禅师之“皮肤脱落尽,唯有一真实”。无伪无作,无偏无离,无不中道,无不实相,无不法身,高者高空,低者低空,小者小空,大者大空,贵者贵空,贫者贫空,万事归宁,万法归一。无边无际,即边即际;无始无终,即始即终,圆明寂照,寂照圆明,如大颠言:“若能彻底无依无倚,直下承当空劫,圆陀陀,光烁烁。”如龙女言:“深达罪福相,遍照于十方,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
11、他是中国语言写的经,不想其它翻译过来的经读起来很苦涩难懂。
12、仰山继续追问:“既不像佛,那么像什么?”
13、渐调渐伏息奔驰渡水穿云步步随
14、慈镇禅师觉得孩子的话完全合乎道理,于是便说:“你说得对,现在我就为你剃度!”
15、我有芒绳蓦鼻穿一回奔竞痛加鞭
16、不赞同欢迎评论指导,向你学习!
17、德山禅师本是北方讲经说法的大师,因不满南方禅门“教外别传”的说法,携带自著的“《金刚经》青龙疏钞”南来抗辩。
18、杨曾文,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长年从事中国佛教史、禅宗史、日本佛教史的研究。主要著作、主编并参与撰写的著作有:《日本佛教史》《唐五代禅宗史》《宋元禅宗史》《中国禅宗典籍丛刊》,编校《敦煌新本六祖坛经》、编校《神会和尚禅话录》、编校《临济录》,等等。
19、《一贯别传》是明代著名高僧吹万广真以禅宗的思维方式解读儒、道、佛三教经典的代表作。“一贯”者,即吹万广真认为儒、道、佛三教的道是一以贯之的;“别传”者,即于三教经典的语言文字之外寻求其真义。该书是吹万广真以禅宗的立场和观点理解儒、道、佛三教的经典并对其进行有机整合的代表作。
20、三年后,有道禅师又出现在这家茶坊的门口。店主仍亲切地招呼道:“呵!三年不见,仍想请教那句老话,古镜未磨时如何?”
1、《一贯别传》为“中国禅宗典籍丛刊(第二辑)”的一种,入选《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该丛刊是一套关于中国禅宗系列的文献选编,收录了中国禅宗方面的重要史书、语录和清规等文献,邀请国内著名的学者,依据版本做了校勘、分段和标点,并且一律改用现在通用的简化字。该丛刊自2001年出版以来已陆续出版十余种图书,对于读者阅读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法佛者,离攀缘”,有执即失,有求而远,如大愚禅师曰:“大家相聚,吃茎齑,若唤作一茎齑,入地狱如箭射。”如大珠参马祖,祖曰:“何处来?”曰:“越州大云寺来。”祖曰:“来此拟须何事?”曰:“来求佛法。”祖曰:“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什么?我这里一物也无,求什么佛法。”圆明光透的大珠禅师也曾是这头失控的牛,也曾眼前一片漆黑,入海算沙,求师求道。道者,无一物,净裸裸,赤洒洒,没可把,才把毫尘,即犯苗稼,即是病,轮回如箭射。
3、有道禅师顺口说道:“此去汉阳不远。”
4、有道禅师愣了一下,心想:“我数十年参禅,现在连这个卖茶人都不如,惭愧!”于是痛下决心,勤苦参学,闭门深修,终于开悟。
5、图中童子其志坚定,其心淳谨,把系诸根,不让“心牛”起诸乱意;守护其行,免其踏人苗稼,可不仔细。
6、因为都是一针见血,没有葛藤。
7、第二天早晨,文道醒来时,慧薰禅师早已起身,并煮好了粥。
8、去寺院拜佛是好事,但千万别忘了这些规矩!
9、日久功深始转头颠狂心力渐调柔
10、师父们的书单,您看了有哪些收获呢?欢迎在留言区分享并转发给身边的朋友,世界读书日,一起读好书,共同增长智慧!
11、绿杨荫下古溪边放去收来得自然
12、佛教各宗各派都有自己的立宗典据,如唯识有“六经十一论”,净土有“五经一论”,天台有“一经一论三大部”,又如贤首依《华严》而立义,密教依《大日》、《金刚顶》而立宗,律宗依“四分律”而得名,等等。那么,禅宗的主要立宗典据又是什么呢?禅宗虽然标榜“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并不是说不要经典,而是说不要拘泥于经典。禅宗注重直入心性,自觉圣智,注重般若直观,当下承担。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整个大乘般若思想和如来藏思想都是禅宗成立的根据。不过,就流传广度和影响深度来讲,主要还是《金刚经》《维摩经》《楞伽经》《心经》《楞严经》《圆觉经》《坛经》等七部。
13、昙颖:“未知生,焉知死?”
14、仰山又问:“见到禅师了吗?”
15、推荐理由:这套书收集了印光法师的书信、文稿、法语、颂、赋等资料,可谓集大成者,是研究、学习净土宗重要的文献,可以帮助我们树立佛法的正知正见,破除当前流行于部分信众中的不正确见解。
16、禅师说:“因为我不是一切众生。”
17、愿大家都有菩提心和智慧。阿弥陀佛!
18、图中牛已全白,可见心之如幻安和,牧童石上无梦酣睡,身意闲适。杨柳依依,绿草茸茸,炊烟袅袅,一派生机。牛尽管未服帖如泥,但已身强力健,正气浩然。
19、这本书中所讨论的,都是大家所关心的话题,同时也可能是大家常遇到疑惑的地方。包括如何认识佛教、因果与轮回、佛法与日常生活、烦恼、爱情、关系、婚姻、我执、上师、活佛、传承、佛教与现代教育、佛教与艺术、佛教与社会等。
20、宗萨仁波切以超凡的智慧和幽默的语言,帮助大家在这个物质主义空前强大的世界里弄明白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去往哪里。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另外一本书《正见》也值得一读。
1、本书收入了不少世所罕见、为历代藏经所未载的禅门著述。当年编这部丛书时蓝吉富教授亲赴日本、朝鲜收集资料,故而国内外禅宗典籍极尽收录,收书之全居历代禅宗丛书之首。
2、《六祖坛经》配合佛说的《金刚经》,
3、讲经僧又问:“什么是细?”
4、电影《达摩祖师传》讲述了禅宗初祖达摩祖师从悟道出家,至中国传法传奇的一生,里面设计了很多禅宗的经典公案,更有不少机锋禅语。
5、而是说你想要开悟见性,
6、有道禅师回答:“黄鹤楼前鹦鹉洲。”
7、顺治皇帝:“本来面目如何参?”
8、欢迎您在文末留言,我们期待与你交流
9、一百八十个问题,透过佛法,解答你的人生困惑。作者希阿荣博堪布的文字很优美,一点也不枯燥,在这本书里,他介绍了佛法的基本见解和修行。
10、该书以《嘉兴藏》(新文丰版)为底本,对原稿中漫漶之处参考其他禅籍做了确认和修订,并收录了吹万广真的《释教三字经》《吹万行状》,及韩焕忠老师近年来对吹万广真的研究论文,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吹万广真禅师的生平和思想。
11、惟则禅师又示意虎豹退回庵后,说道:“朋友很多,大地山河,树木花草,虫蛇野兽,都是法侣。”
12、樵夫敬佩,自愿皈依作为弟子。
13、任运者,自然也,任法之自运动,而不加人之造作之义也,如《资持记》曰:“不假造作故曰任运。”如僧问大珠:“和尚修道还用功否?”师曰:“用功。”僧曰:“如何用功?”师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僧曰:“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师曰:“不同。”僧曰:“何故不同?”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需要,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也。”僧杜口。
14、我并不是说其他的经典不好。
15、图中“心牛”白已胜黑,善已胜恶,净已赢染,前非已淡,后过难成,随地不长恶芽,随处碧云芳草,牧童即可“归去不须牵”,孩儿不使坏,何须打屁股,这就是不修而修的基础前提,否则,善根未深,德树未成,忍力未就,得的倒是“般若丛林岁岁凋,无明荒草年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