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哲学思想主张(精选104句文案)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11-23 08:11:21 浏览

一、康德的主要哲学观点

1、独断论者,不论是理性派的独断论者还是经验派的独断论者(如法国唯物论),为了得到关于宇宙整体的知识,都力图离开经验的基地,而对“世界整体”从哲学上作形而上学的推断。但这样一来,这两方面都可以从各自的立场出发,运用同样一些知性范畴而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而由于双方都没有经验来作为裁决的手段,所以这些相互冲突的结论各自都在逻辑上言之成理,谁也驳不倒谁,从而陷入到“二律背反”即理性自身的辩证矛盾之中。康德认为,这种二律背反就是对人的理性的一个警告,暗示理性不得越出经验的范围而妄想认识自在之物。他按照前述范畴的量、质、关系、模态的分类而把这些二律背反列为四个:

2、但是康德把这种自由叫做任意的自由,任意就是freefrom,就是摆脱束缚,摆脱一切感性的冲动的一种独立性。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曾经有说在实践的理解中的自由,就是任意性对于有感性的冲动而来的强迫的独立性,也就是说我们的自由,首先表现为我们能够独立于我们的感性冲动。他认为这种自由是受人的感觉欲望来控制的,或者是受我们的利益心驱使的行为,因此这不是一种真正的自由;还有些人,特别是学法学的,认为没有自由,只有相对的自由,即只一定条件下约束的自由,有限的自由。但是康德认为这也不是自由,因为被外界条件所限制、所约束,还谈什么自由。

3、就我知道一点点的《纯粹理性批判》,蓝公武老的译文都很不容易看懂,遑论康德哲学本义了。

4、康德哲学的主要问题是:我能够知道什么、我应当做什么、我可以希望什么,归结起来是:人是什么的问题。主要意义是:“我要限制知识,为信仰留出地盘”

5、在此之前,人们让认识向外部事物看齐,而康德说,如果我们颠倒一下,让事物向我们的认识看齐,该会如何?康德把这一思维方法与哥白尼的“日心说”相比较,哥白尼以前,人们认为一切星球围着我们地球转,哥白尼却说,我们地球是在围着其它星球转。

6、“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讲“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我一辈子可以终身行之的。康德与孔子是相通的,都强调真正的道德是自由意志的一贯性,有一条普遍实行的法则。康德讲的道德命令,在任何时候除了本人终身行之,别人也终身行之。这种原则不是针对张三李四的原则,而是一切有理性的存在者的逻辑原则。如逻辑上的同一律,不矛盾律,自由意志要贯彻到底。当然孔子讲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康德还有更深层次不同。

7、我们中国孔子也讲“舍生取义”,我们至少有个死的选择啊,就是说我们人的任何行为都至少可以有两个方面的选择:一是去做,一是去死,哪怕人家将刀架在我们的脖子上说你要撒谎,但我们还是可以选择不撒谎,当然我选择不撒谎,就意味着我选择了死,但是我们不能说我们别无选择。那么在这个意义上,康德认为人的意志是可以自由的。也正因为此,所以说我们才可以在道德上在法律上对人进行定罪。因而康德认为我们要为自由留下地盘,终是为了人的道德人格的确立,从而确立起人在世间的价值。

8、康德批判哲学的形成

9、(3)理性神学的“理想”

10、不过我喜欢黑格尔,虽然黑格尔不喜欢中华文化。但是我觉得这完全是因为黑格尔误解了中华文化。黑格尔的逻辑学论述感觉是从老子那里偷来的,黑格尔却说老子《道德经》玄之又玄,太玄了。所以黑格尔自己说引用了佛经的思想,特别说用自己的理解来写就不算是抄袭,感觉有点象孔乙己。窃书不算偷。

11、如何杜绝乡愿,通过某种手段使这种人改过?孟子提出的办法叫做“返经”,即回到经典。如何回到经典,朱熹提出十六字心传,即《尚书·大禹谟》中说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允执厥中”,意思是人心是很危险的,道心是微妙的,要把握中庸之道,把握这个点。这个点不能靠外在的标准去认识,因此朱熹和二程都讲到“中不可识,默识心通”,靠自己内心体会才能把握中庸之道,只能心传。但这个“中”的标准是没有的。如何判定小人和君子的可靠标准是找不着的。由此得出结论,任何外在的手段都不可能使人心得到净化。

12、观点|邓晓芒:康德是如何救活上帝的?

13、PS:明晚8:00-9:00,继续我们的哲学微课堂,主要内容为尼采和克尔凯郭尔思想进路。

14、康德思想的发展,以1770年他提出教授就职论文为界,分为“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在“前批判时期”,他埋头于自然科学研究,提出了“关于潮汐延缓地球自转的假说”和“关于天体起源的星云假说”。

15、国学42期、西学15期新班开课

16、康德认为,我们人类是与自然物品(石头、板凳)不一样的存在物。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人是自由的。正如萨特所言:“裁纸刀是不自由的,人是自由的。”因为裁纸刀只能遵循自然法则(因果法则),而人可以自己为自己确立行为的法则。在康德的道德哲学里面,它首先是对自由进行一个先验的(先天的、不依赖经验的)悬设,也就是他所说的“先验自由”。就是说,人虽然受到自然规律的影响,但是人不是完全听命于自然法则的。

17、在津巴多与格里格的《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中,更是以链式结构来予以说明:感觉通过布罗德本特过滤器进入知觉,再与预期或先验交汇于再认。

18、“乡愿”出自孔夫子的一句话“乡愿,德之贼也”。孔子在《论语》中批评乡愿之徒,也就是地方上的好好先生,对谁都关系处理得好,八面玲珑,左右逢源,所有人都说他好;但这种人内心并不是出于道德目的而是别的目的,或是说别有用心。一般野心者、要爬到高位的人往往采取此种方法获得人气。因此,乡愿就是伪善。

19、①唯主义根本观点:意识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康德认事物影响影响事物夸意识能作用典型唯主义观点②认思维能确反映存知论;认思维能确反映存知论康德认能认识事物真性属于知论观点

20、在《序言》里,康德首先说有两门理论理性知识,分别是数学和物理学,这两门科学是“先天地规定自己的客体。”接着,他分别论述了数学和物理学的发展历程。认为数学和物理学不是轻而易举地就踏上了康庄大道,它们在发展的过程中曾经长期停滞,直到某个时候才实现了跳跃。

二、康德的哲学思想主张

1、如果人不能为自己确立行为准则,他就不是人了。人要是完全按照自然规律(本能)行事,他就是物或动物了(这样的人会被骂为畜生!)。我们都认为人与动物是应该有区别的,那么它的差异在哪里?这个差异就是自由。

2、对经验论和唯理论的调和

3、在教育中,人们往往用自身的预期去看待教学,而教学的深刻与优劣绝不是成年听课者或者评课者的感觉,而是处于课堂学习中学生的感觉。有的东西成年人认为很好,但对于学生来说却是过眼烟云;有的东西成年人不屑一顾,而对于学生来说却可能终生难忘。

4、通过康德哲学的观点,给我带来了两个思考:

5、日本学者安倍能成说,康德哲学如同一个蓄水池,一切之前的水向它注入,一切之后的水从它流出。

6、政治方面:政治上,康德是一名自由主义者,他支持法国大革命以及共和政体,1795年出版的《论永久和平》应该是康德为人类贡献的后一部有深远影响的著作,书中提出了世界公民、世界联邦、不干涉内政的主权国家原则等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的构想。

7、对人类认识能力本身的这种分析就进入了认识论的领域,因为这种分析本身已经是一种认识。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所提出的认识论的总问题是:先天综合判断是如何可能的。

8、正是因为人是自由的,可以为自己确立法则,道德行为才有可能。如果没自由,不讲自由的话,人的道德问题没办法解决。因为道德基本的功用就是对人的行为进行追责。法的基础是什么?是道德,法律后面紧跟着的重要的问题就是惩罚的问题。法依据什么来惩罚,依据的是罪,我们怎么给人定罪,如果人的行为完全象一个自然的行为一样,它遵循的是自然因果性,就象地震把人给砸死了,你有办法追究它的责任吗?

9、从康德道德哲学看儒家的乡愿

10、你设定一个不可能认识的东东必须有,此事荒唐透顶,而且与你一切知识必从经验相矛盾。不如取消了物自体与先验自我,无我无物才是高、牛x、无人可以超越的境界。”

11、(3)参见李德顺主编:《价值学大词典》,第261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

12、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Kant),德国古典理性主义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的思想使哲学深入到了一个新的理论维度,也是启蒙运动时期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康德的哲学主要关注认识论和形而上学问题,在康德之前,唯理论和经验论持续了几百年的论战,终无法较好解决知识的来源问题。

13、a.正题: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有限的。

14、因为康德的时代面临着价值虚无主义的威胁。

15、宗教方面:在宗教问题上,康德承认无论是经验还是理性都无法证明上帝的存在。但是他认为,为了维护道德的缘故,我们必须假设上帝与灵魂的存在。他把这些信仰称为“实践的设准”,即一个无法证明的假设,但为了实践的缘故该假设必须成立。

16、俄罗斯学者戈洛索夫克说,在哲学的道路上,任何思想家都必须经过一座桥,这座桥就是康德。

17、其实,何止我们与康德和尼采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那是哲学一向面临的问题。

18、一种成分是由苹果自身刺激我们感官而得到的感觉材料,它们是后天的、经验的,虽然因我们同有人类的感觉器官而大致相同,却木有普遍必然性。

19、康德不仅是一个理性主义者,而且是一个纯粹理性主义者,他认为我们把理性拿来为欲望服务,为我们的利益做打算,这是理性的一种堕落,是理性的一种不好的使用。所以他说这种技术上的理性运用,只是部分的表现了我们的一种自由性,但并不是一种终的高意义上的一种人的自由性的表现。

20、因为既然现象世界不一定是真实的,我们所做的一切也有可能是被注定的,例如被高级生物所掌控,但我们又脱离不了我们的本质属性。那么我们要怎样保持相对清醒来更好的做事呢?那就是把事情固定在一个框架内去进行逻辑验证。因为事情固定在这一个框架内是正确的,也许放在别的框架内又是错误的,经过自己的逻辑推理才能对它有把握。

三、康德的哲学主张思想是什么

1、从《纯粹理性批判》开始阅读康德,磕磕巴巴,读到了“先验逻辑”部分,关于康德哲学思想的主旨脉络和缜密论证,更多的是含混和不解,但有一丝罅隙,这罅隙是对于康德在每一概念和每一部分的论证展开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中,似乎摸着了一点门道。

2、先感受他的语言,康德哲学话语有自己鲜明的特征,语言坚定、温和、节制、中道,他摆明自己的观点,解说自己的观点,进一步理清自己的观点,条分缕析,清清楚楚。在理清自己的观点这一步上,康德先罗列出对方的观点,简述对方的思想主旨,然后指出对方的思想缺漏,到此便也是真伪明辨了,论述其间,康德对对方的漏洞无有一语尖利鄙薄,言语平和,意志明确。

3、对康德影响比较深的人有洛克,休谟,笛卡尔,卢梭,哥白尼。

4、我们追求的是这样的自由,并不是说有了自由一切都好了;恰好相反,有了自由一个人通常首先做坏事。但只要有自由,他在做坏事中就可能会慢慢做起好事来。他会发现真正要自由得到满足的还是做好事。做坏事是一时的,接下来就是不自由了。亚当夏娃被赶出伊甸园,但上帝说“他们已经与我平起平坐了”。人通过犯罪与上帝平起平坐了,也就是人已经高贵起来了,凭着他的高贵就会一步步走向善。自由意志起点是恶,终点是善。

5、你相不相信有命啊?你要相信就麻烦了,那就不要做事了,你就在那儿呆着吧,就让它会怎么样就怎么样吧,因为你不可能决定。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没有办法对我们的罪行进行追责,我们也无法去区分人跟动物或者其他生物的行为差异,我们也没有办法去建构人所独特的属性。

6、现在全三十讲(音频版)

7、动物看上去好像也是有的,我们看到一只狗,它要走这边就走这边,它要走那边就走那边,他好像也是自由的。但是动物性的任意,是病理学上的一种刺激行为,比如说巴普洛夫对狗的反应的研究,狗为什么听见铃铛就会跑过去吃饭,这是一种病理学上的刺激反应。只有人的任意,才能够独立于感性冲动的强迫,而自行规定自己行为的能力。比如说,我现在实际上肚子很饿,但我口袋里没有钱,我不能冲到食堂去拿着刀胁迫人说,给我饭吃要不然我宰了你。你会懂得,把自己从这种本能的感性的冲动中独立出来,就是独立于这种感性的冲动,这是我们人的自由的特点。

8、感性(Sinnlichkeit)

9、总问题: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

10、所以,尼采道破了天机:我们始终面临着虚无主义的威胁。

11、(2)叔本华著.石冲白译.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M).商务印书馆,19

12、康德对人的自由和权利的实现和维护、以及私法和公法等法哲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形成了丰富的法哲学思想,对于后代法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3、批判哲学的认识论:《纯粹理性批判》

14、进入论证环节,阐明概念本身、概念的形而上学阐明、由概念得出的结论、概念的详细解说,论证的间隙再辅以概念的辨析,辨析不啻重复。看似絮絮叨叨中,是为了对自我论证不断廓清。因为这样,可以使阅读者的阅读逻辑和阅读感受具有很好的融贯性,所涉内容可以斗隼合缝地细密领会。如论述时间时,就是这样的步骤,论证空间概念时也一样。两个概念分论完毕后,合在一起再总论,结论呈现:时间和空间构成感性直观形式、是人们认识得以进行的基础、是人们可以先天地汲取各种综合知识的两个知识来源,二者为一体。在先验感性论部分论证结束后,康德不忘再做一次回溯式的总说明、总结论。

15、康德强调指出:这四组二律背反不是任意捏造的,它建筑在人类理性的本性上,是不可避免的;二律背反的揭露,是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自己哲学观点的正确性,证明人绝不可能超越现象去认识物自体。

16、黄宾虹老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画面,你能说出他这样做的道理?读康德,要有点宗教的虔诚,要有点黄宾虹老的为艺术而艺术的纯粹精神。

17、认识主体能动地构建,这是康德的哲学观念。

18、人的高意义上自由性的表现,他认为应该是使我们的人的意志能够排除任何的感性干扰,以道德行为本身为出发点,也就是动机的这个层面,就要求能够上升到一种纯粹的实践理性。那么这种纯粹的实践理性就是一种自由意志东西,那么这个所谓的自由意志,就是一种纯粹实践理性的运用,这种运用的过程呢,表现为理性的自律,所以在康德看来,哪一个层次的自由是高的?就是纯粹实践理性这个自身的这种自律。这是康德对自由概念三个层次的划分。

19、伊曼努尔·康德(lmmanuelKant,1724——1804)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其“批判哲学”是德国古典哲学的起点。康德著作的文字晦涩艰深,但内涵极其丰富,直到今天还是全世界的哲学家们努力挖掘的一个巨大的思想宝库,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对它作一个总体的把握。

20、2019年11月6日,雾霾正午。

四、哲学家康德的哲学思想

1、哲学家康德把人的知识分为现象界和物自身,把认识的能力分为理性,知性和感性。感性即感官能力,例如视,听,嗅,味,触等。知性是运用概念的一种能力,类似于智力。理性是一种把握无限的能力,例如自由,宇宙,灵魂,上帝,也是一种把握本体的智性。在康德看来,我们对现象世界的知识,包括整个自然的科学,主要都是依靠上述三种认识能力中的“知性”。

2、这包括美感的自然目的性,便是第三本书判断力批判的主要内容。自从牛顿提出物理学三大定律后,康德由哲学的观点来肯定数学物理学的可靠性,及形上学的

3、康德仍然继续着启蒙的理性主义,就此而论,康德哲学属于古典哲学。然而另一方面,康德亦意识到了人类理性的有限性。

4、所以整个宇宙论的二律背反学说归结到自在之物和现象的严格区分。康德试图用这种隔离的办法来限制理性本身,以回避理性的内在矛盾性即辩证法,但恰好由此暴露了辩证法是理性的本质属性,并表明形式的方式是无法处理辩证矛盾的,必须改换立场、提高思维层次才能正面解决矛盾。这就对后人的辩证思维产生了巨大的启发作用。.

5、康德哲学的主要观点包括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和批判哲学的认识论。康德哲学是从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开始的,不同的是他并不怀疑普遍必然性原则存在,他认为自己要做的是为已有的科学知识寻求其可能性条件,并划定科学知识的范围,从而为科学重新奠定牢固的基础。对人类认识能力本身的这种分析就进入了认识论的领域,因为这种分析本身已经是一种认识。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所提出的认识论的总问题是:先天综合判断是如何可能的。人物影响康德对人的自由和权利的实现和维护、以及私法和公法等法哲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形成了丰富的法哲学思想,对于后代法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6、政治上,康德是一名自由主义者,他支持法国大革命以及共和政体,1795年出版的《论永久和平》应该是康德为人类贡献的后一部有深远影响的著作,书中提出了世界公民、世界联邦、不干涉内政的主权国家原则等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的构想。

7、灰常牛x呀,酱紫我完成了一次哥白尼式的认识论革命!我将认识的普遍必然性归于主体的认识形式。

8、近代哲学是在经院哲学衰落的背景下产生的。经院哲学试图调和理性与信仰,结果不仅证明不了信仰,也动摇了人们对理性的信任。此后的文艺复兴对经院哲学烦琐的理性推理深恶痛绝,加之对基督教禁欲主义的反动,全面走向了感性的时代,所以这个时期活跃于历史舞台上的是文学家艺术家而不是哲学家。近代哲学从笛卡尔开始,在自然科学飞速发展的鼓舞下,逐渐恢复了对理性的信心,而哲学家思想家们自觉地担负起了鼓吹理性,提倡科学,推进知识,教化大众的历史使命。于是,哲学与科学联手,逐渐以理性取代上帝的,展开了波澜壮阔的启蒙运动。笛卡尔(包括前批判时期的康德)曾经发出了这样的豪言壮语:给我物质和运动,我就能够创造世界。理性与科学被神话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9、“前批判时期”的自然观

10、康德是启蒙运动时期重要的思想家之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同时,他也是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康德思想分为“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在前批判时期,以自然科学的研究为主,并进行哲学探究。1755年发表《自然通史和天体论》,提出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其学说深深影响近代西方哲学,并开启了德国唯心主义和康德主义等诸多流派。

11、也就是说,通过先验综合判断,它们利用感觉材料,构造了这个作为认识对象的、现象身份的苹果。

12、我总感觉尼采用铁锤思考的方式比较适合于破坏“旧世界”,建设“新世界”则需要康德。

13、上课的时候看到一句话,“事物的真实意义就在于物本身我们永远都无法A神经元刻画出来的东西等于B神经元刻画出来的东西,哪怕我们百分百确定我们所思所想的是同一个东西”。

14、康德的思想主张主要在以下几点上:

15、19岁起啃康德,现在早过知命,仍然看不懂康德,怪我太愚钝,智力水平很差。但,又特别喜欢康德,如何兆武先生说,现代哲学绕不过康德。可以超越康德,但,绝不可以甩开康德。

16、自由这个概念我想我们都很熟悉,也是我们很喜欢的,尤其是自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以来,西方学者将自由作为人类基本的一种价值观提了出来,在全球西化的当代,我想我们能深刻地理解自由这个概念对我们的意义。但是关于自由是什么东西,我想我们很少人能真正去理解。一般的,我们想到自由可能就是没有管束,自由自在,甚至叫无法无天,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17、(3)胡塞尔.逻辑研究(第二卷)第二卷(M).上海译文出版社,19

18、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康德,把他的美学体系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义基础之上。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康德把自由看作艺术的精髓,他认为正是在这一点上,艺术与游戏是相通的。

19、康德哲学的“感性直观”规定在康德哲学中,直观有两种特殊的涵义:

20、略略就读康德,说了一下个人看法,有请方家内行人士指正和批评。

五、康德对哲学的定义

1、第二种成分是由我们自身提供的先验的、普遍的认识形式;认识的先验形式整理感觉材料,从而形成经验知识,并了认识的普遍必然性。

2、我们也可以试着从尼采回到康德。

3、康德怎么读?怎么才能读懂康德?这些问题本身就是大有商榷的。

4、持续更新中......

5、在康德看来,自由意志不能用外在的经验和知识来加以证明,加以解释,不能用通常的知识论来把握,因此有点危险。所谓“人心惟危”,人心危险,可以做恶也可以为善。一个人注定只能作善事,他就不是自由的。只有做善事的同时也可能作恶事,那他做善事才是自由的。如果一个人只有做坏事的选择,那你无法让他负责追究他。例如一个疯子,他无法支配自己,所以他就像一个自然现象无所谓善恶,因为他无所谓自由。只有当一个人可以做好事,没有做好事而做了坏事,你才能追究他做坏事的责任;只有他可以做坏事而没有做坏事,你才能奖励他做好事的功劳,这是相互的。法学上也讲一个人要受自由意志的支配,必须是认识清醒的。受自由意志的支配是法律判断的前提。

6、d.正题:世界上有必然的存在者,作为世界的一部分或是世界的原因。

7、我的话题是从谭嗣同《仁学》中的一段话说起的。他说:“两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儒学分两支,孟子学派和荀子学派。荀子学派,谭嗣同认为是占主流的。

8、加进一句,每一位哲学家在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时,所涉概念和独创概念都有自己基本专属的内涵和外延,都在自己的话语体系里说话,也就是概念都是自己体系化语境内的概念。康德不例外。

9、时空与十二范畴是先验的认识形式,是经验知识的条件,同时也是知识对象即现象的条件。

10、《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康德把这个问题彻底给颠倒了。在此之前,人们让认识向外部事物看齐,而康德说,如果我们颠倒一下,让事物向我们的认识看齐,该会如何?康德把这一思维方法与哥白尼的“日心说”相比较:哥白尼以前,人们认为一切星球围着我们地球转,哥白尼却说,我们地球是在围着其它星球转。

11、康德哲学是从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开始的,不同的是他并不怀疑普遍必然性原则存在,他认为自己要做的是为已有的科学知识寻求其可能性条件,并划定科学知识的范围,从而为科学重新奠定牢固的基础。

12、或问:康德为什么采取这样的方式来解决形而上学问题?

13、康德面对的就是哲学的核心问题。

14、所以自由的含义是:我的行为根据我自己确立的准则行动,而不是外界或别人的准则。

15、一切直线都是骗人的,所有真理都是弯曲的。

16、总结一下就是,康德认为现象世界,也就是我们所在的自然世界,是靠感官与概念来进行认识的,也可以说成是由感性和知性来认识的。

17、庄子一旁听后,笑道:“境界不低呀,得出类乎弥勒佛所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道理。但物自体与先验自我不可知却必须设有之论,尚末到他的高境界。

18、康德是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太阳系起源星云说的创立者之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他自小身体不好,几乎一生没有离开过哥尼斯堡方圆 40 公里的范围,但拥有极高的学术成就。

19、节选自《说不尽的康德哲学——兼论哲学史研究的几个方法论问题》,《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20、在宗教问题上,康德承认无论是经验还是理性都无法证明上帝的存在。但是他认为,为了维护道德的缘故,我们必须假设上帝与灵魂的存在。他把这些信仰称为实践的设准,即一个无法证明的假设,但为了实践的缘故该假设必须成立。

1、每天下午3点半,工作了一天的康德先生便会踱出家门,开始他那著名的散步,邻居们纷纷以此来校对时间,而教堂的钟声也同时响起。的一次例外是,当他读到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卢梭的名著《爱弥尔》时,深为所动,为了能一口气看完它,不得不放弃每天例行的散步。

2、解惑|邓晓芒:康德道德哲学详解

3、2004年,康德去世200年,尼采去世104年。康德和尼采之后的我们,面临的仍然是同样的问题。这并不是说哲学没有“进步”,而是说真正的哲学问题是普遍而永恒的,而且在康德和尼采或许可以称之为“预见”,而在我们则是“现实”。西方哲学自尼采之后对传统的理性主义和形而上学展开了大规模的反思批判,尤其是深入到了对启蒙主义的批判反思,可见康德(包括尼采)的问题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愈演愈烈,而他对问题的解答方式至今仍然有其意义。

4、伦理学方面:康德否定意志受外因支配的说法,而是认为意志为自己立法,人类辨别是非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从后天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