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众望和不孚众望是一个意思嘛(精选89句文案)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12-04 10:38:00 浏览

一、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的意思

1、(一孔之见)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2、不一样的,不负众望的意思是: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3、(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4、不负众望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bù fù zhòng wàng,意思是指为人所信服,很争气,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这个词语的”不”在去声前,应该读”阳平”。

5、是一个汉语成语,孚:信服,相信。望:期望,希望。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出自于《诗经·大雅·下武》。《诗经·大雅·下武》中有"永言配命,成王之孚"句,后又引申为"为人所信服。深孚众望,令大家深深信服"。

6、不胜其烦:胜,禁得起;烦,烦琐。烦琐得使人受不了。语出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三卷:“秦太师当国,有谄者尝执政矣,出为建康留守,每发一书,则书百幅,择十之一用之,于是不胜其烦,人情厌患。”

7、临危受命:危难之际,接受任命。语出诸葛亮《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8、基本释义:负,辜负。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9、这两个词因为读音相近而容易混淆,其实它们的意思完全相反。“不负众望”是“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之意,“不孚众望”则是“不合乎大家的期望”之意。比如:

10、这个词语在报刊上经常用错。比如:“这样的绘画,如何能忝列艺术行列?”再比如,“这几首诗歌是新诗之,值得忝列‘中国新诗十二首’”。

11、洛碛心跳|诗和远方|征稿启事

12、造句:我没能完成任务,真是深负重望。

13、“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仅一字之差,但就是这一字之差,其语义迥乎不同。“不孚众望”中的“孚”是“信服”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不负众望”意为“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可见句中的成语“不孚众望”运用是恰当的。

14、地址:铜仁市碧江区西外环八号西城御都12楼(人社局旁)

15、所以,这个“刊”字就兼有“写”与“删”两种意思。而重要的文字才能称为“不刊之论”,指不能被删改的文字。起先只能用于帝王诏令、典章规条之类,后来应用渐广,但也仅能指真理或伟论,其规格甚高、褒义强烈。汉代扬雄《答刘歆书》中写道:“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意思是说,你的书是可与日月争辉,不容删减一字的大作!后来,“不刊之论”还被引申为“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16、造句:我在比赛中不负众望地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17、“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仅一字之差,但就是这一字之差,其语义迥然不同。“不孚众望”中的“孚”是“信服”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不负众望”意为“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18、《诗经·大雅·下武》中有“永言配命,成王之孚”句,后又引申为为人所信服。深孚众望,令大家深深信服。负,原意为违背,背弃,后引申为辜负,对不起。不负众望,没有令大家失望。在词义上,深孚众望和不负众望有相同之处,只是深孚众望程度更深一些。人们又根据这两个成语组合成一个新成语:不孚众望。其意为不能令大家信服。

19、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20、第六种,训练,是指养成其善良习性,锻炼其体魄、智能,使之品性端方、技艺精专。另外,“训”字还作“顺”、“驯”的通假字。

二、不负众望和不孚众望是一个意思嘛

1、不孚众望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2、(气味相投)指人思想作风相同,彼此很合得来。

3、(一丝不苟)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4、第四种,解说、训诂曰训。如《曾国藩家书》:“吾观汉魏文人,有两端不可及,一曰训诂精确,二曰声调铿锵。”

5、不孚众望的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孚指信服、相信,望指期望、希望,形容达不到大家的期望,这个词出自《诗经·大雅·下武》:“永言配命,成王之孚。”后来引申为为人所信服,深孚众望,后来人们又将深孚众望和不孚众望组合成了不孚众望,意思就是不能令大家信服。

6、不孚众望:孚:信服。不能使群众信服。

7、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果园J区一栋国际商务港5号13楼

8、成语"不负众望" ,意思是指为人所信服,很争气,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出自《诗经大雅下武》。负:辜负。

9、(一文不值)指毫无价值。

10、先说“负”,“负”原意为违背,背弃,后引申为辜负,对不起。“不负”就是“不辜负”之意。曹操曾有句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意思是说,曹操宁愿辜负天下人,不能让天下人辜负他。而“孚”字的原意为“信用”。《诗经·大雅·下武》中有“永言配命,成王之孚”一句,即是此意。后来又引申为“为人所信服”,如《曹刿论战》中就有“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很明显,两个字的意思根本不相同。

11、负,原意为违背,背弃,后引申为辜负,对不起。不负众望,没有令大家失望。在词义上,“深孚众望”和“不负众望”有相同之处,只是深孚众望程度更深一些。人们又根据这两个成语组合成一个新成语:不孚众望。其意为不能令大家信服。

12、同样地,从第三人称的角度使用“忝列”就是在说对方不称职,有辱于所任了,这就是损他人了。所以“忝列”只能用在第一人称上,否则在表达上就会适得其反。

13、(不足为奇)不值得惊奇。亦作「不足为怪」。

14、准确区分这两个成语,只要记住其中“厌”“胜”的意思即可。

15、不孚众望:动宾式,作谓语。含贬义。

16、(一丝不挂)原是佛教用来比喻人没有一丝牵挂。后指人裸体。

17、“不负众望”与“不孚众望”只有一字之差,且“负”与“孚”读音还相近,所以,有人在使用时,往往会将二者混为一谈。“负”是个会意字,篆书的“负”字,为上面一个人字,下面一个贝字,许慎《说文》的解释是:“负,恃也。从人守贝,有所恃也。”

18、(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19、不负众望和不孚众望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意思是截然不同的,不孚众望的意思是为人所信服、信任,本身很争气,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负”是辜负意思,经常用于夸奖的语句中。

20、医术高明的董奉却视钱财如粪土,为人治病,从不取人钱物,他的要求就是,在被之后,如果愿意,重症患者在董奉的诊所附近栽种五棵杏树,轻者就栽种一棵杏树。十年过去之后,董奉的诊所附近就有了十万余株杏树,郁郁葱葱,蔚然成林,成为当地一景。杏果成熟后,董奉又将杏果卖出,换来粮食周济庐山附近贫苦百姓和南来北往的饥民。一年之中,被救助的百姓就多达两万余人。在董奉去世后,庐山一带的百姓便在杏林中设坛祭祀董奉。后来,“杏林”一词便渐渐成为医家的专用名词,人们往往喜欢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一类的话语来赞美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大夫。

三、不负众望与不孚众望意思一样吗

1、“深孚众望”:释义在群众中享有威望,使大家信服,符合大家的期望。出自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六卷第50章:深孚众望的金老先生精通孔孟学说。扩展资料:近义词:众望所归,汉语成语,意思是用于形容某人威望很高,受到大家敬仰和信赖。出自巴金《春》九:乐山先生是一个众望所归的长者。他非去不可!,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2、“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仅一字之差,但就是这一字之差,其语义迥乎不同.“不孚众望”中的“孚”是“信服”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不负众望”意为“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可见句中的成语“不孚众望”运用是恰当的.深孚众望解释:孚:使人信服、信任、相信。在群众中享有威望,使大家信服,符合大家的期望。出处:该提督老于戎事,忠爱性成……深孚众望,其朴诚忠勇,早在圣明洞鉴之中。——清·刘坤一《提臣应行陛见暂请展缓折》请采纳~

3、中国古代的皇帝有一个变态的习惯,那就是凡是与自己有关的东西都不许别人染指,包括名字,包括人称代词。譬如“朕”这个第一人称代词,在秦朝之前,每个人都可以使用。自从秦始皇以来,这个词就和普通人无缘了。

4、不负众望:负:辜负。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5、这次竞选他因为做了伤害大家的事,不孚众望而落选,没能当选学生会主席。

6、(毋庸置疑)不必怀疑。

7、近义词众望所归: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

8、不孚众望:当代·茅盾《蚀·动摇》四:他查复的公文,我也看见了,只说你“不孚众望”,其馀的事,概没提起。

9、不负众望:意思是指为人所信服,很争气,不辜负大家的期望。这个词语的“不”在去声前,应该读“阳平”。

10、不负众望和不孚众望有什么区别

11、这一组成语不仅字形很接近,而且读音完全相同。

12、背(bēi):负荆。负重。

13、出处:郭沫若《洪波曲》第三章:“寿昌大笑起来,掉头对着立群说:‘不辱使命!’”

14、虽然他不孚众望,但看在他平日里的刻苦努力和积极向上,大家还是在心底为他默默的支持着。

15、“负”的正体字为负,其上为一个刀字,意为持刀抢劫;其下为一个贝字,贝就是古代的钱,在此代表东西。所以,负,就是把别人的东西抢来归已所有。其后,负又引申为“辜负”、“对不起他人”,如《增广贤文》中的“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之负,即是。“不负众望”之“负”亦然。

16、而“孚”字则义指“信用”、“使人信服”。“孚,一曰信也(《说文》)。”比如《左传·庄公十年》节选之《曹刿论战》中的“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意思就是说“小的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孚”字因为“信用”之义,所以,常常被用作名字。“不孚”的意思,就是不能使人信服。

17、何以“刊”字为“删削”或“修改”?这还得从竹简木牍的使用说起。古人在竹简、木牍上刻写文字来记言述事,刻写有误需要修改时,就使用一种称为“削”的青铜利器削去一层后重写,这叫做“刊”.“刊”的本意,也就是用刀消除。《说文解字》说:“刊,多也。”既然多了,自然就要消除。

18、意思刚好相反不负众望 发 音 bù fù zhòng wàng 释 义 负:辜负;众:众人;望:期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不孚众望 发 音 bù fú zhòng wàng 释 义 孚:信服。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19、(目不暇接)可看的东西太多;眼睛都忙得看不过来了。

20、牛背山|小河锣鼓|谐剧获奖|渝北影视

四、不负众望和不孚众望的意思一样吗?

1、8/“负”“孚”两字意不同

2、地址:安顺市西秀区黄果树大街265号桂龙国际10楼

3、地址:都匀市剑江南路79号附1号尚城财富中心8栋1单元23楼

4、不负众望和不孚众望意思不一样,不负众望意思是指为人所信服,很争气,不赖大家的期望。这个词语的"不”在去声前,应该读“阳平”;不孚众望,孚,信服,相信。望,期望,希望。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出自于《诗经大雅下武》。

5、(目光如豆)形容目光短浅,见识狭窄。

6、(不以为意)不在乎,不放在心上。

7、在没有对“不足为训”作解释前,我们先看以下两个句子:第一句,“有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过就这一点小失误,影响不了大局,不足为训。”第二句,“明明知道现在是火灾危险期,可他们却不足为训,居然在林区偷偷抽烟。”

8、《诗经·大雅·下武》中有”永言配命,成王之孚”句,后又引申为”为人所信服。深孚众望,令大家深深信服”。负,原意为违背,背弃,后引申为辜负,对不起。不负众望,没有令大家失望。

9、负,原意为违背,背弃,后引申为辜负,对不起。不负众望,没有令大家失望。在词义上,"深孚众望"和"不负众望"有相同之处,只是深孚众望程度更深一些。人们又根据这两个成语组合成一个新成语:不孚众望。其意为不能令大家信服。

10、不负众望(bùfùzhòngwàng)

11、“负”是个会意字,篆书的“负”字,为上面一个人字,下面一个贝字,许慎《说文》的解释是:“负,恃也。从人守贝,有所恃也。”“负”的正体字为负,其上为一个刀字,意为持刀抢劫;其下为一个贝字,贝就是古代的钱,在此代表东西。所以,负,就是把别人的东西抢来归已所有。其后,负又引申为“辜负”、“对不起他人”,如《增广贤文》中的“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之负,即是。“不负众望”之“负”亦然。

12、示例:王励勤不负众望,夺得了世锦赛的冠军。

13、而“孚”字则义指“信用”、“使人信服”。“孚,一曰信也(《说文》)。”比如《左传·庄公十年》节选之《曹刿论战》中的“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意思就是说“小的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孚”字因为“信用”之义,所以,常常被用作名字,比如清末民初的大军阀吴佩孚。秀才出身的吴佩孚,其名字也是有些讲究的。佩字意为佩戴,《礼记·玉藻》称:“古代君子,必佩玉。”另外,佩字还有“心悦诚服”之意,如钦佩、佩服等等。

14、(重足而立)叠足而立,不敢迈步。形容恐惧的样子。

15、他查复的公文,我也看见了,只说你“不孚众望”,其馀的事,概没提起。——茅盾《蚀·动摇》四

16、超2000人已购买,售完不加印,欲购从速!

17、不孚众望(bùfúzhòngwàng)

18、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19、不负众望(bùfùzhòngwàng),汉语成语,意思是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其出自《诗经。大雅。下武》:“永言配命,成王之孚”,后引申为为人所信服。

20、不负众望:意思是指为人所信服,很争气,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这个词语的“不”在去声前,应该读“阳平”。

五、不负众望和不孚众望是什么意思

1、省考出公告后按下单时间发货

2、于是想起了“人浮于事”这个成语。如果了解了这个成语的来历,就会发出更多感慨了。

3、突然想起,在《书法报》创刊二十周年的题贺作品中,有“一以贯之,不孚众望”之句。想来也是不加区分,错用了。

4、(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恰到好处。

5、(一诺千金)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6、(鼠目寸光)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7、“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仅一字之差,但就是这一字之差,其语义迥然不同,这两个成语常被混用。不孚众望,汉语成语,拼音是bùfúzhòngwàng。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出自于《诗经·大雅·下武》。“孚”字则义指“信用”、“使人信服”。不负众望,汉语词语,读音为bùfùzhòngwàng,意思是指为人所信服,很争气,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出自《诗经·大雅·下武》。

8、而“杏坛”则与“杏林”没有任何关系。“杏坛”之典故早出自于庄子的一则寓言。庄子在那则寓言里,说孔子到处聚徒授业,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讲学。休息的时候,就坐在杏坛之上。后来人们就根据庄子的这则寓言,把“杏坛”称作孔子讲学的地方,也泛指聚众讲学的场所。后来,人们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为之筑坛、建亭、书碑、植杏。北宋时,孔子后代又在曲阜祖庙筑坛,环植杏树,遂以“杏坛”名之。

9、(答案)C(答案解析)根据文段中两个词语的含义可以先排除AB两项,在根据语意可判断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