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本恶的事例(精选132句文案)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12-11 07:13:33 浏览

一、性本恶的观点以及例子

1、凡是人们想要去行善,就是由于人的本性是邪恶的。原本是浅薄的则希望变成深厚的;丑恶的则希望变成美好的;狭窄的则希望变成广阔的;贫穷的则希望变成富有的;卑贱的则希望变成高贵的。

2、秦国人其实很适应这样的生活,因为秦国本来就没有什么文化底子,但中原人很看不惯,更看不惯的是,如此一个寡廉鲜耻的国家竟然成为天下富强的国家,真让人情何以堪。荀况要想纠正李斯,首先必须承认这难堪的现实,但他接下来提醒李斯:

3、荀子论述“人性本恶”,相对孟子的“人性本善”,是一个进步。既有逻辑,不像孟子信口雌黄;又有论证,不像孟子胡搅蛮缠。与孟子明显不同的是,他对人性下了定义:“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就是说:性,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原始质朴的自然属性,是不待后天学习而成的自然本能。

4、看得见的正义:天下美的法律书

5、《荀子》把“善”定义为“伪”,显得特别刺眼。我们如果说一个人虚伪、爱装,肯定是嫌弃他,如果说一个人坦率、耿直,肯定是赞美他。但是,只要我们抛开感情因素,耐心把荀况的论述看完,就会发现他的话很难反驳;

6、性恶论在名声上自然没有性善论那么入耳。性恶之恶就其本义而言,是指人类作为一种生物,所本来具有的生存本能。是生物就要生存,就一定要求生。既然一定要求生,也就没有必要否定它,回避它。荀子的做法只是没有回避它而已。

7、因此,人要用忏悔和良好的工作以及服从某种禁忌、戒律等来获得全能全知上帝的救恕。否则,人的灵魂就不能进入美丽的天堂,而只能沦落于苦难的地狱。扩展资料荀子论性恶:

8、越晚醒悟的人,生活就越悲剧。

9、继而,我们还必须假设,不但所有人有共同的“人性”,而且一个人在不同阶段、不同场合,都有恒常不变的“人性”。否则,你也可以拿一个恶棍良心发现的例子说“人性本善”,一个好人恶意迸发的例子说“人性本恶”,谁也说服不了谁。

10、这个问题,要从《劝学》篇说起;《荀子》全书,第一篇就是我们都很熟悉的《劝学》篇,成语“青出于蓝”就出自这里。《劝学》篇的第一句是全文的纲领:“君子曰:学不可以已。”意思用白话来表达,就是“向终身学习者致敬”;我们马上就能想到上周刚刚谈过的《庄子》名言,人不应该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

11、只有当一个人自身产生了动力,才谈得上是真正受到了激励。

12、如果人性本恶,那么礼义是怎么来的呢?《荀子》回答说:

13、人之初即有善恶两面,是生物的本性。对待幼小、残弱会有恻隐之心,这就是善,是本性。而是生物就会有趋利避害的本性,会有各种欲望,即产生恶。人之初,不明事,善恶都有,出自本能。

14、超Y理论——人性与制度的动态平衡

15、上帝对他的子民说,园子里的各样的果子都可以吃,除了智慧树上的果子不可吃。如若吃了,必定死亡。夏娃受了蛇的诱惑,吃了能使人明白是非善恶的智慧果,并且给亚当一个,亚当同样也吃了。上帝震怒人违背了他的命令,于是把他们赶出了伊甸园,让他们及他们的子孙世代在尘世间承受各种苦难作为惩罚。

16、安老师:15298198637

17、人没有了老师所传授的方法,就会偏邪险恶而不端正;没有了礼义,就会违法乱纪而不安分讲理。所以放纵本性、情感,习惯于任意妄为,而违背礼义的人,就是小人。

18、这是战国中后期的儒家思想家荀子的观点;在人性问题上,他提出“性恶论”,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19、本文作者/Sophie

20、性恶论以人性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论以人性向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二者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性本恶的事例

1、“凡礼义者,是生于圣人之伪。”

2、我再仔细察看,发觉他并不是我所生的儿子!”那一个妇人说:“不!活的儿子是我的,死的儿子才是你的。”但这一个妇人说:“不!死的儿子是你的,活的儿子才是我的。”

3、我们之所以尊重尧、禹以及君子的原因,在于他们能够改变先天的恶性(化性),建立后天良好的人事作为(起伪);良好的人事作为建立起来了,便会产生礼法义理。

4、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5、荀况和霍布斯同样生活在乱世,同样得出了人性本恶的结论,同样想到在原始的自然状态里,人和人的关系必然是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但是,在这些基础上,霍布斯推出了主权论,荀况却推出了圣人制礼的说法。如果我们请克鲁泡特金来评理,他会说:“这两位都忽视了人类重要的天性,那就是合群。”

6、《圣经·列王记上》第3章第16至第28章(新译本)“智慧的判断”:有一天,有两个妇人来见所罗门王。其中一个妇人说:“我主啊,我和这妇人同住;她与我在房子里的时候,我生了一个孩子。我生了孩子以后的第三天,这妇人也生了一个孩子。我们都住在一起,除了我们两个人在房子里以外,再没有别人。

7、任何真正的学术研究都是一项以功力为基础的志业,其传世的长短与投入劳动的多少一般说来成正比。但这绝不意味着所有的学术研究都是等价的,学术研究之间的价值落差甚至从选题开始就已经注定。在某个时期内,人们总是对某些问题表现出高度的关注和特殊的兴趣,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前沿”所在。一时代有一时代之学术。学术本身所具有的这种历史性质,极大地凸现了“前沿”的价值。古老的人文学术领域尤其需要学术新风的吹入,需要时代之火的淬砺。为此,从本期起,特开设本专栏。

8、荀况的这段话里有一个很根本的儒家逻辑,那就是好的政治应该追求仁义道德,不计得失成败,只要这点做到了,富强自然就会随之而来;而如果急功近利,把富强作为国家目标,虽然见效快,但问题会越积越多,矛盾会越积越深,后一定会垮掉,个人修养的原则也是这样的,要把仁义道德当作高准则,成功只是副产品,即便失败了,也算求仁得仁,无怨无悔。

9、从这一点来看,荀子直指人的本性,较之孟子的多方论辩更具有“因人情”的一面。孟子的学说是以性善论作为开端的,但是却以诋距杨墨作为结束。荀子背负性恶的恶名,但却具有更多的合理性。性恶论并非一定会给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

10、我们能看到的是,劳资矛盾是很复杂的一回事,形势不同、时代不同,双方的力量对比也不同,所以没办法拿出统一的结论。在劳动者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资本当然是强势;但是在另一些情况下,资本又确实是弱势——比如近国家下发了关于延长假期的通知,确实有不少企业主遇到了困难,工资必须照发,而收入却几乎为零。

11、而赵国也好,齐国也好,都属于“窃国者为诸侯”,来路都不正。

12、人之初,性本善:无杂,心灵纯洁。无恻隐之心。无羞恶之念。善的字面意思是指品质好,心质良好。善,就是主张人性的根源点是善的,有善的源端才会有善的行动。“人之初,性本善”真正含义在于人的向善之心,人有善的欲望和力量,人性的趋势永远都是向善的~~性本恶:小孩很调皮..喜欢捉弄别人等等,要好好教育才能变好..如果人性本善,那现在出来的恶人,是不是说教育就不应该出现等等但是对刚出生的婴儿上说,是无分善恶的。从这种意义上说,无论孔子的“人性本善”,还是荀子的“人性本恶”,都是不准确的。所以才会说人之开始,应该是空,是无知~

13、如果一定要说“大象像个什么东西”,因为这个问题本身没有意义,所以是讨论不出结果的,“大象像柱子”、“大象像扇子”这些判断都没有意义。把范围缩小之后,“大象的腿像柱子”、“大象的耳朵像扇子”,这些结论就有价值了。

14、的确,“伪”在《荀子》那里就是“人为”的意思,但杨倞和《四库全书》的编辑说对了结论,却搞错了训诂过程。“伪”应该是个形声字,右边的“为”是它的声旁。这种错误很常见,经常有人把汉字用会意字的解读方法解读出深刻的涵义来,其实呢,很多字都不是会意字;

15、2020年,德国,浮士德雕像

16、那是发生在公元前301年的垂沙之战,楚国被齐国、魏国、韩国的联军打败,名将唐蔑被杀,这件事李斯一定知道,因为他就是楚国人,在他出生的时候,垂沙之战刚刚过去二十多年。那时候的楚国既有易守难攻的险要地形,又有精兵强将,武器装备更是出名的精良,但还是打败了。然后又有人在国内作乱,楚国很快就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面;

17、国外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有欧洲思想家奥古斯丁、马基雅弗利、霍布士、叔本华等。基督教的原罪说也是一种典型的性恶论。它认为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因违背了上帝的意愿犯了“原罪”,亚当和夏娃的子孙们,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即负有深重的罪恶——“原罪”。

18、公恨私仇一起报!已经是公社主任的李国香下达的命令惨绝人寰:“来几个民兵!拿铁丝来!把富农婆的衣服剥光,把她的两个奶子用铁丝穿起来!”这因“恨”生出来的恶比因"死"生出来的恶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好在人性中,不仅仅只有恶,还有更多分量的善在为人类生存去中和那些恶、战胜那些恶。右派分子秦书田靠着自己“夹缝中求生存”的顽强信念,靠着男性真正的忍辱与阳刚,照顾着胡玉音。粮站主任谷燕山虽然在战争中下体负伤却依旧是条铁骨铮铮的汉子。

19、基因的通性与人性的通性

20、人的本性,因贪图利益就不推辞谦让;因忌妒憎恨就不忠诚信实;因喜好声色就不讲就礼义文理。

三、人性本恶的论点例子

1、陈瑞华|什么才是学术研究中真正的“问题意识”

2、法学院研究成果减少到一个普通规模,社会也不会受损失

3、“人之初,性本恶”是战国时期荀子的观点,出自于《荀子·性恶》。《荀子·性恶》中的原句:今人之化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纵性情,安恣孳,而违礼义者为小人。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白话译文:现在的人,能够被师长和法度所感化,积累文献经典方面的知识、遵行礼义的,就是君子;纵情任性、习惯于恣肆放荡而违反礼义的,就是小人。由此看来,那么人的本性是邪恶的就很明显了,他们那些善良的行为则是人为的。

4、点击蓝字关注BNDSDebate

5、原题|基因与人性——生命科学与社会学理论的分析

6、人的本性,由于一生下来便脱离了它原有的质朴,脱离了它原有的资质,所以就一定会丧失那善良的本性。

7、在这里,我想说我体会的人性是什么,我也想说我认为启动人性的主宰是什么。我所体会的人性具有双重标准,而主宰人性的原动力则是基因。执笔之前,我反复地想过,写基因与生命的文章,是我的本行,容易得多,因为基因决定人的生理、生机、生活和生命,何况又有实验结果为证。可是要写基因与人性的文章,因属哲学范畴而难处较多,没有实验证明基因直接决定人性,有的都是哲理的推敲、演绎与引证。然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还是大胆地写了,留待日后大家小心求证。

8、《圣经》上记载,上帝造出他的子民亚当之后,就把亚当放置在伊甸园中。后来,上帝看到亚当很孤单无趣,就想给他一个伙伴,所以上帝取了亚当的后一根肋骨造了夏娃。伊甸园的中央,有两棵树,一棵为生命树,一棵为智慧树。

9、“依照法家的思想,赏罚是有效的控制手段。只要赏罚制度设计好了,人心就会齐,也会稳。秦国就做得不错,种田和杀敌都有提成制度,实行起来也很规范,所以大家都愿意多种田,多杀敌。”

10、原本是胡玉音初恋情人的黎满庚,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与妓女女儿胡玉音划清界限,后来成了大队的d支部书记。这个曾经誓言旦旦无论何时都要照顾好她的玉音妹子的满庚哥,终又是为了表明立场保住自己的d政职务和身家性命,出卖了胡玉音,给勤劳致富的初恋情人戴上了“富农”的阶级帽子。

11、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无法错过的法学研究文献

12、基因结构与功能的发现是20世纪自然科学的一项重大成就,它也使得我们能够对人性作进一步的认识与阐释。基因可以说是主宰人性的原动力,其特性具有本性(自私和复制)以及习性(与环境的合作交流)两个层面。这些特性也表现在人类身上:人类的本性即动物性是由天赋决定,通过遗传代代相继;习性即文化性则可随环境改变,为个体后天学习得来。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各执其一端,而孔子“性相近,习相远”的观点,则更为合理地概括了人性之双重性的善恶两面。

13、比如前段时间关于996的讨论,某些网红要故弄玄虚说“在劳动力市场上,资本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原因是““工人不上班,资本没办法强制工人上班”。

14、这是战国中后期的儒家思想家荀子的观点;在人性问题上,他提出“性恶论”,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15、荀况的这些道理很直白,也很能和现实合拍。如果我们把性善论坚持到底,也真的会发生荀况担心的事情,那就是不读书,不学习,释放天性;这种局面真的出现过。我们知道,王阳明就是一个很彻底的性善论者,相信每个人都是天生的圣人,成圣成贤只应该向内心去求,不该在书本和其他外部条件上找。所以在阳明心学的影响下,很多人都不读书了;

16、这类思想观点问题,不应该单纯说对或错。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各执一词很正常。但是孔子对于性本恶或性本善的问题没有作出明确的答复,作为儒家宗师,他对于这个问题,没有定论。若非要论对错,孟子的观点不是很符合儒家中庸之道。哲学问题,总是要思辨回答。

17、儒家的性善论、性恶论与人性中的动物性和文化性

18、世界经理人媒体原创工作室成员。

19、在荀况看来,楚国为什么会失败,失败以后为什么会陷入内乱和分裂,就是因为楚国没有以礼治国,如果一个国家失去了礼的约束,那么人心既不会齐,也不会稳,一点小动荡就很容易引发大溃败;如果李斯有机会反驳,他应该会这样说:

20、辩论中的攻击性:在辩论中,要带有一针见血的攻击性,但不能人身攻击。攻击的方式包括明确指出对方辩手所犯的错误、利用反问(能够很好地带动观众情绪)等。

四、性本恶的依据

1、释义:人的本性是邪恶的,他们那些善良的行为是人为的。

2、荀子认为凡是人的本性无论是唐尧、虞舜与夏桀、盗跖,都是邪恶的;君子和小人的本也都是邪恶的。现在如果要把累积后天所的人事作为所形成的礼法义理当作人的本性,那就不用珍重尧、禹以及君子了。

3、如果荀况只是拿商汤王和周武王来举例子,那毕竟是太久远的事,说服不了李斯这样的功利主义者,所以荀况很务实地找了一个身边的例子:

4、正方和反方都运用了许多名人名言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名言可以作为发言的引入,点睛的名言能增加语言的美感,但应避免大量使用(如果双方仅打名人名言辩论就意义不大了,因为难以判断哪方引用的名言更具说服力)。

5、近看了不少关于武汉人、湖北人在各地遭遇的报道,有的让人倍感无奈,有的让人潸然泪下。顺带的,许多人又在争论“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的问题。对此,我想多说几句。

6、经典再造:《看得见的正义》(第三版)铸金而成

7、对啊,合群需要怎样的条件?如果庄周和佛陀也在场的话,他们会发表怎样的评论?

8、夜间,这妇人睡觉的时候,压死了她的孩子。她却在半夜,趁着婢女睡着的时候起来,从我身旁把儿子抱去,放在她的怀里;又把她死了的儿子放在我的怀里。第二天早上我起来,要给我的儿子吃奶的时候,发觉他死了。

9、所以,我们在辩论场上,不仅要赢在方法和技巧上,也要赢在心态和仪态上。

10、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态度,摆出惊世骇俗的观点,其实不值得赞赏。认识到问题的复杂性,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得出不同的结论,言之成理,这才是真功夫。

11、孔子说:人之初,性本善。荀了却说:人之初性本恶。这是诸子百家,各自争鸣那个時代爭论不休的话题。荀子在《劝学篇》有一段话:干,夷,越,莫之子生而同声,長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句话意思是说:婴儿生下坠地的哭声是一样的,長大了风俗习惯,行为就不一样了,这是受教育的后果,引伸的讲,人的后期教育,客观影响是很重要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其道理亦是如此。故,本人认为:人后期生长,客观条件和受到的教育程度不一样,决定了人的优劣。

12、“性恶论”是中国古代人性论的重要学说之认为人的本性具有恶的道德价值,战国末荀子倡导这种理论。他认为,人生来性就是恶的,后天教育可以由恶变善。他认为由于人人都有欲望追求,这是性中自有,这种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就决定了人的性恶。

13、打价值是一个在辩论中重要而巧妙的技巧,因为它们往往难以被反驳。这个技巧的使用在这场辩论赛中尤为典型。反方支持“人性本恶”,从一辩到四辩一直在强调“只有认识到人性本恶,才能更好地扬善抑恶”;反方四辩在结辩中特别在价值方面做了文章,进一步指出“认识到人性本恶才能正视历史和现实”。

14、“人性之本”这个问题至春秋战国时期以来争论不断,同属儒家学派的两位代表人物就提出了不一样的观点,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而荀子却坚信人性本恶。如今,我们跨越时空之门,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15、“余晟以为”虽是个人号,但只用心做原创,不虚张声势,不故弄玄虚,不带节奏,力求定期更新,只为和你一同探索世界,分享致中平和的观点。

16、一辩要给出对辩题(中具体字词)的明确定义。明确和清晰的定义是一个好的论证的基础;应采用客观且有利于己方的定义。

17、这场辩论,反方赢得很漂亮。明显的一点是,反方四位辩手的准备更加充分,在表达过程中很少磕磕绊绊,清晰地展现出己方逻辑。同时,他们的自信也给他们加分不少。

18、在人类发展史上,与发现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同样重要,而且对人类的影响更为深远的是对人性的认识与阐释。这两项成就,一是生命的,一是生灵的;一是肉体的,一是精神的。

19、性本善,周处,人称三害,后转变,成为大将性本恶,人出生后会想东西荀子主张性本恶,孟子主张性本善,性本善恶应该是由所处环境,个人经历,教育有密切关系

20、我连忙说“是是是,我赶紧去回复”,一边心想:看,这就是“人性本善”啊。

五、人性本恶的观点论证

1、孩子刚生出来的时候,或者小时候没有经过教育引导,是会抓人,偷东西或者为了自己利益直接做事的。

2、紧接着,来到激动人心的自由辩论环节。观众们侧耳聆听,辩手们蓄势待发,在唇枪舌战中渐入佳境。或质问,或推理,或深入浅出,或妙语连珠。一次次充满睿智的对话,使同学们的思维得到锻炼,知识面得到开拓。不过,也有同学初次比赛越显拘束,但在如此积极的氛围中,他们不断挑战自己,同学们鼓励的掌声,使得他们从刚开始的被动到后来的主动。这一切都源于辩论赛带给我们的积极影响。

3、倒回去二十年,我还参加过几次辩论赛,“人性本善”或者“人性本恶”是经常选择的辩题。那时候,我还真的希望去搞清楚“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但是现在我已经知道,这完全是个伪问题。而伪问题,是不可能有答案的。

4、荀子的两个著名的门徒李斯、韩非子等,这是性恶说的坚定支持者。尤其韩非子,更是坚定地认为人性本恶,并由此毫不余力的主张用严刑峻法来安民定国。

5、关于人性本恶,《荀子》专门有《性恶》篇集中论述,指名道姓地批判孟子的性善论。《性恶》篇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就是:“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意思是说,人天生就是坏蛋,善良的那些表现其实都是伪装出来的;这个观点当然很难听,很伤感情,所以在后来的日子里,不是被批判,就是被冷落,当然,公开场合是这样,而在私底下,还是有很多人相信它的;所谓“外儒内法”的政治传统,正是表面上宣扬仁爱,暗地里以“人性本恶”的想法作为执政基础;

6、糊涂的人可能搞不清楚,但还有些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人,这就值得鄙夷了。

7、但我们还知道,二程和朱熹也是彻底的性善论者,为什么程朱理学既推崇孟子的性善论,又批评荀况的性恶论,还要教人努力读书呢?貌似很矛盾,其实并不矛盾。我曾经讲过,他们把人的天性分成了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前者是善的,后者是恶的,所以人要通过学习,摒弃气质之性里的恶,恢复天命之性里的善。说得浅白一点,天命之性有点像个幌子,是一个理想值,气质之性才是每个人真真切切能感受到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性善论和性恶论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性善论也要强调天性之恶,但因为有了天命之性这个美好的理论值,能照顾人类的自尊心;

8、这样的想法还是很合理的。今天的管理学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赏罚虽然有效,但谁都无法对手不会开出更高的价钱。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有些人就是按照荀况的思路,讲道义,塑造共同的信念,但也有人喜欢认干儿子,上阵父子兵,用人造的亲情来维系团结,还有人会设计制约机制,手下人如果有谁跳槽或者叛变,一定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9、所以,简单声称“资本一直是弱势”,就是盲人摸象。但是,拿资本在裁员时候的强势来论证目前资本“没有遇到困难”所以“不值得同情”,这也是刻舟求剑。

10、赵敦华丨文化与基因有无联系?——现代达尔文主义进军社会领域的思想轨迹

11、一个国家追求富强,无异于饮鸩止渴,后一定倒霉。秦国虽然强大,但每天都在担心其他国家会联合起来灭掉自己,这种日子有什么好?我们看看历史,夏朝曾经很强大,结果被商汤王灭了;商朝曾经很强大,结果被周武王灭了。商汤王和周武王的成功并不是仅仅靠着一场决定性的战役,而是长期推行礼义的结果;

12、但是,价值只能作为对整体论证的升华,论证不能没有实质内容。相比较正方四辩在结辩中重复之前已经提出的论点和用过的例子,反方四辩强化价值意识明显更加有力。

13、顺带的,我想说,许多时候我们实在没有必要去讨论大词,讨论过于空洞的概念,因为这种讨论没有意义,不可能有结果。

14、辩论扬起求索的风帆,吹起思辨的号角。行知小辩手思维锋利,反应敏捷,论证条理,措辞严密,体现了良好的应变反应能力、思辨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通过辩论社这一平台,展示了行知学子的青春风貌,愿大家再接再厉,乘风破浪。同时我校也将搭建更多学习平台,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15、以上三种路径其实并不矛盾,甚至可以相辅相成。朱元璋就是典范,一方面宣传“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用大情怀来凝聚广大人民群众;一方面认干儿子,用亲情笼络能人;一方面把重要将领的家属扣留下来当人质,谁叛变就灭谁全家。荀况肯定看不上这种黑社会做派,但朱元璋毕竟大赢家。

16、后,关于“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虽然这个问题争不出结论,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意义。起码,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应当是稳定的:你相信人性本善,就努力做个好人。既然是信念,就应当牢牢坚持,就应当持续去发善言、做善事,而不要被各种反例所动摇。

17、中国的“四书”都是文化性的著作。《论语》是“群弟子,记善言”,《孟子》是“讲道德,说仁义”,《中庸》是“中不偏,庸不易”,而《大学》则是“自修齐,至治平”。可是明代的四大奇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金瓶梅》,则是在文化性中掺杂着动物性,或者是在动物性中点缀着文化性。而在《水浒传》中的有些章节,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杀人者,打虎武松也”的行动就是动物性压倒文化性了。

18、“赏罚政策确实立竿见影,但它只会培养人们的商人心态,做事之前先算计一下如果是在打仗的时候,敌人给你开出了更好的条件,你就会想,投降才有大的利益,还能逃避本国的惩罚,何乐而不为呢?只有信念才能形成好的凝聚力,而要形成共同的信念,就要靠礼。礼,才是治国的高原则。”

19、在荀况看来,如果人性本善,社会就不需要圣人,也不需要礼义,只要每个人都顺着天性发展,社会自然就很美好。但现实显然不是这样的,战国七雄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谁都在抢地盘,抢人口,抢财货,即便在不抢的时候,大家也都惦记着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乱象呢?当然是因为天下缺少圣王,礼义约束不住人心,恶的本性都被释放出来的缘故;

20、记得上初二的时候,语文老师第一次在课上给我们讲到了辩论赛,还出了一道“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的辩题,选出了两支辩论小组,让我们在课上进行了一场辩论。当时国内正热播1993年版的台湾电视剧《倚天屠龙记》,支持“人之初性本善”观点的正方辩手,拿出了周芷若做例子,说“周芷若初是个连兔子都不忍心伤害的善良小女生,是被师父灌输了恶的思想,后才成为杀人不眨眼的女魔头”。正方选手举出这个例子后,反方辩友一时语塞,不知道该拿出什么更有利的例子回击,沉默了一会儿,反方有人说了一句“可你说的那是电视剧啊,又不是真事!”

1、再比如近关于“发国难财”的争论。“发国难财”当然引起很多人的反感,但站出来说“发国难财完全符合经济学原理”,这当然也是很无知的。

2、“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也就是说,“伪”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习得的;

3、正方二辩很有代表性。他举的种西瓜、小鸟学飞和爱情的例子都通俗易懂,也能较好地支持他的论点,观众反响很好。然而,不合适的例子不但不能帮助论证,还会使论证逻辑难以理解,比如正方三辩发言的开始部分。

4、这样看来,放纵人的本性,依顺人的情欲,就一定会出现争抢掠夺,一定会和违犯等级名分、扰乱礼义法度的行为合流,而终趋向于暴乱。所以一定要有了师长和法度的教化、礼义的引导,然后人们才会从推辞谦让出发,遵守礼法,而终趋向于安定太平。

5、此处荀子藉由珍重尧禹等君子,来说明后天良好的人事作为与礼法义理,都不是属于人的本性,而是后天的人为教化所致。

6、不过来路不正也没关系,只要努力学习、一心向善就好。我们在初中语文课上都学过《荀子》的《劝学》篇,你大概还记得“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些句子。但初中生不会深究荀况为什么要劝学,以及劝学和周礼、人性有什么关系;

7、“女(rǔ)所谓便者,不便之便也;吾所谓仁义者,大便之便也。”

8、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主张人性本恶的是荀子。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他认为:“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成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荀子明确把人性限定为人的自然属性:“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而把仁义礼智信归结为“伪”,是人的社会属性。

9、1993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

10、人的本性,一生下来就有喜欢财利之心,依顺这种人性,所以争抢掠夺就产生而推辞谦让就消失了;一生下来就有妒忌憎恨的心理,依顺这种人性,所以残杀陷害就产生而忠诚守信就消失了;一生下来就有耳朵、眼睛的贪欲,有喜欢音乐、美色的本能,依顺这种人性,所以淫荡混乱就产生而礼义法度就消失了。

11、就人性而言,我深深地体会到,中国人之好堪称世界之,中国人之坏也是举世无双。我们一面高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面又高唱“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些话语,一直都在两个极端动荡。

12、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一场经典又精彩,不容错过的辩论。(笔者强烈推荐大家完整观看整场辩论!)可以说,它是国内辩论赛的开山鼻祖,极具代表性,值得我们认真分析。接下来,笔者与各位分享其中一些考虑问题的角度以及辩论赛中的技巧。

13、所罗门王看两个妇人都说“活的儿子是我的,死的儿子才是你的”,于是吩咐手下:“给我拿一把刀来!”手下就把刀带到所罗门王面前。他接着下命令说:“把活的孩子劈成两半,一半给这个妇人,一半给那个妇人。”

14、这就是说,单纯追求利益的话,反而得不到利益,追求仁义才能获得大的利益。利益只是“不便”,多也只是“小便”,仁义才是“大便”;这番话是讲纲领,讲结论,接下来该怎么解释才是要紧的。

15、比起那些有缘由的恶,这些没有缘由的善,更能让我们身感为人。正是这些善良、温暖以及秦书田说的“像牲口一样活下去”这种不死的信念,才让人类历史在天灾、人祸面前生生不息、前行不止。

16、没错,在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前提下,价格信号可以引导资源进行有效分配。但具体到国难财,是不是还需要彻底依赖市场?主管部门是应该一刀切完全摘干净,甩手在旁边等着市场自己去配置,然后声称“这就是佳结果”?还是可以有一些办法进行干预和引导,提升资源分配的效率?如果是,到底应该在哪些情况下,用什么方式干预和引导?我想,这些问题才是有良知、有学识的学者应当去研究和回答的。

17、荀况为什么要提倡学习,原因很简单,因为人性本恶。换言之,我们每个人天生都是小坏蛋,如果不学习,不上进,就会变成大坏蛋;

18、荀况一定会很不服气地说:“严复翻译西方社会学,把‘社会学’译成‘群学’,把斯宾塞的《社会学原理》翻译成《群学肄言》,这都是从我的书里学来的。我才是社会学真正的祖师爷!克鲁泡特金先生,我在天堂读过你的《互助论》,你确实很会论证人类的合群天性,但你有没有认真想过,合群需要怎样的条件?”

19、利用对方论证的不足攻击对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是一种有效和有价值的反驳方式。在比赛中应注意听对方给出的论证,找出其中的漏洞。反方一辩和三辩都巧妙地用上了这一点,为他们的辩论加分不少。

20、荀子认为人性只限于食色、喜怒、好恶、利欲等情绪欲望,不论“君子”“小人”都一样。所以荀子说:“人之生也固小人。”“人之生也固小人”就叫作“性恶”。至于仁义,则是由后天所学、所行、所为而获得的。扩展资料社会影响:

1、张老师:15283639174

2、上次留下的问题是:李斯用秦国强盛的现实来质疑老师荀况的王道兵法,如果你是荀况,你会怎样教育李斯这个功利心太重的学生呢?

3、怎么一下生你会作恶多端吗?一派胡言!

4、要想搞清楚“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首先必须有个假设:所有人都有个共同的东西叫“人性”。否则,你可以拿一个善人举例说“人性本善”,他可以拿个恶人举例说“人性本恶”,谁也说服不了谁。

5、今天我们谈谈《荀子》的语言技巧和军事思想,你只需要记住书中的一个观点:国家富强只应该是好政治的副产品。

6、我们真的会喜欢耿直的人吗?如果某人真够耿直,讲话直来直去,一点都不掩饰,他肯定会把所有人都得罪光。他会为所欲为,不会在意别人的感受,如果他年纪还小,大家还会宽容点,如果他已经长大成人,就会处处受人嫌弃;他会和所有人一样贪财好色,但他不会有节制,追求财色不择手段。过分点来说,只要他想,那么他就能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停车,乱插队,架起高音喇叭跳广场舞…今天我们身边真的有很多以“耿直”自居的人,让我们既惹不起又躲不起。

7、荀况坚守着心里的正义,李斯同学却醒悟得很早。如果孔子遇到李斯这种质疑,有可能的反应就是不理不睬;但荀况面对的是不同的时代,功利问题无论如何都避不开,所以要想宣扬礼义的话,不能只论对与错,而要讲明得与失;这是百家争鸣时代的言论技巧,要点有两个:

8、第先顺着对方说,赞同对方的一部分观点,然后提升一个层次,也就是今天我们常说的“高维打低维”。

9、由此看来,人的本性是邪恶的就很明显了,他们那些善良的行为则是人为的。

10、圣人都是擅长作伪的人,也就是擅长扭转天性的人,圣人和坏蛋的天性其实完全一样,也就是说,圣人也和我们一样是天生的坏蛋。只不过圣人认识到了这一点,通过后天的努力变恶为善,还能影响别人来效法自己。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也在这里,天性其实没区别,但后天教养不一样;

11、在荀况看来,所谓善,就是指符合礼义,符合社会规范,相反就是恶,人的天性明明就不是符合礼义和社会规范的,如果符合的话,那圣人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呢?古代的圣人看得很明白,人的本性就是恶的,就是会受欲望的驱使,你争我抢。我们可以看一下霍布斯的观点——天性状态下的人类社会就是所谓自然状态,是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

12、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