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言文阅读(精选51句文案)

励志句子
评论 2024-01-04 07:18:44 浏览

一、论语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1、(译文)孔子说:“仲由弹瑟,为什么在我这里弹呢?”孔子的学生们因此都不尊敬子路。孔子便说:“仲由嘛,他在学习上已经达到升堂的程度了,只是还没有入室罢了。”

2、语文每天学一点,一点一点在前进!

3、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4、译文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5、解释: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译文)孔子讲到“韶”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美极了,内容也很好。”谈到“武”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很美,但内容却差一些。”

8、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9、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10、(译文)曾子说: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政权托付给他,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是君子吗?是君子啊!

11、(1)了解(人不知而不愠)

12、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3、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14、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15、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16、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17、(译文)子贡问怎样对待朋友。孔子说:“忠诚地劝告他,恰当地引导他,如果不听也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

18、译文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20、孔子说:“学习却不思考便会迷惑,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疑惑。”

二、论语文言文阅读

1、(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2、之:这里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变成偏正结构,不译或勉强译作“的”。

3、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

4、(译文)曾子说:自己有本事,却去请教没有本事的人,自己知识丰富,却去请教知识有限的人;有学问却像没有学问,内心充实却像空无一物;被人冒犯了也不计较。从前我的一位朋友就曾这样做了。

5、(译文)孔子说:“曾跟随我从陈国到蔡地去的学生,现在都不在我身边受教了。”

6、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7、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从,古义:;今义:)

8、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1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13、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14、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5、(译文)鲁定公问孔子:“君主怎样使唤臣下,臣子怎样事奉君主呢?”孔子回答说:“君主应该按照礼的要求去使唤臣子,臣子应该以忠来事奉君主。”

16、(译文)季康子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很好学,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像他那样的了。”

17、(译文)孔子说:爱好勇敢的人,如果厌恶贫困,就会作乱生事。对于不肯走在人生正途上的人,如果厌恶得太过分,也会使他作乱生事。

18、(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19、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

20、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论语文言文的意思

1、译文:每个人都应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三军的元帅可以被抓,也不能随意污辱我的人格。儒家肯定生命和道德都是有价值的。

2、(译文)孔子说:对于禹,我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了;他的饮食很简单而尽力去孝敬鬼神;他平时穿的衣服很简朴,而祭祀时尽量穿得华美,他自己住的宫室很低矮,而致力于修治水利事宜。对于禹,我确实没有什么挑剔的了。

3、之:代词,它,指孔子教授的知识。

4、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一起探讨问题),不也快乐吗?

5、温故而知新(故,古义:;今义:)

6、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7、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指”天资聪明却好学习,并且不以向别人请教他们认为很低端、很简单的问题为耻“这种难能可贵的学习精神。不耻下问语出《论语》。意思为哪怕是很低端的问题也会主动向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耻:以……为耻。问:请教。指人好学。下,字在此处应该是指的是问题的属性为“下”,而不是请教的人为“下”。孔子主张礼,如果这个成语的解释把“下”字作为被请教人的属性,则会先无礼于人,与他所主张的思想不符。)敏:敏捷、勤勉。;好:喜好。:耻:,耻辱。

8、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9、(译文)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1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11、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