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哲学三大批判的理论贡献和局限在哪里?(精选127句文案)

励志句子
评论 2024-01-18 07:03:54 浏览

一、康德哲学三大批判

1、康德是一个认真的人,他觉得这个东西不能不回应,不能回避。休谟的怀疑论挑战,使科学的可靠性的基础成了问题。你可以不去驳他,因为他是驳不倒的,但是你自己要搞清问题呀!你不能不回应他。作为科学思想的追随者,我们相信科学,但我们不能只停留于相信,要为科学找到确实可靠的根基。

2、康德的这个说法避开了休谟的锋芒,绕了一个圈子。我们可以尝试一下从另一个方面来立论。不是我们的观念符合于对象,而是对象符合于我们的观念,这条一旦成立,我们当然也可以说观念符合我们的对象,因为对象是我们自己建立起来的。科学知识实际上是主观的产物,是主观建立起来的,所以客观的东西也是主观的东西,主观的东西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看作是客观的,因为它不是张李四任意建立起来的,而是按照知识本身的必然结构建立起来的。我们要建立一个对象,它有一个结构,而不是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以为你在对象就在,你不在对象也就不在,这是不可能的,它不以你张李四的意志为转移,但它还是属于主体中固有的先天的东西,那就是知识本身的结构。

3、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把理性做出了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区分,第一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就是对纯粹的理论理性的批判,那么什么是纯粹的理论理性,就是理论理性摆脱了经验,这种摆脱意味着理论理性对知识毫无用途。

4、康德哲学对后世的影响是双重的。对于费希特、谢林、黑格尔,他是德国哲学革命的先驱,起了积极的发动作用。但是,到19世纪60年代,德国资产阶级利用康德哲学的思辨性的崇高理想来对付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这时出现了“回到康德”以至“要了解康德,必须超过康德”的呼声,目的是从彻底唯心主义立场解释康德。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和新康德主义者都是这样出现的。19世纪末,意志主义者、不同流派的实证主义者也都接受了康德哲学的一定影响。马克思、恩格斯对康德哲学的唯心主义进行过揭露和评论。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对康德哲学更作了系统的分析批判。近几十年来,康德哲学在西方哲学界仍是研究的重要科目,具有很大影响。

5、在宗教问题上,康德承认无论是经验还是理性都无法证明上帝的存在。但是他认为,为了维护道德的缘故,我们必须假设上帝与灵魂的存在。他把这些信仰称为"实践的设准",即一个无法证明的假设,但为了实践的缘故该假设必须成立。

6、第二卷论纯粹理性的辩证推理

7、什么是一个鉴赏判断的模态

8、•鉴赏判断的第四契机,按照对对象的愉悦的模态来看:审美共同感

9、所以要回答这个问题,康德就区分了四个层次:一个是在数学方面,数学知识何以可能;二是自然科学知识何以可能;三是以往失败的形而上学知识、哲学知识何以可能,何以不可能,或者是何以失败;四是未来的形而上学知识何以可能;未来如果要建立一种科学的形而上学知识何以可能。由此康德为《纯粹理性批判》划分了这样一个结构。我们把它罗列一下:

10、人是什么(从哪来)?

11、对纯粹理性亦即我们根据先天原则作出判断的能力进行的批判,如果不把判断力独自作为认识能力也要求的判断力批判作为它的一个特殊部分来探讨的话,就会是不完备的;尽管判断力的诸原则在一个纯粹哲学体系中并不可以构成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之间的一个特殊部分,而是只能在必要时附带地加入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因为如果这样一个体系应当有朝一日以普遍的形而上学名义来实现的话(十分完备地做到这一点是可能的,而且对于理性在一切关系中的应用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那么,批判就必须事先对这座大厦的地基作出如此深的探查,直到不依赖于经验的诸原则之能力的初基础所在的位置,以便大厦不在任何一个部分上沉陷,这沉陷是会不可避免地导致整体的坍塌的。

12、以下哪一部著作不属于康德的三大批判?A.《纯粹理性批判》B.《批判哲学的批判》C.《实践理性的批判》D.《判断力批判》正确答案:B

13、人要到哪去?

14、通过对美学、审美的论证,证明随着人知识的提升,会变的越来越道德,从而搭起了纯粹理性批判与实践理性批评的桥梁。

15、他们的哲学观点不尽相同。黑格尔注重理念,是唯心主义集大成者,康德注重理性,费尔巴哈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马克思曾写过《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叔本华和尼采是唯意志论。

16、以往大陆理性派的独断论对此是没有办法的,所以康德讲:“休谟第一次唤醒了我独断论的迷梦。”康德如何回应?康德早在前批判时期就小有名气了,在18世纪70年代就已经当教授了,发表了几篇文章。他在科学方面是个全才,对当时科学前沿的问题都发表过意见,对数学问题、物理学问题、天文学问题都发表了意见,写了许多数学和几何学方面的论文,还亲自为哥尼斯堡的教堂设计了避雷针。在哲学方面,康德属于莱布尼茨和沃尔夫学派,但是又有自己的一些创见。

17、从第一契机推论出的对美者的解释:鉴赏是通过不带任何兴趣的愉悦或者不悦而对一个对象或者一个表象方式作评判的能力。这样一种愉悦的对象就叫做美的。

18、康德把这个问题彻底给颠倒了。在此之前,人们让认识向外部事物看齐,而康德说,如果我们颠倒一下,让事物向我们的认识看齐,该会如何?康德把这一思维方法与哥白尼的“日心说”相比较:哥白尼以前,人们认为一切星球围着我们地球转,哥白尼却说,我们地球是在围着其它星球转。

19、康德的哲学思想是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在德国的特殊表现,高度的思辨性是这种思想的一个特征。思辨性易于同现实保持距离,所以当这种思想涉及市民资产阶级的现实政治要求时,必定是软弱无力的。另一方面,思辨性却是深入思考问题的重要条件。

20、把经验转换为知识,就需要理性(康德与亚里士多德一样,将这种理性称为“范畴”),而理性则是天赋的。

二、康德哲学三大批判的理论贡献和局限在哪里?

1、关于在达到每一个目的时的完备性,连同在达到一切目的时的详尽性,就说到这里。它们并非一种任意的决心,而是知识本身的本性作为我们的批判研究的题材交付给我们的任务。

2、康德的这两大批判,实际上处理的是人类的两种能力:一种是知,一种是意。第三批判—《判断力批判》——处理的是情。三大批判相当于人类的知、情、意三种能力的理论,是建立在知、情、意三种能力之上的。他的三大批判合起来可以看作一种人类学。

3、考研人数或将继续大幅上涨

4、他们几人都是德国19世纪的哲学家,自康德开始基本上都受前人的观点的影响。要么一脉相承,要么站在对立面针锋相对。德国近代的迅速发展和这些哲学家奠基的人文基础有着大的关系。

5、第三个问题是“我可以希望什么”,按照康德的说法,这是由他的宗教学加以解决的,但实际上实践理性批判后面一部分已经为宗教奠定了基础。从“应该做什么”已经过渡到“可以希望什么”这方面去了。这三个方面后归结为一个问题,也就是康德的第四个问题——“人是什么”。因为这三个问题涉及人的个体方面的能力,都是围绕人解决人的问题。

6、联系QQ:1256786818

7、第二卷纯粹实践理性的辩证论

8、第一篇论纯粹知性概念的图型法

9、上图中所说的感性、知性、和理性与我们现在所理解的不太一样。如果一知半解的去理解,很容易造成对康德哲学的误解,这也是很多快餐哲学带来的问题。

10、所以说理性和知识的关系,在康德那里,其实也就是知识是被认识,不过康德给理性和知识都划定了范围。所以说理性是不包含知识的。

11、书中对人类理性固有矛盾的揭示,为思辨辩证法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另外,该书从先验逻辑的层面对独断论形而上学的批判,触动了传统形而上学的要害。

12、第二卷目的论判断力的辩证论

13、在哲学史上,人们一般以1770年为界,把康德的思想分为“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

14、一个鉴赏判断所预先确定的必然性的条件就是共感的理念

15、康德把这个问题给彻底颠倒了。在此之前,人们让认识向外部事物看齐。而康德认为,如果我们颠倒一下,让事物向我们的认识看齐,该会如何呢?康德将这一思维方式与哥白尼的“日心说”相比较:在哥白尼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有的星球都绕着地球转,而哥白尼却认为,我们所处的地球在围绕着其他星球转。

16、(主讲人)陈波(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

17、《纯粹理性批判》的总问题: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

18、康德的三大批判中,《判断力批判》是讲美学的,主要是分析美的。康德的哲学著作主要是:“三个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其中,《纯粹理性批判》是讲它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判断力批判》是讲美学的,而《实践理性批判》则是讲他的道德哲学的.

19、第二章论作为纯粹理性目的之规定根据的至善理想

20、第八章纯粹理性在宇宙论理念方面的范导性原则

三、康德以几大批判奠定了自己的哲学基础

1、因此,我以此结束我的全部批判工作。我将毫不迟疑地着手学说的工作,以便尽可能地为我日增的年龄再争取到对此还算有利的时间。不言而喻的是,对于判断力来说,这里没有一个特殊的部分,因为就判断力而言,效力的是批判而不是理论;相反,根据哲学被划分为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以及纯粹哲学被划分为同样两个部分,将是自然的形而上学和道德的形而上学来构成学说的工作。

2、(主题)中国美学如何“现象”:基于物、光、风三个概念的考察

3、康德哲学三问题(分别对应康德的三大批判)

4、康德哲学虽然是集大成之作,但也是200多年前的作品了,对于当代人来说,不是哲学科班出身的人,大多避而远之,那么通过学习康德体系,对当代人有什么价值?我总结有下述几点:

5、(主办)中山大学哲学系

6、结构要素通常分析为两种:一个是感性的要素,一个是逻辑的要素。感性的要素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感性认识,逻辑的要素就是我们通常讲的理性认识。康德对这个观点大体上是认同的。与此相对应,我们认为知识有两个层次:一是感性知识,一是理性知识。其实这是同一种知识的不同层面,感性知识、理性知识都是知识,感性中有理性,理性中有感性。康德认为任何一种知识都同时具有这两个层次,缺了一个层次,都不成其为知识。

7、康德的三大批判中,《判断力批判》是讲美学的,主要是分析美的。康德的哲学著作主要是:“三个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其中,《纯粹理性批判》是讲它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判断力批判》是讲美学的,而《实践理性批判》则是讲他的道德哲学的。

8、反题:没有自由,世界的一切都是被决定的。

9、我们应该怎样?

10、第二部分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

11、所以当时唯理论派和经验派彼此看不上,互相攻击,西方哲学也因而割裂,而康德对这两派进行了整合,建立了先验唯心主义,并从此成为其后西方哲学的主流体系。其后无论是“现象学”派的胡塞尔及其传承者存在主义的海德格尔,还是语言学方面的维特根斯坦,及至集大成的罗素。不管他们主观承认或不承认,都没能逃脱康德的这套先验唯心主义的体系。

12、第四章纯粹理性在其证明方面的训练

13、既然对作为审美判断力的鉴赏能力的研究在这里不是为了陶冶和培养鉴赏(因为这种陶冶和培养即使没有迄今和以后的所有这样的研究也将进行下去),而纯然是在先验的意图中进行的,所以,我自以为这一研究就缺乏那种目的而言也将受到宽容的评判。但就先验的意图来说,它必须做好准备经受严厉的检验。然而我希望,即便在这里,解决一个如此纠缠着自然的问题的巨大困难也可以用来为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的某些不能完全避免的模糊性作出辩解,只要足够清楚地说明,原则已被正确地指出;假如由此推导出判断力这种现象的方式不具有人们在别的地方,亦即对于根据概念的认识所能够正当地要求的所有那些明晰性,则我相信在这部著作的第二部分中也达到了这种明晰性。

14、a.先验心理学的谬误推理

15、伊曼努尔·康德提出了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16、实践理性批判与自由意志

17、反思性的审美判断力之说明的总附释

18、第一卷论纯粹理性的概念

19、a.概念分析(范畴及其演绎)

20、康德的第一批判是要把理论理性限制在知识范畴中运用,康德对知识是限定了范围的,这个范围就是物自体向人显现的知识,对物自体本身的知识,是不可知的。

四、康德的“三大批判”构成了他的伟大哲学体系,它们是?

1、理论理性处理的是认识能力。理论理性的客观实在性必须依赖直观的经验。而实践理性处理的是欲望的能力、人的欲求力,也就是意志,它的高表现形式、集中表现形式、纯粹的表现形式就是意志、意志能力。

2、第二章论知性在判断中的逻辑功能

3、《判断力批判》对审美现象的分析,纠正了唯理主义美学和经验主义美学的片面性,突出了美的本质特征,将美与认识和道德现象鲜明地区别开来。《判断力批判》奠定了德国古典美学的基础,并对19世纪和20世纪西方美学思潮产主了多方面的影响。

4、人与动物的不同就在于人是有知识的,人有理性,这个理性有一套固有的结构,人具有这套理性的结构就有了主体能力,就可以去认识,但是这套理性结构不是他任意想有就有,想要没有就没有的。人是理性的动物,你想没有理性都不行,所以理性的这套结构固然存在于人的心中,但对于人来说,它又显示出某种客观性,不可违抗,只能用这套结构来接受经验事实,构造知识,构造对象。

5、判断力批判:寻求两个分割的世界的沟通,认为自由的道德律令要在感性的现实世界实现出来,其中介是反思判断力。

6、b.先验宇宙论的二律悖反

7、这朵花是红的,红不一定包含在花里面,花可能是黄的、白的。康德所举的例子是“物体是有重量的”。他认为“物体是有广延的”是分析判断,但是“物体是有重量的”是一个综合判断,因为形成一个“物体”的概念不一定需要“重量”的概念。在当时牛顿物理学的背景下,人们认为重量是引力的产物,所以一个物体脱离了地球引力可能失重,就可能没有重量,但是它有广延。宇宙飞船到太空就会出现一种失重的状态。“物体”概念不需要“重量”的概念也能形成。

8、第九章就一切宇宙论理念而言论理性的范导性原则的经验性应用

9、人们是否能够有根据来以一种共感为前提条件

10、休谟的批判可谓石破天惊!因果性都被摧毁了,那科学还有什么可相信的?都成了一大堆心理印象的偶然堆积了,看上去井然有序,但这个井然有序实际上是人的一种习惯性联想,我们完全可以把它等同于一种错觉。人为了便于把握就造了这样一种体系,但是这个科学知识的大厦没有可靠性的根据,这是可怕的!但是你还没有办法驳倒他,休谟很实事求是,那些天赋观念他都可以否认,你说你有天赋观念,休谟可以说你没有,你的心灵是一块白板。你讲你的,他讲他的,谁也对他无可奈何。

11、第五章论上帝存在的宇宙论证明的不可能性

12、(主题)马丁·路德对理性的三大批判及其与康德的异同

13、第二篇纯粹知性的一切原理的体系

14、康德在理性的第三组二律背反中:

15、《判断力批判》完全建立在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中所采用的功能心理学和逻辑的基础之上。《判断力批判》会证明知性和理性之间的联合,虽然它们的先决条件看起来已经迫使它们无可挽回地分离开来了。

16、第七章从理性的思辨原则出发对一切神学的批判先验辩证论的附录

17、这一整套组合拳打下来,康德通过其严谨晦涩的定义对传统哲学进行了切割,通过先天综合判断的概念,为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打下了基础,从而终止了独断论与怀疑论的争执,然后再通过分割现象界和物自体,论证了理性的有限性。人只能研究能够体验到的现象界的知识,信仰和道德则通过其实践价值而得到推崇。

18、(观看方式)腾讯会议ID:4625823376

19、这当然是令人绝望的极端怀疑主义。如果人们不甘于接受这一观点该怎么办?也许确实存在一种我们无法认知的外部世界,即又该怎么办?在康德以前,哲学家简单地把这个问题推给上帝:我们的思想与外部世界是一致的,这是因为上帝愿意这样安排。但问题是:我们怎么知道上帝让我们看到的事物就是事物的本来面目?

20、我们赋予鉴赏判断的那种主观必然性是有条件的

五、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

1、当时的哲学界没有人能驳倒休谟,休谟是批不倒的。一个彻底的怀疑论者是批不倒的。一个人如果愿意做怀疑论者,你拿他有什么办法?能够批倒他的就是实践。马克思后来讲:“哲学家们总是试图解释世界,但是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如果把实践和理论统一起来,那休谟的这个难题就不驳自倒了,但如果你不能把实践和理论统一起来,这个难题是驳不倒的。这就是当时休谟所提出的对人类知识体系的一个巨大挑战。

2、既然因果关系这样的概念是我们通过习惯性的联想形成起来的,那么,如果有某种效力的话,也只有主观的效力,而没有客观的效力。它不是一种客观规律,只是我们主观的习惯联想而已,只是一种心理上的事实而不是一种客观的事实。这样一来,休谟就把客观的因果性即因果律给解构了。像因果性这样我们称之为规律的联系实际上没有必然性,只有一种或然性。就是多半会这样的,太阳晒多半会使石头热,石头热多半会是太阳晒的结果,但那是不一定的。我们把它称之为因果关系,但很可能事实上不是这样的。

3、第二卷审美判断力的辩证论未命名

4、《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康德把这个问题彻底给颠倒了。在此之前,人们让认识向外部事物看齐,而康德说,如果我们颠倒一下,让事物向我们的认识看齐,该会如何?康德把这一思维方法与哥白尼的“日心说”相比较:哥白尼以前,人们认为一切星球围着我们地球转,哥白尼却说,我们地球是在围着其它星球转。

5、通过《判断力批判》了解美学和审美的本质

6、(主题)陆象山的《易》学

7、通过悬置物自体,为自由意志以及道德和信仰留下空间,并确立了自律高于他律的准则以及四个基本原则;

8、第一篇论发现一切纯粹知性概念的导线

9、18世纪后期,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浪潮风起云涌,特别是法国大革命强烈震撼了欧洲教会和君主的封建统治基础。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自然科学在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卢梭等一批资产阶级启蒙主义者,全面反对教会传统,提倡民主自由,号召人的解放。在当时,德国仍然处于封建君主割据的状态之中,相对较为落后,但是富有思辨传统的德国思想家却在全欧洲发起了一场真正的思想革命。它以彻底批判的态度清算一切旧哲学,重新考察人所面对的一切问题,并把启蒙精神终建设为一种崇高的哲学原则。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便是这场思想革命的发起者与奠基者。

10、第一章纯粹理性在独断应用中的训练

11、第六章先验唯心论是解决宇宙论辩证法的钥匙

12、第七章理性与自身的宇宙论争执的批判裁定

13、但是,我所理解的批判,并不是对某些书和体系的批判,而是就其独立于一切经验能够追求的一切知识而言对一般理性能力的批判,因而是对一般形而上学的可能性或者不可能性的裁决,对它的起源、范围和界限加以规定,但这一切都是出自原则。

14、(主讲人)丰子义(北京大学教授)

15、《纯粹理性批判》考察了人的认识能力,确立了人的认识能力构成和认识的范围、条件和界限,得到了先验的结论。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康德阐述了道德与理性的关系,他认为,在实践理性和感性欲望的斗争中,实践理性是主导的方面,没有实践理性,就不会有斗争,也不会有“应该”。实践理性就是善良意志。《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分别考察了科学知识和道德实践的内在理性特质,但是,理性本是一体,它们终应是统一的。这个任务由《判断力批判》来完成,它形成了康德批判哲学的高峰。

16、判断力批判与审美

17、第一部分审美判断力的批判

18、第一章论一般先验演绎的原则

19、康德哲学体系主要是通过三大批判,也就是《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三个大部头来建立的,其主要论点可参考下图:

20、第一章宇宙论理念的体系

1、如何更好的认识自我人生、并解决关于人生的问题。

2、“判断力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可以抱有什么希望?康德给出的答案是:如果要真正能做到有道德,我就必须假设有上帝的存在,假设生命结束后并不是一切都结束了。“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关心的问题还有人类精神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方式,包括人的美学鉴赏能力和幻想能力。

3、康德对主观和客观的观念进行了重新解释,所以后来的人就说康德把主观和客观搞颠倒了,他所讲的主观就是客观,而客观又恰好是主观。康德讲客观是由主观建立起来的,而他讲的主观又不是某个人可以任意违背的、可以抵消的,是先验地定下来的主观的东西,你要抛开是不行的。你只能按照这套主观的知识结构去进行认识,所以这套主观的结构对于主观的任意性构成了先验的限制。你只要是个理性的存在,这个理性就是一套固定的先天的结构,是不变的。

4、楼主大可不拘泥于某种形式,我看红楼的时候,第一次理清脉络,以后每次就只随机看一个章节、一个事件,细细的品,慢慢的嚼.

5、康德的三大批判究竟讲了些什么?要讲些什么?他的思路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写三大批判?为什么写出来以后对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起了这么大的作用?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拼命地挖掘,好像三大批判是一个丰富的宝藏,里面有那么多的思想内涵。

6、(主题)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与把握

7、1754年,康德发表了论文《论地球自转是否变化和地球是否要衰老》,对"宇宙不变论"大胆提出怀疑。

8、《纯粹理性批判》是研究人类如何认识外部世界的问题,而康德1788年发表的《实践理性批判》回答的是伦理学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简单地解释,康德告诉人类:我们尽自己的义务。但是,什么叫做“尽义务”?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康德提出了著名的“命令”:“无论做什么,都应该使你的意志所遵循的准则同时能够成为一条普遍的法律。”康德认为,人在道德上是自主的,人的行为虽然受客观限制,但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在道德方面具有自由能力,能超越因果,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9、人存在的目的是什么?

10、康德的一生对知识的探索可以以1770年为标志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主要研究自然科学,后期则主要研究哲学。前期的主要成果有1755年发表的《自然通史和天体论》,其中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

11、第二章纯粹理性在规定至善概念时的辩证论

12、阁下曾对本书第一版慷慨予以关注,如今我也将第二版,同时以此将我著述使命的其余所有事务呈献给这种关注。谨致深深的敬意(这段话为第二版新添,并取代了第一版中以下两段话:喜欢过思辨的生活者,惟愿一位开明练达的法官的赞许是其用途虽然遥远而完全不为常人所识、但却甚大的那些努力的一种强有力的鼓励。我如今把这部著作呈献给这样一位法官,呈献给他的慷慨的关注,并将我著述使命的其余所有事务呈献给他的庇护。谨致深深的敬意。——译者注)。

13、从知识里面去发现普遍性的知识结构,这就是康德的思路。

14、现在我们就进入到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里来了。

15、还要把美的对象与对对象(常常是由于遥远而不再能被清晰辨认的对象)的美的眺望区别开来。在后者中,鉴赏显得不仅不是附着于想象力在这一领域所把握的东西,反倒是附着于想象力在这里有机会去虚构的东西,亦即附着于心灵在连续地被触目所见的多样性所唤醒时用以自娱的真正的想象;就像在注视一团壁炉的火焰或者一条潺潺小溪那变化无常的形象时一样,这二者都不是什么美,但毕竟对想象力带有一种魅力,因为它们使想象力的自由游戏得到娱乐。

16、先验要素论是主体,它对人的知识体系、知识大厦的元素、原件进行一番拆分,拆下来一个个分析、检查。这也是当时经验自然科学流行的做法。按照牛顿物理学的方法论,你对一个东西不认识的时候,可以把它拆开,分门别类,再一个一个地进行仔细分析,而且尽可能分析得更细,越细越好。分析完了以后,你再把它组合起来,那么你对这个对象就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就能够了解它的本质,它是怎么构成的,它的来龙去脉及前因后果。当然分析的方法有它的局限性,只重视分析而忽视了综合。康德运用的也是一种分析的方法,但他没有忽视综合,他既有分析也有综合。

17、第一章论知性的一般逻辑应用

18、康德给哲学带来了哥白尼式的转变。他说,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是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康德甚至认为,其实我们根本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真实性,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

19、经验论在贝克莱、休谟以前基本是唯物主义的,承认我们的感性知识来自外界事物的客观实在对我们感官的作用,我们通过感官就能把握客观实在的规律,像霍布斯、洛克的观点都是属于唯物主义的经验论。但贝克莱和休谟把经验论推向了极端,形成了一种唯心主义的经验论。他们只承认我们在感性中、在知觉中、在我们所接受的印象中所获得的东西,而把知识的来源问题撇开。

20、《实践理性批判》是康德的前一部著作《纯粹理性批判》的归宿和目的。所谓"实践理性",是指实践主体的意志,对于实践理性的"批判",就是要考察那规定道德行为的"意志"的本质以及它们遵循的原则。全书包括"纯粹实践理性的原理论"和"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两大部分。该书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把人的主体性问题突出出来,强调了人格的尊严与崇高,表现了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

1、我希望在自然的形而上学这个标题自身下面提供出纯粹(思辨)理性的这样一个体系,它比起这里的批判来虽然篇幅尚不及一半,但却应当具有丰富得多的内容;这里的批判必须首先阐明其可能性的来源和条件,并且必须清理和平整杂草丛生的地基。在这里,我期待于我的读者的是一个审判者的耐心和公正,而在那里期待的则是一个助手的顺从和支持;因为即便体系的所有原则都在批判中得到完备的陈述,属于体系本身的详尽性的毕竟还有:不可缺少任何派生出来的概念。人们不能先天地估算这些概念,相反,它们必须逐步地寻找出来;同样,既然在那里已经穷尽了概念的全部综合,所以在这里就额外要求在分析方面也做到这一点,这一切是轻而易举的,与其说是工作,倒不如说是消遣。

2、二律背反是十八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提出的哲学理论观点,指依据普遍承认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公认为正确的两个命题必然会出现矛盾冲突。

3、(主讲人)黄保罗(赫尔辛基大学哲学博士)

4、第一卷目的论判断力的分析论

5、《纯粹理性批判》是一部篇幅巨大、艰深难懂而又具创造性的哲学名著,为近代哲学家提供了重要的哲学思路,对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等人的思想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6、第三篇所有一般对象区分为现象和本体的根据

7、(主题)逻辑知识的本性—评蒯因的逻辑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