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粽子的诗句
1、31: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宋苏轼《浣溪沙端午》下阕
2、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
3、对于陆游来说,这个端午真是难得的闲适愉快啊!这首五律具体描写了南宋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作者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
4、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
5、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译文:回忆在苏州的那段日子,经常一起在夏日去吃宴席。
6、全词是篇民俗诗,充满了浓郁的古老民俗气息,是研究端午民俗形象而珍贵的资料。关于粽子的诗句: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7、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8、赏析:“百索”又名五彩、长丝、长命缕,是用五色丝线编织而成,据说可以增寿续命。端午节系百索是古人驱邪避灾的重要习俗。这首诗将皇宫比作“仙宫”,将自己比作“犬马”,来表明自己在端午节被皇帝恩赐而感激的心情。
9、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
10、农历五月到了,遇见美的五月诗词
11、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12、好酒沈醉酬佳节,⼗分酒,⼀分歌。——苏轼《少年游》
13、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14、译文:五彩的丝线包扎这像碧玺一样翠绿的粽子,香气扑鼻的粳米像白玉一样抱团。关于粽子节的诗词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15、碧艾⾹蒲处处忙。谁家⼉共⼥,庆端阳。 —— 舒頴《⼩重⼭·端午》
16、亦有鱼龙戏舞,艳晴川,绮罗歌鼓。乡情节意;尊前同是,天涯羁旅。涨绿池塘,翠阴庭院,归期无据。问明年此夜,一眉新月,照人何处?――宋・卢祖皋《小龙吟淮西重午》下阕
17、吐芳艾叶意千重,巴国山川情益浓。
18、赏析:诗中提到的端午节的习俗有:饮用菖蒲酒,雄黄酒点额,门上贴驱邪符。
19、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20、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二、关于粽子的诗句佳句
1、黄昏后,安眠一觉,直睡到大齐斋时。
2、官⾐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罗叠雪轻。——杜甫《端午⽇赐⾐》
3、《六幺令·天中节》宋代苏轼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译文:粽子的叶子香气扑鼻,香飘十里,端起酒杯一起对杯喝酒。《乙卯重五诗》宋陆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译文: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诗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4、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5、问明年此夜,一眉新月,照人何处?——宋卢祖皋《小龙吟淮西重午》下阕深院榴花吐。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
6、端午感兴宋文天祥流棹西来恨未销,鱼龙寂寞暗风潮。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7、蜜粽冰团为谁好?丹符彩索聊自欺。
8、则写尽了火腿粽子的妙处。
9、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10、上片,预示端午节日,将开展浴兰活动,气氛十分浓郁。端午,处于初夏季节。穿着自然华丽,以衬托参与者的身份。于朝云来说,好是绿色细绢——“碧纨”,正好与她的雅静性格相符。天气稍热,易出“轻汗”,“微透”着“碧纨”。“透”字用得贴切,将半明半暗的肤体朦胧美衬托出来了。“明朝端午浴芳兰”,显得有愉悦的审美性。它不仅体现了朝云由芳体而及兰心的纯洁高贵的情操美,而且反映了浴兰令节俗的淳朴纯真美。朝云浴处,余香犹存。沐芳浴兰,遍及社会。参与者人山人海,气氛热烈,正如词人词中所写:“流香涨腻满晴川”。这正是古老节日文化发扬光大的表现。
11、豚蒸和粳米,白腻透纤红。
12、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宋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
13、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宋·秦观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14、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
15、诗人在端午日,看山村中盛开的石榴花,包粽子、挂艾草、采药草,在额上点了雄黄酒,傍晚忙完了,准备喝一杯。
16、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17、锦绣三江添韵浪,风流一坝锁蛟龙。
18、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19、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宋.文天祥《端午》
20、杂俎轻镂花影动。却比菰蒲郑重。
三、关于粽子的诗句(52句)
1、画船纵横湖水滨,彩丝角黍斗时新。年年此日人皆醉,能吊醒魂有几人?——宋.胡仲弓《端午》表达端午节吃粽子的诗句3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2、彩线轻缠红⽟臂,⼩符斜挂绿云鬟。 —— 苏轼《浣溪沙·端午》
3、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4、这一天正是端午,人们沐浴更衣,想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秽气,举杯饮下雄黄酒以驱邪避害。不时的,窗外树丛中黄鹂鸟儿鸣唱声,打破闺中的宁静,打破了那纱窗后手持双凤绢扇的睡眼惺忪的女子的美梦。
5、“竞渡”就是现在赛龙舟活动的前身。为了衡量竞渡的胜负,唐人创造了“锦标”的比赛制度,指在龙舟划到终点的时候,以抢夺浮标来判断胜负,抢得头标的人就是比赛的冠军,鼓声擂动,船只齐发,争先恐后,惊吓得水鸟乱飞,只为夺得锦标。
6、今日端午谢街坊,时节因缘要举扬。莫问腕头缠百索,且将粽子吃沙糖。
7、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8、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9、归棹晚,载荷花十里,一钩新月。
10、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11、归去来兮,不如归去,算来都是便宜。
12、门掩绿阴无个事,起来烧过午时香。端午节的诗句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13、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出自:唐·杜甫《端午日赐衣》译文:官衣也有名字,端午节荣幸恩宠。用细好的葛丝做的布,罗的香味,像雪花叠在一起那么轻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出自:唐·殷尧潘《端午日》译文:在端阳这天懒得学人家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惯,只祈望一盏蒲酒共话天下太平。银白鬓发是一天比一天增加了,石榴花如红锦般射目年年应节而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出自:唐·文秀《端午》译文:节分端午自谁说,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14、五⾊新丝缠⾓粽,⾦盘送,⽣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鱼家傲》
15、端午节起源的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诗人感叹屈原作为忠诚的臣子所受到的冤屈。
16、唐代诗人温庭筠对此也吟道:“盘斗九子粽,瓯擎五之浆。”而唐代另一位诗人姚合以“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之句,描写了海岛上渔家欢度端阳午的热闹场面。日本曾18次派遣唐使来我国,也将端午吃粽子的习俗带回日本,并留下了“端午榴花照眼明,村庄儿女啖香粽”的著名诗句。
17、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宋·苏轼《浣溪沙端午》
18、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流棹西来恨未消,鱼龙寂寞暗风潮。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19、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20、高耸楚天崖,赤壁丹霞。
四、关于粽子的诗句或俗语
1、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钗头双荔枝。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相思十二时。——宋·李石《长相思重午》
2、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3、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去讵能还。国亡⾝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张⽾《和端午》
4、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
5、——宋文天祥《端午》画船纵横湖水滨,彩丝角黍斗时新。年年此日人皆醉,能吊醒魂有几人?——宋胡仲弓《端午》端午节诗词选(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这位爱国诗人是在五月五日投河自尽,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爱国诗人屈原。百姓们把饭团、鸡蛋等食物投入到江水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太夫的身体了。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太夫。
7、水风吹殿送微凉,竹叶金盘粽子香。——王珪《端午内中帖子词·太上皇后阁·水风吹殿送微凉》
8、盘斗九子粽,瓯擎五云浆。——温庭筠《鸿胪寺有开元中锡宴堂楼台池沼雅为胜绝荒凉…成四十韵》
9、下片,写词人偕朝云参与具体的端午节俗活动。词人着重写了两项端午节俗健身活动。其“彩线轻缠红玉臂”,“以五彩丝系臂”。它辟邪驱鬼,使朝云“玉臂”“红”而长命。与用五色花线缠粽子投江以吊屈原之魂有同等意义。其“小符斜挂绿云鬟”,以“赤灵符著心前”。它能通神明,使朝云“云鬟”“绿”而身健。与小孩穿老虎腰肚,门上挂蒲剑以辟邪护身有同等意义。词人着重描写缠线、挂符活动,且用对偶句式,为的是“佳人相见一千年”,愿灵验得到应证。真是一语中的,画龙点睛。
10、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11、赏析:唐代人将五色丝线编织成带,佩在身上,称为“长命缕”或者“续命缕”,所以说“长丝续命人”。而“九子粽”源于九子蒲(一种蒲草),“粽子”又与“种子”谐音,寓意得子,所以用九子蒲叶包裹粽子,表达多子多孙的美好祝愿。“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说的是唐代皇帝会在端午节召请群臣宴饮。
12、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13、译文: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腻布满大晴的江面。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灵符)斜挂在耳下的黑色发髻上。与朝云同过端午节,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14、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15、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16、子儿在内,无口如何怪。
17、每年端午节都会下雨刮风,像是为屈原喊冤陈情。想要找人谈谈这些心事,只听到屋舍南北的鹁鸠鸣叫。
18、鱼腹魂销,龙⾈叫彻,不了湖亭张戏。满庭芳芷。正艾⽇⾼⾼,葛风细细。——刘⾠翁《齐天乐》
19、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刘禹锡《竞渡曲》
20、卿到朝廷说老翁,漂零已是沧浪客。端午感兴宋文天祥千金铸镜百神愁,功与当年禹服侔。
五、关于粽子的诗句和诗意
1、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2、手把菖莆看,黑头非所求。浣溪沙宋代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
3、馀生尚可续,终翼答明时。
4、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5、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6、但为什么只有农历的五月才正式命名为端午节呢?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7、竞渡诗唐代卢肇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8、九嶷云阔苍梧暗,与说重华旧德音。同州端午唐殷尧藩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9、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宋.苏轼《屈原塔》表达端午节吃粽子的诗句2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宋.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10、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11、14: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元夕无月》
12、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13、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14、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15、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宋.张耒《和端午》
16、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17、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18、8: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上元竹枝词》
19、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20、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宋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1、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译文: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
2、缪为淮海帅,每愧厨传缺。爨无欲清人,奉使免内热。
3、赏析:诗人在端午日,看看山村中盛开的石榴花,然后包粽子、挂艾草、采药草,也在额上点了雄黄酒,傍晚忙完了也准备喝一杯。全诗不仅叙述了民宿,也让字里行间的闲适惬意,浮现在我们眼前。
4、细箬轻轻裹,浓香粒粒融。
5、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6、禅窗丽午景,蜀井出冰雪。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
7、旋剥青菰香满手,试餐黄颗软粘唇。
8、芒种|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9、赏析:这里的“五丝”就是指百索、长命缕,表达了人们对长寿的一种期盼,反映出唐人乐生、重生的人生态度,他们追求幸福快乐的生活。
10、重午王文辅送米食张云卿送新酒来因成绝句
11、屈原何伤悲,⽣离情独哀。知命虽⽆忧,仓卒意低回。叹⽓从中发,洒泪随襟颓。——潘尼《送卢⼷阳景宣诗》
12、9: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宋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13、水团粽子恰登门,白酒持来更满樽。
14、鱼腹魂销,龙舟叫彻,不了湖亭张戏。满庭芳芷。正艾日高高,葛风细细。刘辰翁《齐天乐》
15、——宋文天祥《端午感兴》三首录二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
16、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17、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杜甫《端午日赐衣》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18、灵符旧系千丝缕,玉粒新颂五彩筒。
19、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20、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1、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2、年代: 宋 作者: 释绍昙
3、醉里惜幽拘。吟罢怀沙日又徂。记得弇州诗句好,非诬。
4、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宋.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
5、公元1276年,文天祥出使元军时被扣。而后在镇江逃脱又一度被谣言所诬陷。他愤然写下这首诗以表心志。
6、忽登高塔,眼界穷大千。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7、(北方)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西北)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8、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9、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唐元稹《表夏十首》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