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黑格尔哲学观点
1、黑格尔逝世后,黑格尔哲学依然风行了10年之久,“黑格尔主义”的独占统治达到了顶点,它甚至感染了与之相对立的思想势力。这一时期,黑格尔的观点浸入了大量的各种科学之中,甚至渗透到通俗读物与日报之中。当时所谓的“有教养的意识”,就是从这些通俗读物与日报中汲取这种思想材料的。
2、“现实”是内在本质和外在现象的统一一因而它具有内在的
3、黑格尔针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所谓矛盾是不可想象、不可思议的谬论,尖锐地指出,思维就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思维,思维的真实任务就是把握矛盾、理解矛盾,从而把握住作为具体东西的对象全体的自己运动的命脉,推动思维、认识前进。
4、在“作为实存根据的本质”这部分,黑格尔着重阐述了对立统一即矛盾规律,批判了形而上学否认矛盾的各种观点与谬论,因而包含着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合理内核”。
5、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
6、现代的哲学家们,特别是所谓“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家,总是不断地宣称拒斥、终结、消解、摧毁了以往的哲学,似乎哲学史真的只是一个“堆满死人的骨骼”的战场。仔细地品味一下黑格尔关于“厮杀的战场”以及“花蕾、花朵和果实”这两个耐人寻味的比喻,我们就会从“间断”与“连续”的辩证统一中去理解哲学的历史。
7、从总的来讲,两者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一方面,他的唯心主义的体系是借助于辩证法建立起来的,而他的辩证法也是在论证“精神”的发展过程中得到发挥的。这样,他的唯心主义是辩证的,而他的辩证法又是唯心主义的。另一方面,他的辩证法和唯心主义又是矛盾的。由于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被神秘化了,它的革命精神往往被他的唯心主义所窒息。
8、黑格尔的哲学是康德所开创的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完成,他在这一思想运动中,承前启后既对前人作出了批判性的总结同时又把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构筑了一个无所不包、空前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这个体系为了彻底解决主观能动性和客观制约性这一根本性的矛盾,而大大发展了通过康德、费希特和谢林一步步酝酿成熟的唯心辩证法思想,并将它贯彻到自然、社会、历史和人的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可以说,黑格尔对整个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集大成就在于他所创立的唯心辩证法,这个唯心辩证法是他通过对康德等人的再批判而发展出来的。
9、阅读哲学史,人们不难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每个哲学家都自认为找到了“庙里的神”,即认为自己发现了哲学的真谛;而其他的哲学家则批判和反驳对哲学的这种理解,并各自宣布自己所理解的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所以哲学家们总是互相批判,哲学的历史就是哲学家们互相讨伐的历史,也就是哲学自我批判的历史。
10、“知识”发展的“自我意识”环节
11、雷丁(PauRedding)在其著作《分析哲学与回到黑格尔思想》(2007)中就回顾了分析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纠缠。雷丁认为,罗素意图在分析哲学与康德式派生哲学之间作出截然区分,那只是一种“分析哲学的创制神话”。实质上,很多与康德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相亲和的哲学流派都融汇进分析哲学的发展过程中。而分析哲学传统中的哲学家也在康德和黑格尔的思想滋养中推进分析哲学传统问题的解决。例如,麦克道威尔和布兰顿不但承认其思想与黑格尔哲学的相关性,而且都认为黑格尔为困扰着20世纪后半叶的哲学核心理论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12、他把哲学家与民众联系起来,把批判的锋芒同时指向宗教和专制制度。
13、黑格尔的《逻辑学》提炼出了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而这三个规律内部也是一个正反合的逻辑关系,量变质变的规律是事物内部的规律,而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是事物发展规律,而这三大规律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其余两个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展开的形式。
14、罗蒂的描述实质上反映出当代哲学在厌倦“分析—大陆分裂”传统之余,试图开辟一种新的思考路向。塞拉斯是通过清晰揭示现代哲学的核心问题“所予神话”而开启了复兴黑格尔思想的一条前置线索(他将“所予”与黑格尔式的“直接性”等价,并认为黑格尔是直接性的大敌而引为同路人);布兰顿则是在解决规范来源的问题时进入到黑格尔哲学,并在黑格尔的相互承认概念中找到他的规范语用学的基础,据此激活了英语世界对黑格尔的新研究与新解释。同为匹兹堡学派成员的麦克道威尔则是通过将黑格尔观念论对知识的解释阐释为对康德的彻底化,而试图将黑格尔拉到分析哲学的舞台上。
15、财产——契约——不法行为
16、黑格尔把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精神其实不是超出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情势。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久的生命进程,就是精神本身。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现通过自然、社会和思惟体现出来的精神,揭露它的发展进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惟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露2者的辩证同围绕这个基本命题,黑格尔建立起使人叹为观止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主要讲述精神自我发展的3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黑格尔在论述每个概念、事物和全部体系的发展中自始至终都贯彻了这类辩证法的原则。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惊人的大胆思考之
17、黑格尔认为“精神”在精神阶段的发展体现为人类历史,它比其在逻辑阶段和自然阶段,表现自己是全面、具体、复杂、真实的,因为在前两个阶段,它的发展还有片面性,因此精神的本质是自由。
18、黑格尔提出“具体的同一”、本身包含差别的同一代替谢林的“无差别的同一”。
19、商务合作及投稿邮箱:douglaskh@1com
20、关于哲学史的思想
二、黑格尔 分析哲学
1、黑格尔对费希特哲学的批判
2、(2)斯多亚派的自由观是自由意识的第一个形态,它仅仅是观念上的自由。
3、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基本概念是所谓“精神”,他来源于谢林的“”概念。但是,他对“精神”的理解和谢林是不同的,是对谢林的“”加以改造的结果。比较而言,黑格尔的“精神”有如下的特点:
4、地质有机体——植物有机体——动物有机体。
5、按照黑格尔的说法,反思是“对认识的认识“,“对思想的思想”,是思想以自身为对象反过来而思之。如果把“认识”和“思想”比喻为鸟儿在旭日东升或艳阳当空的蓝天中翱翔,“反思”当然就只能是在薄暮降临时悄然起飞的猫头鹰了。
6、黑格尔认为知觉是对感性多样性进行综合并加到事物上面的判断知识。它的特点是用一般概念来把握个别事物,是用概念对事物进行判断的过程。
7、(1)在黑格尔的时代,人们通常把哲学史看作是各个哲学家的个人见解的罗列,看作是历史上各种分歧意见的偶然堆积,甚至把哲学史认作是荒唐、谬误观点的陈列馆。黑格尔却认为:“全部哲学史是一有必然性的、次序的进程。”也就是说哲学是一个合乎规律的发展过程。当然在他看来,哲学史是“精神”通过人的理性、概念而认识自己的过程。这里包含的合理猜测是:哲学史就是“整个认识的历史”。
8、道德理性相当于以个人情感为道德基础的伦理观,它与观察的理性构成矛盾。
9、反对真理的谦逊和心灵懒惰。
10、他认为自我意识包含的主要发展环节是“欲望”、“主奴关系意识”、“自由意识”。
11、总之,不管“分析哲学思潮的‘黑格尔阶段’”这个命题的真伪受到何种程度的质疑与批评,它终归使来自盎格鲁—萨克森哲学主流长期以来压在黑格尔身上的不良声誉受到了严肃而公正的检验。将分析哲学推向黑格尔阶段,作此努力的尝试者正是透过其分析性眼光发现了黑格尔哲学真正的持久生命力所在,试图借助大陆哲学的资源使分析哲学思潮发展的僵局获得新的解决机制与路径。
12、黑格尔哲学,是从康德开始的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和结束阶段。黑格尔完成了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一方面是他继承了康德、费希特、谢林从思维引出存在的唯心主义原则,并把它发展到了尽头;另一方面是他继承了他们哲学中的唯心辩证法的因素,把它系统化了。但是,黑格尔又是在批判康德等人的哲学中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体系的。
13、黑格尔的哲学的基本出发点是是唯心主义的思维与存在同一论,精神运动的辩证法以及发展过程的正反合三段式,认为思维和存在统一于精神,精神是一独立主体,是万事万物的本原与基础,它的辩证发展经历了逻辑、自然、精神三个阶段,他的哲学也相应地由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三个部分组成。
14、黑格尔认为矛盾“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事物只是因为本身具有矛盾,它才会运动,才有动力和活动。”针对形而上学否认矛盾、贬低矛盾的观点,他说:“矛盾是推动整个世界的原则,说矛盾不可设想,那是可笑的。”
15、使徒彼德对安那尼亚说:“看吧!将要抬你出去的人的脚,已经站在门口。”且看那要驳倒你并且代替你的哲学也不会长久不来,正如它对于其他的哲学也并不会很久不去一样。”
16、在谢林那里,由于他主张“无差别的同一”,他提出的“同一——差别、对立、矛盾——同一”的辩证形式,就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公式,差别、对立、矛盾既不知是怎样从同一来,也不知是怎样回到同一去的。而黑格尔认为,精神,即以概念形式表现出来的思维的运动,是有其固有的形式和“节奏”的。这就是他对康德、费希特和谢林的辩证发展思想加以重新理解和改造而提出来的“肯定”(正)、“否定”(反)、“否定之否定”(合)的“三段式”
17、围绕这一基本观点,黑格尔从这样几个方面作了具体论证。
18、哲学的反思需要“精神上情绪上深刻的认真态度”,需要从急迫的兴趣和现实之功利中超脱出来,需要排除“空疏浅薄的意见”。这就是黑格尔把哲学比喻为“黄昏中起飞的猫头鹰”的深层含义。
19、黑格尔认为,真实的东西、真理,或者说,表现真理的概念只能是“正”与“反”两个对立面或对立规定的“具体统一”,而不是片面的“正”或“反”。但是,这样“对立统一”的“具体概念”是一个发展过程的产物,是概念从“潜在”变成“现实”这样一个过程的结果。
20、黑格尔对哲学的这种理解,集中地表达了整个传统哲学对哲学的理解。
三、黑格尔哲学观点的评价
1、按照黑格尔的比喻,庙里的神”是使“庙”成其为庙的“灵光”,哲学则是使人类的“文化殿堂”和“精神家园”成其为文化殿堂和精神家园的“灵光”。这就是说,哲学,它就像普照大地的阳光一样,照亮了人类的生活;如果失去了哲学,人类的生活就会变得黯然失色。正因如此,黑格尔说:“凡生活中真实的伟大的神圣的事物,其所以真实、伟大、神圣,均由于理念。”又说:“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高尚的东西。”
2、哲学不是现成的知识性的结论,如果只是记住某些哲学知识或使用某些哲学概念,那就会像“动物听音乐”一样,听到各种各样的“音调”,却听不到真正的“音乐”。
3、黑格尔的核心思想是:万事万物,包括思想、宗教、艺术、科学、经济、制度、社会,都始终处在变化之中。事物变化的基本原因在于任何情形内都包含着矛盾因素.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是著名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美学家、辩证法者,出生于德国斯图加特市。
4、关键问题并不是布兰顿或皮平甚至平卡德(TerryPinkard)这些当代研究黑格尔的学者是怎样背离或选择性地利用了黑格尔,而是这种研究现状与研究路径反映出当代英美分析传统与大陆传统之间融合的一种新的出路,而这种出路的很大一部分资源由黑格尔提供。虽然麦克道威尔曾直白地说过,“对分析阵营的哲学家而言,从黑格尔的观念那里获得对其自身思想的滋养是不太寻常的”,但当代分析哲学中正在发生的研究现状无疑显示出对黑格尔思想的再释与激活。
5、(1)自律理性是把自律的理性即普遍规律引入道德领域的伦理观。
6、黑格尔认为,知性消解了自我,但它发展到极点就会走向它的反面,它会意识到,一个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的东西自己也必须存在,这就是自我的存在,意识因此而进入自我意识领域。
7、“精神”在逻辑阶段的辩证运动表现为从一个纯粹概念到另一个纯粹概念的转化,也是它的自我认识的过程。逻辑学中的所有范畴都被组织在正反合的形式中,构成了大大小小的辩证环节,这些环节环环相扣,层层上升,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由空洞贫乏到具体丰富,由片面到全面地辩证发展,形成了正反合的大大小小的圆圈。
8、黑格尔认为,“逻辑”的起点是概念;冥顽不灵的理智、无意识的理智,是展开了的概念;自然是逻辑观念演化成精神所经过的转化阶段;然后,体现或外在化于自然中的观念,复归于自身而变成为精神——在精神中观念向自己显示自己。
9、黑格尔关于“同一句格言”的说法,会使我们想起辛弃疾的一首词。在《采桑子》这首词中,辛弃疾写道:“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诗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大概就是老人与孩子对“愁”的不同感受与表达吧。
10、关于“市民社会”的思想
11、“世界历史”是黑格尔构造的精神的“国家”发展环节的高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