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豆蔻年华的意思
1、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都比不上她。
2、举例:一遇到女人,可就要发挥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是“豆蔻年华,玲珑可爱”——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
3、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4、译文: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十三年华,活像二月初含苞待放的豆蔻花。
5、豆蔻 : ①多年生草本植物,外形似芭蕉,花淡黄色,果实扁球形,种子像石榴子,有香味。果实和种子可入药。 ②这种植物的果实或种子。‖也叫草果或草豆蔻。 年华 : 日子;岁时:豆蔻年华|虚度年华。
6、豆蔻是一种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外形像芭蕉,叶厚,果实状似葡萄,黄色,有辛香气,可入药。豆蔻花未大开时丰满,俗称“含胎花”,因此成为少女的象征。
7、几十年过去了,曾经的青年学子,已经是半生荏苒。尽管斯人已逝,但老师的言容笑貌宛如昨日,老师的教诲言犹在耳,特别是这件事对我的教育和影响永远不会消失。它提醒我学无止境,告诫我谦虚谨慎,促使我奋发进取,鞭策我勤恳工作,鼓励我真诚待人。
8、这些孩子正值豆蔻年华,充满朝气。
9、忽然有一天,刘文炀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指着我刚刚在校报上发表的《农村教育调查启示录》,一边认真评点,一边翻着厚厚的《辞海》,给我一字一句地讲解起“豆蔻年华”的含义来。我这才注意到,在文章中“有那么多正值豆蔻年华的中学生”一句下面,重重地画着一条红线。
10、女孩子幼年时被称为髫年,因为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也称作垂髫。十三岁左右为豆蔻年华,取唐代诗人杜牧诗中之意。十五岁为及笄之年。古代女子十五岁就把头发梳拢起来,挽一个髻,插上叫做笄的首饰,叫笄礼。加笄后就表示她已成年,所以女子到了成年,叫“笄年”,又称“及笄”。
11、·春天,我欠你一个亲吻
12、译文:岁月抵达桑榆之年的迟暮,光影和声响都已无法追回。
13、释义:年龄代称,古人指女子十二岁的年龄。 女子12岁称金钗之年
14、我要谢谢你给我一点甜蜜
15、黛玉到荣国府后,贾母百般怜爱,和宝玉“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第二十八回,黛玉感花伤己,一曲“葬花吟”唱倒贾宝玉,宝玉一句“既有今日,何必当初”拦住黛玉。黛玉问:“当初怎么样?今日怎么样?”宝玉叹道:“当初姑娘来了,那不是我陪着顽笑?凭我心爱的,姑娘要,就拿去;我爱吃的,听见姑娘也爱吃,连忙干干净净收着等姑娘吃。一桌子吃饭,一床上睡觉。丫头们想不到的,我怕姑娘生气,我替丫头们想到了……”
16、豆蔻年华是指女子13岁,古时期人们通常会用一些代称表示自己的年龄,例如襁褓指的是未满周岁的儿童,及笄指女子15岁,加冠指男子20岁。豆蔻出自杜牧的《赠别》的诗句中,形容十三岁的女孩就像二月初枝头上的豆蔻花。古人喜欢用代称表示自己的年龄,襁褓指的是未满周岁的儿童,及笄指女子15岁,加冠只男子20岁,而立之年指的是30岁,不惑之年所指40岁,知名之年指50岁,花甲之年指60岁,古稀之年为70岁。
17、趣知识:世界上毒的章鱼是什么?
18、古代中国男子二十岁算成年。行"加冠之礼",以示成人,在此之前都是梳发髻,也称"总角"。三十而立,指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并且在某一方面需要有所建树和成就。
19、(专栏作家)云飞,在报刊和网络媒体发表有散文、诗歌作品等,现居陕西城固县。
20、(4)你却说叔宝与你髫年有一拜,是童稚之交。
二、豆蔻年华的意思和典故
1、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2、13~15岁——舞勺之年;
3、朋友,当你迎来豆蔻年华的生日时,愿你像一棵青青的翠竹,节节向上,而又处处虚心。
4、(例子)它含苞待放时,上面露出一点小花苞,像一个小樱桃。
5、20岁(女)——桃李年华;
6、读音:biào méi zhī nián
7、一定又是一个美丽的早上
8、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9、(1)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万一禅阒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10、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11、她还只是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
12、女子十六岁称为“二八年华”、“破瓜”、“瓜字初分”。二八是指“二个八的年纪”,又“瓜”字在隶书及南北朝的魏碑体中,可拆成二个八字,八加八就是十六。而女子到了出嫁年龄称为“摽梅之年”,取自《诗经·召南·摽有梅·序》:“摽有梅,男女及时也。”摽梅,原意是指梅子成熟后从树上掉落。
13、至30岁(女)——半老徐娘;
14、风烛残年是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晚年。风烛:风中燃烧的蜡烛。
15、古人封建的宗法制度十分重视子嗣,早点结婚就能早点生子,因此他们崇尚早婚早育。古人认为女子十五岁及笄算作成年,在她们十三四岁便已经展现出了独特的风姿。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16、书中接着写道:“次日起来,省过贾母,因往王夫人处来,正值王夫人与熙凤在一处拆金陵来的书信看,又有王夫人之兄嫂处遣了两个媳妇来说话的。黛玉虽不知原委,探春等却都晓得是议论金陵城中所居的薛家姨母之子姨表兄薛蟠,倚财仗势,打死人命,现在应天府案下审理。如今母舅王子腾得了信息,故遣他家内的人来告诉这边,意欲唤取进京之意。”
17、反义词:风烛残年桑榆暮景人老珠黄
18、·我的村庄,我心栖息的地方
19、这是杜牧在扬州期间,写下了这首诗赠给一位歌女。诗中用早春二月初树梢上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来比喻十三岁的少女。因此,豆蔻后来就被用来专以形容四岁的年轻美少女。豆蔻,也可写作“豆蔻”。
20、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正值春年少的人,要珍惜时光,努力进取,用知识武装自己,以免虚度人生。正所谓“须防白发催人老,莫让年华复水流。”
三、豆蔻年华的意思解释词语
1、“豆蔻年华”之“豆蔻”是从上述植物引申出来的意思,指十三四岁的少女、处女而言。这源自唐代杜牧的《赠别》诗中有“婢婢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大意说柔弱美丽的十三岁多的少女,像是二月初起刚发芽的豆蔻梢头的嫩芽呢。看,豆蔻原来比喻嫩芽,关键是说十三四岁的少女。再加上“年华”二字,更清楚点明了这个令人喜爱、亭亭玉立、含苞欲放的美丽的年龄时段。
2、(1)有人说,春天的雨,是少女,正直豆蔻年华;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人。
3、趣知识:颗爆炸的原子弹名叫什么?
4、这是杜牧离开扬州的时候,写给一位只有十三岁左右名叫张好好的风尘女子的诗。这位柔弱美丽的少女就像图中一样,如二月初刚发芽的豆蔻嫩芽,含苞待放。因此,前人也曾有注解:“牧之诗咏娼女,言美而少,如豆蔻花之未开。
5、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6、这三种豆蔻都可用于烹调食物,一般是用在卤味的香料中。要想卤味好吃,这个香料是必不可少的,小茴香、大茴香、花椒、香叶、豆蔻、肉蔻、桂皮、辣椒、草果等十几种调味料,就看如何去进行搭配,卤出一锅香飘十里,令人垂涎三尺的好食。
7、造句:古时候,女子十五岁的年龄称为及笄之年。
8、十三四岁的少女姿态袅娜,举止轻盈美好,就像二月里含苞待放,初现梢头的豆蔻花。
9、豆蔻年华是指女子四岁。也有人用作泛指十三至二十岁。出自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16岁是花季,17岁是雨季
10、许家有子,豆蔻年华,梦若星辰,别是笙歌。
11、(出处)高阳《玉座珠帘》上册:这样的挑选,有名无实,纵使貌艳如花,但含苞待放,十分颜色只露得十分。
12、第二十五回的时候,宝玉中了马道婆的魇魔法,生命垂危。癞头和尚及时出现,他对通灵宝玉说:“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通灵宝玉和贾宝玉一起来到人间,它十三岁了,那贾宝玉就是十三岁,黛玉就是十二岁,二人有了初恋也就不足为怪了。
13、到了第六回,宝玉和袭人做那事时,宝玉该是十二岁,正值青少年生理成长的过渡期,袭人十四岁,已经性成熟了。
14、2015级中二(3)班学生
15、豆蔻年华的意思是指少女十三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豆蔻年华”来源于唐代诗人杜牧的诗《赠别》“娉娉婷婷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相传诗人杜牧曾经在扬州做官,后来要离开扬州回到长安,于是他在分别之际给扬州相好的歌妓张好好写了这首《赠别》,张好好正是一位13岁左右的少女,所以诗人用豆蔻花来形容她柔美轻盈的身姿。豆蔻年华的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示例: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一遇到女人,可就要发挥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是‘豆蔻年华,玲珑可爱’。”石三友《金陵野史·秦淮歌星王熙春》:“来此演出的歌女,有半老的徐娘,有豆蔻年华的少年,也有未成年的幼童。”
16、唐·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17、[近义词]黄金时代、金色年华、黄花少年
18、读音:jin chai zhi nian
19、豆蔻十七八指的意思是女子十七八岁,正是女孩子的豆蔻岁月,美好年华的意思。豆蔻一般是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实际上是一种初夏才开花的植物,但是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没有成年,所以称还没有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20、读到《梦想》《糖果》《双胞胎》三首诗歌的那一刻,我一下子想到了顾城和冰心的几首诗歌,那种纯真、甜美的童年味道油然如花开。
四、13岁豆蔻年华的意思
1、豆蔻年华的意思:豆蔻:一种花色淡黄、果实含香可入药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少女。指少女十三四岁的妙龄年代。
2、豆蔻年华,汉语成语,拼音是dòu kòu nián huá,意思是指少女十三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出自唐·杜牧《赠别》诗。
3、方方正值豆蔻年华,十分漂亮。
4、第六十三回,众姊妹掣花签,袭人取了一枝桃花,题着“武陵别景”,还有一句旧诗:桃红又是一年春。注着:“杏花陪一盏,坐中同庚者陪一盏,同辰者陪一盏,同姓者陪一盏。”大家算来,香菱、晴雯、宝钗三人皆与袭人同庚。
5、该词早的典故出自唐朝诗人杜牧《赠别诗二首之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这首诗是杜牧在三十岁时写的,在一次游玩时遇见一位,年纪大概十三左右的美貌女子在街头卖艺时写下了的一首诗。该诗的释义是:少女的体态优美,很是可人,美丽不可方物,用豆蔻来比喻少女,而扬州城上这么多的女子,都不如这一位漂亮。从此豆蔻就被称为少女的专用名词。
6、十六岁(女)是破瓜年华。这是旧时文人将“瓜”字拆为二八字以纪年(瓜在隶书及南北朝魏碑体中可拆成两个八字)。
7、(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垂老之年
8、通常选用四季豆来雕刻,
9、青春豆蔻年华的意思是比喻十三四岁的少女。出自唐·杜牧《赠别》的诗中:“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这是杜牧离开扬州的时候,写给一位只有十三岁左右名叫张好好的风尘女子的诗。诗中形容这位柔弱美丽的少女,像是二月初刚发芽的豆蔻嫩芽,含苞待放。因此,前人也曾有注解:“牧之诗咏娼女,言美而少,如豆蔻花之未开。”
10、这个年龄的女孩子也是判逆时期,对什么都好奇,每个学校会分别为男学生和女学生,在学校的大礼堂上关于生理课知识的。
11、又与“豆蔻年华”巧妙契合,
12、另外,古人对人生不同阶段的年龄都有不同的代称,女子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特殊叫法。女子四岁称为“豆蔻年华”,典出唐朝杜牧诗中之意。十五岁称为“及笄”,古代女子年满十五岁而束发加笄,表示成年,又称笄年。据《礼记·曲礼上》载∶“女子许嫁,笄而字。”是说,女子成年许嫁才能命“字”,故女子尚未有婚嫁之约,称为“待字”。
13、关注“读书村”:每天十分钟,打开文学的美好
14、第三回,王夫人告诫黛玉不要理睬宝玉,黛玉说:“在家时亦曾听见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由此可知,宝钗大黛玉三岁。
15、[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垂老之年
16、[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17、豆蔻一词,典出唐朝杜牧《赠别诗二首之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意思是说,姿态轻盈举止优雅正是十三年华,就像二月初枝头上含苞待放的豆蔻花。看尽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人,卷起珠帘故作娇俏的美女没有人比得上她。
18、(3)说这话的是一个年纪正值髫年的女童,扎两只小辫,好不活泼。
19、“豆蔻年华”来源于唐代诗人杜牧的诗《赠别》“娉娉婷婷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相传诗人杜牧曾经在扬州做官,后来要离开扬州回到长安,于是他在分别之际给扬州相好的歌妓张好好写了这首《赠别》,张好好正是一位13岁左右的少女,所以诗人用豆蔻花来形容她柔美轻盈的身姿。
20、反义词:风烛残年、桑榆暮景
五、豆蔻年华的意思
1、当然豆蔻也有十分高雅的时候,古时的文人才子在大多数情况下会选择使用三种中的白豆蔻进行和香,与沉香、檀香、零陵香、乳香等材料一起处理,用印模制成饼烧。
2、后语:大量粉丝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赞,以示鼓励!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3、现在很多手作也开始香牌制作预约,欢迎咨询。
4、刘老师博学多闻,尤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汉语言和文学专家。老师身材微胖,习惯穿灰色的西装外套,简朴而端庄。课堂内外,老师始终保持着谦和的微笑,仁爱慈祥。他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在我的眼中,既是令人敬重的师者,更是和蔼可亲的长辈。在课堂上和老师互动不多,课下交流也很少,始终抱着一颗敬畏之心,但是,和刘老师之间的“一词”之缘,不仅加深了我对他认识,而且至今念念不忘。
5、点缀阳绿葱翠的翡翠蛋面,
6、(例子)尽管她自称已是桑榆暮景,但是她对男人仍然很有吸引力。
7、前面说黛玉进贾府应该是七岁,现在又说十一岁似乎也对。这四年的差头,差哪儿呢?是作者没交代清楚吗?答案是否定的,是我们没看明白。
8、意思是比喻十三四岁的少女。出自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9、点下边链接,欣赏读书村精彩微刊↓↓↓
10、(解释)形容花朵将要开放时的形态。也比喻将成年的少女。
11、可见,作者的叙述丝毫不乱。
12、另附:不满周岁——襁褓;
13、她正值豆蔻年华,当然显得分外美丽。
14、们一起走过了春意盎然的年华。祝你生日快乐!
15、这姑娘正值豆蔻年华,看起来颇有几分动人。
16、白豆蔻,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与它药合用,可温中止吐,开胃消食,促进消化。对胃冷恶心,小儿吐乳也有疗效。
17、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除。
18、[成语解释]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19、释义:指幼童时期。在古代,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8岁又称"龆年"。
20、趣知识:“美”字初的含义是什么?
1、(2)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龚自珍
2、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一遇到女人,可就要发挥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是‘豆蔻年华,玲珑可爱’。”
3、(解释)夕阳的余辉照在桑榆树梢上。指傍晚。比喻晚年的时光。
4、趣知识:“黎民百姓”中“黎民”初指的是什么?
5、这是杜牧离开扬州的时候,写给一位只有十三岁左右名叫张好好的风尘女子的诗。诗中形容这位柔弱美丽的少女,像是二月初刚发芽的豆蔻嫩芽,含苞待放。因此,前人也曾有注解:“牧之诗咏娼女,言美而少,如豆蔻花之未开。”
6、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7、第三回回末,睡觉前,袭人欲拿通灵宝玉给黛玉看,黛玉体贴人,连忙阻止:“罢了,此刻夜深,明日再看也不迟。”随后,大家安歇。
8、女子二十岁称为“双十年华”、“桃李年华”。双十就是二个即二十;又二十岁正如桃花、李花盛开时的艳丽动人。另女子二十四岁称为“花信”,每年春天,花开季节所吹的风称为“花信风”。小寒至谷雨,四个月共有八气二十四候,每气有三番,每候有一种花的信风,故又称为“二十四番花信风”。因此,古人认为要吹过“二十四番花信风”才会进入夏季。
9、近义词:含苞待放、金色年华
10、24岁(女)花信年华;
11、意思是指少女十三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12、豆蔻年华,汉语成语,拼音是dòukòuniánhuá,意思是指少女十三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出处: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13、按古代的婚俗,十三岁的女孩都可以结婚了,岂有和别的男孩“一床上睡觉”之理。即使按书中说的,黛玉当时睡在“碧纱橱”内,宝玉睡在纱橱外的床上,恐怕也不是事。显然,“十三岁了”是有人后加上的。
14、趣知识:世界上寿命短命的花是什么花?
15、春天的花卉很多,为什么独独选中豆蔻花来比喻少女呢?原来豆蔻含苞之时,显得丰满,因此民间俗称其为“含胎花”,在诗文中也常用它来比喻处女。在各色豆蔻花中,又以红豆蔻花为美,其花芯中央有两瓣相并,形似同心,一向被视为爱情的象征,清人诗云:“结就同心蕊,因标连理枝。”指的就是它。后世吟咏豆蔻的诗,大多含有这种寓意。
16、[典故出处]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17、点读作者云飞新文章:
18、(出处)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19、读音:jí jī zhī nián
20、[反义词]风烛残年、桑榆暮景、人老珠黄
1、释义:泛指四岁的姑娘,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2、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指女子十三四岁时。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3、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4、释义: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5、豆蔻年华(dòukòuniánhuá)意思: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指女子十三四岁时。出处:唐代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例句:方方正值豆蔻年华,十分漂亮。近义词:含苞欲放、含苞待放、金色年华、黄花少年、二八年华、及笄年华、锦瑟年华、含羞待放、黄金时代。反义词:桑榆暮景、人老珠黄、风烛残年、有生之年、不惑之年。
6、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7、近义词:黄金时代、金色年华
8、本诗作于大和九年(835)去扬州时,或谓所赠即名妓张好好。牧之有《张好好》诗,序言好好年正十三。此诗妙在用比喻而融浑无间。“豆蔻梢头二月初”,既承上喻十三少女,又下启“春风十里”,愈见花之芬芳,人之妙绝。逼出末句谓十里路上珠帘卷处,无数佳丽,总不如伊人。即《诗·绿衣》“有女如云,匪我思存”遗意。
9、例句:方方正值豆蔻年华,十分漂亮。这些孩子正值豆蔻年华,充满朝气。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下
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