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12字爱国古诗作品
1、C.末两句由画面引出声音,诗人描写的视角由近处转向远方。
2、诗中是怎么描写太行山地势的?(磴道盘且峻,巉岩凌穹苍。)能不能用个词语概括?险峻。
3、D.尾联写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终境逢生,别有洞天。
4、1有人认为颈联“光逼流萤断,寒侵宿鸟惊”的景物描写与作者中秋赏月的愉悦是矛盾的,你同意吗?说说理由。
5、《齐安郡中偶题》前两句诗纯写景物,但从诗人所选中的落日、烟柳之景,令人感到:画面的景色不是那么明快,而是略带暗淡的;诗篇的情调不是那么开朗,而是略带感伤的。这是为引逗出下半首的绿荷之“恨”而安排的合色的环境气氛。四两句写从溪桥上所见的荷叶受风之状,别有所会地写出风荷的神态、情态。当然,风荷原本无情,不应有恨。风荷之恨是从诗人的心目中呈现的。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贯注到无生命的风荷之中,带着自己感情色彩去看风荷“相倚”、“回首”之状,觉得它们似若有情,心怀恨事,因而把对外界物态的描摹与自我内情的表露,不期而然地融合为一。这里,表面写的是绿荷之恨,实则物中见我,写的是诗人之恨。
6、小孩子欢快地躺在落叶堆里玩耍(或:在厚厚的落叶堆里酣然入睡),夕阳西下,一群群鸟雀在稻田上空飞翔,喳喳喳地叫得正欢。
7、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8、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9、(注)①狐:一作“孤”。②窦:沟渠。③羽:箭尾上的羽毛,即箭翎,引申为箭。
10、(1)过渡:总得来说,人间自有真情在,帝王家骨肉相残,普通人还是很重视亲情、友情的。这次剩下的6首诗歌都是讲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思念朋友的。我们每读一首,都找一找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再连起来说一说这讲了一件什么事。
11、转为颈联,或写意、写景、书事、用事引证,与前联之意相应、相避,在变化不穷
12、1本题考查把握诗句感情。
13、C.第二句中的意象“流莺”“燕飞”表现了春天的活力,体现了暮春时节的勃勃生机。
14、本题考查诗句的寓意。分析诗句寓意,要结合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去分析。梅花生长在“迥临村路傍溪桥”,从生长环境中表现早梅的高洁品格。花草本无知,不会选择生长环境,但这里诗人在真实的景物中,融入人的思想意念,仿佛寒梅是有意远离村路,而到偏僻的傍溪近水的小桥边,独自悄悄地开放。这就赋予早梅以不竞逐尘世、无哗众取宠之心的高尚品格。
15、首联“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写诗人登高所望见之壮丽景色:只见晴空丽日,山水如画;辽阔的天宇下,黄河滔滔流水自西而来,奔向远方,傍河的群山向河西连绵而去。塞上逢秋,天高气爽,金城的秋色,在诗人眼中却比咫尺图画还美。这两句中,“满晴空’的“满”字,“胜画中”的“胜”字,都是饱含感情笔墨,倾注了诗人对金城秋色的由衷赞美之情;
1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杜牧《泊秦淮》
17、据此,这首诗是以女性的口吻,在悲伤、痛苦之中,情真意切而又含蓄地表达了离别之恨、缠绵的相思之苦和对爱的执着之情。
18、☞初中生名著电影汇总,在线观看(附中考名著书目)
19、这些资料,可以在百度上找到,这也不是啥偷懒的事。
20、短榻孤灯里,清笳①万井②中。
二、关于爱国的诗112字
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两句诗的意思是:掬一捧泉水,泉水照见月影,好像那一轮明月在自己的手里一般;拨弄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这两句诗写山中胜事,从“掬水”“弄花”的动作中显出诗人的童心不灭与陶醉之意,物我交融,具有古典的美妙意境。所以,纪录片以“掬水月在手”为题,不仅使古典诗词的美妙意境与研究者叶嘉莹女士的古典之美相交融渲染,而且能表现出叶嘉莹女士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沉醉与执着。
2、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3、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内容。
4、贺知章在唐玄宗天宝三载(744),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时已八十六岁。此时距他离开家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他心头有无限感慨,于是写下了这组诗。六年级上册选了《回乡偶书二首》其一。第一首诗在抒发诗人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第二首诗抓住了家乡的变与不变的对比,流露出诗人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之情。这两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感情自然逼真,充满生活情趣。
5、说到诗词的创作手法,其或者各种技巧,无非是后人根据大量的经典总结整理出来的,
6、(2)示例:这一联从视觉角度描写了缤纷的落花,清澈的流水,表现出环境的清静(优美宜人)。
7、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8、为了便于学生系统化学习和掌握,《背会这306首,小学诗词不用愁》按年级和课外补充共分成了7个部分:
9、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0、1下面对本词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是()
11、映叶黄鹂还自语,傍人白鹤亦能驯。
12、院静闻疏雨,林高纳远风。
13、好的诗词作品,就一定是借用这种手法,立刻印发读者心中的共鸣,引发读者的想象。
14、(4)小结:这首诗正是因为唱了反调,从一般人想不到的角度写,因此千古留名。
15、1诗的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大雁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路途中的孤独寂寞。
16、☞2020春学期丨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补充习题》答案
17、(译文):只有山河依旧,长安沦陷国家破碎,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家在鄜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18、▍标签:小学语文文学常识
19、其实我以为,作为一个普通的古典文学,诗词爱好者,记住,是普通的,那么我们倒是大可不必费神费力去搞清楚其所以然,只要知道其存在即可,毕竟不是拿来做深入的研究的我推荐一个简单的方法,
20、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三、112字古诗作品图片冫
1、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2、干戈寥落四周星(复:几曾识干戈,义:战争)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2)我认为是忧伤的,尾联中说,东南仍然处于战火之中。请不要让我这位遭受贬谪孤舟漂泊的人听到战鼓的声音吧。否则,我将是多么的痛心疾首啊!表现了诗人对东南一带战乱频仍的关切和忧虑,同时,“孤”“客”等词也表现出诗人被贬谪的失意孤寂。
5、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中重点词语的能力。要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分析。此诗是作者被贬途中所作,心境一定是落魄、惆怅、迷惘的。“隋苑”指隋炀帝在扬州建造的园林,“迷”写出诗人远离隋苑路途迷茫,同时又是心境的体现,写出他被贬后内心的迷惘和惆怅。
6、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7、根据“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知夫妻二人分离的原因,因为多年战争,丈夫守边,妻子只能独居家中,隐晦了表达了作者对战争长年不断,给百姓带来离乱之苦的不满与愤懑。
8、北场芸藿①罢,东皋刈黍归。
9、通读本诗,由诗中“清江、长夏、堂上燕、水中鸥、老妻、稚子、故人”等词可知,诗人杜甫描写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场景,再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所以选项中“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表述有误。
10、文博找到下面两幅图,你认为哪幅图更适合作为朗诵时的背景?请说明理由。
11、诗歌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表现了屋主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2、山光物态弄春晖:春光幻照之下,山景气象万千。弄:玩弄。
13、仔细分析这两首诗,《钱塘湖春行》这首诗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水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中,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抒发了白居易对西湖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而《南湖早春》这首诗是白居易遭到贬谪后在江州时所留下的,此时国家内忧外患,国势日益衰微,而诗人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无计可施,表现出一个被贬之人的痛苦与无奈。诗的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时节明媚动人的秀丽风光,后两句表现了诗人被贬谪以后的抑郁消沉情绪。作者运用了衬托的写法,以美景来衬托自己的忧郁之情。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14、(1)下面四首诗,写的不是菊花的是()
15、玉人何处教吹箫(第四声,同“不教胡马度阴山”)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