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主要内容(精选137句文案)

励志句子
评论 2024-04-24 08:46:04 浏览

一、苏霍姆林斯基代表作

1、代表作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

2、10年前,应乌克兰之邀,我有幸成为中国代表团成员之与全国著名教授、校长一同前往乌克兰,参加“第三届国际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研讨会暨纪念苏霍姆林斯基90周年诞辰纪念大会”。那次乌克兰之行让我获益匪浅,我是苏霍姆林斯基忠实的“粉丝”,在很多平台我谈论过他的教育思想、教育艺术、儿童观,其实从他以及乌克兰这片土地上,我还能感受到文学的力量。

3、恐怕有些老师不会这样,他们会把业余时间全部用于自己的爱好,有的老师甚至可能将“自由支配的时间”全部用于打麻将!

4、再重复一遍:“教师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这对于学校是真正的威胁。”

5、作为孩子们的老师,他应当看见的是每一个孩子的不同点,在课堂上应该了解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智力水平和能力水平,由此在提问题或者布置作业时,在他们没有察觉时有所区别,而不能用同样的问题向所有的孩子提问,要求他们有同样的回答,这样是对孩子的损害。教师应当注意的是,关注每一个孩子自己的提升和进步,尤其是那些反映慢的孩子,可能孩子的回答并不能让教师满意,但教师的表扬比回答问题本身更加重要。

6、他说:“我们形成学生的某种品质,并不是单凭某种措施完成的,而是种种信念和实践的结合。因为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并不是由某个螺钉装配起来的,而是和谐教育的结果。”

7、就“儿童”的认识,他写道:“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8、1928年,乌克兰人通过转译法文本第一次接触到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阿Q正传》。1929年,《阿Q正传》俄译本(鲍•亚•瓦西里耶夫译)由列宁格勒激浪出版社出版,其后在苏联有4种俄译本,还有20多种苏联各民族文字的译本。1956年苏联著名作家鲍•尼•波列沃依访华时,曾经对与鲁迅友谊颇深的翻译家曹靖华说:“30年代最初读到《阿Q正传》俄译本时,发现书中描写的不是帝王与妃子们的逸事,也不是神话传说,而是苏联人民迫切关心的中国被损害、被侮辱的普通百姓的悲惨命运。”有意思的是,他很同情“阿Q”的悲惨遭遇,不甘心“阿Q”就这样被无辜杀害,便将这部作品改编成剧本——《阿Q在广州的街垒上》,结尾处让“阿Q”在共产d员的引领下,走上了革命道路。

9、“这种准备究竟是什么呢?这就是阅读。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江河。阅读不是为了明天上课,而是出自本性的需要,出自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想使备课不成为单调乏味地坐着看教科书,那就请读科学作品,要使你所教的那门科学原理课的教科书成为你看来是最浅显的课本。要使教科书成为你的科学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而你教给学生的只是这门知识的原理。到这个时候,备课就不需要花几小时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周蕖、王义高等译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一版第27页)

10、更重要的是,对于每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而言,文学是导师、是路标、是绝望时的一抹亮色、是焦虑中的一份安慰,多少人在无尽的苦难与无边的烦恼中,用这样的方式,获得顿悟之后的解脱,隐忍之后的升华。

11、中庶子:苏霍姆林斯基是世界著名教育家,也是当前中小学教师最喜欢的教育家。因为他的作品总是“贴着”中小学教育实践的大地,总能从鲜活的日常教育生活中提炼出教育理论和理念。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是直面真实的教育问题的,也是最能有利于教育实践改善的。关于“五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也有精到的论述。

12、苏霍姆林斯基以及其他教育者也注意到这一点。他们强调,在孩子们刚学会学习和思考、思维刚起步的时候,父母应该注意把非技术操作层面的东西、人之所以称之为人的东西、德行的东西尽早输入给孩子。一些可以迅速习得的能力可以称为短时或者瞬时记忆之下的技能,而人和人之间的交流非技术的因素是最重要的东西。因此在新的时代,教育者要注意要跟孩子交流,尤其是情感上和精神层面的交流;父母更要尽早,可以从两三岁起就注意有目的对孩子的情感和精神层面的影响,因为这些是会留在长时记忆之中的。

13、苏霍姆林斯基:最受中国教育者欢迎的外国教育家

14、让教师们保证有“自由支配的时间”,而教师们有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则主要用于读书。这就是苏霍姆林斯基为教师们“减负”的目的。

15、一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它涉及的是小学儿童阶段的乐学生活;

16、通过对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的学习,一大批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有意识在实践中运用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以指导自己教育教学活动,其中有魏书生、李镇西、李吉林、吴辰等。被誉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的魏书生曾说:“多年来,为把学校办成一个学习的团体,我倡导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实践苏霍姆林斯基,从读教育名著开始,制定一生的读书计划,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

17、我国现在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青少年的思想有点混乱,出现了不少问题。但我们应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要求上进的,是可以教育的。只有有了这种信念,才能做好教育工作。

18、重复一遍:“为丰富教师的精神生活创造环境和条件,使他不要白白地耗费精力和宝贵的时间,去做那些琐碎无用和妨碍他的创造性努力的事。”

19、关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哪些妙招?|每周一问

20、在苏联读者看来,《阿Q正传》是20世纪触及中国国民灵魂的小说,充分表现出中国传统、精神以及人民的幽默感,鲁迅被认为是“中国的高尔基”。上世纪50年代乌中文化交流频繁,从1955年开始,以伊凡•契尔科为代表的汉学家集中将中国现代文学代表作由汉语直接翻译成乌克兰语,其中就有鲁迅的《故乡》(1957年)、《阿Q正传》(1958年)、《鲁迅选集》(1961年)等。“共同的时代问题”的共鸣,这些中国现代文学经典自然进入苏霍姆林斯基的视野。

二、苏霍姆林斯基主要内容

1、“儿童世界则是一个特殊的世界。儿童有他们自己的善恶和荣辱观念及人的尊严观念;他们有自己的美的标准,甚至有自己的时间长度:童年时代,一天犹如一年,而一年则是无限长的。我一向认为,进入童年这个神秘之宫的门,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一个孩子。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才不会把您当成一个偶然闯入他们那个童话世界大门的人,当成一个守卫这个世界的看守人,一个对这个世界发生的一切都无所谓的看守人。”

2、作者在把杂志上的文章整理成书时,增加了关于学校道德教育问题的一章,对其余各章也补充了一些新材料。

3、——这话可真是说在今天中国教师的心坎里啦!

4、布鲁纳、赞科夫、瓦·根舍因等人提出的教学理论,充实了教育学的内容,提高了教育学的科学化水平,被视为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

5、有缘相逢,来者皆客,欢迎再来!

6、作为一个传统,现在学校每年9月1日的开学仪式也是图书节,一般在村体育馆举行。这时,扮演童话角色的人物来到现场,随着校歌响起,知识王子举起象征智慧的火炬,科学女士讲述书籍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童话之家”邀请新生加入,十一年级的学生走近刚入学的小孩子,赠给他们每人一件纪念品——一本书,一年级的新生手持白毛巾排成一列,仿佛一只小鸟向知识海洋张开了白色的翅膀。学期中间学校还邀请家长参加学生阅览室的建设,活动在学校图书馆举行,邀请作家向孩子们介绍他们自己写的书,进行阅读知识竞赛,评选出“全班最佳读者”,父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书籍,将带有签名的图书作为奖品赠送给孩子们,并要讲述这本书的来源、价值。

7、1980年,我刚刚参加工作,即得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代表作《给教师的建议》,这是我教育生涯中最幸运的事情。苏霍姆林斯基以他娓娓道来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知道了该如何包容学生的错误、如何在教育的苗圃里静待花开,如何坚定而又小心翼翼地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随后,我又找来了他的全部著作,包括《帕夫雷什中学》《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要相信孩子》等,由此使我进入了一个教育的世界。

8、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9、《新教育之梦》朱永新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10、卡娅:信息技术的发展让现在的教育更加复杂,这一点在乌克兰也是一样的。因为在运用信息技术方面,孩子比我们成人要更快地掌握一些技能和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是孩子教老师、教父母了,这种变化自然就影响到了孩子与老师互动以及教与学的形式。

11、《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听课说课上课》周小山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12、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我这里只举出其中几点。从以上几点我们可以充分感觉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正是我们今天应该提倡的。

13、我们今天论坛的主题是“面向未来的课堂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怎么去把心灵献给孩子,有什么途径?

14、更要慎重对待惩罚。他说:“惩罚是一种敏感性强,不无危险的教育手段。”教师往往在运用这种手段时犯错误。有时教师认为极轻的惩罚,儿童却认为是极大的不公平。他说:“谅解对一个人在精神上的触动要比惩罚强烈得多。”

15、在学校里,智育当然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获得知识是为了以后能创造性地工作,造福于人类,成为一个文明的人。

16、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当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和1枚红星勋章等。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等教育专著。

17、顾明远:怎么在课堂上真正关心到每个孩子,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不仅要看到表面现象,还要看到它背后的一些原因。师生关系的构建非常重要,也很微妙,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举动都能体现他对学生的态度。我们在课堂上要关心到每一个孩子的表现,要真正看到每一个孩子的变化。苏霍姆林斯基在书里提到,他在头半年时间从来不会给学生打两分,尤其是第一次打分的时候,不打不及格的分数,就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18、《和老师的谈话》(苏)赞科夫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在今天这样的大数据的时代,一切都可以数据化、工具化,感情可以成为煽情的商机,故事可以集体团队化创作,情怀可以装点肆意兜售,在今天谈文学还有意义吗?文学还有自信力吗?我们还需要文学吗?我们还能安静地欣赏诗歌,还能静下心来读小说吗?文学和教育到底有怎样的关联?

20、顾明远:把心灵献给每一个孩子。

三、苏霍姆林斯基代表作

1、《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堪称苏霍姆林斯基的代表作,我想我定会重读这三本著作。其中《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是经典中的经典,成为教师行业的标杆,我在图书馆能看到国内很多类似的书籍,比如《给老师……建议》,以传承这一经典。这三本书把教师推向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扇崇高的大门。苏霍姆林斯基非常强调劳动、阅读、思考三者的作用,他详细的论述了劳动、阅读、思考在学习与生活中的地位。“劳动,是培养良心的重要源泉”、“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思考,不要死背”。

2、真的,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书,最明显的感觉就是在欣赏艺术品。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源于他的帕夫雷什学校的真实生活,他的每一部书、每一篇文章,都已融入到他的情感世界当中,成为了他生命的组成部分。教育的力量固然强大,但当它依附于说教,其作用就会终止。试想,如果苏霍姆林斯基文字生涩,词句干瘪,没有带给你审美的向往,在教育道路的诸多繁难面前,我们怎能借此获得慰藉与鼓励?

3、请勿在后台给我发消息,我一般不看后台消息,因为每天铺天盖地的“求助”我无法一一回应和满足,请理解!有事在每天的文章后留言即可。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

5、不仅这所学校,在乌克兰,苏霍姆林斯基的许多教育思想,已经幻化为奠基教育的基石,写入教育改革的国家文本。比如,强调民间故事、文学艺术的重要性,正是基于苏霍姆林斯基的倡导,大量这样的作品已经进入乌克兰中小学的教科书。按照他的教育体系开展工作的学校,在乌克兰大约有30至40所。

6、 帕夫雷什中学(苏霍姆林斯基著、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2月出版)

7、主持人:在你们的理解中,孩子的心灵到底指的是什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通过什么途径把心灵献给孩子?

8、主持人:第一个问题请问卡娅女士,请您回忆一下苏霍姆林斯基是在什么背景下写《把心灵献给孩子》这本书的?

9、在大班额情况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我们的心灵带给50个孩子,怎样做可能会更有实际一些?

10、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文集》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本人被誉为“教育思想的泰斗”。

11、卡娅:苏霍姆林斯基当年在回答一位教师来信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把心灵献给孩子,那把什么留给自己呢?我希望大家要想想这个问题。我的理解是,把心灵献给孩子的同时,我们不该留有铁石心肠和怨恨的心理,我们自己也会剩下一个非常完整的、善良的、满足的心灵。换句话说,请大家热爱自己的职业,请不要认为这是牺牲。

12、就读书来讲,他写道:“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的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

13、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和灵魂。而苏霍姆林斯基更是把自己毕生的“爱”献给了教育,献给了孩子们。在《我把心灵献给孩子》一书的前言中说:“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说:爱孩子。”(三—4)教师想爱孩子,必须要先了解儿童的基本情况。“不了解儿童,就不可能成为教育者。”(三—9)“热爱孩子”的观点和语言,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文章中俯拾皆是。

14、在苏霍姆林斯基面前,很多的忙碌而无为的教师低首沉思,我们教了十年、二十年、几十年的书,我们对教育产生了厌倦,我们对孩子产生了厌倦,我请你去马上去打开苏霍姆林斯基!回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文字里,你还感觉到教育的幸福!你会感受到教师在创造教育过程中,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断地得到丰富;你会感受到一个精神世界丰富的教者是那样的幸福与强大!

15、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都是具体的,其禀赋、才能、爱好和特长是各不相同的,要让它们充分发展,就要提供良好的条件。

16、学校思想室购进几本描写遥远的异国和自然风光的小书,五年级男孩尤拉看到其中一本高兴极啦,他激动地问老师:“我读完这本,还能给我别的吗?”

17、卢梭:《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的思想,教育观:自然教育与儿童本位。

18、《教育过程最优化》(苏)巴班斯基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读了这本书后,我不但对苏霍姆林斯基书中讲述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对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人格也充满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诚的心﹑火热的血﹑坚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时时不忘己任,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时时不忘贴近学生的心灵,给他们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他们的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的人才。教育专著《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4每次打开苏霍姆林斯基,每次细读苏霍姆林斯基,每次重读苏霍姆林斯基,总会为之怦然心动,总会不时地被震憾。

20、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也译作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等。

四、苏霍姆林斯基代表作是什么

1、正确答案:B解析:《教育诗篇》是马卡连柯的代表作;《教育学》是凯洛夫的代表作;《教学与发展》是赞可夫的代表作;《给教师的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代表作。

2、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3、驻足苏霍姆林斯基的书房,看到两边从地面到天花板的书墙,我震撼了。原来他的私人藏书还有许多是这样买来的。虽然经济上付出不少,但老师心里是满足的:如果没有书籍,老师将无力影响学生的意志,由于读书,青少年的兴趣像火一样被点燃起来。

4、苏霍姆林斯基很重视和谐教育中的道德教育。他形象地说:“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而同时又是人的个性的一个个别的特殊的方面。”

5、顾明远:对心灵的理解,在我看来,主要讲的就是精神世界。这本书里面很多都是讲培养孩子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提倡和谐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很重视人的精神世界,这一点非常重要,我想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之所以至今仍有现实意义、有价值,正是这个原因。

6、当然,这一切都是对真心热爱教育的教师说的。否则,就是对牛弹琴。

7、在学生毕业前夕,学校还要组织隆重的毕业典礼,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活动也是图书节。毕业生首先参观纪念馆,瞻仰教育家的手稿、作品和书房,告诫孩子们——“没有书的头脑就像没有翅膀的鸟”,提醒他们尊崇知识、永远爱上书籍;然后,全校师生到体育馆表演童话剧,回顾老校长写过的童话故事,师生共同做交流读书格言的游戏,书仙子送给孩子们一个读者备忘录——如何读书和利用图书;最后,一年级学生给每个毕业生献上鲜花和题有临别赠言的一本书,毕业生向学校图书馆捐赠图书,学生代表向老师和学校致答谢词。

8、想要免费阅读本书么?那就来参与我们的活动吧!

9、瓦根舍因范例教学

10、顾明远:明远教育书院名誉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11、《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苏)苏霍姆林斯基著 科学出版社出版

12、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d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3、《普通教育学》(德)赫尔巴特著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4、1970年,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出版的《终身教育引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公认为终身教育理论的代表作。

15、——李镇西,新教育研究院院长

16、(3)瓦·根舍因

17、教育名家顾明远,窦桂梅、李希贵、李镇西在读过《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后,这样说……

18、《年轻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我把心献给孩子》 《学生的精神世界》 《教育的艺术》

19、特别提示:本活动系为推动教师读书发起的公益活动,如发现有人恶意冒领图书,将被赠书出版社列入黑名单。

20、弱小的萨沙看到蔷薇花被大雨打掉了两片花瓣,就心疼地掀起雨衣,轻轻地遮在粉红的蔷薇花上。萨沙学会了保护弱小者,他不再是最弱小的了。

五、《苏霍姆林斯基》

1、那么,是文学成就了苏霍姆林斯基,还是苏霍姆林斯基文学式的教育成就了别人?这些问题不必追问,但可以肯定地说,文学熏陶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目前,这个国家的社会体制、经济体制在不断变化,教育的观念也在变化。然而,抛开苏霍姆林斯基的“文学”不说,40年后的今天,当你踏上他的祖国,你亲眼见到一个个存在着的“文学室”,亲耳听到乌克兰人对文学的敬畏,你就会相信,他们依然没有忘记文学,没有忘记对美好的追求,对未来的坚信。

2、1960年他写了一本书,就叫做《要相信孩子》。这是他的教育信念。他说:“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爱好和长处,有他自己的先天素质和倾向。必须发展这些东西,必须创造条件使这些学生能最充分地发展这些长处。”每个教师都应该有这种信心。

3、中国教育新闻网由教育部直属机构中国教育报刊社主管,是专业的综合教育门户网站,涵盖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发布权威政策解读,提供各类考试信息、会议信息及教师招聘、培训等专业服务。

4、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就显得更加的重要,因为此时的教师就不只是知识的搬运工,更多的是孩子的陪伴者,我想问一下二位,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又有什么新的意义?

5、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是实践的科学,在其著作中无处不体现着这一点。劳动的力量如此之大,是我以前没有意识到的。他用无数实例说明了人在成长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6、主要成就 两枚列宁勋章 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

7、时过境迁,我们依然能从其著作中汲取某些有意义的内容,这些内容能够为我们打开新的视角、启示我们新的想法。例如,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苏霍姆林斯基给中小学老师提出了100条卓有成效的建议。

8、我想,苏霍姆林斯基对阅读重要性的论述大家已经很熟悉了,我这里不用多说。只引述他一段话:“真正的教师必须是读书爱好者:这是我校集体生活的一条金科玉律,而且已经成为传统。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学校也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许多方面都很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有能为我们经常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帕夫雷什中学》赵玮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2月第一版第50页)

9、他认为每个人身上都具有某些好的素质,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素质。他说:“每一个儿童身上都蕴藏着某些尚未萌芽的素质。这些素质就像火花,要点燃它,就需要火星……教育最最重要的任务之就是不要让任何一颗心灵里的火药未被点燃,而要使一切天赋和才能都最充分地发挥出来。”

10、在课堂上应该了解不同孩子的智力水平、能力水平,甚至当时的情绪状态,在提问或给他们布置作业的时候,要在他们察觉不到的时候体现出区别。不能用同样的问题去问所有的孩子,并要求同样的答案。对于那些反应比较慢的孩子,如果他回答对了应该要给他表扬,如果回答得不完美也应该给他表扬,因为这个表扬比他的回答更重要,要看到他自己比之前的进步。

11、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些话,我估计当时苏联的中小学教师负担也不轻,虽然未必有今天中国教师的负担重。所以,作为校长的苏霍姆林斯基也面临一项工作:

12、苏霍姆林斯基有着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

13、作为一名教师,很少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作为学生的家长,也极少有人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在教育下一代时,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

14、教师在课堂上创造的精神饱满和乐观愉快的语调,在培养学生牢固持久的学习愿望和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方面,具有极大的意义。

15、有一点应该铭记:教师只有提升自己的素质,加强各方面的学习才能防患于未然,一以概之就是要会读书,有思考力。教育专著《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2我在看完朱永新教授写的《我的大学理想》与《我的阅读观》之后对教育这个神圣的词有了更多的渴望。书中大量引用了乌申斯基、马卡连、昆体良、加德纳、孔子、苏霍姆林斯基等著名教育家与学者的著作,使得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对于教育的理解如此浅薄,没有体系。

16、翻译: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肖甦

17、 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和《学生的精神世界》、《致女儿的信》、《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等教育专著收在《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为师范学生入学必读。

18、他认为,教育最高的境界是自我教育,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是教育最崇高的任务;教育最佳的方式是让学生感觉不到教育与训话的同时能收获良多,并引起学生的思考;教育最好的结果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展现自己的特长并不断积累自己的信心与能力去发挥自己的特长;对于教育学校的领导,他认为:“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这句话成为教育职业的至理名言。

19、特别说明|先前发布的一版因现场记录整理有误,经顾明远先生审阅修订了两处:一是《把心灵献给孩子》这本书不是顾老翻译的,而是由原北师大外国教育研究所的老同志翻译的;二是记忆力的发展高峰期是十四五岁。特此更正。

20、在《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中,苏霍姆林斯基说:“我越来越认识到,一个人如果缺少真正的阅读,缺少那种震撼他的理智和心灵、激发他去深思生活和考虑自己前途的阅读,那将是很大的不幸。我们应当尽量让好书成为青少年的朋友,并使他们每天都跟这个朋友单独相处,哪怕一天只有一小时也好。”(《和青年校长的谈话》赵玮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6月第一版第97页)

1、欢迎扫码关注“镇西茶馆”

2、因此,解决备课时间太多,是苏霍姆林斯基“减负”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他的答案很奇妙:用一生的时间来准备每一堂课!

3、他的话语中充满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强调每个教师都应该想一想,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4、对祖国、对劳动、对长者、对别人的关心,都应在孩子开始观察、开始认识、开始评价周围世界的时候就着手培养。

5、因此我决定拜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在20xx年国庆长假里,我把自己锁在屋子里,过着“吃饭—看书—休息”加上晚上锻炼的简单而充实的生活,也让我掀起了对于教育理解的那份狂热,还有一夜梦见苏老对教育的狂热所散出那灿烂光辉的光芒。在这近4500页的长卷里,掩藏着苏霍姆林斯基倾注着所有的心血:《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集体的方法》、《年轻的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帕夫雷什中学》、《和青年校长的谈话》、《论文集》。

6、卡娅:我想补充苏霍姆林斯基对心灵的理解。“看到”孩子是一种理解,“看见”孩子、正视孩子又是一种理解。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但是看见孩子却不那么容易,因为看见孩子包括看见孩子内心的东西。对老师来说,我们应该要看见不同的孩子,看见每一个孩子的不同点。

7、为教师“减负”,即让教师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

8、为什么经常在一年级就会出现成绩不好、落后的学生呢?这是因为在智力劳动领域中没有对孩子个别对待。他说:“教学和教育的艺术和技艺就在于揭开每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

9、苏霍姆林斯基说:“应当尽可能给教师留出更多的时间用于自学,让他们从书箱这个最重要的文化源泉中尽量地充实自己。这是全体教师精神生活的基础。”(《和青年校长的谈话》赵玮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6月第一版第82页)

10、①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他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11、卡娅:俄文版的标题是《我把心灵献给孩子》,中文版把“我”隐去了,我理解的这个“我”应该代表所有教育者、所有老师。我在最新版里面增加了一些内容。因为我发现父亲手稿中有一些内容在以前出版的时候被删了,我又重新加进来了。

12、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古老的话题,也是常青的话题,我们今后可能还要继续讨论下去。特别是我们国家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一些封建思想还残留在我们的脑子里,成人怎么把孩子当作自己的主人,成人怎么理解孩子,怎么真正把心灵献给孩子,都需要继续探讨。

13、 瓦·亚·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在乌克兰国内人人皆知并喜爱,而且在国外许多国家也被广为出版。如众所周知的《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女儿的信》以及某些论文和小故事。 他的作品每一新版都引起了人们更大的关注和浓厚的兴趣。

14、在景色宜人、空气清新的森林,在赏花聊天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这雨演绎了一出动人的戏:妈妈把雨衣递给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递给了萨沙,这件雨衣就是一份关爱,这关爱传递到每个人的心里。

15、苏霍姆林斯基是中国很多教师熟知的一位乌克兰教育家。他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是被很多老师奉为圭臬的教育经典著作。

16、苏霍姆林斯基是我国教育界最熟悉的名字,他虽然离开我们已经有48年的时间,但他的思想一直在世界各国流传,而且至今仍闪发出耀眼的光芒。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形成不是偶然的,是与他所生活的时代密切相关,与他的成长密切相关。他热爱生活、热爱孩子、热爱教育。在帕夫雷什中学担任校长几十年,从来没有离开过课堂、离开过学生。他担任班主任从一年级一直到十年级学生毕业;他带领学生到田野到社会去体验劳动体验生活;他研究三千多名学生,探索儿童成长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苏霍姆林斯基逐渐形成了自己系统的教育思想。

17、一位学霸,从小学到博士的50条学习感悟|干货

18、《早期教育与天才》(日)木村久一 海南出版社

19、与道德教育紧密相连的是美育。他认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美育的最重要的任务是教给儿童从周围世界(自然界、艺术、人与人的关系)的美里,看出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挚,从而在自己身上来确定这些美的品质。”

20、他首先分析原因:“为什么教师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呢?原因很多。我认为,最主要的是,由于家长的教育素养很低和缺乏责任心教师就往往不得不承担本来应该由父母担负的义务。”(《和青年校长的谈话》赵玮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6月第一版第80页)

1、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是发展的科学。他的光辉教育思想没有也不会停止,他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当它在卫国战争中重伤住院4个月被问到工作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回答:“回学校”。他的生命献给伟大的教育事业,同时也推动了一个时代的教育的发展。

2、《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霍姆林斯基写作的短文,文章题目是萨沙带着自信、坚强和自豪想说的一句话,也是作者激励我们每一个孩子挺起腰板自豪地说出的一句话。

3、好了,不深究这个问题了,还是回到帕夫雷什中学,还是说苏霍姆林斯基比较保险。

4、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基本吻合。

5、作者:郑建业单位:山东省寿光市文家街道教育中心学校

6、感动并震撼于他们的笔端,正如鲁迅说的,正是因为他们是“为人生”的文学。只有“为人生”的文学,才可能写出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生。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所呈现的,也同样是这样“为人生”理想的一脉相承。也正如他女儿卡娅对父亲思想总结的,第一是对儿童的爱和尊重;第二是注重美好心灵的养成。一句话,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核心就是人道主义!

7、德尔卡琪校长介绍说,学校图书分布有五个部分,一是图书馆,有3万多册;二是教学楼的每一层和楼道都有阅览室或书架,老校长称它为“思想之室”;三是教室的后墙,根据学龄特点,每个教室都配有适合学生课堂阅读的童话、故事和各科课外阅读书;四是纪念馆,除珍藏教育家的代表作、手稿外,相当一部分是全乌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会的研究成果、国内和各国学习交流的赠书;五是教育家个人藏书,现在保留这里的有约7000册,只供参观并不外借。

8、在《我把心灵献给孩子》一书的前言中,苏霍姆林斯基曾深情地说:

9、在苏霍姆林斯基面前,很多的“教育家”显得那么无力与乏味。说一句实话,我并不反对理论,但优秀的理论同样应该成为丰富我们精神世界的重要因素。对于教育理论书刊的众多的优秀的论文,从来都是能带给我们美妙的启迪的,从来就是能带给我们精神的愉悦的——我觉得阅读如果不能与自己的精神发展相联系的话,阅读便会成为一件苦差使。

10、要命的是,这样的老师虽然不是大多数,大多数老师的确还是敬业,而且非常渴望用“自由支配的时间”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比如镇西茶馆的朋友们,我相信你们都是极富上进心的人,否则不会坚持阅读我的文章;但是上述不愿阅读不愿写作甚至连正常的教案都不愿写的老师,也绝非个别!

11、针对这个问题,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家长工作,花了大量的精力来提高家长素质,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并进行教育技能培训。为此他专门办了家长学校,教育和培训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家长,甚至孩子还没上学,帕夫雷什中学便要求即将就读的孩子父母参加家长学校。这个学校都是晚上上课,苏霍姆林斯基本人和他的同事给家长们开设相关课程,这些课程涉及教育学、心理学、营养学甚至病理学方面的常识。他还专门写了一本《父母教育学》,指导年轻的爸爸妈妈如何教育孩子。这些做法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家长关心自己的子女的教育,就可以给教师空出时间来。”(《和青年校长的谈话》赵玮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6月第一版第81页)

12、01直言不讳答网友:我不会接受任何道德绑架

13、在这部新版之中,父亲在他的前言里有这样一段话:“学校有大纲,有课程,有制度,有带着知识到学校教学的老师们,但还有一个东西——这就是教师的心灵,一个活的人的心灵。这个心灵就是像每一个父亲、母亲对于自己的孩子每走一步的理解、每一次神态变化的关注。”我认为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对心灵的一种特别人性化的描述,我自己找不出比这种诠释更贴切的对教师心灵的解释。

14、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15、“当然行,就是每天读一本也行。”老师回答。可是学校描写远方国家、海洋深处、热带森林和各种奇遇的书籍并不多。尤拉刚好过了一天就来还书了,而且请求再借一本新书,书架上可供他读的书越来越少(老师个人的书房也缺少这样的书),该怎么办呢?为了不让学生失望,老师从所在的遥远村落出发,前往哈尔科夫、波尔塔瓦和基辅三个城市,花费了自己两个月的工资,吃力地带回来几大包书。

16、今年是著名教育家瓦西里·苏霍姆林斯基诞辰100周年,在他35年的教育生涯里,苏霍姆林斯基用他一生不懈的探索,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教育学遗产,被很多教育人称为“活的教育学”。

17、我不想对每本书做总结,脑子里总是映着苏霍姆林斯基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所需因素的系统性研究。从学习认知、情感、信念、道德、性格、心理、学习、爱情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角度做出了系统的分析;另外从集体责任感以及对家庭、社会、祖国的热爱等角度分析如何让学生拥有这种情怀;从善与恶、勤与惰、孝与逆、善良与冷漠等角度分析如果让孩子拥有一种健康的处世态度;从阅读的影响、劳动的价值、思考的作用等方面分析一个人成长所需的关键因素。从教师能力培养、教学能力、学生沟通等角度分析教师这份神圣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