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谭嗣同名言我自横刀向天笑
1、教曲伎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
2、张俭,东汉末年高平人,因弹劾宦官侯览,被反诬结党营私,被迫逃亡。人们看重他的声望品行,都冒着危险接纳他。
3、把“听明白了吗”改成“我说明白了吗”
4、·***为何对北大印象很差
5、许将戚里箜篌伎,等取将军油壁车。
6、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临刑之前抒发的绝唱。意谓是我生为变法而生,死为变法而死,一生一丝是一副忠肝义胆,像昆仑那样高耸,生如昆仑,死如昆仑。谭嗣同一生致力于维新变法,苦思精研挽救民族危亡之大计,对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实行改革,倡导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山,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主张,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才能使中国强盛。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他的思想学说得后人重视,他的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爱国精神更是时下锐意创新,不断深化改革需要的一种精神传承。
7、新华网:戊戌变法虽然失败,谭嗣同也被杀,他的那种愿以颈血刷污政,视死如归的精神不仅直指清朝政府的腐败和黑暗,同时也为人民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后人永远去敬仰。
8、巧于用典,寄意深永。
9、康有为一副帝王之师的派头,坚称手握光绪帝泣血写就的衣带诏,并扬言他在东瀛与南洋可筹措巨款,犹堪解救圣君、重掌帝国并再创维新。
10、“挟高士之才,负万夫之勇,学奥博而文雄奇,思深远而仁质厚,以天下为己任,以救中国为事,气猛志锐。”康有为曾经这样赞扬谭嗣同。戊戌变法虽然失败,谭嗣同也被杀,但他的那种愿以颈血刷污政,视死如归的精神不仅直指清朝政府的腐败和黑暗,同时也为人民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后人永远去敬仰。本期讲述“担当楷模”谭嗣同。
11、1898年9月21日,西太后宣布临朝训政,连发谕旨,发动政变,幽禁光绪帝于瀛台,全城戒备,捉拿新党。
12、王五劝说谭嗣同离开,但谭嗣同不肯,让王五积极联络人手营救光绪皇帝。9月24日,谭嗣同在浏阳会馆被捕,9月28日被杀于北京菜市口。
13、1915年12月25日,他与唐继尧等人宣布云南独立,发动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国政体的护国战争。
14、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15、袁世凯曾参加过维新人士的团体“强学会”,维新派将宝压在了他的身上。光绪曾破格召见,并提升为兵部侍郎,专司练兵事务。
16、换羽移宫愁,珠歌翠舞古梁州。
17、名句: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
18、谭嗣同《绝命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赏释:审一首绝命诗。戊戌政变失败后,许多人劝谭嗣同到日本去避难,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以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后被杀。他死得很壮烈,所以这绝命诗也极壮烈。“横刀向天笑”,确有视死如归、气壮山河的气概。“肝胆两昆仑”指肝胆相照的两位朋友,一般人认为指的是康有为和梁启超二人。诗句对爱国者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
19、报国志难酬,碧血谁收,箧中遗稿自千秋。肠断招魂魂不返,云暗江头。
20、谭嗣同作过几首《除夕感怀》,其中之一为:
二、
1、碧山深处小桥东,兄自西驰我未同。
2、气势宏大,笔走风雷。
3、《仁学》融合佛学与儒家、道家、墨家和西方算学、社会学等各种学说,是一部极富民权思想的哲学著作,也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
4、·你可知汉晋女子有多浪
5、剑是英雄胆,琴即英雄魄。谭嗣同十七岁那年夏天,庭院中两棵高约六丈的梧桐树被雷霆劈倒其中一棵。九年后,谭嗣同以这棵梧桐树的残干制成了两张古琴,一名“崩霆”,一名“残雷”。“残雷”琴今藏故宫博物院,琴背面刻有行楷35字:“破天一声挥大斧,干断柯折皮骨腐。纵作良材遇己苦,遇己苦,呜咽哀鸣莽终古。谭嗣同作”,“崩霆”琴今藏湖南省博物馆。据说当年谭嗣同应诏赴京,夫妇别离前夜,还对弹“崩霆琴”与“残雷琴”依依惜别。北上时谭嗣同将此两琴与“凤矩剑”带在了身边。当变法失败,大刀王五劝其逃离时,他将“凤矩剑”赠给了大刀王五。
6、此时危坐管宁榻,抱膝乃为梁父吟。
7、炮声一响,长江震动,中国震动。
8、1911年10月30日,他领导云南新军,发动推翻清朝统治的重九起义,史称昆明辛亥起义;
9、光绪二十四年(1898)是农历的戊戌年,这一年六月,光绪皇帝实行变法,八月,谭嗣同奉诏进京,参预新政。九月中旬,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并开始大肆捕杀维新党人。
10、赵翼(1727年~1814年)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诗人。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旋辞官,主讲安定书院。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
11、谭嗣同死后,王五悲痛欲绝,立志与清廷决裂,为谭嗣同复仇,为此多次组织针对清政府高官的刺杀行动。
12、全家白骨成灰土,—代红妆照汗青。
13、诗的后两句,应是指诗人自己,而不是指他人。慷慨激扬,荡气回肠,悲壮决绝,充满了英勇就义的英雄豪情!也使得该诗成为千古绝唱!
14、少年谭嗣同喜爱《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书籍,崇尚嫉恶如仇、行侠仗义的豪侠故事,仰慕锄强济弱的草莽英雄,素有“剑胆琴心”的雅号。
15、这首诗的前两句运用张俭和杜根的典故,揭露顽固派的狠毒,表达了对维新派人士的思念和期待。后两句抒发作者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雄心壮志。这首诗格调悲壮激越,风格刚健道劲。
16、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7、该诗是谭嗣同就义前题在狱中壁上的绝命诗
18、谭嗣同撰《寥天一阁文》二卷,清光绪二十三年金陵刻本,卷首
19、谭嗣同的思想也有有意思的一面,比如他看到了工业革命的产物——蒸汽机的运转后,就联想到中国固有的传统观念,比如理学家强调的“万恶淫为首”,谭以机器的运转方式驳斥了这种传统观念的谬误:“夫淫亦非有他,机器之关捩冲荡已耳。冲荡又非能自主,有大化之炉鞴鼓之。童而精少,老而闭房,鸟兽方春而交,轮轴缘汽而动。平淡无奇,发于自然,无所谓不乐,自无所谓乐也。……”
20、出处:谭翤同诗《狱中题壁》。该诗是谭嗣同就义前题在狱中壁上的绝命诗。
三、
1、基于这种认知,他对分任去留两职的同仁同志,给予了崇高的肯定性评价:去者,留者。路途虽殊,目标则同,价值同高,正像昆仑山的两座奇峰一样,比肩并秀,各领千秋风骚。
2、例如傅剑平便认为,黄彰健的说法中存在许多漏洞,尚需推敲。林旭在刑场上吟咏的绝命诗,是不是谭嗣同在狱中所留的原作,尚且存疑。既然连这一点都无法确认,就无法考证《狱中题壁》的“原版”内容究竟是什么,对此的推断自然是不成立的。想要研究谭嗣同所留的《狱中题壁》,就必须跳出诗旧有解说的藩篱。
3、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汉族,江苏太仓人。他是明末清初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
4、看到有人家就上门投宿,我希望出亡的康有为、梁启超能像张俭一样受到人们的保护。也希望战友们能如杜根一样忍死待机完成变法维新的大业。我横刀而出,仰天大笑,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
5、曹保平.中国古典诗词分类赏析.内蒙古:古诗卷: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9年
6、由此可见,谭嗣同是何等地坚持自己的观念与思想,他轻易不妥协,但争吵的结果也会有彼此的吸引。虽然在此之前谭嗣同已经读到了康有为的著作,但真正对康的了解,还是在他见到梁启超后,梁向他详细介绍了康有为的变法思想。而后梁启超前往上海工作,而谭嗣同也到了南京,但他们还是每过一段时间就会见面,每次见面仍然是探究着变法思想。可见,梁启超向谭嗣同灌输的康有为思想对谭的心理产生了很大的震动。
7、秋老夜苍苍,鸡鸣天雨霜。
8、孙中山说,须以革命之行动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搞暗杀,潜特务,拉拢高官,联结外邦,是事半功倍见神速的好办法。
9、无端歌哭因长夜,婪尾阴阳胜此时。
10、0从“佛学彗星”到维新志士
11、白晳通侯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
12、屠刀高举,刽子手连砍三刀也没有把谭嗣同的头颅砍断。刚毅惊惶失措,急命将谭嗣同按倒在地上砍,行刑手又连续剁了几刀,砍得谭嗣同鲜血淋漓,肩胛上都留下了深深的刀痕,约三十刀后,谭嗣同头颅落地,鲜血汩汩的流出,染红了他静卧着的那片土地。
13、王五被杀后,被八国联军枭首示众,悬挂在北京城门下。一代大侠、王五的好友霍元甲得知了消息,与刘振声潜入京城,盗回王五首级,将义士身首合葬,尽了朋友之义。
14、出自《狱中题壁》,作者:谭嗣同,(清代)。
15、康广仁,是康有为的亲弟弟。事发之后,“南海圣人”康有为拔腿便跑,广仁弟弟尚不知情,未能走脱。在狱中,他以头撞墙,嚎啕大哭,“天哪!哥子的事,要兄弟来承当。”
16、有史料称,康有为曾委托英国人李提摩太帮助收尸,但李提摩太当时不在北京。康广仁曝尸两天后,由广仁善堂的人员收尸、装殓,并葬于郊外。
17、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18、从诗中,我们或许可以更好地理解谭嗣同无悔的选择了。
19、***: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20、患难见真情。此后多年唐才常捉襟见肘的困顿生活中,始终有谭嗣同伸出的援手。仗义疏财,谭嗣同也有手头拮据之时,常常转身借钱接济兄弟,深知兄弟为人骨傲,常常不待开口,就将银两直接寄往浏阳唐家。
四、
1、0少年“复生”的剑胆琴心
2、“江左三大家”之一:吴伟业
3、康有为仓皇逃往日本,梁启超秘密南下。
4、薰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
5、名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6、后来,湘人余德泉为此撰联:“壮矣,维新欲杀贼而未回天,终成国恨;快哉!喋血屹昆仑以昭肝胆,长醒吾民。”
7、目击者说,这哪里是枭首,分明就是锯头。
8、戊戌政变后,谭嗣同是有机会逃命的,但他却甘愿赴死,希望能用自己的血来警醒沉睡的国人。身边朋友劝他离开,正在积极联络武林侠客营救光绪皇帝的谭嗣同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9、班马肃清霜,严城暮色凉。镫青一电瞬,剑碧两龙长。调角急如语,寒星动有芒。遥怜诸将士,雪夜戍氐羌。
10、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决定变法,史称戊戌变法,亦称百日维新。
11、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12、话虽如此,谭嗣同刚走,袁世凯连夜赶回天津,向荣禄告密,荣禄密报西太后。
13、所谓的“大将军刀”,是没有开刃的钝刀,做不到一刀断头,只能如板斧砍树一般,必须来回往复劈砍多次。
14、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15、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16、谭嗣同撰《寥天一阁文》二卷,清光绪二十三年金陵刻本,封面
17、下一句是:去留肝胆两昆仑
18、1875年(光绪元年),因大姐、母亲、长兄在10日内先后死于北京的一场大瘟疫,姨娘当家,小复生难以适应家庭的变故,遂回老家浏阳生活,拜浏阳学者欧阳中鹄为师。在众多的同学中,他与唐才常交情甚厚。
19、1870年(同治九年),谭嗣同五岁,得重病,昏死三日,竟又奇迹般复活,取“死而复生”之意,改名“复生”。
20、在谭嗣同、唐才常的身后,我们分明看到,那一束火焰,已经燃成了冲天的火光。
五、
1、一位叫夏馥的人说:“自己作孽,应由自己承当,却凭空去牵连善良的人。一人逃命,使万家遭受灾祸,何必活下去!”
2、诗文大意:望门投宿想到了东汉时的张俭,期望你们能像东汉时的杜根那样,忍死求生,坚持斗争。即使屠刀架在了我的脖子上,我也会仰天大笑自赴一死,或生或死都要像莽莽昆仑一样,肝胆相照,永远屹立在这天地之间。
3、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4、一众威武雄壮的刽子手,双手高高举起了“大将军刀”。
5、望门投止:望门投宿。
6、沙漠多雄风,四顾浩茫茫。落日下平地,萧萧人影长。抚剑起巡酒,悲歌慨以慷。束发远行游,转战在四方。天地苟不毁,离合会有常。车尘灭远道,道远安可忘。
7、杜根:东汉时,杜根曾上书要求邓太后把政治权交给安帝。太后大怒,命人把杜根装入袋中摔死,执法者同情他,让他逃过一劫。太后死后,他又复官。
8、作者资料: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汉族,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少时师从欧阳中鹄,后加入维新派。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代表作品《仁学》、《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等。
9、康有为、梁启超避往海外。许多人劝谭尽快离开,但他却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来”,决心留下来营救光绪帝。几位日本友人力请他东渡日本,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以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乏,请自嗣同始。”
10、1898年9月21日起,慈禧太后在全国大肆捕杀维新派人士,谭嗣同也在榜上。
11、翟南明确地认为:其“昆仑”不是指人,而是指横空出世、莽然浩壮的昆仑山;其“去留”不是指“一去”和“一留”,在诗人的该诗句中,“去留”不是一个字义相对或相反的并列式动词词组,而是一个字义相近或相同的并列式动词词组;其“肝胆”所引申的不是指英勇之人,而是指浩然之气;其“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总体诗义是:去留下自己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之气吧!也即是“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意思。——此诗颇近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味道。
12、左宗棠: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13、谭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四岁,与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和康广仁并称为“戊戌六君子”。代表作品有《仁学》、《狱中题壁》、《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等。
14、从这里可以看出,该版本的《狱中题壁》与《谭嗣同传》中出现的诗基本一致,仅出现了几个错别字。梁启超之所以能获得谭嗣同的遗作,根据《留庵日钞》的说法可知当初谭嗣同的确将这首诗写在了墙壁上,这首诗在许多刑部传抄本中皆有出现。根据这一线索继续推断,梁启超所获取的信息渠道,应该是自刑部署内打听来的。
15、苦月霜林微有阴,灯寒欲雪夜钟深。
16、1898年9月20日,谭嗣同密会袁世凯,陈述了“围园劫后”之计,请袁世凯领兵包围颐和园,实行兵谏,诛杀荣禄,软禁慈禧,拥戴光绪。
17、作者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 这首诗是他临刑前后在狱中的墙壁上写的一首诗
18、几年后,王五行走江湖,武功已经不再李凤岗之下,就开始到津门去当镖师,后来更是创建了顺源镖局。
19、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20、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