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革裹尸【精选100句文案】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1-23 09:37:08 浏览

一、马革裹尸

1、世界上神秘的古罗布泊是马革裹尸的战场。

2、《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3、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英勇作战,献身疆场的决心。

4、解释:指临到作战时逃跑,也比喻人事到临头却退缩逃避。

5、即使腹背受敌也要血战到底,即使马革裹尸也要不屈不挠,即使兵挫地削也要重整旗鼓,征战天下。

6、耿舒就趁机上谗言,说马援不听指挥,结果兵进退不能,还说,马援在交趾打仗的时候,载了满满一车的金银财宝,其实,那是马援为军队准备的中草药,治病用的。结果,光武帝一听大怒,差点就掀了桌子。马援的妻子差点给吓死,偷偷地将马援的尸体运回来,草草埋葬,然后用草绳把自己捆起来,到光武帝那里去请罪。

7、世界上神秘的古罗布泊是马革裹尸的战场

8、孟翼听了很尴尬,一时不知如何应对才好。马援见他不说话,继续说道:“武帝时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了七个郡那么多的土地,而他得到的封地只有数百户。我的功劳比路将军小得多了,却也被封为伏波将军,封地多达三千户。赏过于功,我怎么能长久保持下去呢?先生为什么不在这方面指教指教我呢?”马援见他还是不说话,便继续说下去道:“如今,匈奴和乌桓还在北方不断侵扰,我打算向朝廷请战,提出当个先锋,作一个有志的男儿。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不用棺材敛尸,而只用马的皮革裹着尸体回来埋葬,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儿女的身边呢?"

9、后来,***主席的亲生儿子毛岸英同志不幸在朝鲜站场牺牲,元帅请示***主席是否要把毛岸英尸体运回国内安葬,***主席说出的一句诗。 古时候出征的将士阵亡后,一般收尸都是用马皮包裹着运回营地或者家乡埋葬。 这句诗的意思是: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这里既表达了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10、(释义)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11、后来,洞庭湖一带又发生五溪蛮人作乱,光武帝曾派人去征战,结果全军覆灭。急需再有人率军前往。此时马援已经六十二岁了,光武帝考虑马援年纪大了,不放心他出征。马援见没有下文,直接找光武帝,说:"我还能披甲骑马,请皇上让我带兵去吧。"说罢,当场向光武帝表演了骑术。光武帝见他精神矍铄(juéshuò),矫健的动作不减当年,便批准了他的请求。

12、以泽量尸(yǐzéliángshī)

13、这下刘秀被激怒了,他召集文武商议讨伐隗嚣策略,马援为表示忠心,上书刘秀,献上分化瓦解隗嚣之计,刘秀看完大喜,派给马援五千人马,伺机游说凉州大将高峻、任禹等人,颇见成。

14、 《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命运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作者对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的痛心疾首。

15、因对汉室作出了非凡贡献,马援死后谥号“忠成”,被历代帝王所追捧。

16、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意为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17、(出自):三国·魏·曹植《谢封甄城王表》:“臣愚驽垢秽,才质疵下,过受陛下日月之恩,不能摧身碎首,以答陛下厚德。”唐·蒋防《霍小玉传》:“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

18、马革裹尸是东汉的故事。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省兴平市)人,汉族。中国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将领,东汉开国功臣,汉明帝明德皇后之父。新朝末年,马援投靠陇右军阀隗嚣,甚得器重。后来归顺光武帝刘秀,为东汉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东汉建立后,马援仍领兵征战,西破陇羌,南征交趾,北击乌桓,累官至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世称“马伏波”。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受到后人的崇敬。建武二十五年(49年),马援在讨伐五溪蛮时病逝,享年六十四岁。死后受人构陷,被刘秀收回新息侯印绶。汉章帝时平反,追谥“忠成”。唐德宗时成为“武庙六十四将”之一。宋徽宗时加封至“忠显佑顺王”,位列“武庙七十二将”。清圣祖时从祀历代帝王庙。

19、马革裹尸:指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即战士牺牲于战场。寓意将士要英勇牺牲在战场,方为天职的英雄气概。

20、东汉初的名将马援,英勇善战为东汉王朝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他又率兵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公元41年被刘秀封为伏波将军。

二、马革裹尸怎么读

1、出自:《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2、不久,威武将军刘尚在贵州阵亡。消息传来,光武帝十分担忧那里的战局。马援年过花甲,却自愿请求出征。他说:好男儿为国远征,以马革裹尸还葬!他出兵贵州,勇挫敌兵,后来不幸病死在战场。

3、身为军人就该为命,即使是马革裹尸,也死而无憾。

4、“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清代龚自珍《乙亥杂诗之一》.

5、孟翼听了,深为马援豪迈的报国热情所感动,不禁真诚他说道:"将军真不愧是大丈夫啊!"马援不说空话,在洛阳仅呆了一个多月,匈奴和乌桓又发起侵袭,他主动请求出征,前往北方迎战。

6、为了全民族的解放,并不是锋芒毕露的他凭借着一腔热血毅然抛弃了一切去追随自己的信仰,宁肯马革裹尸也不愿回头。

7、东汉初的名将马援,英雄善战为东汉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他又率兵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公元41年被刘秀封为伏波将军。

8、(相反词)临阵脱逃马革裹尸典故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

9、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是:青山连绵,处处都埋着忠义之士的遗体,何必一定要用马革将遗体运回家乡呢。这句诗出自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0、意谓男子汉应当为战死在边疆的战场上,然后用战马的皮,包着尸体回来安葬。表现了保卫情愿战死的雄心壮志。马革:战马的皮。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这句话是出自南北朝范晔《后汉书·马援传》。

11、如果说,战时为国捐躯、马革裹尸是军人的荣誉;那么,平时忧军备战、尽瘁事国就是军人的核心价值。

12、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13、qing shan chu chu mai zhong gu

14、上阵杀敌,为国为民,即使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也在所不辞。

15、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归来,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

16、那隗嚣见马援仍劝自己投降,认定他是背叛了自己,气得撕毁书信,公开叫板与大汉为敌。

17、何必马革裹尸还读音:(hébìmǎgéguǒshīhuán)。马革裹尸是成语,意思: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褒义词。马革裹尸出自出自《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18、男儿立志在沙场,即使是马革裹尸,也无怨无悔。

19、[近义词]赴汤蹈火、决一死战

20、据《后汉书·马援列传》,有人曾对马援说:“将军得胜回朝,皇帝定会重赏,您这辈子算是圆满了!”马援却说:“大丈夫应战死沙场,用马皮裹着尸体回来埋葬!”这便是成语马革裹尸的由来,形容对战争的一种态度。

三、马革裹尸

1、这两句诗选自清代诗人龚自珍的《乙亥杂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青山是指河山,忠骨指为正义事业奋斗而英勇牺牲的忠诚将士的尸骨。何须,何必。革,皮革,用来包裹尸体的。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忠勇的将士壮烈牺牲后,在哪里牺牲就在哪里掩埋安葬,大好河山到处都可以成为烈士的安息之地,何必要用革裹尸用马驮着运回家乡安葬。表达了志士们以天下为己仼,以四海为家的旷达情怀。

2、马援在这次战役中,奋勇杀敌,斩杀了2000多蛮人,给敌人致命一击。可是,在就要凯旋回乡时,他不幸感染瘟疫,病死军中,实现了他“马革裹尸”的壮志。

3、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4、清华校园一张海报,揭露“双减”真正本质

5、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只是豪壮的选择。作为军人当以马革裹尸,报!

6、(解释):临到打仗时逃跑了。也比喻到了紧要关头退缩逃避。

7、(解释)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8、生非容易死非难,人命斯须薤露干。马革裹尸诚一快,男儿事业在征鞍。

9、建武二十五年(49年),六十二岁的马援又领兵远征平五溪蛮叛乱,天炎溽暑,士卒多疫死,援亦病死於军中,应了他当年马革裹尸的誓言。

10、反义词:临阵脱逃扩展资料相关词汇分析:

11、神秘的古罗布泊是马革裹尸的战场。

12、在这个以儒修行的世界,文弱书生以才气驰骋天下;沙场浴血,马革裹尸。

13、马革裹尸的解释及造句,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马革裹尸造句以及解释,欢迎大家查阅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14、用马皮把尸体包起来。指在战场上壮烈牺牲。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

15、意思: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

16、两汉之交,马援先后受到王莽和隗嚣的重用,后来他审时度势投靠了刘秀,开启了传奇生涯。

17、身为军人,为了人民,即使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

18、诗句的意思是:世界很大,处处都埋着忠义之士的遗体,倒不必考虑用马革(古代战场革命者的遗体包裹之物:马皮)将遗体运回国.

19、近义词赴汤蹈火^|^决一死战

20、临阵逃脱临阵脱逃贪生怕死

四、马革裹尸的将军是谁

1、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

2、成语翻译dieonthebattlefield

3、近义词:马革盛尸战死沙场粉身碎骨以泽量尸

4、[语法用法]作谓语;比喻奋不顾身

5、[典故出处]清·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五回:敢赴汤蹈火,同死同生。

6、金鳞本非池中物,马革裹尸恩情负。

7、你当山中高士,我自马革裹尸,如果下一世真生在太平盛世,我来杭州,跟你看尽锦绣山河。君子在野

8、建武二十四年,武陵的少数民族首领相单程率众发动叛乱,光武帝派兵去征讨,结果全军覆没,急需再有人率军前往。光武帝考虑马援年纪大了,不放心他出征。马援见没有下文,直接找光武帝,说:“我还能披甲骑马,请皇上让我带兵去吧。”说罢,当场向光武帝表演了骑术。光武帝见他精神矍铄,矫健的动作不减当年,便批准了他的请求。于是,六十二岁的马援又领兵远征武陵、五溪蛮夷。建武二十五年(49年)三月,马援受阻于壶头山(今湖南沅陵县城壶头山),水急,船难溯行,天炎溽暑,士卒多疫死,援亦病死於军中,应了他当年“马革裹尸”的誓言。

9、公元48年,南方武陵蛮人暴乱,汉廷派武威将军刘尚率军平叛,不想汉军轻敌冒进,遭遇埋伏全军覆没。刘秀闻讯大惊失色,这一年马援62岁,听说后主动请命南征,可刘秀念他年岁已高,戎马倥偬,难免有失,一时犹豫不决。马援看出刘秀的顾虑,便在刘秀面前飞身上马,手持兵刃来回驰骋,其神情矍铄,目光如电,刘秀见他须发飘飘,神采飞扬,豪气未减当年,不由笑道:“这老头真是精神!”于是,下旨派马援统率大军远征武陵。

10、决一死战(juéyīsǐzhàn)

11、马援不说空话,在洛阳仅呆了一个多月,匈奴和乌桓又发起侵袭,他主动请求出征,前往北方迎战。马革裹尸造句你当山中高士,我自马革裹尸,如果下一世真生在太平盛世,我来杭州,跟你看尽锦绣山河。君子在野

12、汉光武帝时,他奔赴沙场抵御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屡建战功。光武帝封他为伏波将军。

13、曾在宾客与部下之间留下“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男儿要当死于边野,马革裹尸还”等豪言壮语,千古传诵。

14、战士在外出征阵亡埋在连绵不绝的青山,哪里不是可以埋葬占忠勇之士的地方呢?不用一定要返回家乡去埋葬。

15、出处:葛亮《将苑.将志》:“见利不贪,见美不淫,以身殉国,一意而已。”

16、[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17、陪同马援一起出征的还有中郎将马武和耿舒,耿舒一直嫉妒马援,所以处处和他作对。除了这些人,朝廷中还有一个人恨马援恨得咬牙切齿,那个人就是驸马梁松。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马援和梁松的老爹是朋友,有一次梁松来拜见他,马援觉得自己是长辈,就没有尽到礼仪,别人劝马援,说梁松是驸马,你怎么能不懂规矩?马援说,我和他老爹一个辈份,梁松即使现在很尊贵,也不能在我面前乱了辈份。梁松闻言就很不高兴。

18、东汉时期有个名将叫马援,他不但辅助光武帝刘秀建立了东汉王朝,还带兵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为了给这位猛将嘉奖,刘秀赐予了他“伏波将军”的称号。伏波其命意为降伏波涛。

19、在这场战争中,有多少士兵战死战场,马革裹尸,留下家人无限的伤痛。

20、解释:马援说道:“如今,匈奴和乌桓还在北方不断侵扰,我打算向朝廷请战,提出当个先锋,作一个有志的男儿。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不用棺材敛尸,而只用马的皮革裹着尸体回来埋葬,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儿女的身边呢?"孟翼听后说道:“作为烈士,就该这样啊。”

五、马革裹尸是哪个时期的

1、过了三年,马援从西南方打了胜仗回到京城洛阳,亲友们都高兴地向他表示祝贺和慰问。其中有个名叫孟翼的,平时以有计谋出名,也向马援说了几句恭维话。不料马援听了,皱着眉头对他说:“我盼望先生能说些指教我的话。为什么先生也随波逐流,一味地对我说夸奖的话呢?”

2、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3、拼音:(mǎgéguǒshī)

4、怕什么,坏不过马革裹尸还!

5、此战马援居功至首,光武帝刘秀赐他一个县的封赏,却被马援谦虚的拒绝了,他说:“当初伏波将军路博德开辟南越,那么大功劳也就得到几百户赏赐,我这点功劳实在不值一提,还请陛下继续让我建功立业!”

6、解释:以:用。身:生命。殉: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了忠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7、偏偏这时,从凉州传来一个惊天变故!原来自从马援走后,另一员心腹大将王元多次怂恿隗嚣攻占陇西,独自称王,问鼎天下!隗嚣竟被说动,决意反抗汉朝。刘秀听说后找来马援询问,马援十分惊讶,多次写信给隗嚣,劝他认清天下大势,还是顺从光武帝为好。

8、马援不说空话,在洛阳仅呆了一个多月,匈奴和乌桓又发起侵袭,他主动请求出征,前往北方迎战。

9、马革裹尸的近义词:

10、马革裹尸的拼音是什么马革裹尸拼音(mǎgéguǒshī)(释义):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出处):宋·辛弃疾《满江红》:“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忤休重说。”

11、(马革裹尸) 东汉马援自南方还军,故人多迎劳他,号称有计谋的孟冀也向他祝贺。马援说:"你怎么也同一般人一样呢?方向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我想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死在儿妇女婢中呢?"见《后汉书·马援传》。后以"马革裹尸"等指为国而战死沙场。清张贷《西湖梦寻·岳王坟》:"但恨和一成,日削,大丈夫不能以马革裹尸报君父,是为叹耳!”

12、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

13、作为历史爱好者,我就这个朋友的提问,谈谈三国时代蜀国五虎将之一的西凉马超的远祖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吧。“马革裹尸”是马援的名言。(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人)三国马超每次和别人开战之前,总是很自豪地说:“我乃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那么马援是谁呀?这个人可了不得,马援是东汉时代扶风茂陵人(陕西茂陵),东汉初年光武帝手下的一员名将,开国功臣,留下了“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画虎不成反类犬”等等流传千古的名言。

14、他为国鞠躬尽瘁,燕然勒功,经他锲而不舍的努力,终于恢复治安,他真是死而后已啊,但他死后被人陷害,马革裹尸,真可惜。

15、[成语解释]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16、白话释义:离愁满怀,正对着白日西下,扬鞭向东从此辞官策马奔赴天涯。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化作春泥愿培育出更多新花。

17、“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清·徐锡麟《出塞》“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典故出自《后汉书·马援列传》。

18、(释义):在古代打仗的时候,牺牲了的将士会被其他同伴用马皮包裹尸体运回故乡,表明他们是用生命来报答祖国的,活着的人以来纪念他们对祖国的贡献,彰显他们的忠心。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

19、马革裹尸是指牺牲在战场上,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形容英勇杀敌,不怕死在疆场上。

20、嘉庆十九年,从徽州护送妻子的棺柩回到杭州,存放在湖西的茅家埠。著四篇《明良论》,第一次明快地表露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对君权专制进行抨击。令外祖父段玉裁阅后又惊又喜,他欣然加墨批点,认为他的论述正中当今政治要害,是别具一格的见解。后回徽州后参与父亲主持的《徽州府志》重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