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出世与入世
1、余秋雨先生说,大宋之“大”,一半来自宋词里的气象。而我觉得苏轼便是这大宋气象的代表者。
2、即便是苏轼一生当中官位高的时候,有太后的无条件庇护,他仍然觉得这份差事违背了他的天性,所以说苏轼想做自己,要想去符合自己的天性,就必然不容于流俗。那么一个不容于流俗的人,又不想隐居起来做一个世外隐士,还想依循儒家思想那样进阶入仕,后的结果是什么,那肯定是苏轼的结果了,所以他终就是这个结局,当然他不会选择做一个隐士,因为他骨子里有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所以苏轼不愿意像司马光、王安石那样,即便他距离宰相只有一步之遥,他想要做自由自在的放荡不羁的灵魂。所以说他的一生都在纠结、矛盾、震荡之中。
3、生活就该如此,面对波折安然处之,即使是一阵滔天巨浪在我们心里也只能掀起一片小小浪花。
4、除密州蝗灾遇旱灾,祈雨罢给田募人充役,极大地方便了民众上书论京东河北盐专卖之害平息强盗苏轼在徐州黄河泛滥,徐州城下水深二丈八尺九寸,苏轼禁富民出城,亲临城上,带领军民抗洪,夜宿于城上,筑长堤984丈,洪水渐退。苏轼防洪受到神宗奖谕为防洪水入徐州,修筑木岸,筑高徐州城上书建利国监(徐州城东北70里,富商聚集之地)冶户武装,以防盗贼在城西南白土镇之北发现煤,解决了徐州燃料问题,作《石炭》诗苏轼在湖州
5、其实青壮年苏轼更像谢灵运而不是陶渊明,苏轼自恃才高,骨子里是跟谢灵运一样瞧不起世上人物的,他和陶渊明的诗说「学道虽恨晚,赋诗岂不如」,说我虽然学道比陶公晚,但是我作诗可不比他差,一看就是那种把欲望赤裸裸地写在脸上的狂生形象,陶渊明则从来不会有这样愤愤的语气。所以苏轼虽然才高,但是他唱和陶渊明的一百多首诗却总是被人贬低,毕竟境界上就低了一层。
6、翻译:那种凛然正气浩大磅礴,永远存留(在)天地之间,为什么一定要(问他的)面目形象是出世成仙成佛还是入世为人了呢?
7、1069年,苏轼被贬儋州,任琼州别驾。初到时暂租公房蔽身,公房年久失修,下雨时一夜三迁。当地官吏景仰东坡,派人稍加修葺,上级得知,将东坡赶出。东坡在桄榔林中自己动手搭茅屋,自命为“桄榔庵”。
8、【苏轼的出世与入世】✎:清朝商人挖地,刨出百年前一位道士,无论如何询问他都笑而不语!
9、像苏轼这样的传统文化名人还有很多,我们学过的还有范仲淹、欧阳修、韩愈等,他们虽遭不幸,但都能调整心态,超然物外,摆脱小我,把民众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把出世和入世很好地结合于一身。也只有以出世之道做人,才能抽出精力,以入世之道做事,造福黎民。
10、为政之勤勉,可见一斑。
11、《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12、任杭州通判,权领州守事,判官妓从良灭蝗灾任杭州通判,与太守陈襄修浚西湖六井、沈公井,欲修浚运河《宋史》载:轼二十年间,再莅杭州太守任,浚治运河杭州太守任,上书裁减高丽贡使馆赐予之费,朝庭从之杭州太守任,上书振济浙西七州杭州太守任,上书论雇役法之害杭州太守任,为杭州争取度牒杭州太守任,捐黄金50两,建安乐坊,三年医愈千人杭州太守任,疏浚茅山、盐桥二河,修六井,筑西湖堤,后守林希将其命名为苏公堤,西湖因苏轼今天得以存在
13、辛弃疾也有两句词说:“莫避春阴上马迟,春来未有不阴时”,说春天就应该走向田园,就应该走向大自然踏青,就应该去寻春。但是,有人就说了:今天阴天,明天又刮风了,那我们就没有时间出门了。所以古人说,“若待皆无事,应难更有花”,等到你什么事都没有了,这花期也就过去了。就像我们一样,如果我们总是没有时间去观照自己的内心,一生很快也就过去了。所以,“竹杖芒鞋轻胜马”,只要你具备了低限度的条件,你就应该向着你内心的目标坚守前行。
14、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15、惆怅失然归卧僧舍心中也莫能辨识,
16、✎:徒弟有怨言,道长显神通,吓坏相面先生!
17、他的生活状态:不是被贬官,就是奔波在正在被贬官的路上。
18、叶先生在1944年,已经是70多年前的一个秋天,她听了顾随老师讲课之后,回家写了一组诗,其中有这样两句:
19、勇敢地投身到社会历史的洪流中,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以格物致知、诚心正意、立志修身、齐家治国为进阶之道,这就是传统文化中一以贯之的入世精神,是历代知识分子身体力行的生活内容,也是他们心中难以割舍的情结。
20、真正的佛家出世思想本质是消除贪恋之心,身处五欲之中而以智慧常保清醒,不贪恋荣华富贵,并不是厌恶和逃避现实,自求净乐。
21、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
22、或许,我们不会如杜甫孔子那般为国为民为造福苍生。但是,我们已经生于俗世,长与俗世,居于俗世,那就应该担起自己的责任,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份工作每一次任务。
23、这首词反映了作者谪居后的苦闷心情,词调较为低沉、哀惋,充满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叹。
24、但是苏轼幸也不幸的是,他虽然一心想做官入世,可是却倒霉得不行,官越做越小,人也越滚越远,从首都开封到湖北黄州,后居然一口气被贬到了海南岛,宋代对文人可谓宽容,贬到海南岛也就比满门抄斩好那么一点了。不过「不幸诗家幸」,苏轼要是一路步步高升、顺风顺水当了大官,他也就进化不成苏东坡了。
25、所以,儒者热衷于做官,而对民间的入世持消极态度,更有甚者当了官反而为虎作倡,与当权者一起压制百姓。如此以来,儒家的入世成为了权力场上的角逐和官本位社会的奠脚石。
26、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27、其气浩然,常留天地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28、还曾写信给在黄州躬耕时的土著邻居,千叮咛,万嘱咐,让他帮忙照管好东坡上那一亩三分地,说自己早晚会回去种田隐居:
29、要知道苏轼是出仕还是入仕,就得知道出仕与入仕区别是什么。简言之,出仕与入仕有以下三点不同:
30、狐狸在梦中说,你害我一命,我杀你三口!
31、苏东坡性格矛盾之二——积极入世还是超脱出世?
32、苏东坡诗之伟大,因他一辈子没有在政治上得意过。他一生奔走潦倒,波澜曲折都在诗里见。但苏东坡的儒学境界并不高,但在他处艰难的环境中,他的人格是伟大的。
33、▎张静(后排左二)及同门师友和叶嘉莹先生在迦陵学舍外
34、神话|现实|传奇|灵异
35、旧党失势后,司马光欧阳修等大佬都绝口不言世事,只有苏轼还在借助诗文不断抗议,以致终为自己惹来牢狱之灾,以及黄州五年的弃置。
36、他悲天悯人,百无禁忌,赤子之心,天真烂漫。
37、结果他呢,日子再苦,照样能给你过出花儿来:
38、然而,就是在这样的仕途高光时刻,苏轼内心的归隐情结依旧毫无淡却:
39、佛教的出世思想原则是悲不弃世,智不堕世,就是说,要认识世界的无常苦空、虚幻不实的本质而放弃一切贪恋之心,但需要有济世度众的大慈大悲心,不能放弃苦海众生,自求彼岸的涅盘寂静。
40、出世是古代一种对世俗之事不关注的思想,指出生于世,是存在主义的一种思想流派,主张将生存托付给宗教,以摆脱荒谬世界。
41、胡茵梦在她的自传《生命的不可思议》中写道:“人难的一件事还是出入世之间的均衡。过于入世的人往往脑满肠肥、感觉粗钝,对于生命深处的问题从未静虑过,但他们在俗事中的谋生本能、人际周旋和操控物质的能力确实游刃有余。过于出世的人则往往敏感得近乎神经质,宁愿耗尽所有的精力思考宇宙人生的大问题,费劲千辛万苦觅得一点精神上的神迹,也不愿把放在屋外的那把上锈的刀拿进来磨一磨。”试问诸君,在起伏的人生旅途中,你将如何平衡“入世”与“出世”的关系呢?
42、“莫听穿林打叶声”,“穿”、“打”,都是笔力饱满,有力量的字眼。是说外在的风雨,无论是自然界的风雨的侵袭,还是人世间种种挫伤、苦难的考验,都是来势迅猛的。
43、苏轼这人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虽然他有些恃才傲物,放荡不羁,在官场频频失意,几经贬谪,中华大地很多地方留下了他的足迹。
44、持续"给孩子一部好作品",让孩子在优质阅读中感发身心,亲近、探索、进入人文的世界,成为终身阅读受益者。
45、少龙师兄说得很好,我这里借题发挥一下,呵呵!实诸所无是入世,空诸所有是出世。生灭是入世,不生不灭是出世。有为法是入世,无为法是出世。修一切善是入世,离一切相是出世。在大乘菩萨道二者是可以统一起来看的,大乘行者积极入世广行六度万行,自利利他、自觉觉他,悲不住于空;在入世中净化身心、断惑证真,智不住于有。悲智俱足,福慧双修,这是既出世又入世,既不出世又不入世。如离一切相的同时修一切善,修一切善的同时离一切相,则是成佛妙法。楼主不必执著于出世、入世的名相,自心体证即可。。
46、对于出世和入世的问题,儒家、佛家、道家具有不同的理解。
47、【苏轼的出世与入世】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48、翻译:这个镜子是水府的宝贝,到人世间也是有期限的,现在归我来管。
49、在我看来,“仕“也好,“隐”也罢,并无高下优劣之分,各人性情与追求不同,适宜自己就好——“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和“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我都爱。
50、✎:附在衣服上的几十个灵魂,你真的不害怕吗?
51、三年无日不思归,梦里还家旋觉非。
52、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53、我说说我的理解,就我看来~出世是一种淡然,能以一种超然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种种的琐碎,从而不为之所累~而入世则是一种责任,勇挑现实生活中重担,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生活的挑战~出世使你不为外物所累,入世让你不忘心中的信仰。所以在两者之间自由转换,应该是一种智慧并且诗意的生活情态~
54、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
55、苏轼一生敬仰唐代诗人白居易。公元820年唐宪宗年间,白居易(字乐天)被贬到忠州(重庆忠县)做刺史。曾在忠州城东边种植花草为乐。并写下:“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东坡种花》。“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东坡何所爱,爱此新城树”《步东坡》。
56、苏轼幼怀报国之志,饱读经书,满腹才华,渴望辅君治国。因政见不同调任外地,虽白霜染鬓,但仍豪情万丈,他看到边境防守虚弱,希望能像战国时魏尚那样杀敌卫国。
57、人生短暂而仕途忧患日深,怎么办才好?苏轼在诗中说:“但应此心无所住,造物虽驶如吾何。”所谓“无所住”,本于《金刚经》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亦即禅宗六祖慧能在《坛经》中所说的“以无住为本”,意思是要保持性自清净的“本心”和“实相”,心量广大,犹如虚空,不为外物所动。这样才能超然于纷纭世态之上,获得精神上的自由解脱。
58、试问诸君,在起伏的人生旅途中,你将如何平衡“入世”与“出世”的关系呢?
59、协助叶嘉莹先生编选了《给孩子的古诗词》
60、住在自己亲手搭建的“桄榔庵”中,生活极其艰难,面对这些不幸,他又做了什么呢?
61、出仕:出任,出来做官。
62、——你看,还在期盼能和苏辙携手还乡,像两只鸥鸟,没入烟波浩渺的大海。
63、再比如说,曾国藩当初(平定太平天国后)一些手下曾经动员他取满清而代之,曾国藩再三思索之后,集了这样两句诗:“倚天照海花,流水山高心自知”,这还是说的我们的内心。
64、其实,这也正是苏轼对功名利禄之态度:
65、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66、他身处破漏茅草屋,能发出“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的呼吁,希望天下的寒士都能有一所辟风塘为其遮风挡雨。
67、上书《乞罢登莱搉盐状》,请求改食官盐为食自产盐,皇帝准上书《登州召还议水军状》,要求固定驻军,教习水军,加强海防建设,皇帝准写《登州海市》诗,一时天下传阅,使建成仅20年的蓬莱阁蜚声中华,成为天下“四大名楼”之一苏轼在颍州
68、一个从前安坐翰林院的待诏学士、尊崇无以复加的帝王师,到如今海岛流放、栖身不避风雨之茅草屋的待罪犯官,这一番人生境遇的差别,不啻云泥,而苏轼却始终能处之泰然,以极大的热忱投入生活,不正是靠着心灵归隐的力量吗?
69、他直言不讳,较真好辩,愤世嫉俗,性情急躁。
70、“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就是说,在艰苦、困窘的生活条件面前,“人不堪其忧”,其他的人如果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他整天会感到很烦恼;颜回不仅没有烦恼,而且不改其乐,而且他有自己的方向,自己的追求。这是颜回与众不同的地方。
71、流放黄州,途中画风是这样的:
72、✎:猫的第九条尾巴,得道成仙的天机!
73、全词即景抒慨,积极进取,老当益壮,使人感奋。清泉寺下蕲水西流,有悖常理,苏轼据此联系人生,喊出了“谁道人生无再少”的人生强音,这是不服老的宣言,这是自强不息者所焕发的生命华彩。
74、✎:石匠为地府打磨,无意中竟泄露天机!
75、《游金山寺》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全诗二十二句,大致可分三个层次。前八句写金山寺山水形胜,中间十句写登眺所见黄昏夕阳和深夜炬火的江景,末四句抒发此游的感喟。
76、后来以衰暮之年被贬惠州,比韩愈所去的潮州更加偏僻荒蛮,他也一样淡然处之,于《进谢上表》中说:
77、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78、嗯,普通人才做选择题,天才则是皆为我所用。
79、山上圣僧苦苦挽留欣赏山中之落日。
80、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81、我们继续回顾苏东坡的性格特点,来验证这一点,尽情的“自我抒发”是他的一大特点,就是他遇到谁他都要讲一讲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以至于他的夫人担心,以至于他在和客人说话时,夫人都在屏风后面盯着,生怕他讲错话,包括他的弟弟都担心,说你不要什么人都要说,他们有的人可能居心叵测的,但是苏东坡是“赤子之心”,他觉得没有什么坏人,大家都是好的,而且他喜欢畅所欲言,百无禁忌。这一点更倾向于心区的4号,而且具有w3的侧翼,7号毕竟是脑区人,虽然直接但也不太可能会百无禁忌,事实上脑区人都很善于保护自己,而4号人更喜欢袒露自己,尤其4w3更倾向于暴露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所思所想所感。
82、***说:做人要有一点精神。
83、家中如有田地不回宁如奔逝之江水。
84、自古出仕为官,谁人不想出人头地,博个功名富贵,缘何苏轼却一直心存归隐之念?而既然想归隐,为啥又不真正辞官还乡呢?
85、本就视富贵利禄如浮云,又何惧得失!
86、北宋苏轼《前赤壁赋》(局部)
87、翻译:可以调节弓箭又可以呼唤雄鹰,这是超出世人的能力。
88、钱穆对苏轼的评价是:
89、念此坐达晨,残灯翳复吐。
90、啧啧,这随遇而安的心态,这处处发现美的眼睛,绝了!
91、他说,“莫听”。这就都把它化解了。只要你有定力,只要你有持守,你完全可以不必在意,因为无论是天灾人祸,它影响的都是外在的,对你的内心是一种考验。所以我们说这里像儒家所提倡的一种定力和持守。像孟子说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就是说的一种定力。
92、说自己从前住华屋、睡锦裘,却总心怀忧愧,睡不踏实。现在倒好,在处处漏水的破茅屋里,风雨一来,一晚上床得挪三次地儿,却能畅快酣眠,早上起来,枕上落满黄叶都不自知。
93、羁旅在外乡愁只恐难寻回家之归舟,
94、“东坡肉”的确是苏轼的发明。在当时的年代,黄州那个地方,猪肉便宜。苏轼本来有点拮据,于是闲着没事研究出了炖猪肉的方法,有歌为证:“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95、明知道站队王安石即可荣华立至,奈何自己的良心不答应啊!
96、做人就要洒脱爽快,生活才能洒脱爽快。生活中不可能事事顺心,而我们又何必去为了生活的那一点微小波动而烦躁不安。
97、同时,他热爱生活,梦幻唯美。他是生性急燥的,苏东坡是典型的“急性子”,说明苏东坡的确具有亢奋倾向,且有比较重的w4的倾向于出世和3的倾向于入世交织在苏东坡的身上,同时,4w3的身上也确实是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交织,他们有一种“明媚的忧伤”,4w3有一种类似7号的抗抑郁倾向,即对4号悲情主义的一种反弹,他愤世嫉俗,喜怒容易震荡,这些特质都反映出苏东坡很可能是4号性格。
98、由诗人北岛发起并主编的“给孩子”系列
99、我们说人都爱找借口,比如有一个《懒汉歌》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儿,冬天还想多睡会儿,所以我们没有适合读书的日子了。但是苏轼这里说了:“竹杖芒鞋轻胜马”。
100、苏轼还以和蔼可亲、幽默机智的形象留存在后代普通人民心目中。他在各地的游踪,他在生活中的各种发明都是后人喜爱的话题。在宋代作家中,就受到后人广泛喜爱的程度而言,苏轼是无与伦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