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是谁的儿子
1、乾隆真的是雍正儿子吗?相传乾隆并非雍正亲生,而是海宁陈家的孩子,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乾隆是清朝第六位皇帝,全名爱新觉罗·弘历,是雍正皇帝的第四子,因从小聪明伶俐,生辰八字比较优秀,深得康熙喜爱,亲自带在身边教导。继位后也算继承并开创了盛世,自夸为“文治武功,十全老人。”出名的就是他喜欢下江南,而民间传闻他的身世之谜也与下江南有关。传言说乾隆六次下江南,四次来到海宁,并且住在陈家,是为了省亲。雍正与陈家交好,雍正的福晋与海宁陈家夫人同一天生孩子,陈家是儿子,而雍正生的是女儿,然后就被雍正调包了,换来的还就是乾隆,关于这种说法还给出了论证,陈家有乾隆亲笔题名的“爱日堂,春晖堂”牌匾,都是孝敬父母之意。陈家那女人长大嫁人后,夫家还为她建造一栋小楼,后世称为“公主楼”。但细想一下,这些传言就有点站不住脚,雍正那时候并不是皇位继承人选,自己有儿子的前提下没必要去做调换之事,康熙极注重规矩的人,也不会轻易去那么疼爱自己孙子弘历。这只不过是民间的一种笑谈。
2、乾隆的弟弟弘昼,在大庭广众之下,将军机大臣讷亲摁在地上打,乾隆和大臣们看到这个情景都不上前阻拦,这是为什么呢?弘昼和乾隆皇帝弘历并不是一母所生,他的生母位份低,清代宫廷规定品级低的后宫女子,不能单独抚育皇子,他自小养在乾隆生母熹贵妃身边。这两个孩子年纪相仿,关系也好。只是这两个孩子性格不同,弘历勤于读书,弘昼则是比较贪玩。雍正皇帝这个人是比较刻板的,检查功课如果不过关,是要受罚的,弘昼就经常被罚。其实弘昼很聪明,只是心思没有用在读书上,有时他和弘历一起上课,老师提问,他总是将答案悄悄告诉弘历,让弘历避免被老师打手心。一起长大的两兄弟感情自然好,熹贵妃也很宠爱这个儿子,弘昼在兄友弟恭的氛围中长大。当弘历被立为储君后,弘昼开始藏起了自己的锋芒,有时还装傻充愣,适应自己富贵闲人的身份。乾隆登基后,弘昼被封为和亲王,他开始了荒唐王爷的生涯。弘昼的荒唐就表现在,身强力壮时就是给自己办丧事。丧事的程序一项也不少,府中一片白色,纸钱,纸人、纸马,全府上下披麻戴孝,专门吹弹、专门哭丧,和真正的丧事没有区别。真正的活死人弘昼,就在棺材边的椅子上坐着,脸上盖着一张白纸。看着下人们表演哭丧,还要下场指导哭得不好的。全城人都知道和亲王的活发丧的活动,在背后议论纷纷,乾隆皇帝知道了,认为他这么做太不吉利。于是他想惩罚一下弘昼,可太后不舍得这个儿子受苦,乾隆又是孝子,太后都求情了,后只能罚俸三年对弘昼。其实弘昼这么做,一是为了好玩,二是为了收礼。每次办丧事他都盛情邀请大臣去参加,大家碍于王爷的身份又不敢不去,只能上门吊孝还奉上礼钱。弘昼这么做,也是为了让皇帝哥哥放松对他的警惕,皇家是没有什么亲情可言的,上一代雍正九子夺嫡,何其惨烈,王爷们有谁能独善其身呢?他自导自演的戏码,就是为了让大臣们对自己敬而远之,让兄长放心,一个不得人心,荒唐的王爷,是不会有人支持的。一次弘昼在朝堂上当着文武百官和皇帝的面,直接将朝廷重臣讷亲打了一顿,众人都愕然。讷亲出生名门,他的祖父是遏必隆,镶黄旗人,军机大臣。他在乾隆朝是新宠,这样的人为什么会被王爷给打了?论血缘关系,讷亲是弘昼的长辈,论在朝中的地位,他也是一个有才干的能臣,弘昼只是一个无所事事荒唐王爷。大臣们都缩着脖子在看事态的发展,他们在看皇帝的态度,会怎么处理这位王爷。乾隆皇帝一直在一旁默不作声,等到弘昼停手后,才说话:“不要胡闹,还不快给讷亲大人道歉。”弘昼才慢吞吞说:“对不起,是本王一时冲动,不过讷亲大人不还手,真实无趣。”大臣们对这位王爷的荒唐总算是见识了,他们心中也在吐槽皇帝,太庇护这个为弟弟了,居然打了重臣只是一个道歉而不是罚俸或者禁闭。他们也默默地准备要和荒唐王爷弘昼保持距离,此人做事没有理由,又有太后皇帝的宠爱,自己千万不要碰上他。经过此事,皇帝也对这个弟弟放心了。弘昼越是无礼,越是没有争夺皇位的心思。毕竟他得罪了皇亲,重臣讷亲,俩人再不会有勾结。弘昼就是靠着自己的大智慧,安安稳稳地做了35年荒唐王爷,大智若愚,才得以善终。《清史稿.讷亲传》#历史开讲##头条创作挑战赛##乾隆是谁的儿子#
3、历史上十五大野史。乾隆皇帝不是雍正的亲生儿子。而是海宁陈元龙家的儿子,并非满人。乾隆4次下江南都选择住在陈家。如果没有关系,为什么非选择要在陈家居住呢?另一说乾隆既不是汉人,也不是蒙古人,只能说他是拥有汉、蒙古族血统的满人。因为他的爷爷康熙帝就是满、汉、蒙三族混血儿(康熙的奶奶是蒙古人、母亲是汉人)
4、#谣零零计划#乾隆是汉人皇帝?乾隆皇帝的身世有何秘密?清史稿中对乾隆皇帝的身世语焉不详,关于乾隆的生母是谁、出生地在何处等,至今都没有定论。后人围绕乾隆的身世,杜撰出不少的秘闻轶事。关于乾隆身世,其中有一个让人震惊的传说,说他本来是浙江海宁陈阁老的儿子。据说康熙年间,雍亲王的王妃生下一女,海宁陈阁老的夫人生下一子。雍亲王让陈家把孩子抱入王府,出来就被掉了包,儿子成了女儿。性命攸关,陈家不敢声张,选择了忍气吞声。康熙驾崩,雍亲王继位,陈家被抱入王府的儿子就是四阿哥弘历。许啸天所著的《清宫十三朝演义》中对此进行了添油加醋的描述,还说弘历后来继承帝位,多次以南巡之名前往海宁探望亲生父母。金庸所著的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中,还杜撰出乾隆皇帝有个弟弟叫陈家洛,是反清组织红花会的总舵主。演义小说的推波助澜,让很多人真的相信乾隆是汉人皇帝。据考证,海宁陈家与乾隆毫无关系。在京为官的陈元龙,只有一子二女,儿子早夭,两个女儿比乾隆大了20多岁。乾隆是雍正帝如假包换的儿子,的满人血统。因此关于乾隆身世的种种秘闻,不过是好事之徒的无稽之谈,借此来宣泄当时社会上弥漫的反清情绪。
5、1722年,雍正继位,存活在世的儿子有4人,弘时、弘历、弘昼、福沛。其中,弘时19岁,弘历、弘昼12岁,福沛才1岁。弘时文武双全,能舞枪弄棒,也能吟诗作赋,在宫廷中的人缘好。可惜,弘时是一个悲剧的皇子,雍正为了弘历,只能牺牲弘时。康熙年间,“九子夺嫡”之争激烈,雍正(胤禛,下同)并没优势,他很低调,也没想过能继位。太子胤礽,如果不是康熙溺爱,导致他“违背礼仪”,其他皇子也没机会。要知道,胤礽在太子位置上呆了几十年,根深蒂固。胤礽“无礼”,两次被康熙废黜,又两次被册立,让其他阿哥有了想法,出现了“九子夺嫡”之战。“九子夺嫡”之战,八阿哥胤禩机会大,不但众多兄弟、皇族支持,文武百官也大多站在八阿哥一边。1708年,康熙商议册立太子时,几十位朝廷重臣联手,推荐胤禩为太子。但是,康熙舍不得胤礽,再次恢复太子之位,却也看出八阿哥的实力不一般。八阿哥实力强悍,四爷雍正有何优势呢?胤礽还是太子时,雍正站在太子一边,压根就没想过夺取帝位,毕竟自己没啥优势。1717年,康熙来到雍亲王府,看到年仅6岁的弘历(乾隆),不由喜笑颜开。弘历很想小时候的自己的,在弘历身上,康熙看到自己的“影子”。为了让弘历受到好的教育,康熙把弘历带到紫禁城养育。康熙此举,意味深远,“储君”之位悬而未决,弘历此时入宫,是一种信号。康熙认为,弘历应该是大清的皇帝,弘历成为皇帝,雍正就必须是皇帝。也就是说,雍正能在“九子夺嫡”中获胜,弘历是关键因素之一。康熙选弘历为接班人,可以从一件事中看出端倪。1720年,康熙册封2位“世子”,却唯独没有雍正的大阿哥弘时。康熙一生儿女众多,生前册封为亲王的,分别是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五阿哥胤祺,其余是郡王、贝勒。按照清朝规律,王子年满15岁,如果不是有特殊情况,都应该授予爵位。胤祉的大阿哥弘晟,胤祺的大阿哥弘昇,都册封“世子”,承袭亲王爵位。弘时,年满17岁,并没得到册封。再则,弘时在康熙、雍正年间,都没收封,直到郁郁而终,也是啥都没有。弘时没有封“世子”,自然是有原因的,康熙想让乾隆接班。如果弘时是“世子”,雍正登基继位,弘时就是太子,否则法理上站不住脚。弘时无缘“世子”,不开心。此后,弘时经常在宫廷娱乐,与妃嫔关系不一般,让雍正不满意。1723年,康熙周年祭,本应该是成年的弘时主持,却让13岁的弘历去操作。要知道,弘历出身并不高贵,他是熹妃的儿子,跟弘时没啥区别。弘时受到冷落,是雍正“偏心”的使然。雍正想让乾隆继位,而弘时表现太过抢眼,如果不及时处理,“夺嫡之战”将再次上演。雍正的偏心,让弘时更加不满意。再则,雍正继位后,对胤祉、胤禩、胤禟、胤禵等兄弟绝情,大多被囚禁而死。雍正偏心,手段狠辣,弘时看不下去,便经常与父亲唱反调,希望父亲能顾及手足之情。谁知,雍正反而更加恼火。1726年2月,弘时被过继给胤禩,这是雍正露出獠牙的开始。胤禩,八阿哥,曾有机会继承大统,却被雍正抢了过去。雍正继位后,胤禩、胤禟、胤禵联手,让人发布留言,说康熙的遗诏是“传位十四阿哥”,也就是传位给胤禵。胤禩此举,无异于否定雍正皇位的合法性,说胤禛篡改“遗诏”,皇位来路不明。此时,西北和硕特蒙古起兵,雍正焦头烂额。雍正眼中,胤禩是劲敌,不得不收拾。胤禩也有儿子,弘旺已经16岁,雍正还把弘时过继给胤禩,其目的可想而知。1726年6月,胤禩被囚禁,不堪折磨,3个月后呕吐而死。雍正将胤禩开除宗籍,从玉牒上除名,以示震慑。胤禩被开除宗籍,弘历作为“儿子”,自然也是被开除宗籍。接着,雍正又把弘时交给十二阿哥胤祹抚养,并进行教育。雍正存活的儿子并不多,此时也就4人。弘时两次被“过继”,如同是弃儿,内心之抑郁是可想而知的。此后,弘时的行为更加“出格”,他不但桀骜不驯,还经常出入风月之地。精神上的折磨,弘时的身体每况愈下,日渐消瘦。1727年,弘时郁郁而终,享年24岁。
6、历史篇篇的乾隆:88岁的乾隆娶了13岁的。13岁的乾隆嫁给了88岁的乾隆,成为了乾隆后一个女人。乾隆真的太残忍了。刚刚宠幸了13岁的晋妃,第二年就被榨干归西了。终年八十九岁,可怜的俊妃十四岁就当上了寡妇,而且守活寡一直到死没有。花继一句没有得到过万千宠爱,甚至红颜不知被谁装。当年乾隆明明都知道自己快不行了,干嘛还要给自己找小老婆?这事还真不管乾隆,是他的儿子嘉庆,给他老爹送的礼物。当年八十八岁的乾隆卧病在床,整天在皇宫里边唉声叹气。而大孝子嘉庆一看老爸整天闷闷不乐的。为了讨好老爸,竟然想到了给他再找一个小老婆。而他不知道的是,这个想法改变了一个女孩的一生。恰似嘉庆皇帝三年,他要选老婆了。在选秀的那天,他发现了一个长相轻秀可爱的美女。经过了解这位美女的姑奶奶竟然是清朝纯皇后,就是当年乾隆皇帝爱的女人富察容音。嘉靖听了十分开心,因为他知道她老爸乾隆对富察一生痴情念念不忘,现在给她爹送了一个富察氏小老婆,他肯定会特别的高兴。而且选秀现场小姑娘一看,皇上老盯着我看,肯定是对我有意思,我肯定能被选中。而且进去之后肯定会被嘉庆皇帝优待,不说是皇贵妃,起码也是个贵妃。事实确实被他猜中了,她被选上了。可是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家庭居然把十三岁的她送给了八十八岁的乾隆。要知道这两个人整整相差了七十五岁了。那时候的嘉庆想掐死家庭的心都有了,我进宫是想着给你当老婆的结果了,却当了你的小草一入宫门深似海。她又能怎样?乾隆一看,这个水灵灵的小姑娘瞬间就来了精神。这下病也好了,腿脚也突然利索了,没事就往进黑房间里跑。可是毕竟年老体衰了。那年纪有心无力了,可以说是枯藤老树昏鸦。只不过这棵老树再也支棱不起来了。乾隆蜂毒残年的身体勉强撑了一年之后便去世了。所以晋妃实在是太可怜了。小小的年纪嫁了这么老的乾隆去世那年,她才十四岁,她的人生还没来得及绽放就已经付出了,这事搁现在老公死了,还可以再找在这皇宫里面怎么能行。可怜的晋妃在她老公。乾隆死后,她就跟着一群老姐姐们搬进了养老院守康宫。开始的时候可以和这些老姐姐们聊聊天、打打牌。可是时间长了,颈椎就受不了了。她毕竟十四岁还是一个天天浪漫的少女,她想要一场轰轰烈烈的感情,一个琴瑟和鸣的丈夫一一地承担剩下的孩子。可现在她什么都没有。更可怜的是,当初一起来养老院的姐姐们,一个个的都去世了。那么大的养老院只剩下她自己了,孤零零的,无依无靠。她每天睡醒妆也不化了,也不打扮了,没事就坐在窗户边,看着高高的城墙顾影自怜。而就这样生活了十几年,直到嘉庆皇帝驾糊涂鲜香。皇帝上位。道光看着这位跟自己岁数差不多大的奶奶也是很尴尬。于是道光就将他尊分为皇帝、贵太妃。就这样,三十多岁的晋妃一夜之间又升级了,莫名成了后宫里辈分高的人。可是晋升了又有什么用呢?老公死了,姐妹们也死了。自己幼儿无儿无你,身边没有一个人能说的上话。这个皇帝贵太妃开始沉默寡言,动不动就歇斯底里的神神经经的经常坐在那发呆很久。身子骨也肉眼可见的消瘦下去了。不久之后晋妃便在孤独寂寞中离开了人世。到此她一生也就结束了。都说一入宫门深似海,后宫的女人又何尝不是一入宫门终身误?她们没有选择自己命运的机会。那些从十几岁进入皇宫一辈子被束缚在红墙滑板的内功,妃嫔比比皆是。可以有人说晋妃身为一个可怜人确实可怜,可身为一个妃子她至少在尔虞我诈的后宫里面没有死于非命。她这是到底幸还是不幸呢?晋妃就在那,这里就是乾隆三十六位妃缘起。关注天天,为您讲述这些后宫女子的人文故事。
7、传说雍正还是雍亲王时,一年秋天随康熙在热河打猎,射中一只梅花鹿,雍正喝了鹿血,身体躁急,临幸了山庄内一位李姓汉族宫女。岂料竟生下一个男孩,就是乾隆。这是一个不见于正史的故事。乾隆是清朝12帝中有故事的一位,特别是关于乾隆的身世,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他到底在哪里出生的,一个是到底他的母亲是谁。因为这两个方面,清廷自己都没有说清楚。据乾隆自己说,他出生在雍和宫,甚至还指出了具体的出生地点,就在雍和宫的东厢房。然而他还在位的时候,就已经有不同的声音传来,说乾隆是出生在承德避暑山庄。 乾隆朝有个官员管世铭,写了一首诗,在这首诗的后面有个注,说:“狮子园为皇上降生之地,常于宪庙忌辰临驻。”说乾隆出生于避暑山庄狮子园。嘉庆帝也在给乾隆上的祝寿诗中写到“康熙辛卯肇建山庄,皇父以是年诞生都福之庭。”“敬惟皇父以辛卯岁,诞生于山庄都福之庭。明确写明了乾隆的出生地为承德避暑山庄。乾隆去世后,嘉庆在为乾隆修《实录》时,改变了自己的立场,因为他看到了乾隆自己的说法,嘉庆在皇父出生地的问题上,岂能违背皇父本人的旨意呢。所以《实录》和《圣训》都记载“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子时,诞上于雍和宫邸。”至于乾隆的生母,流传广的是说乾隆生母是浙江海宁大学士陈世倌的夫人,说得有鼻子有眼的,说雍亲王的福晋和陈阁老的夫人,同月同日生了孩子。雍亲王就让陈家把孩子抱入王府看看,可是,等孩子再送出来时,陈家的男孩竟变成了个女孩,陈阁老意识到此事性命攸关,不敢作声。那换入宫中的男孩,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对这个说法,我只能说,不要把金庸老先生的小说当历史看。在乾隆出生时,雍正是有儿子的。看过电视《雍正王朝》就知道,再不济乾隆也有个哥哥弘时,而且当时雍正才34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生儿子应该没什么大困难,也没有迹象表明他能做皇帝,他忙慌慌的抱别人儿子来干嘛?另一种说法就是本文开头说的李姓宫女,因其地位卑贱,乾隆出生后,旨令钮祜禄氏收养这个男孩,于是乾隆之母便为钮祜禄氏。 这个说法有点扯了,无任何正史记载,估计传闻来源于以下原因:一是乾隆喜欢在宫中穿汉人服饰,所以牵强附会的认为他母亲就是汉族女子;二是大名人胡适的《胡适之日记》中记载了听别人说的“乾隆帝之生母为南方人,浑名‘傻大姐’,随其家人到热河营生。”因为胡适的名气,所以他听来的内容竟被人奉为史实了。
8、关于乾隆是陈阁老的儿子这一说法,完全是野史小说家编写的文学故事,不足为信。这则谣言的梗概大体如下:雍正在做雍亲王时生了一个女儿,而就在同一天大臣陈阁老陈世倌恰好生了一个儿子。雍正跟陈阁老家很熟,让陈家人把陈阁老抱过来看一看,结果送回去时,被雍正调包了。陈阁老的儿子变成了女儿,他自己的儿子被雍正留了下来,这个男孩就是日后的乾隆皇帝!这则故事其实即便不去核对史料,单单从逻辑上判断,就是不可能发生的。我们要注意一点,雍正有调包的必要吗?调包这件事逻辑要成立的话,要满足两点:一、雍正膝下无男孩。二、雍正已经丧失生育能力。事实证明,这两个条件都不成立。雍正一生生育了十个儿子,生育能力完全正常。乾隆出生之时,雍正已经生育过三个儿子,其中弘时还活着。并且这一年雍正不过34岁,他觉得儿子不够多,也完全有时间再多生几个。那么问题来了!雍正自己又不缺儿子,生育能力也正常。他有必要多此一举去调包陈阁老的男孩吗?并且这种事,在皇家属于丑闻,一旦泄露出去对雍正是百弊无一利。雍正有必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去做这种对自己并无什么收益的事吗?根本不可能!所以,所谓乾隆是陈阁楼儿子这一说法根本不足为信!
9、1766年,乾隆疼爱的儿子永琪因病去世。一个月后,御医战战兢兢地道出实情。乾隆听后大怒:“你们都去给永琪陪葬吧。”永琪是乾隆皇帝的第五个儿子,也是被乾隆寄予厚望的儿子。永琪少时起便十分聪慧,博学多才且精通骑射,清朝乃是马上得来的天下,因此各代帝王都十分注重皇子们的马上功夫,看到永琪的骑射实力后,乾隆更加喜欢这个儿子。除了武功方面,永琪在文学、语言、地理、天文算法等方面都有涉猎,尤其是语言天赋,通晓满、汉、蒙三种语言,在书画方面的能力也是很多皇子所不及的,但让乾隆皇帝青睐永琪的还是九州清晏殿发生火灾一事。当时,大殿突然着火,所有人都十分慌乱,竟然没有人去救还在殿内的乾隆皇帝,乾隆看着迅速蔓延的火势十分着急,但却没有人来救他,担忧性命的同时也感到很是寒心。关键时刻,还是永琪不顾一切的冲进火场,救出了乾隆,看到儿子奋力的救自己出火场,乾隆很是感动,心想这个儿子算是没有白疼。火场一事后,乾隆认真审视了自己身边的人,那些平日里总把“万岁”挂在嘴上的人,到危机时刻全都抛弃自己,只有永琪是真的孝顺他。文武双全、才高八斗、恪尽孝道,这些都是乾隆喜欢永琪的原因,然而,这个乾隆欣赏看重的儿子却早早的就离开了他。那是乾隆三十年十一月,永琪患病,乾隆亲自探视,发现永琪大腿外侧十分疼痛,且筋骨疼痛犹如寒邪侵体一般,虽然急召太医诊治,但是病情并没有好转。乾隆为了永琪能够快点好,封其为亲王以此来鼓励永琪战胜病魔。在每隔五年一次的亲王册封仪式上,乾隆封永琪为和硕亲王,生前就被授予爵位,且是乾隆爷亲封,这个荣誉可谓是有面子了,足以看出乾隆对永琪的重视。永琪的封号为“荣”,意为光荣,所以永琪也被称为荣王,乾隆曾在永琪逝世多年后接见外国使臣时公然谈到,他曾经属意荣王想要传位于他,只可惜英年早逝,可见乾隆皇帝对于永琪的死多年后依旧难以释怀。虽然被封为亲王,但这确是永琪度过的后一个冬天,永琪的病症并没有因为父皇的嘉奖而变好,太医院的诊治也丝毫不见效果,几个月后,永琪因为病情逐渐加剧而离世,谥号“纯”。面对喜爱的儿子去世,乾隆伤心不已,悲痛之情难以平复,同年,乾隆下旨彻查永琪去世的原因,接到这个消息后,太医院自上至下无不惶恐。经过彻查,永琪当时得的病是附骨疽,患病初期就像感冒一样,风邪入体,之后病情会加重,大腿疼痛的就像刀刺一样,这病就算在当时也并不是绝症,但永琪患病时太医院并没有诊断出是附骨疽,耽误了永琪的佳调节期。永琪的离世,乾隆始终无法接受,而今又查出这样的事,乾隆显然将怒火撒到了太医院身上,当时负责永琪病情的两名太医被交到了内务府,据他们交待,当时如果按附骨疽医治,确实有救回来的可能。虽然附骨疽未必遗传,但清朝爱新觉罗家族中却有很多人患此病,附骨疽多生于洗冷水澡后着凉或者体虚之人吹凉风等时候,永琪十分擅长骑射,也喜欢在外打猎等活动,有可能是骑马后着凉以致风邪入体才生出病来。不管永琪去世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都不能减缓乾隆的悲痛,乾隆还特意写诗来缅怀永琪,甚至还发雷霆之怒,要耽误永琪病情的太医给永琪陪葬,不过乾隆也知道,再怎样也换不回永琪了。永琪去世,伤心的不止乾隆一人,还有永琪的生母愉妃,也就是曾经的海贵人,因为永琪的降生,海贵人在后宫的地位愈发重要,原本有可能成为太后的愉妃终却白发人送黑发人。爱新觉罗·永琪去世时只有二十五岁,许是这个年轻人太过,上天过早的将他召了回去,空留世人替他伤心。#走进博物馆#
10、1780年,一个和尚领着一位少年找到御前太监要求见乾隆,太监说皇上也是你们想见就见的吗。和尚只说了一句话,太监立即笑脸相迎,灰溜溜的向乾隆禀报去了。和尚口中的这个少年,正是乾隆皇帝第四子永珹的儿子。而至于他皇孙的身份究竟是真是假,至今还是历史上的一桩悬案。在很早的时候,永珹便带着福晋到宫外居住去了。所以,对于永珹府中的事情,乾隆大多数只能听别人传来的消息。在永珹的次子出生之时,乾隆当然知道这个消息。不仅如此,永珹次子的名字还是乾隆亲自赐的。不过对于自己的这个皇孙,乾隆并没有时间陪伴他,所以不是很熟悉。后来再次得知关于皇孙的消息,正是他患天花不幸夭折的消息。所以,在乾隆的印象中,自己的这个皇孙早就不在了。可是如今莫名其妙出现的少年,竟然声称自己就是乾隆的皇孙。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少年的真实身份究竟是什么?他后的结局又是如何?突然冒出来的皇孙,让乾隆也吓了一大跳。这件事情显然不能马虎,于是,乾隆便让军机处去调查这件事情。与此同时,乾隆还亲自将永珹的福晋叫到殿前来问话。在传闻中,永珹府中的妃子们一向感情不合,总是闹事。虽然大家都说永珹的这个次子是患天花病死的,但是也有人说是被这其中几个妃子联手掉包丢出府去了。当然,对于这些毫无依据的传闻,根本无从判断真假。乾隆叫来了府中的福晋,询问她有关这个孩子的事情。或许是因为想不到乾隆会问起这些陈年往事,福晋也吓了一跳,支支吾吾地不知从何说起。直到乾隆说明此事事关重要之时,福晋才勉强做出了答复。按照福晋所说,永珹的这个次子确实在很早的时候就死了,所以根本不存在什么“皇孙认亲”的问题。与此同时,福晋还明确表示,在这个孩子夭折的时候,自己还曾抱着他的尸体哭过。听完福晋所说,乾隆的心中也有数了,但是还是不敢妄下定论。而就在这时,军机处那边传来消息,表示这位少年不是乾隆的皇孙。其实,对于少年的真实身份,军机处的众人也没有把握。而他们之所以认为这位少年是冒充的,也仅仅是因为这位少年在狱中的表现。话说,少年因为盯着一位军机大臣的扇囊,还挨了一巴掌。不得不说,如此断案也是有些草率。“大胆!竟然敢冒充朕的皇孙!”乾隆龙颜大怒。紧接着,乾隆便将带着少年来认亲的和尚处死了。可是出人意料的是,乾隆并没有将这位少年一同处死,而是选择将他流放。按理来说,被流放的少年势必不会好过才是。可是事实却恰恰相反,在流放的途中,这位少年的生活可谓是舒服的不得了。尽管乾隆以“冒充皇孙”的罪名将少年流放,可是他始终坚持自己就是乾隆的皇孙。在途中,这位胆大包天的少年时不时就会向身边的官兵提及起此事。因为乾隆处死了和尚,却没有处死这位少年,所以大家也都觉得少年所说或许是真的。也是因为如此,尽管此时的少年只是一个囚犯,而大家对他可是恭恭敬敬,好吃好喝的招待着。多日以来,少年也从未改变过口供,一口咬定自己就是乾隆的皇孙。后来,这件事情也传到了乾隆的耳朵里,可是乾隆却没有表态。就这样,少年的皇孙身份好似是“坐实”了。虽然这位声称是“皇孙”的少年此时只是一个阶下囚,可是他可嚣张的很。少年不仅处处撒播谣言,而且做事情也越来越大胆。在很多时候,他甚至不将周围的官兵放在眼里。久而久之,这位嚣张的“皇孙”也终于引起了众人的不满。正当众人都拿少年没有办法时,终于有一位大胆的官员站了出来。这位官员名叫松筠,早就忍不了少年的所作所为了。那天,少年还是到处吹嘘自己的身份,说乾隆很快就会让他回到皇宫。这时候,松筠将狐假虎威的少年叫到了自己的面前,对他简单地进行了一番审问。显然,少年早早便做足的准备,回答得几乎是滴水不漏。尽管少年十分谨慎,但是松筠还是发现了一丝破绽,那便是少年的年龄。如若永珹的次子还在世,理应已经有二十几岁了,可是眼前的少年还未满二十岁。就这样,松筠列出了少年近犯下的罪状,终将其处死。乾隆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似乎很满意松筠的做法,还破格为其加官进爵。参考资料:《清史稿》#历史开讲##乾隆是谁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