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作者简介(呼兰河传作者资料介绍)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0 13:07:57 浏览
1、呼兰河传作者资料介绍

萧红,哈尔滨呼兰区人,著名作家,代表作《呼兰河传》颇有影响。这是著名作家萧红的照片!宋佳,在电视剧《萧红》中饰演萧红,打扮的多少有点风尘。你对比一下,宋佳与角色之间的差距大吗?

2、呼兰河传作者有哪些

萧红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呼兰县,去世时只有三十一岁。她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风格独特的作家,她关怀女性和弱势人物,她追求自由平等和尊重,她的文字悲悯而富于灵性,是二十世纪中国优秀的作家之一。她留下的作品有《跋涉》《桥》《牛车上》《生死场》《商市街》《小城三月》《呼兰河传》《马伯乐》等。萧红作品已经具有了一种经典性,美国著名学者夏志清曾说:“我相信萧红的书,将成为此后世世代代都有人阅读的经典之作。”本书收录了萧红的《生死场》和《呼兰河传》两部作品。鲁迅对于《生死场》曾评价道:“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呼兰河传》则是萧红去世前完成的一部作品,茅盾称之为:“《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3、呼兰河传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100字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张莹,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黑龙江呼兰人(现哈尔滨市呼兰区)。幼年丧母,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其受鲁迅、茅盾和辛克莱作品的影响。由于对家庭和包办婚姻的不满,1930年离家出走,几经颠沛。1932年与萧军相识,第二年与萧军自费出版了第一本作品集《跋涉》。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使用笔名萧红),在30年代文坛崭露头角。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抗日战争爆发后,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中,后在民族革命大学任教。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从1933年开始正式发表作品,到1942年病逝,萧红创作生涯虽然只有短短的9年,但是创作的作品竟达百余万字,既有大量的长、中、短篇小说,又写了许多散文,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多产作家,被誉为“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呼兰河传》

4、呼兰河传的作者是谁

诗文赏析(三)萧萧落红忆萧红少时不知有萧红,后来才知道像她那样专写大块头作品的作家一般是不会出现在基础教育课本上的。她的《生死场》老师详细分析过,《呼兰河传》是我在学校门口的小书店蹭完的。与《生》不同,《呼》一翻开,就有一种扑面而来的浓烈的艺术张力,仿佛不是动脑子写出来的,是裹挟着原始的生命冲动与野性从天而降的,让人无法呼吸却又欣喜若狂。她年轻的生命犹如一朵璀璨的烟花,惊艳、短暂。她的作品不多,仅凭《生》与《呼》两部,就奠定了在文坛上女作家的位置。

5、呼兰河传作者萧红简介

民国(1912—1949),在那充满抗争、动荡的历史时期,涌现出众多的文学大师,自然也成就了不少名篇巨著。而今很多作品搬上荧幕,被大家所熟知。金粉世家:作者:张恨水,创作于1932年。啼笑因缘:作者:张恨水,创作于1930年。春明外史:作者:张恨水,创作于1924—1929年夜深沉:作者:张恨水,创作于1936年京华烟云:作者:林语堂,创作于1938—1939年风声鹤唳:作者:林语堂,创作于1935年旧巷斜阳:作者:刘云若,创作于1937年呼兰河传:作者:萧红,创作于1939年血纸人:作者:孙了红,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十二金钱镖:作者:白羽,创作于1937年亭子间嫂嫂:作者:周天籁,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

6、呼兰河传的作者简介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个人命运和作品风格都带有悲剧色彩的女作家,萧红的小说具有散文化气质,其散文则兼具诗化和稚拙,无论是回忆故乡呼兰河的寒冬大地、人事遭际,还是书写自己进入城市的漂泊生活,包括回忆鲁迅先生等等,无不采用孩子般的视角和口吻,文字看似散漫不羁,实则苦心讲究,一些回环往复的著名句子和段落,读来富有音乐旋律,是少有的不以数量取胜而名声斐然的现代作家,值得入选这套丛书。本版由《萧红大传》的作者季红真老师进行篇目增删并撰写导读。包括《蹲在洋车上》《祖父死了的时候》《家庭教师》《他的上唇挂霜了》《永远的憧憬和追求》《回忆鲁迅先生》《呼兰河传(节选)》等成名作和代表作。另有二十余幅精美插图。#呼兰河传作者简介#

7、呼兰河传作者简介简单点

李娟:能与张爱玲、萧红并列的女作家以性别论,现代中国散文,我以为成就高的是张爱玲与萧红。幸或不幸,差不多断裂四五十年后,才从民间冒出了个李娟,堪与两位前辈比肩。以我的阅读体会,李娟的散文实力,稳居中国当代散文前五之内,在并世女作家中更无可置疑是第一人。女性同行,能和她同在一个散文坐标轴里参与论定的对手,不是王安忆迟子建残雪毕淑敏这些时下名流,而应远溯萧红与张爱玲。萧红是10后,张爱玲是20后,李娟则是79年生人,相隔了半个世纪,才出了这么一个遥相应声者,中国文学的代际传续不容易。萧红、张爱玲、李娟,三人的文字,是真正第的。余秀华我也偏爱,但我觉得她诗好,多篇足以传世,散文就一般。她的小说《且在人间》虽说是在圈内顶刊《收获》杂志上发表的,老实说看不下去。要我说,萧红、张爱玲与李娟,差不多代表着三种散文类型。萧红是“野路子的”,张爱玲是“雅人深致的高标”,李娟则玩出“小清新的新高度”。萧红路子野,但她是天才型的。她几乎不读书,《呼兰河传》里看不到她任何阅读的痕迹,她的语言甚至很粗粝,还语病频现,都说明其“野”,但她笔下的世界沉痛深广,文字犹如日夜浩荡的河声奔涌而来,有一股魔力让人无限感怀。萧红所写,就是自己的感受语言,允称天才。对比萧红,迟子建王安忆们就很容易败下阵来,因为她们的文章虽好,可依然肉眼可见的人工性,一看就是学过的那种。天下文章,都必然要经修饰锻炼,但凿迹一旦无力祛除,会犹如疤痕一块块横挂在眼前。什么是文章高手,一句话:“大匠不示人以璞,盖恐人见其斧凿痕迹也”。张爱玲非璞,但她有化功大法。她出身好,来自曹雪芹这样世代簪缨的旧族,自小又宅女一枚,惟喜阅读,是以她书读得极多,纵横中国古典,静对西洋原著,房里有金粉金沙深埋,阅读量并不会亚于一般文科教授。她的语言是“化用”的典范,红炉点雪,应收尽收,不动声色,毫无痕迹。以读书量而论,张爱玲是妥妥的学霸,这一点很容易被忽视,即便是许子东这样的研究名家。因为,她的微妙在于:一般人写文章,总刻意显摆自己书读得多,张爱玲则是唯恐怕人知道她读得多,从不引经据典子曰诗云,而是左右逢源东取西借,再彻底融化为“张氏语言”,手段极为高明。当代学者止庵书读得也多,就能看穿张奶奶这种路数,屡屡感叹她读的书太多了。有一种好文章,是能体现人类文化与文明的积累程度,张爱玲就是这一类妙手。李娟的特色又与这两位前辈不一样。她的大优点在于天然。她不像萧红,内心藏着无尽的忧愤哀伤,文字一个个从胸中滚出来,犹如她记忆中那些在一望无垠的朔风中不息摇曳的一株株高高白杨的再现;也不似张爱玲,书巢百炼化为绕指柔,涉笔所及都将学识才情展露无遗。李娟的文字,是彻底返璞归真的,既玲珑剔透,又变化出奇,简直是当代散文圈的“黄衫女子”。任何写作者,总多少有点思想包袱,李娟就没有。她的经历也极度单薄:成长在人烟稀少的西域,母亲是深山里的裁缝店主,她自己则高中毕业就辍学打工。她甚至从未意识到自己是在“写作”,更没想过成名,只是因为喜欢写东西,就一行行发在网络上,不断引发共鸣,此后才一本本结集成书。李娟的文字,是一种未经任何污染的自然,她的单纯恰好是所有人不及她的秘密。高明的文章境界,其实是跳脱依傍,不借助固有的词汇、套路、意境与暗示,洗尽铅华而后,超凡入圣。这方面,李娟不自然间达到很深的功力,还真有点像金庸武侠里,山娃子不经意掉落山洞练就奇功,出山就打遍天下手,八大门派高手面面相觑。我这么看重李娟,就在于:1,往前看,这样的文字,看一遍就无法忘怀,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是独具一格的,你搜肠刮肚都找不出第二人来。可比风格的是刘亮程,但刘的文字其实是很刻意的,压根不在一个等级。2,自今而后论,不单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家,今后应该也很难写出这种东西了。如果说李娟有什么问题,我以为还是在她的生长环境。这种单纯的生活空间,让她的文字犹如天籁,但这种狭隘也容易限制她,终等来“瓶颈”,还很难冲破。这也是有事实可以验证的:李娟迄今出了11本散文集,题材基本都是集中在牧场,且从《羊道三部曲》开始就有一种程式化趋向,这是很危险的信号。我一直在乱猜,李娟这几年不断到各地孤身“穷游”,放纵肆情漫无目的,犹如古代诗人杜甫李白们一般乱走,是不是有意识补考“阅历”这门低分课。写作到了这份上,就是“心与身为仇”了。我知道,说李娟是“能与张爱玲、萧红并列的中国女作家”,当然会有无数朋友不服气,指责我瞎说乱捧。是的,李娟甚至什么“身份”都没有,甚至连一份正经工作都缺乏,不说超越王安忆迟子建,甚至怎么看都不像个“作家”。这个倒没什么可辩的,有意义的,就是不妨打开她的集子看一看——也许,你会觉得她比张爱玲还好呢!#散文#

8、呼兰河传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呼兰河传》与《小城三月》是“文学洛神”萧红创作后期的重要作品,也是能够体现她个人风格的作品。书中的呼兰县城,是东北的一个小城,它美丽,单调,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其他所有小城一样,像平静流淌的小河,不发出一丝声响。小城的人民善良而又愚昧,也同其他小城的人民一样,天亮了就起床,天黑了就睡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安静又自足地过着。前者以作者的童年回忆为线索,用散文性的笔法描绘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家乡的生活图画与风土人情;后者则以小城的春天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温柔敏感的少女——翠姨的爱情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