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里国门简介(满洲里国门照片)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2 09:26:31 浏览
1、满洲里国门照片

满洲里国门口岸景区 金秋佳游览胜地满洲里国门景区是满洲里市标志性旅游景区,是全国红色旅游重点景区,同时也是中俄边境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区包括国门、41号界碑、红色旅游展厅、中共六大展览馆、满洲里红色秘密交通线遗址等景观。其中第五代国门与俄罗斯国门相对而立,是一幢高30米,宽40米的乳白色建筑。第五代国门,建于2008年,整体建筑风格为后工业时代风格。国门下方有两条宽轨和一条准轨穿过与俄罗斯的接轨,国门内部南北塔楼一层以浮雕形式展示了五代国门的由来及变迁和满洲里附近国界变迁的相关条约与协定,二层建有观光厅和满洲里历史展厅。穿越国门后沿着国门的另外一边下楼走出,可以到达国门另外一边的广场,广场上是中俄两国以前的历代国门,共有4座。从简陋到恢宏,体现两国关系的发展历史,其中还有上面写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字样的国门。满洲里市已经成为一个蜚声中外的口岸名城。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满洲里是我d与共产国际的红色通道;四十年代,苏联红军从这里打响了欧洲战场支援太平洋战场的第一枪;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满洲里口岸曾把大批苏联军援物资运往前线;建国初期,面对帝国主义的海上封锁,满洲里作为共和国的主要外贸通道,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的经济建设。1992年满洲里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沿边开放城市后,满洲里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边境贸易持续健康发展,与俄罗斯、波兰、匈牙利、日本、新加坡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贸易关系;形成了贸易、金融、运输、仓储等综合发展的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体系;构建起了易货贸易、现汇贸易、旅游贸易、转口贸易并存的对外贸易格局。满洲里正以崭新的形象屹立于祖国北疆。

2、满洲里国门边界

在我国,第一次将进出疆域的门户称为国门,是在满洲里。满洲里的历史开始于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进而在1727年的中俄《阿巴哈依图界约》中更为明确。1902年俄国修筑的中东铁路从中俄边界铺入中国东北,即在满洲建成火车站,俄国人称“满洲里亚”,满洲里由此得名。原来叫霍勒津布拉格的游牧场,取而代之的是国之门户满洲里。第一代国门建于1900年,当时由俄国人承修的西伯利亚铁路铺入我国境内,进入我国后改称“东清铁路”。两国间的初界线标志是在铁路左侧竖立一根木桩,木桩上用俄文书写“萨拜喀尔省铁路交界”字样。铁路右侧另竖一根木桩,上面钉有双头鹰图形,位置在现在后贝加尔斯克以西的马赤也夫斯克附近,据后贝加尔斯克七公里。由于木桩设在两国边界处,人们习惯称之为“国门”。第二代国门建于1920年,位于后贝加尔车站对面、苏方边防总站院内,距离现边界线约300米,为木制拱形结构,面对中国方向以汉文书之“中苏门”,苏联方向书写的是俄文。所以说第二代国门就是“中苏门”。1949年被苏联方面拆除。第三代国门原本是检查桥,也称栈桥,修建于1968年。当时中苏两国关系较为紧张,满洲里作为“反修、防修”的前沿,多年处于“备战”状态。该桥是铁木结构,主体用铁轨焊接而成,桥身漆成绿色。两侧的护栏镶嵌着木板,正上方嵌有醒目的红色标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十个大字,桥身的两侧各有一架铁梯,缘梯而上可以站在桥上俯视过境车辆,因该桥状似“大门”,是口岸铁路的门户,故人们习惯地称之为“国门”。第四代国门建于1989年,建筑面积774.5平方米,高12.8米,宽24.45米。外表用2000多块0.5平方米的青灰色花岗岩石板镶嵌而成。国门上方悬挂着直径为1.8米的国徽,并书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红色大字,国门下方有宽、准轨铁路各一条通过。国门北侧是原公路口岸,满洲里新公路口岸建成后,原公路口岸停止使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中俄两国货运量逐年增加,在增铺铁路宽轨复线时,于2007年将第四代国门拆除。第五代国门于2008年2月开工建设,当年6月18日即落成投入使用。国门长105米,宽46.6米,高43.7米,总建筑面积5905.51平方米,比第四代国门大出3倍,并有2条宽轨和1条准轨从国门下穿过与俄罗斯铁路接轨,同时充分考虑中俄贸易的发展前景,预留了多条复线位置。“欧亚大路桥”“亚洲之窗”、全国文明城市、中国边疆名镇、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俄蒙三国选美等等,这些称呼与符号唯有满洲里一一拥有。满洲里曾经只有几“道”街,如今被更为漂亮的景致所代替,其中就包括国门,这或许也是许多到过满洲里的人们的共同感受。一个个欢腾热闹的另一面,是许许多多建设者和捍卫者的无名身影。#满洲里国门简介#

3、满洲里国门拍照

那年那月那些路~满洲里国门#满洲里国门简介#

4、满洲里国门界碑

满洲里一行,国门界碑留影

5、满洲里中国国门

内蒙古·满洲里国门景区

6、满洲里国门介绍

国门遇见满洲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