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大师简介(书法大师介绍)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2 21:53:14 浏览
1、书法大师介绍

清代一位七品芝麻官,写下“楷中兰亭”,直逼欧阳询、柳公权,秒杀现代“书法大师”!我们常说清代书法看似“百花齐放”,实际上已经走向了衰弱,尤其是在楷书上,大部分书法家在“馆阁体”的泥潭中走不出来。只有极少数人有所突破,比如成亲王永瑆、刘墉、梁诗正,他们要么是皇亲国戚,要么是朝中重臣,见多识广,书法视野也比较开阔。不过,“高手在民间”,清代有一位七品芝麻官,也突破了“馆阁体”限制,直入晋唐,还写下了一卷“楷中兰亭”,此人就是徐元礼。徐元礼的名字,百分之九十的人可能都没听过,事实上,如果不是这一手好字,估计他很难在历史中留下痕迹。史籍中关于他的资料稀少,连生卒年也不可考,只知道他字淞桥,是浙江桐庐人,活动于乾隆、嘉庆、道光年间,他一生担任过的高官职就是知县。“馆阁体”书风影响下,当时的楷书往往追求端正工致,结果是既失去了欧楷的欹侧险绝、又失去了“赵楷”的遒媚圆活、更不见了董其昌的空灵萧散。而徐元礼的楷书,从晋唐诸家中吸取法度,他广泛临摹钟繇、王羲之、欧阳询、钟绍京、颜真卿、柳公权的法帖,再加上天赋极高,终于将古法与个性结合,自成一家,有人称赞:“书法直造晋、唐,其灵俊处,实出天赋,与郭尚先齐名,小楷或胜之。”要知道,郭尚先在当时被世人认为是超越文徵明、赵孟頫,与王羲之并列的人物,而徐元礼的小楷又胜过他,自然可知他楷法之登峰造极。徐元礼知名的作品是《吴氏重修祠堂记》,清道光八年(1828年)写成。《吴氏重修祠堂记》共计34行、323个字,单字大小约3厘米。此作起锋入纸,行笔中锋,横画提按分明,行笔沉着,撇捺舒展,转折处以圆笔处理,自然婉转;结字平中寓险、轻重分明。既有欧楷之险,又有柳楷之瘦挺开阔,兼具《乐毅论》之圆活与《灵飞》之遒媚。《吴氏重修祠堂记》笔法丰富、结字灵活,融古法为一炉,突破时弊,这字让当代某些“书法大师”看了,估计会羞愧不已。学楷书可以以此帖为入门,进而学习唐楷会得心应手。现在,我们将徐元礼《吴氏重修祠堂记》进行了博物馆级别的超高清复制,极度还原原作风采,笔画自然灵动,配以纯手工装裱,特向您推荐,期待您的喜欢!

2、抖音书法大师

传统书法大师王砚锡(墨溪),号长白逸士(1918—2003),出生於山东诸成。生前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吉林安图书协名誉主席。王墨溪出身於书香门第之世家,自幼从师于清末丁翰林(丁殿臣)门下,又从师于诸城秀才王香生、学堂王申亭先生,认真恭摩历代名帖,潜心研究文字章法。在先生的严厉的教导下,王墨溪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在三、四十年代,王墨溪的书法已在当地享有较高的声誉。直到今天,诸城还留有一些王墨溪当年书写的牌匾、书法作品。墨溪老人以、正统书法为一生追求目标,严格讲究笔法、笔势、笔意,其书法遒劲飘逸、洒脱自如、正气凛然,在一些书法讲座、笔会中,他经常教诲年轻人,书法如同做人,讲究正气,万万不可华而不实。墨溪老人的书法体现出传统中国书法之美,他的作品曾数次荣获国内外书法展奖项。97年日本书艺院(社团法人)在日本东京都美术馆举办的书道大展中,被评为头书大奖。作品亦被国内外藏家广为收藏。墨溪老人中年后,一直隐居在长白山麓,他经常以他所及之力来帮助他人,他的润笔费除了用於相关的笔墨纸砚外,所剩无几。这就是王墨溪,一个令人敬仰的传统书法大师。#书法大师简介#

3、跪地书法大师

文征明年近90所写的大字行书,深得黄庭坚笔法精髓!这卷书法作品,让人惊叹他原来也是一位“模仿大师”!明代是书法史上一个相对不那么耀眼夺目的时期,这是因为前代的唐、宋、元不论是在书写技法的继往开来,还是大家名家的数量上几乎都是明代没法比的,终其一朝近300年的时间,几乎没有哪位书法家能到颜真卿、米芾或是赵孟頫的高度。明代为数不多能与古人一较高低的大家主要有文征明、祝允明、王铎等人,尤其是文征明,几乎成了明代书法的“扛鼎”者。在他长达90年的生命里,在个人才情的加持下,他留下了大量的书法、绘画、诗文作品,可以说成了“文人墨客”的典型代表。文征明,原名文壁,字征明、征仲,明成化六年(1470年)生于苏州,因先祖为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文征明生于书香世家,其父又与当地博学鸿儒、书画大家相交好,所以请来亲授文征明诗文艺术。他能够在后来取得那么高的成就,是厚积薄发的结果。文征明书法众体皆能,小楷、行书尤其精妙。相比于静雅秀气的小楷书,他的大字行书气势雄强,颇得黄庭坚“长枪大戟”的豪迈笔法,写于他近90岁时的《咏花诗》尤为精彩。此作完成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笔画尽显骨健筋强、人老笔不衰的作品,这让很多中青年书法家看了都自愧不如!《咏花诗》咏梅花、桃花、梨花。文徵明的行书学自李应祯,并通过他上溯至苏轼、黄庭坚诸家,尤其学到了黄庭坚的“荡桨笔法”。《咏花诗》行笔俊捷生拙,笔画以纵取势,如“姿”“断”“零”等字,起笔藏锋、横画粗拙有力并拉长,竖画垂露尖细,撇捺舒展外拓,与以往秀雅和润的楷书气韵完全不一样。明代书家陶宗仪曾言:“待诏……大书仿涪翁(黄庭坚)尤佳,评者云:如风舞琼花,泉鸣竹涧。”此帖结字宽博大气、疏旷通达,行疏离宽通,字势跌宕险奇。墨色浑厚华滋,章法和谐灵动、疏密有致、布白合理,姿态万千,观赏完此卷不禁感慨文征明也是一位“模仿大师”,把黄庭坚学到家了!《咏花诗》全卷笔法精熟有度,深得宋人气韵,风格高古朴拙、诗文也是独抒性灵,一派不染尘俗的“文人气”扑面而来,赏之顿觉清新舒畅。现在,我们将文征明这卷藏于河北省博物馆的《咏花诗卷》真迹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点画自然清晰、纤毫毕现,装帧精美,便于临摹与观赏。特向大家推荐,期待您的喜欢!

4、网红书法大师

“狂人”米芾的书法,仅一部宋拓孤本传世,启功:这字有神通!启功先生作为当代著名的国学大师,书法高手,曾经写出了《论书绝句100首》,曾经在评价米芾的字的时候说:臣书刷字墨淋漓,舒卷烟云势奇。更有神通知不尽,蜀缣游戏到乌丝。意思是说米芾的字是“刷字”,书写起来酣畅淋漓,满纸烟云,他的笔下是有神通的。所谓的“刷字”其实就是“八面出锋”的技巧,用笔沉稳,书写的时候写完的笔锋会不断的换面,这种不断换面所产生的一种奇崛和丰富的书写美感,正是晋人笔法的真髓。而这些技巧,在米芾的一件神品之作当中体现得为明显。这件作品就是米芾生平的书法《方圆庵记》。《方圆庵记》反而并不是其晚年的作品,而是其33岁的作品,这个时候的米芾的字是值得学习的,这个时候的米芾的书法正处于一种集古字的阶段,所以每个字深合古人的笔法道统,极具感染力,学习他这个阶段的书法,能够让学习者更好的领悟晋唐笔法的真谛。同时期的作品,还有著名的《苕溪诗帖》和《蜀素帖》,从书法的艺术水准来看,这两件作品也丝毫不及这件《方圆庵记》。这件《方圆庵记》不仅好在变化更加的奇崛和丰富,同时在线条上更加的圆厚,更接近晋唐的古法,并且此卷虽然是拓本,但是其刻工乃是著名的镌刻家陶拯,刻工,塔工也,并且拓本能够较好地祛除“帖学”本身过于华美的体式,能够让你写出一种苍茫古拙之感,这也是米芾的书法当中所欠缺的一个方面。《方圆庵记》在中国书法史上备受珍视,此卷宋拓初拓完成之后,其墨迹本已失踪,先后被大书法家沈周和董其昌珍藏,到了清代流入清内府,而后几经辗转,被上海市博物馆收藏。清代的碑学大师杨宾说:“米南宫书余素不喜,止取《易论》《龙井》二种。近见何庶常家内府宋拓本,深稳浑厚,纯是六朝,与后世刻本绝异,不觉俯首至地。”意思是说米芾的字我不喜欢,但见到了他的《易论》和《龙井》便叹为观止,这里的《龙井》就是《方圆庵记》,此卷不仅刻工极好,同时其用笔与六朝用笔近乎一致,令人叹为观止,俯首膜拜。由此可见,这件《方圆庵记》的水平,高妙若斯。目前这件《方圆庵记》存世仅有上海博物馆的宋拓孤本,我们将此作的原作进行了超高清的1:1复刻,极度清晰复原出跟原作毫无差别的作品,每个字都与真迹无二,同时裱成册页形式,与原作一模一样。见此作如见原作。欲购此米芾《方圆庵记》册页版本,以及手卷版本,请点击下面“看一看”

5、书法大师十大经典

他被梁启超称为“大师”,书法大巧若拙,把狂草发挥到了,却被看不懂者批评是“蚯蚓体”!明代书法突出的成就就是将狂草写意发挥到了,从明初的才子解缙,到祝枝山,直到晚明的徐渭、王铎,不断为狂草注入新气象。而真正将狂草发展到顶峰,并承接明清狂草书风的人,则是傅山。傅山此人在大众中的名气没有那么高,但却是一位“宝藏”人物,当你越了解他,会越为他的才华所折服。清末民初的史学家、思想家梁启超先生将傅山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并称为“清初六大师”。而傅山本人不仅在经史、书画、中医、道学上皆成绩斐然,还因坚决不仕清朝,被视作有气节之人的典范。傅山,名鼎臣,字青竹、青主,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生于山西太原,其家族为官宦世家,藏书巨富,他自小学习诗文、书画。傅山与王阳明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全能型人才”,也都是极具个性的怪才。傅山的书法是其涉猎领域中成就高的,“清初第一写手”指的就是他。傅山书法学颜真卿、二王、钟繇等人,如他所说“于先世所传晋唐楷书无所不临”,在精研晋唐笔法之后,他自出新意,不为拘囿,在草书、行书上形成了个人风格。其狂草有一件代表作《双寿诗轴》,写得颇为精绝,处处体现大巧若拙。《双寿诗轴》内容为“乾坤惟此事,不论古于今。一盏酡双白,三春草寸心。中山兔笔在,大醉浑沦寻。俭食中丞旧,家声汉代荫。杯深云月恋,綵舞雀翎浸。世界兹难坏,和同涉入吟。庆寿诗为旭翁老年丈劝觞。侨黄老人、旧年家弟傅山。”傅山曾提出过“四宁四毋”理论,即“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旨在突破追求妍美柔媚而趋于俗的风尚。此帖有意追求“奇崛狂怪”的书风。首行起笔连书数字,笔画连带自然,流畅顺滑、一气呵成。第三行更是三笔完成,一笔写就多字,牵丝引带、连绵不绝,笔笔如藤蔓缠绕,萦纡盘曲,结字之欹侧变化、左右顾盼蕴含其中。《双寿诗轴》结字、章法跌宕多姿,被称赞为“如万岁枯藤,似矫龙出海;奔腾翻卷,若九曲黄河。”邓散木曾说:“他(傅山)的草书也没有尘俗气,外表飘逸内涵倔强,正像他的为人。”,或许是其狂草个性过于强烈,不少人看不懂到底美在何处,还戏称之为“蚯蚓体”。但当深入领悟其狂草后,又会被他奇趣横生之笔画,跌宕险绝之结字,徜徉恣肆之布局吸引。现在,我们将傅山这件藏于上海市博物馆的《双寿诗轴》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笔画、墨色变化细致入微,细节纤毫毕现,特向您推荐!

6、疯子书法大师

上海书坛的世外高人,行书水平远超古人,800年来能排前三位!在上海的书法界曾经有这样的一位大师,他从17岁开始从颜真卿的楷书入门,到了22岁又开始学习黄公望的绘画,并且后来旁涉诸家,到了自己晚年的时候,其书法水平已经远远超越了古人,并且在800年的书法史上能排进前三位。就连史书上都这样记载他:其书法集古法之大成,“六体”和“八法”无所不精,并且“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纵观整个书法史能够真正做到“集古法之大成”的人屈指可数,他能够真正集成古人用笔的“八法”同时又能够精擅“六体”,在他的那个时代,就已经名噪一时了。他就是董其昌。从明代书坛来看,真正能够得到“二王”衣钵的,也仅董其昌、文征明、王铎寥寥数人而已,而在行草书领域,其成就更是后世无法比拟的。没有书法经验的朋友,看到了董其昌的字,往往停留在其字形方面,认为其点画孱弱,字形也不够美观,殊不知董其昌对于书法的表现力是墨色、线条、节奏等等方面共同营造出来的高明形态,只有深入到其书法真正的韵致当中,你才能够真正感受到其书法的魅力所在。在今天温州的博物馆,就藏有一件董其昌晚年书法大成之际,所抄写的苏东坡的《赤壁怀古》,在诗文书画领域,董其昌一生崇敬苏东坡,这首《赤壁怀古》也是他生平抄录多的作品之一,所以书写地极为精熟,又因是其晚年之作,堪为其生平行草书的巅峰。明代的书法评论家何三畏曾这样评价此卷:“天真烂漫,结构森然,往往有书不尽笔,笔不尽意者,龙蛇去物,飞动腕指间,此书家上乘也。”许多人喜欢赵子昂的字,乃是因为赵子昂的字用笔和结字都笔到意到,并且字形上较为贴合当代人的审美,而董其昌的字往往是意到而笔不到,欣赏他的字需要一定的门槛,需要董其昌基本的笔墨层次和书法的节律变化才能够真正看懂。其整体的书写状态天真而烂漫,但却笔笔不离法度,往往意到而笔不到,笔笔皆是指腕发力,字字飞动,笔笔畅快,并且这种畅快之感也与词的内容相契合,真正高明的书法作品往往如此。这件作品董其昌在抄写的时候,其中千古英雄人物与苏轼东坡原作千古风流人物有差异。作为董其昌生平抄录多次的作品,这个应是版本的问题,但从书法上来看,此卷乃是书法史上不可多得的大字行草书的典范。对于当代书法人学习行草书大有裨益。而今,我们将藏于温州市博物馆的这件董其昌行草书《赤壁怀古》的原作进行超高清的博物馆级别的1:1复刻,极度清晰地复原出跟原作毫无差别的作品,每个字都与真迹毫无二致。见此作如见原作。欲购此董其昌行草书《赤壁怀古》全卷本,请点击下面“看一看”

7、书法流浪大师

他是民国学到“二王”笔法精髓的典范,被赞“不输给米芾”!看看他的草书,有王羲之的风采吗?民国时期成名的书法大师,都是生于晚清并受到碑、帖二学的影响,在他们的书法作品中,呈现出笔法杂糅的复杂性,几乎前朝历代都少有能比者。这并不是说他们的技艺和成就一定胜于古人,而是他们所处的时代能让这些民国大师更容易“集大成”。民国书法家中,有集颜真卿笔法而大成的谭延闿,有集欧阳询精髓的黄自元,还有以碑入草的于右任。作为书界法源的“二王”自然也有不少人学,这些人中学得精髓的是白蕉、沈尹默和吴玉如。倘若这三人再比一比,很多人认为沈尹默的成就高,甚至被称为“学王第一人”。沈尹默,字秋明,号君墨、鬼谷子,清光绪九年(1883年)生于陕西汉阴县一户书香,他自小天资聪颖,曾赴东洋留学,诗文书画和当时流行的西洋科学他都学习过,与鲁迅、蔡元培等人也是私交甚笃。他在书法上的成就不逊于其在社会活动上的风采,他与于右任并称“南沈北于”。我国著名文物鉴定家、书画家谢稚柳称赞他的书法:“数百年来,书家林立,盖无人出其右者”,文学家徐平羽和学者林尹也都认为他“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无愧”“米元章以下”。沈尹默楷、行、草皆能,其草书能见王羲之笔法。沈尹默先学黄自元、赵孟頫、米芾、怀素、欧阳询、智永,进而直追“二王”,从其草书名作《草书千字文》中可见一斑。此帖作于1947年3月3日,当时他已经65岁。《草书千字文》行笔露锋,笔画俊逸流畅,似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横画结势向右上方,这是王羲之笔意;而在结体与气势上还有怀素的纵逸、赵子昂的妍美与文征明的秀润。《草书千字文》结字自然,因字赋形,颇有怀素所写《千字文》和王羲之《圣教序》的风采,但也融合了“欧阳询之神韵、赵子昂之骨肌”。笔画的跌宕多姿构成结字的灵活自然,充满“文人气息”。此帖章法亦是行云流水、和谐生趣,笔画间连带飞舞,上下字较为致密,左右间距疏旷通达,整幅字气韵生动古雅。沈尹默先生不仅是学得“二王”精髓的大家,也是帖学的集大成者,临摹和欣赏其作品可以一睹其化用晋唐法度的自然与流畅。至于说他能否超越古人,与苏、黄、米、蔡相比孰优孰劣,欣赏者有自己的评判。现在,我们将沈尹默这件《草书千字文》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我们用市面上先进的技术,复原出与真迹几乎别无二致的产品,笔画自然灵动、纤毫毕现,特向您推荐,期待您的喜欢!#书法大师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