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于成龙简介(清朝于成龙电视剧)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3 09:36:21 浏览
1、清朝于成龙电视剧

1947年山西大旱,横泉村村民挖掘“清官第一”于成龙的墓葬,看着分得的棉花和珍珠,众人感慨道:“这是为了生计,没办法!”于成龙是清朝官员,1639年曾考中副榜贡生,正在他仕途初开之时,他的父亲年纪老迈,无人照顾,他便选择照顾父亲,放弃做官。直到他45岁时才以明经谒宣威清廷吏部,就任于广西柳州罗城县知县,后来一直被皇上重用,一步一步、步步高升,一直做到官衔为督抚大员,所到之处,都被人称道。特别是他的勤政、清廉、克己自守、为民行善,深得市民爱戴,被康熙皇帝誉为“清官第一”,他为官二十多年,常年过着布衣生活,生活简朴到每餐桌上就是几碗小菜,连荤菜的影儿都看不到。居家简陋,一应家具够用就行,普普通通,俨然平凡农家,但是他为职尽责,不断创造一个个伟大的政绩善果,令皇上和朝中官员们拍手叫好,也让老百姓爱戴有加。康熙23年,于成龙年事已高,渐渐在身心精力上感觉疲乏,可是,康熙实在太看重他的人品,一直重用他,在他任命期间,又给他兼职负责管理江苏和安徽两地巡抚的政事。没几年,他因为身体不支,离开了人世,康熙皇帝追赠为太守太保,赐溢“清端”。他亲自撰写的《于清端公政书》,共8本书,留给后人,语句通俗、,内容丰富、主要是清廉家风、影响后人一直到现在。可是,令人万万没有想到,这样一位清廉自洁的故人,在他去世200多年后,他的墓地也还遭到了盗墓这一劫。1947年,我国正处于战争年代,又是大饥荒时期,饿死的人不计其数,人们为了度日,挖草根、啃树皮、吃观音土,刨坟墓得遗物换钱,买粮食充饥,真可谓是挖地三尺,只为存活。就在这种情况下,山西横泉村的村民,也掘开了于成龙的坟墓,当他们推开墓门后,发现里面除了余成龙的墓志铭外,就剩下一棺一椁,棺木材质坚硬光滑,外面是用红色桐油刷过一层保护层的。里面尸骨已经腐烂,但是衣冠还看得清楚,特别是他戴的那顶官帽,是用纯金打造的花翎佩缀的椭圆形金顶,大约有两斤左右重,村民们看见后,立时眼放光芒。他们把里面的宝物取走后,就又重新把于成龙的尸体安葬好,然后去用宝物换钱、换粮食、换生活用品。结果,不知道于成龙的金顶卖了多少钱,只知道,他们村的人每户分得几斤棉花、几个瓷碗、几颗珍珠。村民们其实早就知道:这里有大官于成龙的墓地,也知道他是一个难得的清官,如果不是实在没有办法,他们是不会来挖他的坟墓的,当他们挖坟墓时,也没有指望,能挖着多少宝贝。他们就是挖开了他的坟墓,也在内心里感到深深地自责,连声说:“对不起,实在是没办法,请前辈原谅。”在人们难以生存时,做出这种举动尚且情有可原。可是,有很多人为了偷取国家的文物,珍珠、财宝而盗墓,让千年古玩运送国外,国家文物珠宝、古董遭受损失,实在是祖国的千古罪人,羞辱国民。如今,于成龙的坟墓已经重新修缮一番,他的衣冠和文物也已经交给山西文物博物馆保管,他的优良传统作风,也在家庭和在政界传为佳话!#清朝于成龙简介#

2、清朝于成龙是个什么人

清朝有个于成龙![比心][比心][比心]

3、清朝时期于成龙简介

公元1684年,两江总督于成龙终因操劳成疾去世,遗物仅一件朝服。康熙皇帝听闻于成龙病逝的事情后,破例亲自为其撰写碑文,金陵百姓闻之皆痛哭流涕,送葬队伍多大30万人,绵延十几里,哭喊嚎啕掩盖了长江流水之声。于成龙在两江百姓的眼中,无疑是廉洁和正义的化身,也正是因为他的美好德行,使其美名流芳百世,为万民敬仰。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州人,被康熙皇帝赞为"天下廉吏第一人"。于成龙出生于晚明时期的一个官宦世家,自由勤奋好学,博学多才。其实,早在崇祯皇帝在位后期,22岁的于成龙就参加了乡试,只是因为无意中发现考官收受贿赂,所以便在文章中大肆责骂考官,后只考取了一个副榜贡生。虽然于成龙也参加了会试,但终还是放弃了做官的机会。等到清朝建立之后,清朝满族向来不喜欢读书,自然是没有开办科举考试。直到顺治二年,才重新开办了科举考试。于成龙虽然也参加了许多次科举考试,但都没有乡试及第,为了生存,于成龙只能暂时放弃了科举考试。不过,于成龙通过进入国子监获得了一份差事,前往广西罗城担任县令。此时的于成龙已经44岁了,七品知县这样的小官着实过于窝囊,再加上广西过于偏远,亲人们纷纷竭力劝阻,但于成龙却毅然决然辞别了父母和妻儿,只身赴任。于成龙一直心怀着"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的远大抱负。当时的广西罗城可谓是满目疮痍,于成龙上任后,一边整顿治安,一边鼓励农耕。在于成龙的精心治理下,罗城实现了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而于成龙也凭借着自己在治理罗城期间的卓越表现,在两广总督的考核中还被评为了广西省的一位佳。正因如此,于成龙也被晋升为了四川合州知州,此后又历任湖广黄州府同知、福建按察使、直隶巡抚等职。于成龙的运气着实是不怎么好,每次升迁都会被分配到合州这样的贫困州。当时的合州社会治安混乱,黑暗势力猖獗。于成龙到任之后,立志要改变这种社会状况。于是,于成龙毅然脱掉了官服,穿上了破破烂烂地乞丐服,在合州周围到处晃悠,搜集有关黑道势力的犯罪证据。等到证据确凿无疑后,于成龙当即下令抓人,那些被抓起来的人本来还大喊冤枉,可一看于成龙就是那个乞丐时,只能乖乖低头认错。于成龙两袖清风,他做官的目的,不是为了万贯家财和风光无限,而只是为了做一个好梦。毕竟一个官员一时清廉很容易,但一辈子清廉却是很不容易,但是于成龙就是一辈子清廉的人。于成龙所到之处,百姓皆传扬他的廉洁德行,称赞他的善政。同时于成龙还在之后的三次工作考核中都拿到了佳,正式引起了康熙皇帝的注意。值得一提的是,于成龙自从被康熙皇帝赏识之后,果然平步青云,19年间连升11级,却从来没有人提出过反对意见,可能他本人除了工作能力突出之外,还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吧。公元1681年,时任江西江南总督的阿席熙因为玩忽职守被罢官。因此,康熙皇帝便下令由于成龙接任江西江南总督一职。这一次,于成龙带着自己的幼子于延元赴任。事实上,于成龙从政二十几年,与家人聚少离多,赴任从来都是孑然一身,从不带家眷。于成龙是廉洁之臣,自然是以廉洁著称,甚至节俭朴素也是异于常人。在上任之前,于成龙为了暗中调查两江地区实际的社会风貌,索性便坐着一辆骡子车前往两江总督衙门。即使是到任后,于成龙依旧谢绝了官府为其特意举办的接风宴。两江有于成龙主政,想方设法地为民造福,一如既往地廉洁奉公,两江在于成龙的治理下,社会风貌焕然一新。虽然于成龙的名声大,但于成龙依旧吃着青菜,嚼着粗糠,甚至连仅有的一头骡子,也在饥荒时期被他卖了拿去赈济灾民了。当人们发现这位封疆大吏居然连肉也吃不上,整天就着青菜下饭的时候,一时间全省哗然,甚至给他起了个"于青菜"的绰号。不仅如此,于成龙不仅严于律己,甚至对于手下也是严格,以至于没有人敢在他的眼皮子底下以权谋私,他还曾亲自撰写了被奉为清朝地方官的行为准则的《新民官自省六戒》。就连在执政方面也是铁面无私,平反了许多冤假错案,被时人称为"于青天"。对于两江老百姓而言,有于成龙坐镇是他们的幸事,但对于两江官员来说却是不幸,他们不能以权谋私,只能造谣于成龙任人唯亲,甚至诽谤于成龙是一个大贪官。而此时别有用心的朝廷官员听闻了谗言之后,竟然开始大肆弹劾于成龙。此时的于成龙已经年逾古稀,且常年疾病缠身,听闻对自己莫须有的弹劾之后,一时间心慌意乱,索性上书请求告老还乡。康熙皇帝思虑再三,只觉于成龙并非贪污纳贿之人,并且他也坚信于成龙的为人,便命于成龙继续镇守两江,同时命于成龙暂时代替两省巡抚。可不久之后,疾病缠身的于成龙还是病逝在了两江总督衙门。于成龙病逝后,人们发现于成龙的卧室,没有金银财宝,没有娇妻美眷,只有几件破烂不堪的衣服,和一些陈米罢了,如此清官,他的身影真正的立于天地之间。#清朝于成龙简介#

4、清朝于成龙简介学历

1687年,于成龙向康熙上了一道密奏:纳兰明珠和余国柱把官都卖完了。康熙问身边的高士奇,为什么没有人参劾?高士奇回答,有谁不怕死呢?康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是后一个知道的。纳兰明珠还是没能守住底线。 .清朝出了不少的贪官,和坤就是出名的一个,除了他,还有一个贪官,那就是纳兰明珠,其实,他也可算是一个功臣。纳兰明珠父亲的妹妹是皇太极的母亲,所以,这个人其实和爱新觉罗氏是血脉相连的亲戚关系。不过,纳兰明珠的家族在清军入关后就已经衰败,他幼年就时并没有享受到这个家庭原本的权势和富贵。不过,纳兰明珠可不是个甘于平庸的人,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走进了宫廷成为了一名侍卫,那时的康熙手中并没有实权,朝中还是鳌拜说了算。纳兰明珠依靠着自己的实力与岳父的帮忙,仅仅只花了两年的时间,从一个侍卫成为了刑部尚书。康熙亲政后,想撤三藩,纳兰明珠的积极响应和支持让康熙对他越来越信任,把纳兰明珠的地位也越抬越高,后和索额图平起平坐了。纳兰明珠对清朝有三大贡献,第一就是平定了三藩,第二就是收复了台湾,第三是打败了沙俄。那么,康熙为何后要对付这么一个立了如此多功劳的大臣呢?随着纳兰明珠立的功越来越大,他手中的权力也越来越多,他的心也越来越贪,贪污受贿,结d营私。纳兰明珠是个十分有心计的人,他表面对人和颜悦色,可转头他就会暗地里给人捅刀子。索额图和纳兰明珠在支持康熙撤三藩时就已经成了头号仇敌,索额图经常针对他。而纳兰明珠就遵循了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的原则,把索额图对付过的人全都拉到自己这边,结果,这原本只是索额图和纳兰明珠的争斗,就变成了两个d派的斗争。不过,纳兰明珠贪污,结帮拉派都不是康熙后要对付他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因为纳兰明珠触碰到了康熙的逆鳞。索额图拥护的是太子胤礽,可纳兰明珠当然不希望太子继位啊,因为太子一旦继位,他的命就没了,于是,纳兰明珠公然地经常针对太子,和太子作对。纳兰明珠一向聪明,可在这件事上却做得十分愚蠢。康熙抬高纳兰明珠原本是想用他来制衡索额图,因为太子是索额图的外孙。为了不让太子的外戚势力过于庞大,会威胁到自己的皇权,所以才是让纳兰明珠拥有了与索额图一样的地位。可太子那毕竟是康熙爱的皇后所出的孩子,皇后早已过世,康熙对这个儿子是十分疼爱的,他虽然不能让他权力过大,但是也不能让别人来伤害到他呀。而纳兰明珠如此公然地针对太子,康熙就怒了。而正在这时,于成龙向康熙上了一道密奏:纳兰明珠和余国柱把官都卖完了。康熙问身边的高士奇,为什么没有人参劾?高士奇回答,有谁不怕死呢?这句话很明显,就是意指纳兰明珠一手遮天,如果谁敢得罪他,就会死得很惨,久而久之,即使都知道他犯下很多罪,也就不会有人敢弹劾他了。康熙又怎么能容这样一个可以随意决定别的官员生死的人存在呢,于是,便下定决定要除掉纳兰明珠。就在这时,一个叫郭琇的小官员上书弹劾了纳兰明珠。郭琇刚正不阿,为人耿直,他一直视曾向皇帝举荐过他的江苏巡抚汤斌为老师,这汤斌和郭琇一样,也是个刚正不阿的官员,而且在朝中颇有威名。汤斌这样的清官自然是和纳兰明珠一向不和,所以郭琇受其影响,也瞧纳兰明珠不顺眼,他罗列了纳兰明珠一大堆罪状。也正因为郭琇这封弹劾的上书,让康熙顺利的将纳兰明珠关进了大狱。不过,纳兰明珠老奸巨滑,他被下了大狱,却不慌不忙,而且还想到了一条让自己全身而退的办法,妻子去看望他时,他如此这般地和妻子说了一番。原来,纳兰明珠在索额图的手下安排了好几个自己的卧底,他让妻子找到这个几人,让他们怂恿索额图及其d羽给康熙上了二十多个奏折,说纳兰明珠要谋反。索额图及及d羽也认为这是个很好的除掉纳兰明珠的好机会,于是纷纷上书给康熙。这谋反那可是大罪啊,牵连的人肯定会多。康熙开始为难了,因为如果给纳兰明珠坐实了这谋反的罪名,也就是说要把纳兰明珠及身后的势力全都扳倒。可如今,纳兰明珠及其d羽那可是制衡索额图一d的法宝,如果纳兰明珠等人都被杀了,索额图的权力就太大了,有可能就会危及到康熙的宝座。康熙想想,什么都没有自己的皇位重要。于是,佯装生气地指责了那些说纳兰明珠谋反的人一番。之后没多久,就把纳兰明珠从狱中给放了出来,而且还保留了他的原官职,但是却撤了他的实权。纳兰明珠当时已经53岁了,虽然没有了实权,但好歹保住了一条命,他也悠然自得。不过,索额图自以为没了纳兰明珠,无人和他作对,他居然怂恿自己的外孙,也就是太子谋逆,太子本来是个忠厚之人,却被外公教成如此大逆不道。康熙一怒之下就把索额图杀了。作者:沫沫编辑:椰奶#历史开讲##历史#

5、清朝于成龙

清朝的12位知名总督一览!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于成龙!他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当时百姓爱戴,曾被康熙帝赞誉为“天下廉吏第一”!虽然于成龙身居高位,他自己一生没有享到福,他的家人更没有享到福!但是于成龙所任官的地方,百姓都得到了实惠!深得民心!据说,于成龙去世时木箱中只有几套旧衣服,别无他物,群众为之痛哭,皇帝为之动容,赠太子太保,谥号“清端”!于成龙的墓碑由用瓷碗叩白灰铸成,松香灌注,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有此待遇的官员,寓意为“一世清官”!

6、清朝于成龙简历

清代名臣于成龙家族墓,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南房上村。

7、清朝于成龙逝世

【科普历史:两江总督不管浙江 湖广总督不管广东,这是怎么回事?】在清朝的九大总督里,两江总督的知名度高——于成龙、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历史书上不可或缺的大人物,都当过两江总督。两江总督署位于江宁(今南京市)。打开地图一看,江宁就位于江苏和浙江的中心位置。许多人据此认为,两江总督一定就负责管理江苏和浙江两省的军政民事务。我是没有什么意见的,闽浙总督一定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反对。为什么呢?浙江是闽浙总督的地盘啊。闽浙总督左宗棠:哎哟喂,你把我的地盘划给曾国藩有几个意思?难道就因为他考取过进士?话说回来,两江总督到底管理哪些地盘呢?这里的“两江”,指的是哪“两江”?两江总督是顺治时期就设立的官职,初名为“江南江西河南三省总督”,总督驻地在江宁。这时候,两江总督管理范围宽,包括江南省、江西省和河南省。江南省后来一分为二,变成了江苏、安徽两省。这就意味着,两江总督管得宽时,辖区有江苏、安徽、江西、河南4个省。后来,清廷考虑到两江总督权力过重,将河南划分出来,独立设置巡抚。此后,两江总督的辖区就固定为江苏、安徽、江西3省。由此可见,浙江从来就不是两江总督的地盘。两江总督的“两江”,指的是江苏和江西。不过,江苏、安徽、江西3省加起来,面积也达到了40多万平方公里。更重要的是,这3省经济发达,商业繁荣,是清廷的财赋重地,有“钱袋子”之称。在这里当总督,历来就是肥得冒油的好差事。这不,像曾国藩这样以“清廉”自诩的官员,当了8年两江总督后,他的“小金库”里也有3万多两银子。除了两江总督不管浙江外,清朝还有一件怪事儿:湖广总督不管广东。对不起,广西他也管不了。原因很简单:广东和广西都归两广总督管,跟湖广总督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那么,湖广总督管理哪些地盘呢?湖广总督的“广”,指的是什么“广”?其实,湖广总督管理的是湖北、湖南两省的军政民事务。之所以叫湖广总督,是因为湖北、湖南两省在元朝时期,曾经是一个统一的省级行政区,被命名为“湖广行省”。明朝时期,又被称为“湖广布政使司”,依然是中央下辖的省级行政区。清朝初期,清廷设置了湖广总督,管理湖广一带,总督驻地为武昌。直到1664年,清廷才将之一分为二,以洞庭湖为界分割成两个省。北为湖北省,省会武昌;南为湖南省,省会长沙。那么,此后湖广总督是不是就应该改名呢?没错,清廷也是这么想的。1688年,清廷一度将湖广总督改名为“湖北湖南总督”,简称为“两湖总督”。但由于“湖广总督”的说法太深入人心了,除了官方正式场合,几乎没人称“两湖总督”,所以到后来,“湖广总督”就成功替代了“两湖总督”。这样一看,“湖广总督”里的“广”,指的是“湖广行省”的“广”,跟广东、广西没啥联系。湖广总督管理的地盘也不算少,湖南省和湖北省加起来有近40万平方公里。从经济上来看,湖南省和湖北省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在全国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湖广总督任上也走出了不少历史名人,如林则徐、李鸿章、张之洞等。

8、清朝两个于成龙

清朝初年名臣,于成龙(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 ,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今山西吕梁方山县)人。于成龙属于大器晚成的人物,在45岁时才以明经谒选吏部,授罗城知县。当时的罗城县百业待兴,盗寇横行,但于成龙在任上明甲制度,鼓励农业生产,打击盗匪,使老百姓安居乐业,受到上司赞赏,获得卓异的荣誉,于康熙六年升任合州知州。后来仕途之路开挂,出任过黄州府同知、知府、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等职,加兵部尚书、大学士。尤其是两江总督这个职位,在清初汉臣里十分难得,汉臣中的佼佼者!清末,曾国藩灭了太平天国,为大清立下大功,才被封为两江总督,可见于成龙多么厉害!在二十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于成龙三次被举“卓异”,所到之处,皆有政声,深受老百姓赞誉!康熙帝曾赞谕道:“朕博采舆评,咸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逝世后,被康熙追赠为太子太保,赐谥“清端”。回顾过去,再看当代,于成龙的故事至今广为流传,被拍摄为电视剧、电影、戏剧等等!走进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来堡村,看一看于成龙的故居,拜见一下于成龙陵,就会更加感叹于成龙伟大,于成龙的智慧,要学习于成龙的精神!社会需要像于成龙这样的廉吏,为老百姓做好事实事的好官员!#山西头条# #头条创作挑战赛# #于成龙# #吕梁头条# #广西头条# #两江总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