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生荣简介(医院刘生荣)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5 15:13:01 浏览
1、医院刘生荣

西宁七中教育集团学科融合专题教研活动——格物坊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为了推进格物坊工作建设,提高各成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各成员的专业成长。2021年9月16日,由格物坊组织,西宁七中的物理刘生荣老师在七中中华校区为格物坊个成员进行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融合的培训,集团校理化教师共计8名前往听课,参与研讨。刘生荣老师以微课的制作为切入点,介绍了Phet、Nobook等常见的虚拟实验平台,这些平台方便老师的操作,不需要单独下载软件或者插件,在教室的电脑上直接打开就可以用,比起以前的平台方便很多。此外,刘老师还介绍了视频的制作和剪辑,如何制作一节优秀的微课等。这些软件和视频能够运用在物理课堂上将会使很多物理课更加生动有趣,也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训结束之后,听课教师进行了实际操作练习,有效的掌握了本次培训的内容。老师们纷纷表示此次培训收获颇多,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将信息技术更多的融合到物理教学中去。通过此次活动,提高了理化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也为集团校理化组的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努力推进集团校理化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

2、刘生荣监事

全心全意 一生水利——"美民间河长"刘生荣龙岩武平县十方镇人民政府 今天生荣是一位有着47年d龄的老d员,退休后仍不遗余力为十方镇水利事业服务。2008年开始作为六甲水库十方灌区水利协会负责人,兢兢业业一干就是13年。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为纵深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十方镇发动d员组建民间河长队伍,刘老积极发挥d员先锋模范作用,被第一个聘为民间河长,守护十方水土,继续诠释奉献精神。溪河渠岸,用脚丈量从晨曦到日暮,刘老每天在渠道河畔脚步匆匆,开展河道巡查、水污染及水质监督,及时将发现的问题上报镇河长办,并进行后续的跟踪,问题得以解决。他积极带领水利协会人员,检查灌区通水情况,除杂草清垃圾,努力保障全渠通水正常。有时巡查的位置比较偏,甚至到半山腰,他都亲力亲为,到现场查探情况,轻巧的脚步迈得比年轻人还快。输水调度,胸有成竹十方干渠的供水稳定关系到全镇农业用水。2019年,受强降雨影响,我镇渠道多处塌方,刘老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修,渠道正常通水。平日里,刘老每月月底召开例会,商讨工作开展情况。我镇灌区提升改造项目顺利实施,离不开刘老的亲历亲为。2014年,六甲水库十方灌区水利协会被国家农业部等九个部委评为“全国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示范组织”。治水护河,身体力行耄耋之年的刘生荣如今依然每天都要到河边、水渠旁走一走。几十年水利工作,他一直保持“随波逐流”的习惯和方法:溯源而上,就能找到河水浑浊、水渠堵塞的问题所在;顺流而下,才能全面清理河道和渠道垃圾杂物。工作之余,刘老经常宣传治水护河政策,收集反映村民意见,发动群众参与到爱河护河的行动中来,形成浓厚的爱河、护河氛围。不负重托,全心奉献刘老常说,作为共 员和民间河长,对待每一条河道,每一条渠道,都要像对待自己的眼睛一样认真负责,要向百姓群众负责,这是他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只要还在岗位上,就要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不负群众期盼和重托,为建设十方美丽河湖做出自己的贡献!致敬#龙岩头条#供稿:镇河长办编辑:王雪琴审核:兰东钦

3、内蒙刘生荣

一千年不散的要席。天刚亮李德华就打开羊圈,开启了一天的牧羊生活。2016年李德华从14只羊起家,现在已经发展到300多只。这在敦煌算是养羊大户了。牧羊生活寂寞清苦,但李德华是个乐天派常常苦中作乐。连戈壁滩上的午饭也要侍弄得有模有样、有滋有味。就地挖坑,搭锅烧水,随手折下红柳枝削成筷子,盛半碗面粉一边注水,一边轻轻搅动,很快形成稀松的面团。用红柳筷子贴着碗沿轻轻一拨,一个个小面疙瘩扑入锅中。这就是敦煌简易的面食:红柳拨疙瘩。荒郊野外,能吃上一碗热乎乎的拨疙瘩是牧羊人心里的人间至味。放羊娃的生活很简单,红柳棒拨了个蛋,吃到肚子里地舒坦。谁知道放羊娃的心酸。红柳拨疙瘩是丝绸之路的商旅们遗留下来的一种野外烹饪方式。在缺少炊具的漫长行旅中,一晚就地取材,随手一拨的红柳拨疙瘩曾慰藉和温暖多少荒寒中的旅人。刘生荣的早晨从一碗自家羊产的鲜奶开始。今天早上吃罢了摘玉米走,把机子开上。新麦子下来了,自己推下的面,嚼起来筋筋的。拂过玉门关的风吹过古人,也吹过今天的麦浪。小麦并不是中国本土作物,大约在距今4000年左右从中亚传入中国,汉代以后成为中国北方人的主粮。考古资料证明小麦传入中国的第一站就是河西走廊地区。尽管现在有各种发酵粉,可老伴儿还是要用老酵头发面,虽然发得慢但蒸出的馒头蓬松而瓷实。提不上去了,来我接着再上一点。敦煌夏季气候炎热,馒头不宜久放,在没有冰箱的岁月里晒干成了的保鲜方式,所以才有"敦煌八大怪好好的馍馍掰开了晒"的民俗。老两口把刚出锅的热馒头掰成四瓣儿晾晒在房顶上。炽热的阳光和干燥的风迅速带走馒头中的水分。两天后房上的风干馍馍已被太阳加工完成。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以及干旱的沙土地。看似三个地理缺陷,却成了敦煌西瓜瓤沙味甜的优势。西瓜和甜瓜,约在西汉时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作为第一中转地的敦煌,自古盛产美瓜,东汉皇室。还有接受敦煌所贡甜瓜的记载。吃饭啦,瓜泡馍馍。这是一顿全程不用任何餐具的午餐,皮薄沙瓤的瓜,轻轻用指尖一掐就自然裂开,干透了的馍块正好充当餐具。当风干馍馍浸入瓜瓤干透的孔隙畅意吮吸着汁水,咀嚼起来绵中带脆,脆中带甜。这瓜就是甜,还想一蛋蛋。瓜田边简易的午餐,却是人间耐咂摸的味道,妈妈妈妈,好吃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