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新闻】教育部教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特殊教育等国家专业建设点工作研讨会召开近日,由教育部教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承办的教育部教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特殊教育、艺术教育及教育康复学国家专业建设点工作研讨会在兰州召开。西北师大副校长邓小娟教授、教指委副主任委员陈时见教授出席并致辞,教指委委员、国家专业建设点代表50余人参加线下会议,100名代表参加线上会议。邓小娟指出,会议对进一步优化特殊教育、艺术教育、教育康复学专业布局、培养方式的调整、课程体系构建、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各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切磋观点、交流经验,为推动特殊教育、艺术教育及教育康复学的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陈时见认为本次会议在于交流专业建设的经验,反思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研讨国家专业建设的思路,探寻专业建设的有效路径,推动专业建设的质量提升,为国家专业建设注入新的思想、新的智慧、新的经验。教指委秘书长、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李曼丽教授介绍了特殊教育、艺术教育及教育康复学国家专业建设点中央赛道、地方赛道的评审情况,并根据教育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提出指导性建议。教指委副主任委员、西南大学陈时见教授就高等教育变革与专业建设作专题报告;教指委委员、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刘全礼教授阐述目前特殊教育专业建设面临的四大挑战;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王辉教授分享了特殊教育专业培养的经验;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刘巧云副教授作教育康复学专业全时空育人方案的报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张树东教授分享了特殊教育的专业定位宗旨及构建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模式;四川美术学院副校长张杰教授分享了艺术教育专业的发展、定位、功能、特性。在分会场,郑州师范学院、浙江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绥化学院、安顺学院、乐山师范学院、重庆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大学、昆明学院、邯郸学院等院校领导、专业负责人就特殊教育、艺术教育及教育康复学国家专业建设问题进行了分享交流。
2、陈时见语录欢迎收看2022·中国教师发展论坛#民进好故事#作为以教育为主界别特色的参政d,民进中央于2007年创办了中国教师发展论坛,并将其作为每年庆祝教师节的主要方式和为促进教师发展建言献策的重要平台。,由于疫情的原因,今天(9月7日),“2022·中国教师发展论坛”将与您相约云端!主 题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与服务体系建设议 题一、“双减”、课改与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二、加强市县中小学教研机构和队伍建设三、完善区域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四、健全区域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主办单位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协办单位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民进四川省委会、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师大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承办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届时,顾明远、温儒敏、袁振国、陈时见、李奕 、d怀兴 、靳彤、 宋萑、张岩、綦春霞、陈艳娇、王建学、华维勇、许雪梅、孟晖、孙惠玲等 来自全国各地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将齐聚论坛,聚焦主题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发表真知灼见。如此众多的教育专家齐聚论坛,必将带来一场思想交流的盛宴!为了让更多朋友了解和参与论坛,7日上午8时45分开始,人民政协网、教育家杂志、中国网和中小学校长论坛等媒体,将对论坛进行全程直播,敬请关注!↑ ↑ ↑长摁识别二维码,即可进入直播界面#陈时见简介#
3、重庆陈时见【教育对外开放推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12月9日,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学术年会暨第三届北外比较教育与国际教育论坛在线上举办。100余位国际教育领域专家及研究者、从业者围绕“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与中国国际教育新使命”的主题,共谋中国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大计。牢牢把握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内涵d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d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的教育现代化要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总结了中国现代化教育的主要特点:一是全面坚持d的领导,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以人民为中心,强调教育的公益性,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三是始终以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为指导方针,坚持教育的“四为”方针;四是始终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现代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培育时代新人;五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赋能教育,促进个性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六是建设好一线教师和教研员两支队伍,使两者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秘书长杨银付认为,我们要坚持d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中国的教育现代化发展道路,研究如何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研究可资借鉴的国际教育发展趋势,扎根中国、融通中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带给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和教育以深刻变革,为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助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因材施教带来契机。顾明远认为,要以先进的信息技术赋能教育,要利用信息技术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方案,促进个性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信息技术迭代升级为教育全面改革带来机遇。北京外国语大学d委书记王定华认为,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我们要认清人工智能时代的总体特征,把握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大学办学所带来的机遇挑战。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教师要进行角色转型,努力成为“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驾驭者”。加快推进教育对外开放世界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加快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当务之急。要培养高质量国际化人才,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人力支撑。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赵刚说,学校要担负起“更好地把世界介绍给中国,更好地把中国介绍给世界”的责任,依托全球语言优势,服务国家文化全球发展急需,完善全链条育人机制,扎根中国大地培养参与全球治理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西南大学副校长陈时见呼吁,教育研究者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使中国教育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推动经济全球化规则的建构,让中国发展模式不再是追赶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而是提供中国方案,进而对世界产生影响。要加快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实现合作共赢。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蒋凯认为,坚持对外开放,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经验之一。实现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局面,是未来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项战略重点工作,需要长期坚持。大会还举办了“国际教育成果发布”的专题活动,发布了“2022年度国际基础教育十大事件”。作者:本报记者 韩晓萌《中国教育报》2022年12月15日第6版 版名:理论周刊·教育科学
4、西南大学陈时见教授[太阳]古印度时期是用什么方法来选拔人才的?古印度历史上曾产生过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学者、艺术家和哲学家等人才。他们在选拔人才的方法上也十分有特色,经过各种考核和选拔程序,其中包括考试、面试、评估等多种方式。今天我们将详细介绍古印度时期的人才选拔方式,包括其特点、优缺点等方面。在探究古印度人才选拔方法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古印度时期的社会结构。古印度社会的结构是基于种姓制度和贵族制度的。在种姓制度下,印度社会被划分为四个主要的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每个种姓都有其特定的职业和社会地位,其中婆罗门是高的种姓,负责祭司和学者的角色。此外,古印度的社会也被划分为阶级制度,贵族和平民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古印度是一个重视教育的文化,拥有着广泛的教育体系。在古印度,教育主要由婆罗门和吠舍掌管。婆罗门负责宗教和哲学教育,而吠舍则负责技术和职业教育。婆罗门和吠舍之间有密切的合作,以古印度社会的文化和科技发展。古印度教育体系中重要的教育机构是古印度的“大学”,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那拉达大学是著名的大学之一,建于公元前5世纪,并成为了当时世界上重要的学术中心之一。这些大学不仅提供学术课程,还提供其他技能和实践课程。在当时那个社会,对于想要成为政治家、学者、艺术家或哲学家的人来说,学习和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在古印度,人们可以通过学习和教育来获得知识和技能,以及提高其社会地位和声誉。考试是当时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方式。通常由政府或教育机构组织,主要测试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在古印度,考试通常分为不同的级别和主题,例如宗教、哲学、法律、医学等。考试的成绩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和职业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而政治家、学者、艺术家和哲学家通常需要在公共场合演讲和辩论,以展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可以提高其社会地位和声誉。演讲和辩论也可以被视为一种测试学生语言和思维能力的方式。政府或教育机构通常会评估学生的表现和成就,以决定他们是否具有成为政治家、学者、艺术家或哲学家的潜力。评估可以包括对学生学术和非学术成就的评估,以及对学生个人品德和道德价值观的评估。并且政府、富裕的商人和贵族通常会赞助有才华和潜力的学生,以帮助他们在社会上获得成功。赞助可以包括提供资金、教育和培训机会,以及提供工作和职业机会。在古印度,政治家、学者、艺术家和哲学家通常来自富裕或贵族家庭,因为他们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学资源,教育环境,他们从小所受的教育,决定了他们之后成就。与此不同的是,平民阶级的的儿童,他们能够享用的社会资源,教育资源,比较贫乏,这也就导致了贵族还是贵族,平民还是贫民的情况。古印度人的才华选拔过程被称为“聪明才智的考验”,这是基于古印度社会对知识和智慧的高度重视和尊重。他们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因此,知识是衡量一个人才华的关键因素。考试中考察的知识范围包括各种学科,如数学、文学、语言、哲学、法律等。这些考试通常要求应试者回答多项选择题、填空题、论述题、实践题等等。同时,考试也考察应试者的表现。应试者的道德品质被广泛考察,包括如何应对压力、如何应对困境等等。他们十分注重应试者的社交技能,考察应试者是否具备良好的社交技能、口才、表达能力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古印度的才选拔制度重视人才,认为人才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基础。因此,才选拔制度不仅注重学术成就,也注重德才兼备的人选,从而更好地培养和利用人才,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这些程序和规则了选拔的公正和透明,保障了人们的利益和权益,从而更好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和发展。但这种制度是建立在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之上的,这使得只有来自高等级家庭的人才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这不利于社会的公平和平等发展。并且过于注重学术成就,这使得其他才能被忽略和忽视,导致社会的多元化和全面性发展受到阻碍。古印度人的才华选拔注重知识、道德品质、社交技能和创造性等多个方面,这些特点使它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社会。参考文献:1. 《斯里兰卡职业教育扶贫的顶层设计与实施框架》[J]. 张振.比较教育研究,2019(04)2. 《比较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演进及未来走向》[J]. 陈时见;王远.教育研究,2019(01)
5、陈时见教材#民进好故事#庆祝第三十八个教师节暨2022·中国教师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9月7日,庆祝第三十八个教师节暨2022·中国教师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主题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与服务体系建设”,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刘新成,教育部d组成员、副部长孙尧,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中国工程院院士、民进四川省委会主委、四川大学常务副校长许唯临等出席开幕式。我主持开幕式,刘新成在讲话中说,中国民主促进会是以教育、文化、出版传媒为主界别的参政d,民进近20万会员中,约60%来自教育界,约45%来自基础教育界。他们以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教育岗位上辛勤工作、敬业奉献,在民进组织中建言献策、反映社情民意、开展教育服务,涌现出大批优秀教师、模范教师、特级教师、教育名师、知名校长和优秀教育管理者、教育理论家等,他们是民进与教育界共同的光荣和骄傲。期待与会专家学者,不吝发表高见,积极建言献策。民进愿与教育界同仁携手同行,积极履行参政d职能,发挥广大民进会员尤其是教育界会员作用,为我国教育事业和教师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孙尧代表教育部对本次论坛顺利举办表示祝贺,对民进中央多年来关心支持教师队伍建设表示感谢,认为建强中小学教师队伍,是对今天的学生负责,更是对国家民族的未来负责。希望全社会携手共进,关心教师工作、生活,支持教师终身发展,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在视频讲话中希望全社会树立教师崇高、尊敬教师、信任教师、依靠教师的风尚。四川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赵俊民在书面致辞中代表中共四川省委、省委统战部向论坛的顺利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四川师范大学d委书记李向成致欢迎辞。他说,四川师范大学创建于1946年,是四川省属重点大学,是四川省举办本科师范教育早、师范类院校中办校历史悠久的大学,是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实施高校。期待本次论坛围绕主题,直面教师队伍建设急需、紧迫、艰巨的热点、难点问题,广泛交流、深入研讨、凝心聚力、共谋发展,形成更多有益于教师教育发展的良策,为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大国良师助力。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作了题为《支持教师专业发展,建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主题报告,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师大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发布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四川师范大学发布了《以阅读促发展 我国中小学教师阅读状况调研报告》。成都树德中学语文教师杨凌峰、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师范生赵恩泽熙作为教师和学生代表先后发言。开幕式结束后,温儒敏、袁振国、陈时见、d怀兴等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论坛议题“教育部‘双减’、课改与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市县中小学教研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区域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健全区域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等进行主题发言和互动交流。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作论坛学术总结。下届中国教师发展论坛承办方代表,华南师范大学d委副书记、校长王恩科在论坛交接仪式上致辞。我在总结讲话中谈了自己对于未来教师发展的一些思考。本次论坛由民进中央主办,四川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承办。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