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一线城市认知,我只挑一些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个人观点,欢迎交流。:1.先带大家认识下一线城市:一线城市的土著不是人人有钱,相反外来人比较有钱。对北京上海,大家的第一印象是高楼大厦,是CCTV大楼、是东方明珠上海中心……其实,就算是北京上海,也不是处处崭新的高楼大厦的。北京的老胡同、上海的老公房比比皆是,而且往往是夹杂在闹事之中的,往往前面还是繁华到一条街顶人家一个县的商业中心,绕几个弯后面就是一片老房子。你说生活质量吧?这些老房子里那么不透光、破旧,没有新房子生活舒服啊,八线城市的新楼盘都比它强,但是人家住习惯了,拿着3000低保住着可以租二万的小房子过着大隐隐于市的生活……这已经成了一种文化、象征了。这种房子也只能租个好价钱,卖也没什么市场,的价值是等拆迁(买得起中环8万房子的人会12万住这种吗?),但拆迁是后话,论生活舒适,上海土著总体真不如外地人,尤其是早一批来上海买到廉价大房子的外地人。2.一线城市的楼房、社区是划分阶层的参考,而且阶层分得很细,楼盘分多细阶级就分多细;二线则没那么明显,只有少数是富人区,大多数是中产,外围是工农贩。上海的住房市场是这样的:别墅肯定都是有钱人住的,他们一般都是五湖四海在各自的故乡赚了钱,到上海开总部然后买下的,是一等有钱人;内环中偏外侧的新花园楼盘,大多数是10行情之前的、新上海人买的,所以本世纪第一批在上海发大财的人;内环内测的偏老的花园高层,大多数上海本地精英00-10年买的,不过开始偏旧了;外环到中环的房子是10年以后的外地中产花大价钱砸进来的,所以他们也是有钱人,但是花掉的代价比前面的人大,虽然在外围但论能力不比早几年来上海的人差,所以中环内很多楼盘是真正的新兴土豪;那外环呢?动迁户居多,已经少数15年后强行买入的外地大土豪……所以看得出,上海凡是有房子的外地人都是佼佼者,本地拆迁户房子质量不高但是数量多。但更多的是没房的打工者,男人早晚回老家娶老婆,女人很多赖着不肯走宁做剩女也要等待着白马王子的出现。于是赤裸裸的各种鄙视链形成了。所以,一线城市房子是划分阶级的衡量;二线城市,房产的划分效应就要弱得多。3.体量问题。一线城市刨去核心CBD,很多地方跟二线是差不多的。由于城市楼房的布局、市容率的控制、人流的饱和控制,你会发现,看了苏州观前街再看南京东路,南京东路也不过如此;看了陆家嘴再看曼哈顿区,曼哈顿区也不过如此。其实很可笑。苏州有几个观前街?但是上海像南京东路这样的路还有N条;上海陆家嘴多少面积?所以,要论各自繁华的地方,刨去的其实也都差不多,只是体量不同。南京穿城公交车1小时,上海穿城地铁2小时;二线城市名包名车名表名钻也都能买得到,但是一线的比你品种多服务多挑选多…这就是体量的区别。4.核心区域的档次不同。前面说了,体量一二线城市不是一个数量级的。那么金字塔底盘大了,塔顶必然也会高一点,不难理解吧?虽然我等都没法接触,但是理论还是能推测的。苏州的事务所接会计审计法律等服务的企业或许有十亿、百亿级的,但千亿级别的只可能在一线城市的事务所接,千亿级别的生意只可能在北上广香港迪拜新加坡纽约这种地方谈;吃饭,的香格里拉到处都有,但是顶顶的钓鱼台国宴宾馆只能北京才有;三甲医院、解放军医院到处都有,但是的协和、复旦附属等医院只有一线城市有;中国的985科研大学到处都有,但是好的只有北京上海的清北复交。5.资源极度堆积造成的人力资源极度扭曲。由于战略的原因,北上广深集中了全国豪华的资源,包括文化、金融等,而它们之所以被选中和开发本身地理条件就极好,所以来了……上文所述的好的资源都来了, 那么全国各地的人也抢着来了。人们宁愿住鸽子笼也要留下来。一部分是只有在这儿才能生存(如北京的演艺界混混,只有在北京有机会混点饭),一部分是追求那“X”的梦想(还是如北京那些草根艺术家,其实没美国等也经历过这种阶段,欧亨利《后的常春藤叶》就是写照),一部分是人家吃肉我喝汤的人(大多数人是这样。从外卖哥,到卖PPT骗融资的小老板,到企业里的小白领,到金融拉皮条的,再到已经考入政府事业单位的混日子的),一部分是虚荣心赖着不肯走(新兵蛋子居多,月薪5000交了房租天天吃盒饭)……总之各种人都有,终就是:一线城市交通超拥堵、人才大量过剩……不缺的就是人。庸人。二线其实这种现象也是有的,只是程度轻一点;三线再轻点。456789线基本不存在。所谓“庸人”评判很难,举个例子:很多还不错的大学生,没思想没理想,只会考试,混了个银行、事业、国央企,拿着还不错的万把块起薪,做着没什么创新的活。倒不是财大气粗的央企、银行暴殄天物,实在是人才过剩啊!6.老板比狗还多。
2、关于介绍上海的ppt 2020年一起出去玩娃老师让我去介绍带娃去哪儿玩的我真是忙了一天的ppt,找照片贴照片想主题。就南通的黄金海滩和无锡鼋头渚,目前我是这么编的:跟随照片认识江苏的两座城市:南通和无锡。江苏位于上海的北面。南通又位于江苏东南部,东抵黄海,南望长江。启东是南通离上海近的城市。可以去黄金海滩挖沙、赶海挖蛤蜊抓螃蟹摸小鱼。无锡是江苏一座美丽的城市。在南长街古运河坐船体会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城特色。古运河边的窑群遗址博物馆展示了中国砖瓦发展史。古运河畔的窑群遗址是明清时期重要的生产贸易地。在中国古代,无锡砖窑生产了大量精美的砖瓦,为众多历史名城比如南京城墙所用城砖提供了材料。从博物馆看到历史,了解古代的“砖瓦文化”。此外,无锡鼋头渚是国内规模大、品种全的樱花种植基地,3月-4月樱花盛开的时候去鼋头渚赏樱吧。真是为难我啊!#上海市简介ppt#
3、上海城市介绍ppt免费上海科技大学本科生招生2023详细的新生及家长关心的宣讲PPT网页链接
4、上海城市介绍ppt如何介绍各位小伙伴:2023年的新时代的上海1月 承载着家人的梦再踏入上海-背井离乡2月 奋斗的汗水洒向职场-做不完的PPT3月-……
5、上海发展变化ppt长三角为什么需要安徽?长三角为什么需要安徽?安徽给长三角带来了什么?我们知道安徽融入长三角,给安徽带来了产业转移、区域的一体、营商的环境、基建的发力,安徽因此成为全国增速快的省份之一。那么安徽又给长三角带来了什么?给长三角做出了哪些贡献?不梳理不知道,一梳理吓一跳。没想到长三角已经深深的植入了安徽的印记,曾经安徽为长三角发展添了一把柴。彼时的安徽是贫穷的是低调的,他拿不出多少的财政收入,拿不出多少消费能力。但是当长三角拉闸限电的时候,是朴实的安徽给上海东方明珠璀璨的夜,送去了淮南的电。当洪涝爆发需要保住经济重镇江苏的时候,是朴实的安徽牺牲了王家坝,成全了上下游的安全和宁静。当G20峰会,全球有人在杭州观看钱塘焰火,夸赞钱塘江的秀丽,是朴实的安徽牺牲了自己的工业指标,将一江清水送到了杭州。长三角的工业化比较早,彼时的安徽尤其是皖北,落后的让人心疼。可是安徽人没等没靠,背井离乡来到江浙沪打拼,到江苏有258万人,到浙江有223万人,到上海有260万人,两省一市,外地人多的省份就是安徽人。可以说在长三角发展的前期,安徽为长三角兜了底、出了力添了柴。后来安徽为长三角发展加了把火,未来汽车在上海创业。彼时的未来只有PPT,是合肥勒紧裤腰带,又是出厂房又是给投资又是开绿灯,让长三角多了一个造车新势力。长三角在家电产业上,南要和珠三角的佛山竞争,北要和有着海尔海信的青岛竞赛。彼时的南京熊猫电子已经在家电上不再发力,无锡的小天鹅也已经嫁给了佛山美的。宁波的慈溪只有在小家电苦苦支撑,还是安徽硬生生的打出了家电的市场份额。甚至安徽再次勒紧被腰带,投资了京东方,投资了长兴存储,让长三角又多了几个世界第一。现在安徽为长三角发展是牵了次头。虽然现在安徽在长三角依然更多的时候是跟着走、陪着跑,但是在很多领域上,安徽也显现出了独特的安徽力量。当外贸出口压力山大的时候,安徽的汽车出口。当经济脱钩声音此起彼伏的时候,安徽的液晶电子屏产量。不仅如此,安徽量子技术专利,人工智能专利。难怪科技日报发文盘点中国十大科技突破的时候,有4项来自安徽也是。在安徽还有12个大科学装置又是,可以说在科技引领上,安徽是低调的牵起了长三角的头。长三角发展不仅仅是长三角的长三角,更是全国的长三角。安徽恰恰是一个不东不西、不南不北的省份。今年2月,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会商会召开,合肥和武汉、长沙、南昌一起出现在会议上,人们这个时候才发现这才是一盘大棋。没有安徽加入的长三角,就是一条割裂开来的长江经济带。有了安徽的左右逢源,才真正有了长三角龙头的地位和未来。抖音。
6、上海市基本情况简介ppt在的眼中,鲁迅就是当世的圣人!1937年10月19日,在纪念鲁迅逝世周年大会上发表了《论鲁迅》的讲话。在讲话中,总结了鲁迅三个值得学习的特点:第一,就是他的政治的远见;第二,就是他的斗争精神;第三,就是他的牺牲精神。在讲话中,还给予了鲁迅极高的评价——“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一、青年与青年鲁迅1906年,在日本学医的鲁迅,一日看到那个“砍头”的幻灯片,里面站在一旁麻木的“看客”,让鲁迅放弃了“救死扶伤”的初衷,改为救治精神。几年后,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中写道:“是故将生存两间,角逐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就这样26岁的鲁迅确立了“立人”的思想。那段时间,辛亥革命的失败一度让鲁迅心灰意冷,发现闹来闹去,就是一场关于“辫子”的革命,人们的生活并没有发生实质改变。由此,鲁迅抄起了古碑,直到陈独秀举起“新文化运动”大旗,在钱玄同的再三邀请下,经过“铁屋子”的争论,鲁迅带着怀疑的目光出山了。从此,鲁迅发表了一系列批判“国民性”的小说——如《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文章。而另一边深受老师杨昌济的影响,也产生了“国民精神决定命运”的观点。1918年4月,在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时,和蔡和森、萧子升在湖南长沙成立了新民学会。其主旨“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后改为“改造中国和世界”。由此不难看出,两者在思想上基本是一致的——主张以精神为基础。后来,去了北京,没有见到鲁迅,这成了他的一大遗憾:“五四时期在北京,弄新文学的人,我见过李大钊、陈独秀、胡适和周作人,就是没见鲁迅。”二、神交继续1927年8月,领导完秋收起义,率部上井冈山,发动土地革命,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始了革命治国之路。而鲁迅呢,在“女师大风潮”后,一路辗转来到上海,开启了杂文批判时事——文艺救国之路。随后的岁月,鲁迅听着革命的故事,则关注着鲁迅的杂文,二人愈加认可彼此。1934年,时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部长的冯雪峰,身份暴露暂时离开上海,调回瑞金任d校副校长,期间与见过面。在见面时,跟冯雪峰“约法三章”——“一不谈红米南瓜,二不谈地主恶霸,只谈鲁迅。”凭此就能看出对鲁迅的重视。1935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躺在病榻上的鲁迅高兴,第二天就联合茅盾发去贺电:“……英雄的红军将领们和士兵们!你们的勇敢的斗争,你们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解放史上光荣的一页!全国民众期待你们的更大胜利。”1936年,上海“托派”企图挑拨鲁迅与的关系,对此,鲁迅回怼道:对领导下的中国共产d,“我得引为同志,是自以为光荣的。”由此,也可以看出鲁迅的态度。1936年10月19日,鲁迅病逝了。大为伤心。在第二年的鲁迅逝世周年纪念大会上,评价鲁迅为圣人。三、对鲁迅的认可1938年8月,《鲁迅全集》在上海出版,一共200套,标明“非卖品”,得到了一套,编号是“58”。对于这套书,珍爱,行军到哪,书就会带到哪,曾就此对身边人说过:我就是爱读鲁迅的书,鲁迅的心和我们是息息相通的。我在延安,夜晚读鲁迅的书,常常忘记了睡觉。1971年,生病以后,用放大镜看书越来越困难,有人建议把《鲁迅全集》印成大字版,一开始是拒绝的,觉得当时国家还困难。但后来还是被说服了,同意印少量,也方便赠送外宾。就这样,又通读了一遍《鲁迅全集》,并在封面上画了一个红圈,亲笔写下“1975.8再阅”。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郑重地说:“鲁迅,就是这个文化新军的伟大和英勇的旗手。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正确、勇敢、坚决、忠实、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再次郑重地说:“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一切共产d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为口中的“民族魂”,如今的我们,又怎能说他过时了呢??#夏日生活打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