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太师简介(明朝太师几品官)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3 15:35:50 浏览
1、明朝太师几品官

公元1467年,蒙古满都古勒汗薨逝,他的妻子继承了一切。就在众人以为,她会嫁给初恋时。不料,她竟嫁给了一个7岁的孩子。这位哈敦名叫满都海斯琴,出生于公元1448年,她的父亲是蒙古汪古部首领,亦是蒙古宰相。在马背上长大的满都海斯琴,除了精通骑射之外,不仅通晓中原文化,还具备一定的军事才能。满都海斯琴和科尔钦部落的乌讷博罗青梅竹马,广阔的草原洒下他们欢乐的笑声,他们在一曲曲缱绻缠绵的琴音里,轻轻走进彼此的心房。当时,蒙古政局混乱,蒙古族各部为了争权夺势而战乱不断。汪古部和蒙古汗廷中臣弑君,君戮臣的种种残酷在不停地上演。草原百姓过着居无定所,凄苦无依的生活。满都海斯琴看着眼前的一切,深恶痛绝,心中涌出一种想法:要带领蒙古走出混乱。转眼间,满都海斯琴14岁,到了要出嫁的年纪。就在这时,久居漠北的黄金家族,满都古勒汗向汪古部提出联姻的请求。满都古勒汗是成吉思汗的后裔,是草原的汗王,然而他的手中并无实权。满都海嫁给他并不比嫁给其他部落的贵族幸福,更重要的是,他比她大22岁。一边是青梅竹马的爱情,一边是没落的王室后裔,满都海应该如何选择?她慢慢地行走在湖边,心里的思绪逐渐清晰起来。她下定决心,为了草原的未来和安宁,她宁愿舍弃爱情。不久后,在一片喜气洋洋中,她正式迈入蒙古汗廷成为满都古勒汗的二哈敦(王妃)。婚后她全心全意地照顾着丈夫。在日常相处中,她读懂了丈夫的不甘与无奈,他的内心渴望着,能够带领蒙古部族和黄金家族重新崛起。相同的理想让两颗心紧紧连在一起,她为他出谋划策,成为他强有力的后盾。正当她们踌躇满志时,命运却给她们一个致命打击,满都海斯琴将面临一生中为艰难的抉择。当时的黄金家族仅剩两个成年男子:满都古勒汗和巴彦蒙克。伊儿斯兰太师想除掉他们,成为草原霸主。伊儿斯兰在满都古勒汗面前挑拨巴彦蒙克,两人大打出手,终先后去世。伊儿斯兰目的达成,但他却因意外突然撒手人寰。随着三人的去世,草原上暗涛汹涌,各方势力蠢蠢欲动。满都海斯琴作为汗王的哈敦,理所当然地继承了丈夫全部的遗产,她也从幕后走到前台,正式登上政治权力的中心。蒙古历来有个习俗,汗位继承人是可以继承死者妻室的。由于满都古勒汗没有儿子,无官方继承人,所以只要娶了满都海,这人就可以成为新一任大汗。一时之间,很多部落首领,包括她曾经的恋人,科尔钦部落的首领乌讷博罗特也向她递交了求婚书。她接过初恋递过来的婚书,仿若有千斤重,许多过往历历在目,心中五味杂陈。这时,部下向她报告:黄金家族还有后裔,他是一个7岁的孩子,名叫巴图孟克尚,是巴彦蒙克的儿子。榆树,满都海再次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是选择爱情,选择那个默默地追随并支持着她,并和她一起平定叛乱的初恋;还是选择丈夫的夙愿,去和一个只有7岁的娃娃成亲。满都海遥望着广阔无垠的草原,想着自己肩负的责任,思虑再三,她转向乌讷博罗特,诉说了自己的无奈和心酸。终在个人幸福和草原百姓的未来之间,她忍痛拒绝了乌讷博罗特的求婚。而他在了解了她的决心和梦想后,也放弃对爱情的私念,与她并肩作战,共同奔赴梦想。公元1480年,满都海历尽千辛万苦,将巴图孟克找回汗廷,并扶持他成为草原上的大汗(达延汗)。同年,她也以32岁的高龄嫁给了7岁的达延汗。为了稳固政权,满都海亲自出征,带领年幼的达延汗出征强大的瓦剌部。她将达延汗放入箭囊里,背在身后作为保护。这一战打得天昏地暗,满都海的帽子都被砍了下来,即便如此,满都海也毫不退缩,挥刀上前杀敌。她的这一壮举鼓舞了士气,大家一鼓作气,将瓦剌部打得落花流水。这一战震慑了整个草原,奠定了满都海在蒙古的地位,也使百姓免受战争的侵害。接下来十几年,在她的悉心教导下,达延汗长成了健壮的青年,并具备了极其优秀的军事才能。看着达延汗逐渐长大,能够独当一面,满都海也慢慢从台前转到幕后。从四十岁的高龄开始,满都海为达延汗生下七子一女。在她的教育下,她的孙子完成了与明朝的贸易往来,成就了她梦想中的集宁路的繁荣昌盛。多年后,满都海被后世誉为“中兴之母”,第二个成吉思汗。作者:凝碧编辑:知言资料来源:《世纪人物》2019年9期《满都海》

2、明朝太师有几人

广西历史文化名村六厚历史以及姓氏历史广西历史文化名村六厚村原名鬱林州北流县石二里乡梁垌村始建于宋末元初,至今760年左右,由南宋正四品正仪士大夫访粤刑察正使,相当现在中央纪检巡查广东组长。副部级。梁遗,字东平公三代从北流鸭琅村元朝忽必烈时期隐居石二里梁村米仓岭,今天新圩镇南胜村米仓岭自然村,元朝忽必烈中期迁来六厚村。是六厚村早姓氏。后明朝正德年间梁志伢被罢官从玉林州城来六厚花果山开设书院,先居六厚村林村垌,后迁移六厚村李垌蛤田今天六堆村围村坡。后明朝弘治年李氏从六堆村宦田,宋村以及北流迁来六厚村。张氏从古红,大塘镇迁来六厚,苏姓从玉林州城州佩村江岸垌搬来今天城西江岸村搬来。陈姓从博白迁来玉林南门圩,后从名山太阳村迁来六厚村。2018年后六厚村被评为广西历史文化旅游文化名村。明朝正德年间由梁志伢营造六厚村,因为梁志伢生前为明朝曾任钦天间正使掌明朝皇陵,以及天文营造。后担任广西四品学政。参与明朝太师梁储与明朝大太监刘瑾d争,被罢官来六厚帮老表钟氏,老表卢氏,老表苏氏寻墓地安葬自己三个姑丈,后在六厚村开设书院,以及秦朝皇家堪兴秘术采用九宫八官贪狼主阵布局六厚村,在村中间曾营造一只石狗,又名四门九宫八卦贪狼局。后来六厚村李陈林人口多把梁垌村改名禄厚村,禄厚寓意福禄厚存。后来简化为六厚村。目前六厚村李氏出个广西人大副主任,副部级,以及贵县木格李省委书记。及梁氏出个广西公安厅长,广东政协主席,海南第一任省委书记等等。桂系中将司令梁朝叽等等。目前还有厅部九人,梁氏目前有三国九部296处长。威震两广,桂东南。 #明朝太师简介#

3、明朝历代太师列表

《大明奇侠云钟雁全传》是一部清代白话长篇侠义小说,又名《大明奇侠传》《云钟雁三侠传》《大明三侠传》《云钟雁三闹太平庄全传》。明朝天启年间太师云定、刑部侍郎兼右都御史钟佩、九门提督雁翎,皆正直忠贞,三人交好,被称谓云钟雁。国舅刁发恃椒房之宠,封太平侯,御赐一太平庄,离皇城十二里,明令文武大臣皆不得擅入。刁发贪财好色,诬陷好人。其次子刁虎抢占云定之女素晖和文翰林之女翠琼。云、钟、雁三家两次进太平庄才夺回二女,后云钟雁子弟奉敕进太平庄捉刁发父子归案判斩。小说情节颇为复杂,但作者抓住了几个重要人物,通过这些人物的各种关系加以展开。

4、明朝太师杨荣

明朝官居一品的有哪些官职?[玫瑰]正一品:三公、五军都督府左右都督三公指的是太师、太傅、太保,不过三公虽然地位崇高却是虚职,更多的只是一种荣誉称号,明朝立国之后朱元璋以韩国公李善长为太师、魏国公徐达为太傅。除此之外明朝三公多用于加官或赠官(生而授为加,死而授为赠),目的是加恩宠于臣子,比如李东阳死后追赠太师,张居正生前身兼太师和太傅(明朝的一个)。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将大都督府一分为五,其后五军都督府逐渐被边缘化虚有其名,不过在五军都督府挂名任职的几乎都是功勋宿将,所以明朝历代皇帝也没亏待这些人,五军都督府的左右都督都是正一品。[玫瑰]从一品:三孤、东宫三师、五军都督府指挥同知三孤指的是少师、少傅、少保,明朝规定:“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从一品掌佐天子,理阴阳,经邦弘化,其职至重。无定员,无专授。”东宫三师指的是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掌以道德辅导太子,而谨护翼之。”东宫三师和三公是有区别的,大的区别在于东宫三师只是从一品,而三公是正一品(东宫三少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是正二品)。按照明朝官阶品级六部尚书是正二品,所以很多时候皇帝会让六部尚书兼三孤或东宫三师之一,这样一来品级就由正二品升到了从一品,这其实是一种加恩宠的方式。五军都督府的左右都督是正一品,指挥同知则是从一品。简单点说明朝的正一品和从一品官衔几乎都是没有实权的虚职,主要就是用来加官或赠官。

5、明朝太师赵仪

【给如何分辨明朝的官阶?】1、三公、三孤: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 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 令有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 这些均为加官,用来表明受官者的功绩与崇高身份,没有实际管辖范围。2、六部: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按顺序) 六部各设尚书一人,直接对皇帝负责,尚书之下有左右侍郎(副部长)、郎中(司长) 、主事等。吏部:负责官吏的管理,考核,升迁等户部:有十三个司,分别管理各地的收支与报销礼部:主管国家凶吉大典,教育与考试,招待外宾,宴劳功臣等兵部:管理天下军政(军令由五军都督府管理) 刑部:管理天下刑名。工部:管理建筑、后勤、水利、制造等。3、督察院: 直属于皇帝的监察部门下设左右督御史(正二品)、左右副督御史(正三品)、左右佥督御史(正四品) 再往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分管每个省的检查工作(当时中国分十三个省)十三道监察御史与直属于皇帝的六科给事中统称"科道" 属于言官范畴。4、六科: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设督给事中(正七品)、左右给事中与给事中(从七品)。给事中品级虽低,权利很大,皇帝交给各个衙门办理的工作由六科每五天注销一次,如果有脱拉或者办事不力的,六科可以向皇帝报告。六科还可以参与官员的选拔,皇帝御前会议,审理有罪的官员。为重要的是六科有封还皇帝敕书的权利,皇帝的旨意如果六科认为不妥可以封还,不予执行。5、五寺: 五寺是五衙门的简称,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大理寺:相当于今天的法院,是全国高上诉。与督察院、刑部构成了三法司。太常寺:主管祭祀光禄寺:主管宴享太仆寺:管马鸿胪寺:管招待外宾6、詹士府: 詹士府是负责辅助太子的机构设正三品詹士一人,正四品少詹士一人,正六品府丞一人詹士府设左右春坊,司经局,主簿厅。7、太医院: 太医院是管理宫廷及贵族诊断,制药的,设正五品院使一人,正六品院判二人,正八品御医四人,从九品吏目若干人。8、翰林院:相当于现在国立大学,干部学院等的综合,翰林院的首长称为翰林学士(正五品),侍读学士两人,侍讲学士两人(从五品),侍读、侍讲各两人(正六品),修撰(从六品)考中状元后就会被授予此职位。编修(正七品)榜眼、探花考中后就会被授予此职位。一、二品官服补子明代官袍圆团纹,除了龙团纹,还有蟒衣(四个爪的龙)、飞鱼(有翅膀和鱼尾巴的龙)和斗牛(头上有两只弯角的龙),以及麒麟的纹路,穿这一些花纹大红袍的人,都是一、二品到公、侯、伯、驸马以上的高官。官服补子衣服方面:颜色的表现上,可能并不如官方规定的:一至四品官用大红色,五至七品用青色,八品以下用绿色。一般官便服都以暗蓝色、天青色居多,也有绿色。而戴官帽的官服,则以大红色常见,如我们在古装戏看到中进士或状元的人,都穿大红色官服,然而依照官阶,进士、状元是七品官,然而依照官阶,进士、状元是七品官,应该穿青色官服,大概是中国人比较喜欢红色的喜气洋洋,就并不完全照规定穿着了。而官家妇女更以红色官服较多,所以,我们称女生的刺绣、手工艺叫「女红」,是有民族文化特格特色的。明代官服的纤绣花样纹图也颇多变化。有人说只有皇帝才能穿五爪金龙的龙袍,然而明朝留传下来的「李贞写真像」中,李贞就穿着五爪金龙的龙袍。官太太也有穿龙袍的,但可能都是比较大的官妇人。明代官像补子,有许多是直接绣在衣服胸腹部位上,没有另外绣贴一个方块补子,大概是通用,或者官补子规定未全盘流行。不过在妇女官补子表现上却很普遍。而同一家的妇女,补子的禽鸟样,有时是左右对称。明代的官阶,文官分九品、四十二阶,武官分六品、三十阶,还有一些叫「不入流」,或称「未入流」的官阶,包括县典史、府检校、司吏目,训导长官、儒学正教谕、国子典馆及翰林院的「孔目」等。另外,有进士资格的翰林院庶吉士(相当于七品官)贡士、举人(又称孝廉,相当于八品官)和秀才级的廪生、增生、附生、庠生、监生(京师国子监的学生)、贡生(京师贡院要推荐给朝廷的生员秀才),又在不入流之外,可说是培训中的公务员。不好意思,我仅能力不足,仅能从网路上找到搜集到这些。图~明太祖朱元璋。

6、明朝雒太师是谁

大家好,前两天给大家说了一下,搞驴肉的做法以及来历,我看大家都感兴趣,今天我再次把带肘子的做法,其来历分享给大家。要说带把肘子么,它已经从明朝时候开始就兴起了。明朝想必大家都知道,它是由明太祖、朱元璋创建,创建下这名场。话说明朝嘉庆年间,嘉庆年间嘉庆皇上手底下有一个大臣名叫严松,严松是在这嘉庆时期。严松是首府,因为到嘉庆年间那个时候已经不设立宰相,因为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宰相职,就是等于来乃个时候勺就是官,勺是太师,就是太师乃个时候就算官职就算是高勺官,严松就是等于是门生遍天下。这话说过去,大荔不叫大荔,大荔勺就叫盖锅盖,人说恰好,侵财大臣,请大力通州,就是通州一带名词,玉小人,这才招待。芹菜大臣李玉山,就是说早就耳闻,通州知府是个贪官,今天想借借君财大臣来试一下治他一个肘,怎么弄?这就是瞿玉山,用猪肘就说是胡练做菜,乃到封建社会乃个时候去,猪者前肘就属于乃次次品,就是说乃不是说乃伢乃贵品,对不对?以这就是所谓热弄秦川大臣,指着州官来吹,好给老百姓吹口气,结果些带把肘子肘子做对了以后,青菜大臣吃了以后,对此菜是赞不绝口,说此菜是色意枣红,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历就制成后经历代的名词一改进,这代把周只是成为了陕西省的一道名菜,特别是在东府地区,带把肘子就讲的那、无锡不成肘,意思就是说汤水再好,没有带把肘子,汤水就不行,带把肘子在东府、杨玉环里就称为菜中之王。下来我给大家把带把肘子怎么样做分享给大家。肘子买回来以后,有把毛,先把肘子乃毛要烧洗干净,要烧好以后,把肘子倒入盆中倒入凉水,用钢丝球刷刷,把肘子是清洗干净。清洗干净以后,这个时候把肘子倒入锅中,放入料酒,把肘子先一冒,冒好了以后,把肘子用凉水淘洗干净,淘洗干净了以后,这个时候先要熬糖色,把糖色熬好。糖色怎么说熬?就是说用滴白糖在锅里留少许滴油,倒入白糖,白糖根据肘子卤滴多少,均匀。熬糖滴时候用勺子是一岸熬,一岸勺子要不停滴、搅动,防防,自己熬面酱,大料在外面外面没化,所以就放这面酱。现在准备材料有很多种。·首先自己在家里面倒一点料酒去腥,再加入一点料酒去腥。等到这个糖色熬到什么程度后再放一个大料里边。等到大料里边再放一个白糖,冰糖里边再放一个八角,桂皮,香叶,砂仁,肉蔻,香叶,花椒,再放一点辣子角,这个调料就行。·等到这个时候放什么调料就行,等到这个时候把肘子放到外面出锅之前,再放一个大料大料。等到大料里边就可以出锅了,出锅后就可以出锅了。·这个时候出锅后就可以放点面酱。根据个人喜爱,放入选水辣子,放一浇,后撒入香菜,葱丝就可以说好。·有些人不喜欢吃甜,不喜欢吃面酱,可以不放面酱也行,放面酱滴这种风味,这是伢大荔兀岸滴乃办法,伢周至就要放面酱,像蒲城这岸一般放面酱就可以。这种肘子就是这种做法,大家可以参考,根据实际情况来定论,刚才谁不好怎么上熬面酱,不是拆到盆中以后搁到草果锅里熬,熬的时候面酱就不能放盐,因为面酱本身就是咸调。隧道有些稀就是熬,熬的时候放入鸡丁,放入味精、胡椒面,再有时放入点乃种十三香也行,这面酱就是这一种熬法。

7、明朝严太师

张居正墓园张居正,1525年5月生于湖广荆州卫江陵县,1540年通过乡试,15岁就成了举人,1547年中进士。曾任吏部左侍郎、建极殿大学士、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内阁首辅。任内阁首辅十年,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辅佐明万历皇帝朱翊钧进行“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为明朝政治家、改革家。1582年7月9日,张居正病逝,享年57岁。张居正病逝后,有官员弹劾张居正。而一直依赖张居正的万历皇帝态度骤变,竟然下令抄了张居正的家,收回了一切赏赐和诰命,张居正生前重用的官员也陆续被罢免。在张居正去世40年后,也就是公元1622年,明熹宗为张居正恢复名誉和官职。这时,离1644年明朝灭亡还只剩下22年。张居正去世后葬于荆州城外,即现在的荆州市沙市西北张家台,墓园占地15亩。网上搜索,有介绍说:墓地原有的石人、石马、石龟、石狮等,“文革”期间损毁。现存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所立石碑一通,高3.6米,宽1.24米,上刻“明相太师太傅张文忠公之墓”。2000年11月,同事邀请前往荆州,采访正在写作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的湖北作家熊召政。在张居正墓地,巧遇正在劳作的张家15代孙。他告诉熊召政,数百年来,张家后人一直在周边种田守墓。这次荆州之行,熊召政送给我一本他签名的《张居正》第一卷《木兰歌》,并题写“聚焦历史,反思现实”。多说一句,在枝江,我们还遇见了正在当地采风、准备描写一部反映中国农村农民问题作品的山西作家赵瑜,获赠其签名的报告文学《体育报告三部曲》。本书中的《马家军调查》当年出版时曾经震惊了国人。2023年5月,再一次来到荆州,从高铁站出来打的直接来到墓园。时隔23年,今非昔比。农田没了,似庙宇般的红墙建筑立于路旁。进拱门过石桥,桥后立着高高的张居正铜像。铜像后石羊、石虎、石马、石人分立甬道两旁直至坟茔。坟前立有一碑,碑上刻有“大明上柱国太师张文忠公之墓”,既不是网上所说的1613年所立石碑上刻的“明相太师太傅张文忠公之墓”,也不是2000年我所见到的“张文忠公之墓”。不知道荆州市文物局根据什么资料立的碑。坟茔后一片竹林,郁郁葱葱。看园内碑文介绍,墓园是在2004年,由企业捐资,荆州市政府规划建设,为荆州市文物保护单位。问值守的工作人员,张家后人是否还在此地守墓。回答说,墓园建成后,墓地由市文物局接管,张家后人虽然不再守墓,但其宗族每年都有人来祭扫。参观完墓园,又打的来到位于荆州城东大门内的张居正故居。下车后回忆片刻,原来是过去见过的荆州碑苑景区。怎么成了张居正故居?问门口工作人员:记得原来故居是个不大的门面,没有这么大。工作人员回答得干脆:“我不知道你说的情况”。罢了,20块门票钱不掏了。回汉后翻出2000年在故居门前给熊召政拍的照片,现在的故居哪里还有原来的影子。再看,原来“张居正故里”,落款是江陵县人民政府,一九九一年七月立。原来位于荆州城内的江陵县因为区划变动早已搬到了郝穴,现在的江陵县人民政府官网江陵名人栏目里也没有张居正的条目。而现在的张居正故居,是由荆州市人民政府于2008年根据有关资料重新修建的。一个领导一个法,我糊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