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孙子简介(朱棣孙子小说)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3 18:13:04 浏览
1、朱棣孙子小说

永乐十五年,朱棣的孙子朱瞻基可谓是坐享齐人之福,同时迎娶了两位女子。一位女子是他的青梅竹马,奈何身份低微;另一位女子贤名远播,而且是高官之女。然而,其中一位女子在朱瞻基登位之后工于心计,玩弄权术,更是开创了明朝历史上的三个先河。在明成祖朱棣的心目中,孙子朱瞻基的地位凌驾于众皇孙之上。据说朱棣曾梦到老爹朱元璋送给他一个玉圭,上面刻着八个大字:传之子孙,永世其昌。而梦醒后立即接到报告,他的大孙子出生了。当朱棣看到孙子与他几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相貌时,仿佛是看到绝世美人一样,爱不释手。朱棣夺得帝位后,朱瞻基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皇太孙。朱棣极为疼爱这个孙子,亲自安排人培养他,并多次指示:我的皇孙是个可造之才,你们这些人都一定要尽心竭力!甚至朱棣还亲自上阵,将朱瞻基带在身边细心教导。永乐十五年,在爷爷朱棣的主持下,年近弱冠的朱瞻基成婚了,而且一下子就娶了两个女子。正牌皇太孙妃名叫胡善祥,是朱棣亲自为宝贝孙子挑选的,她的父亲胡荣是光禄卿。朱棣的眼光肯定不会差,胡善祥贞静端淑,是母仪天下的典范。然而,皇太孙嫔孙若薇的来历就有点不同寻常了。她出身低微,父亲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城主簿,她之所以能够上位皇太孙嫔,根本的原因就是长得漂亮。孙若薇在很小的时候,其美名就已经全县皆知。当时朱高炽的岳母彭城伯夫人与她是同乡,回乡探亲时听说了这事。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她命人将孙家小美女带到面前,一看果然名不虚传。要知道,彭城伯夫人那双眼睛是经过皇宫王府内院众多美女的洗礼,早就产生审美疲劳了。可是这个小美人却是让她眼前一亮,由此可见孙氏之美不同凡响。回到京城后,彭城伯夫人就向女儿女婿,甚至是明成祖推荐这个小美人,想让她给自己的外孙朱瞻基当媳妇。事关自己的宝贝孙子,朱棣也是极感兴趣,就让人把小美人召进宫里。一看,确实是个美人胚子,只可惜朱瞻基年龄太小,还没到成家的时候,于是朱棣决定让太子妃张氏收她为养女。从此,孙若薇陪着朱瞻基一起长大,两人称得上青梅竹马,自然是两情相悦,感情极深。初一段时间里,两个女人还相安无事。可是当朱瞻基当上皇帝,胡善祥晋位皇后,而孙若薇只得了个贵妃的头衔后,孙若薇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她想要当皇后。因为这些年来,朱瞻基与胡善祥一直是相敬如宾,而对她却极为宠爱,只要她想要的,就没有得不到的。当她看到胡皇后被张太后赐予了金宝金册,而她只有金册却没有金宝时,感到极不痛快,于是吹起了枕头风。爱极了孙若薇的朱瞻基再也不顾什么祖宗的规矩,软磨硬泡地征得了张太后的同意,命人制作了一个金宝赐给了孙若薇。明朝历届贵妃中有宝有册的,孙若薇是独一份,这是她在明朝历史上开创的第一个先河。这时的孙若薇看清了朱瞻基对他的宠爱之心是如此坚决,于是坚定了上位皇后的信心。由于胡皇后一直没能生下皇子,当孙若薇生下皇长子朱祁镇后,朱瞻基决定废后。这时的孙若薇当然要客气一下:皇后正当年,身子将养好后,还是会生下皇子的,太子当然要立皇后所生的男孩。可是已经被孙若薇完全迷住的朱瞻基一想到胡皇后总是劝他要以国事为重、不让他玩蟋蟀,那就是气不打一处来,必须换皇后。胡皇后也是一个聪明人,她早就看出丈夫的心全在孙若薇那里,况且两人又有了儿子。于是,当朱瞻基一跟她透露想要让孙若薇当皇后的想法后,她就主动地退了下去。于是朱瞻基与孙若薇联手,实现了明朝历史上第一次废后,这是孙若薇开的明朝历史第二个先河。朱瞻基是个短命的皇帝,年仅38岁就去世了,8岁的朱祁镇当上了皇帝,其母孙若薇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皇太后。22岁时,血气方刚的朱祁镇办了一件错事。他好大喜功地来了次御驾亲征,结果被瓦剌人抓住了,这就是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孙太后无可奈何之下,只能同意于谦等人的意见,立朱祁钰为皇帝,是谓景泰帝。瓦剌人一看朱祁镇没有什么用处了,由于想让明朝内讧,过了一段时间后,居然把朱祁镇又放了回来。登上皇位的朱祁钰当然不会放弃到手的权力,他将朱祁镇幽禁在南宫中,严加看管。这样一直过了7年,趁景泰帝病重卧床之机,朱祁镇的d羽发动了“夺门之变”,在孙若薇的暗助下,朱祁镇再次登上帝位。重掌皇权的朱祁镇给一直支持帮助自己的母亲孙若薇封赐了徽号,再度打破明朝祖制,这是孙若薇在明朝历史上开创的第三个先河。由于一生的经历过于曲折戏剧性,孙若薇被称为一代妖后,这也是对她的美貌与智慧的一个认可吧。文/蓝风烛尘

2、燕王朱棣孙子

一天,明宣宗朱瞻基对胡皇后说:“你这么多年生不出儿子,不如让孙贵妃来当皇后吧!”胡皇后羞愧不已,一气之下当了道姑。几年后,朱瞻基道出当年实情,却让众人无比气愤!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成祖朱棣的孙子,也是明朝的第五位皇帝,他幼年聪颖,深得祖父朱棣喜爱,1411年被封为皇太孙,多次跟随明成祖朱棣征讨蒙古,在政务军事上英明神武,在治国方面也成就颇多。不过在感情上,朱瞻基算的上是一位风流天子,在位期间发生了明朝第一起废后事件,但宣宗生前所册后妃并不多,仅两后三妃一嫔。《双槐岁钞》记载:永乐十五年,皇太孙将婚,时有济宁胡荣之女和河南永城孙忠之女备选,孙氏比胡氏容貌美丽,但是据说胡善祥所居小楼每旦有红白气烟绕户弥月,时人以为是瑞兆。果然胡氏被立为皇太孙妃,孙氏为娱。宣宗即位后册立胡氏为皇后,孙氏册为贵妃。星象说和气烟绕楼都是传统社会中大人物诞生时的异象,这是世俗不理解为何外貌普通的胡氏能够力压“幼有美色”,自幼便进宫由仁宗张皇后抚育的孙氏成为皇太子妃,只能通过这种带迷信色彩的说法来解释。至于胡氏为何能够被立为皇太子妃,这大概与明朝选后中的“选贤不选艳”的传统有关。纵观明朝诸位皇后,史书中记载相貌艳丽者很少,大多数皇后史书中都记载她们很“贤”。以《明史后妃传》为例,形容太祖马皇后“每对群臣述后贤,同于唐长孙皇后”、成祖徐皇后“贤淑”、仁宗张皇后“操妇道至谨”,在脾气秉性上,皇后们都很正直、严谨,面对妃嫔们的争宠,大多能够淡然处之。仁宗即位后,胡氏因为性格温顺、端庄稳重被立为皇太子妃。宣宗即位后,胡氏被册为皇后。然而地位的晋升并没有增进胡氏同宣宗之间的感情,反而慢慢疏远了。由于孙氏从小就由太子妃张氏在宫中抚养,不难猜想孙氏和朱瞻基幼年早已相识,有青梅竹马之情谊,且孙氏长相艳丽无双,二人情感早已深厚无间。朱瞻基为了让孙氏当上皇后,仅仅在婚后几个月,为了试探太后和群臣的态度,就先请太后破例授孙贵妃金宝,应允后孙贵妃成为明朝历史上第一个拥有金宝的贵妃。之后宣宗以“未有子,又善病”为借口令胡皇后辞位。其实胡氏并非没有生育能力,宣宗长女顺德公主即胡氏所生。那是否胡皇后已经过了佳的生育年龄呢?胡氏于永乐十五年被立为皇太孙妃,根据古代女子大致十五岁左右出嫁推测,那么宣德三年朱祁镇被立为太子时,胡皇后大概二十六岁左右,正值适合生育的年龄,为何早早便因无子而废掉呢?由此可以证明,废胡氏而改立孙氏,“无子善病”仅仅是一个借口,其真实原因是宣宗宠爱美艳的孙贵妃,逼迫胡氏辞位。事实上当时孙贵妃也没有生育皇子,她仅于永乐二十二年生育了皇三女常德公主。既然以“无子”为废后借口,那么孙贵妃必须“有子”才能被继立为皇后。于是“(孙贵)妃无子,阴取宫人子为己子”,即孙氏抢来宫中她人的孩子,作为自己生下的儿子,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英宗朱祁镇,在此之后朱瞻基对孙氏的宠爱更是无以复加。至于朱瞻基对此是否知晓,只能说如果没有宣宗的支持,孙贵妃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这样做,所以这个孩子的由来极大可能是朱瞻基授意的结果。随着皇子朱祁镇出生和被立为皇太子,胡皇后被废也仅是时间问题了。胡氏“无过被废,天下闻而怜之”,特别是宣宗之母张太后虽然抚育孙氏长大,但她更欣赏贤良、识大体的胡氏,怜惜她的境遇。被废之后胡氏退居长安宫,张太后常召她入清宁宫居住。每逢内廷朝宴,张太后便将她的座次安排在孙皇后之上,孙皇后常常敢怒而不敢言。不幸的是正统七年,一直庇护她的太皇太后张氏去世了,胡氏痛哭不已。第二年,胡氏就在郁郁寡欢中去世。在议用何礼下葬时,杨士奇主张使用后礼,而群臣忌惮孙太后而主张使用嫔御礼,后胡氏用嫔礼安葬于金山,溢“静慈仙师”。胡氏无过被废,宣宗晚年也有悔意,尝自解“此朕少年事”。直至孙太后去世,钱皇后才向英宗道明真相,“皇上非孙太后所生,实宫人之子,死于非命,久无称号。胡皇后贤而无罪,废为仙姑。其死也,人畏孙太后,验葬皆不如礼。胡后位未复,惟皇上念之。”至此真相大白,英宗下令恢复胡氏的皇后位号,追谥“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修陵寝。一个“让”字概括了胡废后的秉性和其坎坷的一生。参考文献:《谈古装历史剧的问题与出路——以大明风华为例》《明朝后妃研究》#朱棣孙子简介#

3、朱棣孙子辈分

1417年,朱瞻基一日内娶了两个媳妇,都是天姿国貌,3人一起生活很和睦,让人羡慕。但几年后,两个女子,一个出家当了尼姑,一个成为了千古妖后。朱瞻基是明成祖朱棣的孙子,仁宗朱高炽的儿子。按道理说,朱棣那么能打,朱高炽那么仁政,朱瞻基也应该错不了。可惜,他却是个贪玩的皇上。自从谢晋一句“好圣孙”,朱棣看着朱瞻基也是各方面都满意。没多久,就正式宣布为太孙,而太孙妃也钦定了芝麻官胡荣的三女儿胡善祥。本来是小户人家的孩子,突然间得到了恩宠,要当太子妃,将来更有可能问鼎皇后,这份殊荣,让胡善祥心里惴惴不安。她担心未来自己做得不好,会留下千古骂名。尤其是当她得知,过些日子要同时出嫁的还有一位孙姑娘,作为“太孙嫔”。到时候,她们之间如果相处不好,自己会不会被对方故意“使绊子”,给她小鞋穿?不过,胡善祥明显多虑了。婚后,丈夫对她体贴入微,丝毫没有让她体会到太子的威严。而作为婆婆的张氏,更是经常嘘寒问暖,不让她在婆家受气。胡善祥思来想去,既然夫家待她如此厚重,她决定效仿成祖的妻子马皇后,成为一个贤内助。想法是挺好的,但是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朱瞻基可以给胡善祥各种关怀,但接受不了她的唠叨。尤其是他喜欢斗个蛐蛐、玩个老鼠,更会在遇到心仪的宫女,上前动手动脚。这些个事儿,胡善祥都看不惯。于是,今天说,明天说,天天说。终于,把朱瞻基给说烦了。索性,躲到太孙嫔孙氏那里。孙氏就会做人了,她很懂太子的心思,知道什么好听,就说什么。两个人天天腻在一起,你情我爱,日子好不快活。胡善祥看到丈夫冷落自己,心里难过。后来又听闻,原来孙氏才是丈夫心里在意的女人。自己是因为皇上从天鉴官各方面甄别,而选出来的合适人选。至于丈夫对自己的呵护,那都是做给外人看的。他的心里,只有孙氏一人。自己只是一个挂牌的,给外面人看的存在。从那日起,胡善祥的心里就很痛苦。想要一走了之,又哪有那般容易。“一入宫门深似海”,她背后牵扯着家人,这太孙妃哪里是不想当就不当的。1425年5月,朱瞻基继位。他虽然不喜欢胡善祥,但是按照惯例,只能把她立为皇后。只是,在朱瞻基的心里,一直有根刺,这么长时间,没有子嗣,这可怎么好?就在他一筹莫展时,突然传来了消息,孙氏肚里有动静了。这可是一件大喜事儿啊,如果生了儿子,那自己就有后了。九个月后,果然孙氏诞下了一个男孩。宫中之人到处都奔走相告,大家都替皇上开心。只有一个人不开心,那就是胡善祥。没多久,果然朱瞻基下令,去除了胡善祥皇后的位置。理由也很简单,你肚子不争气,这么久了,都不能给朕怀个儿子。其实,胡善祥也生过,只不过是两个女儿。这个,自然不能和孙氏生下的儿子相比。但是宫中又有传言,孙氏所生,并不是她自己生育的。而是皇上有一天临幸一个宫女,怀上了。被孙氏得知,就藏在自己宫中,对外宣称自己怀上了。待到9月分娩后,立刻把孩子抱出来,称孩子是她生的。胡善祥很“懂事”,让出了皇后的位置,出家了。而孙氏被立为皇后之后,没几年,朱瞻基也驾崩了。太子朱祁镇还年幼,孙氏自然成为了监国之人。大明朝的天下,落在了一个女人的手里,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4、朱棣孙子叫什么名

文中“明永乐二年(1404)封朱贵燯为宜都王”,永乐乃朱棣的年号,朱棣乃朱元璋第四子,1404年明朝建立才40余年,朱元贵燯璋26个儿子生的100多个孙子中,没有一个名叫“朱贵燯”的!

5、朱棣孙子后代现状

这部剧挺好,朱棣,还有三个儿子,一个孙子,于谦等,演的是真好,真愿意看

6、朱棣评价孙子

1426年,朱瞻基命人用300斤重的铜罐,将朱高煦扣住。又命人在铜罐周围点燃木炭,直接把亲叔叔做成了“瓦罐焖鸡”。明宣宗朱瞻基,曾是成祖皇帝朱棣宠爱的孙子,也是仁宗朱高炽的嫡长子,当年朱棣南征北战,而朱高炽一直负责后方勤务。反而是朱高煦,一直跟随父亲朱棣征战四方,文武百官们都称朱高煦是像朱棣的皇子。渐渐地,朱棣也认为长子朱高炽缺乏天子气概,而过于宽厚,就产生了易储的想法,准备把皇位传给朱高煦。朱高炽后来能即位称帝,离不开儿子朱瞻基,解缙的一句“好圣孙”打消了朱棣易储的念头。朱高炽身体孱弱而又不好与人争斗,不过朱高煦、朱高燧个个都是鹰视狼顾之辈,处处给朱高炽使绊子。朱瞻基主动站了出来,为父亲遮风挡雨,使其免受叔父们的迫害。朝臣们早已看出了朱高煦的虎狼之心,徐辉祖曾说:“三甥中,独高煦勇悍无赖,非但不忠,且叛父,他日必为大患。”朱高炽宅心仁厚,即使荣登大宝,也没有对朱高煦、朱高燧这两个不听话的弟弟予以排挤。到朱瞻基即位时,朱高煦认为既然父兄已死,而朱瞻基又是个小辈,理应起兵夺权。公元1426年,也就是朱瞻基刚继承皇位后,朱高煦宣布起兵,并联合山东各地兵马,准备北上直入京师,学着父亲朱棣,推翻自己的侄子。朱高煦毕竟是叔父,且对大明有过不世之功,朱瞻基不忍心动手,只能派亲信侯泰前往抚慰。朱高煦不可一世的说道:“永乐年间皇帝听信谗言,削去我的护卫,把我封到乐安,仁宗也仅用金帛引诱糊弄我,我怎能这样郁郁不乐地长居于此?你回去告诉皇帝,将奸臣夏原吉等人送来,然后再慢慢商议我的要求。”紧接着,朱高煦又不停的写信拉拢各路官员。朱瞻基悲伤的叹息道:“汉王果然谋反了。看来我不愿意见到的局面就要发生了。”朱瞻基接受杨荣的建议,准备御驾亲征。不过,朱高煦戎马一生,大臣们都担心朱瞻基的安危。张辅劝道:“陛下请将兵马调拨于我,让我替您分忧。不出一年,我定当提着朱高煦的人头来见。若不然,我愿以死相谢。”朱瞻基摆摆手:“朕当然知道你的能力,也相信你能打败汉王。只不过,朕刚刚登基,威望不足,人心不稳,若不亲征,何以平叛?”果然,当朱高煦听闻朱瞻基亲临前线,显得局促不安。朱瞻基恩威并用,一面用火器猛攻,以震慑叛军,另一面以王道之师,天子威严,劝说他们投降。双管齐下,果然奏效,叛军果然有所动摇,甚至有人准备直接杀掉朱高煦,出城投降。无奈之下,朱高煦只得认输,并借回汉王府之名,亲自向朱瞻基请降。朝臣们纷纷劝说朱瞻基杀掉朱高煦,可朱高煦毕竟是自己的叔父,朱瞻基实在不忍心下手。朱高煦也一改往日姿态,磕头如捣蒜般祈求原谅:“臣罪该万死,惟听陛下处置。”权衡一番,朱瞻基决定将朱高煦父子贬为庶人,并带回京师幽禁。至于起兵谋反的同d,凡是出谋划策者一律处死,而守城官兵则予以放过。不得不说,朱瞻基在气量方面的确与父亲朱高炽相像。虽然叔父朱高煦,曾险些夺走了父亲朱高炽的皇位,还起兵叛乱,可朱瞻基依旧对他十分恭敬。朱高煦虽然软禁在家,却依旧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不过,朱高煦非但不感念侄子的不杀之恩,反而对朱瞻基充满了敌意。中秋节时,朱瞻基带着贺礼去探望朱高煦。朱瞻基刚进门,就被朱高煦故意绊倒,看着朱瞻基倒地的落魄模样,朱高煦哄然大笑。是可忍,孰不可忍,面对朱高煦一而再,再而三的无礼,朱瞻基勃然大怒。他立刻让锦衣卫找来了一口300多斤的大缸,生生的把朱高煦扣在里面。朱高煦毕竟是行伍之人,有把子蛮力,竟然把大缸举了起来,还嘲讽的对朱瞻基说:“小子,你以为这样就困得住我?你也太小瞧你二叔了!”听到这里,朱瞻基再也压抑不住愤怒的情绪,在他的命令下,十几个壮汉一拥而上,把朱高煦压在缸里。接着,又命人找来柴火围满了缸底,一把大火活生生熏死了朱高煦。其实,朱高炽、朱瞻基父子,对朱高煦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如果换作其他君王,即使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君,朱高煦都难以活到朱瞻基登基的那一刻。可朱高煦不懂得珍惜,只想着自己当皇帝。后的结果,就是自己变成烤鸡,连带着儿子一并被杀。#朱棣孙子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