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延年简介(汉武帝韩延年)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4 09:59:10 浏览
1、汉武帝韩延年

匈奴汗国有足够的强大,中国在公元前二世纪获得的胜利,包括夺取了它富庶的河西走廊,也只能使它受创,不能使它屈服。而受创的匈奴汗国,仍是劲敌。前一○一年,且囗侯单于即位,表示愿与中国和解,把过去所拘留的中国使节,一齐遣回长安。前一○○年,中匈恢复邦交,中国派遣正使苏武、副使张胜赴匈奴汗国报聘。莫名其妙的怪事就发生在这位丑恶的副使张胜身上,张胜跟早先投降匈奴汗国的一些汉人,密谋乘且囗侯单于外出打猎时,杀掉匈奴的智囊卫律,然后劫持单于的母亲,逃回中国,这种卑鄙计划,竟出自高级外交官员,使人心惊。事情败露后,经过一场流血杀戮,爱国心切的张胜露出投机的原形,投降匈奴。而毫不知情的苏武却拒绝投降,匈奴把他放逐到冰天雪地的北海(贝加尔湖)。两国刚刚恢复的邦交,被一个小政客破坏,重新以兵戎相见。苏武被放逐贝加尔湖,靠牧羊维生,二十年之久,始终拒绝投降,匈奴汗国宣称他早已死亡。前八一年,中匈复交,中国派到匈奴汗国的使节听到苏武仍然活着的消息,就告诉匈奴说:中国皇帝曾射下一只雁,雁足上系着苏武求救的信件。匈奴吃了一惊,才把他释放。苏武出使时只四十余岁,回国时已六十余岁,妻子早已改嫁,家人也早星散。他的故事,两千年来,中国有无数小说、戏剧和歌曲,歌颂他忠于国家坚忍不屈的伟大精神。公元前九九(苏武被囚的第二年),中国大军分两路向匈奴汗国进攻,一路是大将李广利,出兵酒泉(甘肃酒泉),深入西域,到达天山,被匈奴击败。另一路大将李陵的遭遇,更为恶劣。李陵率领五千步兵,出兵居延海(内蒙古额济纳旗),向北深入沙漠,行军三十余日,挺进到浚稽山(蒙古戈壁阿尔泰山),跟匈奴且囗侯单于的三万人相遇,李陵迎战,杀数千人。且囗侯单于召集援军,约八万余骑,李陵只得撤退。但强悍的步兵,摆不脱骑兵的追击。匈奴兵团分为两翼,左右展开,把李陵兵团夹在当中。李陵且战且走,数日之后,退到一个不知名的山谷,规定士兵受伤三次以上的才准坐车,受伤两次以上的改为驾车,受伤一次的继续战斗,又杀匈奴三千余人。再走四五日,到达一片苇草茂盛的畜牧地带,匈奴兵团顺风纵火,李陵却先行纵火自救。再南行,到达山丘区域,且囗侯单于命他的儿子攻击,李陵兵团在树林中设下埋伏,又杀匈奴三四千人。且囗侯单于以元首之尊,亲自指挥十六倍于敌人的精兵,追击十余日,不能取胜,简直愤怒得发狂,攻击更加猛烈。李陵在沙漠中再南行四五日,又杀匈奴两千余人。且囗侯单于已经发现李陵是一支孤军,更紧追不舍。两翼越过李陵,在李陵前方合围,遮断退路,箭如雨下,呼喊投降。李陵继续战斗,一日之内,射出五十万箭,箭遂用尽。就抛弃车辆辎重,全体徒步前进,还有三千余人,进入囗汗山(蒙古谱颜博格多山),匈奴兵团堵住谷口。入夜,李陵徘徊阵垒之间,叹息说:“再给我们每人十枝箭,就能支持到边界。”然而,他没有箭。夜半,李陵下令击鼓突围,鼓已破裂,不能发声。李陵命向四面八方冲出,一以分散敌人注意,一以希望有人能逃回中国向政府报信。他与另一位将军韩延年上马,率亲军十余人,越岭南走。匈奴兵团潮水般追击,李陵身上除短兵器外,没有他物,不能阻挡敌人缩小包围圈。终于,韩延年中箭而死,李陵被俘。两年后(前九七),大将李广利、韩说、公孙敖,分别出朔方(内蒙古杭锦旗北)、五原(内蒙古包头)、雁门(山西右玉),三路再向匈奴汗国进攻。匈奴早得到消息,向漠北撤退,三路大军都无收获。七年后(前九○),李广利再出五原,而皇帝刘彻却在首都长安,以诅咒的罪名把李广利的妻子逮捕下狱。李广利正在乘胜追击,听到消息,立即抛弃大军,只身向匈奴投降。这是刘彻的残忍性格逼出来的国际笑柄,并且使反击匈奴的军事行动,再度受到挫折。

2、大汉韩延年

公元前99年,李陵投降匈奴,汉武帝大怒:副将韩延年战死沙场,李陵身为主帅却贪生怕死投降匈奴。传令下去,将李陵一族无论老幼全部处死!说罢,大臣纷纷赞同,唯独司马迁在大殿上摇了摇头。汉武帝怒目而视道:太史令对此有何看法?司马迁拱手说道:李陵将军以五千步兵对战匈奴单于八万主力部队,杀敌数万。在身陷重围之下让部下分散逃回大汉,而自己率领不到百人前往吸引匈奴,这样的人怎会是贪生怕死之徒。他之所以不死,我猜测是想立功赎罪以报效朝廷。汉武帝听了,盛怒难消道:我看你是在为李陵辩解而诋毁贰师(李广利)将军,是李陵自己下马投降。难道朕冤枉了他不成!说完,汉武帝便将司马迁下狱处以腐刑(宫刑),而李陵一族因为司马迁的一句话,暂时得以保全。说到李陵,可能不是很了解,但是“飞将军李广”就耳熟能详,这李陵便是李广长子李当户的长子,李陵作为将门之后,善于骑马射箭,汉武帝认为他有李广的风范,就让李陵独自率领八百骑兵。一次,汉武帝派遣李陵侦查匈奴,李陵深入二千余里侦察地形,顺利完成任务。之后升为骑都尉,带领5000名丹阳勇士在酒泉、张掖等地区,训练士兵箭术以便防备匈奴。公元前99年,汉武帝决定再次征讨匈奴,派遣李广利率三万大军攻打匈奴右贤王,任命李陵负责运送粮草。李陵得知后,向汉武帝请求:臣所率领的屯边将士都是荆楚勇士,他们力可缚虎,射出必中,希望自成一军独当一面,请不要让我们负责后勤运输。汉武帝听完就猜出李陵的心思,笑道:你是不想做下属吧!可我这边已经没有多余的马匹。李陵答道:臣不需要马匹,只用五千步兵便可直捣匈奴王庭。汉武帝见李陵勇气可嘉,便同意李陵的请求。于是,李陵率领了五千步兵从居延出发,向北行军三十天,到浚稽山扎营。结果不幸遇到匈奴单于主力,匈奴便派遣了三万骑兵包围李陵,面对匈奴李陵临危不惧,迅速让前排持戟和盾,后排用弓和弩。下令道:听到击鼓就进攻,听到鸣金就收兵。汉军千弩齐发,射杀匈奴数千士兵,匈奴见状暂时停止攻击。李陵见状,随即命令士兵向南方向且战且退,并派人火速求援。而匈奴单于得知仅五千步兵挡住三万骑兵大为恼怒,随即又从别处调来了五万骑兵,誓要将汉兵一举歼灭。而李陵一方也是舍身忘死,挡住了匈奴一波又一波的攻击。双方决战数日,李陵前后斩杀匈奴七八千人,幸运的是抓了一个匈奴军官,一番逼问下得到一个重要情报:单于见汉军不断地往外撤,担心后面有大汉的主力部队,于是不敢前行,要准备撤兵。这个消息无疑对李陵是天大的好消息。可没想到的是,自己内部有士兵叛逃前往匈奴,导致匈奴单于得知李陵他们的情况,随即集中所有士兵围剿。一连数日,李陵伤亡惨重,剪矢也用完了,眼下幸存下来的士兵不到一千人。无奈之下,李陵便吩咐部分士兵准备乘夜分散逃跑,自己带一部分人吸引匈奴注意。随即与韩延年一同上马,几十个士兵和他们一起冲出。结果寡不敌众,韩延年战死,李陵仰天长叹道:“我没脸去见陛下呀!”说完便下马投降,他的部下乘混乱逃跑,逃回汉朝的仅剩四百余人。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传到长安,汉武帝勃然大怒,于是便有了开头的一幕,而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说了这一句话,便含冤入狱遭受腐刑(宫刑)。一段时间后,汉武帝悔悟到李陵乃是孤立无援导致,随即派人慰问并赏赐了李陵的残部,并命令公孙敖带兵前往匈奴将李陵接回。原以为李陵的事有转机,但没想到公孙敖此人不分黑白。在前往的途中,听到一个逃出来的战俘说李陵在帮匈奴练兵。于是便掉头回长安,向汉武帝回复说:听俘虏讲,李陵在帮单于练兵,所以我们接不到他。说完,汉武帝暴跳如雷,随即将李陵一族全部处死!一年后,汉匈又恢复和谈,汉使来到了匈奴。李陵见到来访的汉使,怒气冲冲地质问:朝廷为何杀我全家?汉使轻蔑地说:还不是因为你在为匈奴练兵,李陵回道:放屁,那是李绪干的,不是我。得知家人被杀的原因后,李陵大哭道:苍天啊,为何要这样对我?后来,汉武帝驾崩,汉昭帝继位,汉匈关系开始出现了缓和。霍光、上官桀同情李陵的遭遇,派了任立政出使匈奴,将李陵接回来。任立政说道:李少卿辛苦了,霍、上官两位大人托我向你问好,他们想请李少卿回归故乡。李陵苦笑一声,看着他,犹豫了一下,说道:回去容易,只怕会再次受到羞辱吧,再说你看我已经穿胡服了,从此,李陵再也没有回到汉朝,公元前74年病死在匈奴。@西候说历史 可以说李陵的悲剧很大原因,是在于公孙敖此人,在没有调查清楚便草率下决定,导致汉武帝下达了错误的命令。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在做决策的时候,如果自身掌握的信息不准确,过于片面,很大程度会出现决策失误,从而导致损失惨重。对于李陵的遭遇,大家怎么看呢?我是@西候说历史 喜欢的话,就请多多关照!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韩延年简介#

3、西汉韩延年

公元前99年,名将李陵投降匈奴,气得汉武帝要灭他全族,结果却是处司马迁宫刑。一年后,消了气的汉武帝突然震怒,还是下令抄了李陵满门。之所以汉武帝会如此反复无常,全因一场战争,力捧宠妃李夫人之兄的战争。公元前99年10月,汉武帝任命李广利为将军,率3万大军从酒泉出征匈奴,让李陵负责后勤补给。而李陵身为名将李广之孙,立志要上阵杀敌,并非运输辎重,为此他屡屡向汉武帝请战,从侧面攻打匈奴,以分担主将的压力。一向欣赏李陵的汉武帝,笑道:“恐怕你是耻于他人下属吧!但朕也无马匹可拨给你了。”李陵一听有戏,据理力争:“陛下,臣无须马匹。只求拨得5000步兵,必将直捣匈奴王庭。”汉武帝被李陵的勇气所动,爽快地批准了他的请求,命其从居延出发,这也开启了他悲剧的一生。在向北行军30天后,李陵率军深入浚稽山,却遭到匈奴单于主力3万骑兵的围堵。面对猛烈攻势,李陵临危不惧,排兵布阵道:“击鼓声起,就进攻;一听到鸣金,就收兵。”于是,汉军千弩齐发,杀得匈奴丢盔弃甲,逃之夭夭。但不甘心的单于又调来了骑兵,共计8万,包围李陵,妄图一举拿下李陵。虽两军兵力悬殊,但李陵部从未退缩,殊死抵抗8天8夜,顶住一轮又一轮猛攻,斩杀了1万多匈奴。汉军几乎尽弹竭,却迟迟未等来援军,但从抓来的匈奴军官口中,得知“单于将要撤兵”的重要情报。李陵及部下重新振作起来,等着逃出包围。奈何,汉军中出现了叛徒,一个叫管敢的军侯逃到了匈奴军营,并告知单于,李陵正处在无后援、箭矢将尽的艰难处境。单于大喜,重燃斗志,一边疯狂围剿,一边大喊:“李陵快降!”李陵大感不妙,只能拼死一搏,便与副将韩延年一同上马,率余部冲出重重包围。结果,韩延年不幸战死,李陵哀叹:“无脸见陛下啦!”在被数千匈奴骑兵紧追之时,在走投无路之际,大汉名将李陵只得屈辱地下马投降。汉武帝闻讯,大为震惊,而朝臣们立马见风使舵,不分青红皂白地抨击李陵。唯独司马迁不停摇头,一言不发,汉武帝怒视他,问道:“对李陵一事,太史令有何看法?”司马迁拱手,跪地冷静道:“将军以少对多,杀敌数万。陷入重围之时,以身犯险,让部下分散逃回大汉,他怎会是贪生怕死之徒?他不死,应是想立功赎罪以报朝廷。”但正在气头上的汉武帝,又见被他击中自己“用人失察”的痛处,大为光火,呵斥道:你是在为“叛徒”李陵辩解,诋毁李广利?难道不是李陵自己下马投降,朕还冤枉了他不成?话毕,怒气难消的汉武帝下令将司马迁收监,并处以宫刑。这一次,因为司马迁,暂且保全了李陵全族。然而,一年之后,汉武帝悔悟到李陵投降,是因无救援所致,派公孙敖将军带兵前往匈奴,接李陵归汉。但这位老兄行至途中,碰到一逃跑的战俘。听他说李陵在帮匈奴练兵,掉头就撤回长安,向汉武帝禀报:李陵真投降了,正为匈奴练兵,接不到他了。这一回,汉武帝怒发冲冠,立即下令处死了李陵一族。而李陵是在汉匈恢复和谈,见到汉使之后,才知道朝廷杀了他全家。仅因汉武帝听信了谗言,把为匈奴练兵的李绪,当成了李陵。这一刻,一直不肯屈从的李陵绝望了,与曾心心念念的汉朝恩断义绝了。纵使后来,汉昭帝刘弗陵继位,汉匈关系缓和了,故交任立政出使匈奴,要接李陵回汉。一副匈奴人着装的李陵也不肯,而是仰天长叹:“大丈夫岂能反复无常,再次蒙羞!”自此,这位名将之后,威震匈奴的勇士,再也没踏回汉土,而是于公元前74年,病死胡地。李陵的遭遇,正如辛弃疾在《贺新郎》中所写:“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 里,故人长绝。”而李陵悲剧的一生,全因汉武帝而起。任人唯亲,听信谗言,杀李陵全家,断了他归国之路。但后世仅因李陵没有杀身成仁,就认定他是叛徒;却未曾想他用五千步兵,敢于抵抗匈奴八万精锐骑兵,且决战到底,也是值得被称赞的,他就是鲁迅所说的“少有的单身鏖战的武人”。资料来源:《汉书》作者:吃鱼的老龙猫

4、李延年简介简历

公元前99年,天才将领李陵兵败,被匈奴所俘。不远处的10万汉军却驻足不前,没有救援。原来,汉武帝下了死命令:“李陵必须死!”出征前,汉武帝召见李陵,并委任他为李广利的后勤总管,负责运输辎重。然而,李陵却不甘心,希望独自领兵攻击匈奴。武帝很生气,并告诉李陵不会给他骑兵。谁成想,李陵竟夸下海口,承诺5000步兵就可以直捣匈奴王庭。更让人没想到的是,李陵夸下的海口竟一一兑现。他居然率军在平原、山区、沼泽和丛林之间穿梭战斗,行程长达千里,并成功击杀过万名敌人,一时风头无二。如果李陵凭借这样惊人的战绩回到塞内,那么汉武帝曾多次信任、重用的大舅子李广利,将会成为众人讥笑的对象。这对于汉武帝的天纵英才,无疑是一种侮辱和挑衅,所以李陵必须死。可怜的应该是当年的李陵,他依然天真地认为,汉军一定会及时赶到拯救自己!公元前99年,李陵率领着5000名步兵进入了大漠,但是遭到了匈奴单于率领的80000名骑兵的包围。尽管汉军成功消灭了敌人的一部分,但面对匈奴人的强大军力,他们无法持续战斗。再加上叛徒的背叛,使得汉军陷入了十分危急的境地。当他们撤退到边塞时,箭矢已经用尽,情况变得越来越不利。在这个后的时刻,李陵告诉帐内幸存的军吏:“我们失败了,死亡即将到来。”但是一个军吏告诉他,他们派出的骑兵已经进入塞外并请求支援,也许救援队伍已经在路上了。然而,李陵用冰冷的目光看着这个军吏,并发出了一声冷笑。这个笑声刺痛了众人的心,接下来是长时间的沉默,感觉时间凝固了一般。一位军吏提出了一个建议,谈到了赵破奴被匈奴俘虏,十年后逃回汉朝而未被惩罚反而得到优待的事情。但是李陵却暴怒了,因为他知道,赵破奴一直受到质疑和指责,官职也一直处于闲置状态,不能再领军出征。韩延年和其他人则决定拼死一战,终众人决定分头独自作战,并分配两升干粮和一大块冰雪以备不时之需,并计划如果能突围成功,就在居延塞遮虏障会合。在李陵率领下,汉军做好了准备工作后,在深夜里击鼓起兵,并利用夜幕突围逃离。尽管他们的行动让匈奴首领单于感到惊恐,但很快发现汉军只是为了逃生,并没有完全决意与匈奴人进行殊死搏斗。单于命令对逃散的汉军步卒进行截击,并亲率一万骑兵追击李陵等人。李陵等人的行动牵制了单于的主力,四百余名汉军步卒得以幸存并撤回边塞。但是,李陵等人被成千上万的匈奴骑兵疯狂追击,终只剩下三四个人幸存,全身中箭,战袍染满了鲜血。在激烈的战斗中,韩延年冲向近万匈奴人的阵营,毫不畏惧地挥舞着短刃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尽管他成功斩杀了两名敌人,但终被数十支长矛刺穿身体而壮烈牺牲。单于下令用弓箭击倒李陵身边的后几个战士,并将李陵的战马射中。在匈奴人四面合围之下,只有李陵一人幸存。然而,虽然匈奴人手持弓箭,但由于单于下达的命令,他们始终没有放箭,而是要活捉住这位同时又是敌人,又是敬仰之人的汉军将领。在激烈的战斗中,李陵挥舞着手中的短刃,猛烈地攻击前方的匈奴士兵,并成功夺得了其中一人的长矛,用以支撑自己的生命。然而,越来越多的匈奴人汇聚过来,李陵的长矛和短刃也相继折断。他在雪地中摔倒,茫然地望着周围高声呼喊着“李陵速降”的匈奴人。绝望之下,李陵将断刀架在脖子上,但却无法下刀。李陵意识到,他表面的坚强掩盖不住内心的柔软,无法真正直面残酷的现实。就在这时,匈奴单于走了过来,称赞李陵,并承诺与他共同治理国家来劝说他投降。在匈奴人的强大压力下,李陵终投降。李陵奋战期间,汉朝有10万兵力驻扎在河西一带,但却未前往支援。即使汉长城建立的烽燧警讯系统,可以及时传递警报并采取行动。但是,汉武帝有意让李陵战死,若他回到塞内会对其决策产生挑衅,因此李陵只能付出生命代价。汉武帝为了让李陵战死,不仅扣押了其母亲和家人,还派遣相士审查是否有丧葬之气。但是,李陵终却投降了敌人。汉武帝生气,因为他费尽心思想要李陵去世,却没能得逞。整个朝野都为李陵投降的消息所震惊,很快就有更多的人因此失去了生命。如果李陵当初选择自尽,他的名声将会流芳千古,他的后代也将永久享受荣耀和尊敬。然而,他选择逃生,引发了一系列的悲剧,掀起了无数波浪。终,汉武帝陷入其中,人心涣散,这场事件也对汉匈两国的政事和外交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李陵的历史地位存在争议,但我们不能否认,他在有生之年为国家和百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一点应该被珍视和铭记。同时,李陵的悲惨遭遇也提醒我们,当面临人生抉择的时候,不能逃避或者退缩,而应该勇敢地去面对困难和挑战,并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无论终的结果如何。关注我@南宫话历史,览古今历史,品人间百味!

5、

公元前99年,汉武帝下令对匈奴开战。李广之孙李陵,不甘心运输辎重,强要来5000步兵作突袭。部队开拔不久,就在山谷中遇三万匈奴骑兵,进退两难。眼见匈奴兵厮杀过来,李陵却不慌不忙,后反折损敌军大半。李陵出生,便继承了祖父李广射箭强的基因,被汉武帝封为骑都尉,在酒泉一带巡防。天汉二年,贰师将军李广利领命,率领3万骑兵从酒泉出发讨伐匈奴,而李陵则被授命配合李广利作战,负责押送辎重。可是血气方刚的李陵,不甘心只做后勤。他向汉武帝上书,请求拨给他五千步兵,表示自己肯定能深入敌阵,分散匈奴骑兵兵力,给李广利将军减轻压力。尽管汉武帝很吃惊,仅带五千步兵,就能抵挡匈奴骑兵?但终还是应允了李陵的请求。李陵带着步兵,踏上了北行之路,没过多久便在浚稽山,遇到了匈奴单于三万骑兵的大部队,顿时被夹困在两山之间,大战一触即发。匈奴人见李陵带的兵少,一下子冲向汉军,但李陵指挥若定,命令手下准备好箭弩,一时间千箭齐发,杀死数千匈奴兵。匈奴单于震惊,再调8万兵马围攻李陵。兵力悬殊之下,李陵仍旧冲在阵前,以一当十,连战四五日,杀敌数千,一如祖父李广当年的勇猛。此时,李陵从一名俘虏处得到重要消息,说是匈奴人以为这几千汉军只是诱饵,后面有大队人马支援,并且此处离汉朝边塞很近,如果此战不能胜利,便只能撤军了。这对李陵来说是个好消息,只要他在此处击退匈奴骑兵,部队就安全了。可天不遂人愿,尤其是对于李家这个将领之家来说,得不到命运的优待。李陵部队里一个叫管敢的人,因为不能忍受校尉的欺辱,在这关键时刻选择投奔了匈奴,并且透露了李陵军队的真实情况:没有后援,没有箭,只有李陵和韩延年分别带领800人在挣扎,此时如果出动精锐,一定可以歼灭他们。这下李陵没有退路了,匈奴兵猛攻而来,汉军只得拼死突围,没有箭了就把战车砍下来当武器,直到韩延年战死,李陵落入匈奴人包围圈,完全无力抵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李陵不像他的祖父,他没有选择自戕,而是选择了投降。可以想象,他的这一举动,震惊了朝廷。朝中上下对李陵一片骂声:你可以战死,却不能投降!只有司马迁站了出来,为李陵辩护,说李陵这个人,向来诚实可靠,他可能是假投降,想留着命将来报效大汉。然而朝野处于一片愤怒之中,没有人听司马迁的话,汉武帝更是迁怒于他,后司马迁只有被迫受了宫刑,才得以保全性命,而李陵的家族,则落得个被诛杀的下场。面对这个消息,李陵心里彻底凉了:我已拼尽全力,只因为没有支援而兵败,就要灭我全家?家族都灭了,他还有必要回大汉吗?不,他没有家了,更对无情的权势、残忍的帝 王满是恐惧,他决定与大汉彻底断绝关系。后来又好几次,朝廷派人去见李陵,暗示他可以回到大汉了,可是都被李陵拒绝。他后半生一直待在匈奴,直到老死。在匈奴王庭里,还有他的一个故人——苏武,本来是出使匈奴的和平使者,却因他人的挑衅,被匈奴扣押,但却一直不愿投降。匈奴单于让李陵去劝苏武,大汉的帝王如今残暴不堪,甚至杀了你的家人,对这样的朝廷你还有什么好留恋的?可不管朝廷如何,苏武始终不降,他是臣子,不应当和君王谈论过错。李陵理解苏武,可他无法做到像苏武那样。二十年过去了,匈奴和汉朝又重归于好,苏武也终于可以归汉了。两位老人在帐中饮酒话别,双双泪流满面。此去一别,再无见面的机会了,而这,也意味着李陵与大汉后的一丝联系断了。李陵因为一场战役的失利,葬送了整个家族,一生不得归故土,成为了无根之人。不知老年的李陵,是否怨恨过年少轻狂的那个他?对他曾经深爱的国,是哀怨多,还是思念多?然而说到底这不是他的错,在残酷的王权之下,没有谁能逃得过无情的命运。

6、

李广的孙子李陵投降匈奴,汉武帝暴跳如雷对大臣道:“李陵有辱李家将门门庭,五千士卒全军覆没,他身为主帅反倒下马投降,若不惩处难以服众!”说罢,大臣纷纷建议逮捕李陵的家人。司马迁为李陵辩解道:“李陵将军以五千步卒与单于主力八万骑兵,血战八日。他虽然身陷重围而战败,但是他杀死杀伤敌人的战绩也足以传扬天下。他之所以不死,是想立功赎罪以报效朝廷。”汉武帝大怒,道:“你是在诋毁贰师将军为李陵说情,来人啊,将司马迁交给廷尉署。”于是,廷尉署判司马迁死刑被赦免,但是司马迁的家人交不出赎金免罪,司马迁被处以宫刑。过了一年多,汉武帝竟听公孙敖之言,一怒之下诛杀了李陵全家。公元前99年,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骑兵三万,从酒泉出发攻击在天山的匈奴右贤王,汉武帝把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召来,打算安排他为李广利运送粮草。然而,李陵却请求说:“臣率领的屯边将士,都是荆楚的勇士、奇材、剑客,力可缚虎,所射出的箭是必中的,希望能自成一军独当一面,请不要让我们只做贰师将军的运输队。”汉武帝猜到了李陵的心思,便说:“朕看你是耻于做贰师将军的下属吧!朕已经没有骑兵和马匹拔给你了。”李陵回答说:“臣不要马匹,臣愿意以少击多,只用五千步卒便可直捣单于王庭。”汉武帝被李陵的这种勇气所感动,就答应了他的请求,并令强驽都尉路博德率其部加入李陵部。可是,路博德也不想做李陵的后备,就上书说:“现在秋季是匈奴马肥之时,不可与之开战,臣希望等到春天,与李陵各率五千骑兵分别攻打东西浚稽山,必将获胜。”结果,汉武帝勃然大怒,怀疑是李陵后悔了不想出兵而指使路博德上书。于是,命令路博德率部到西河防守,然后下诏给李陵说:“到东浚稽山南面观敌情,如无所见,则沿着赵破奴走过的路线抵受降城休整,将情况用快马回朝禀报。你与路博德说了些什么?也一并上书说清楚。”就这样,李陵率领五千步卒往北行军,走了三十多天到浚稽山安营扎寨,又将经过的路线地形绘成图,派手下骑兵陈步乐向汉武帝禀报,陈步乐禀报时说李陵带兵有方,汉武帝就封他为郎官。在浚稽山休整时,李陵遇到了单于主力三万骑兵包围,李陵以大车为营垒,前排持戟和盾,后排用弓和弩,下令:“听到击鼓就进攻,听到鸣金就收兵。”单于见汉军人少,径直扑向汉军营垒。结果被李陵击退,单于败退上山,李陵率部追击斩杀匈奴数千,单于便召集左、右贤王部共八万骑兵将李陵困在山谷中。几日苦战后,李陵叹气说:“我军士气不如前,又鼓不起来,是何原因?莫非是军中有女人么?”果不其然,李陵在发现一些流放的妻女被士卒带到军中藏了起来,李陵将她们搜出来全部杀死。次日,李陵又斩首匈奴士兵三千多。几天后,李陵斩杀匈奴近万,但因军中一个叫管敢的军侯,因被校尉凌辱而逃出投降了匈奴,把李陵无援兵的情况告诉了单于,单于就切断李陵的后路,边打边喊:“李陵、韩延年快降!”又过了几天,李陵与韩延年上马,十多名士兵和他们一起突围,不料被匈奴数千骑兵紧追,结果韩延年战死,李陵长叹说:“我无脸面去见陛下呀!”于是下马投降被俘,他的部下四散逃命,逃回汉朝的仅剩下四百余人。起初,汉武帝以为李陵已战死,就把他的母亲和妻子召来相面,相面的却说他们脸无死丧之色。当得知李陵投降匈奴时,汉武帝大怒,责问为李陵说好话的陈步乐,陈步乐害怕自杀了。当时朝中文武大臣都骂李陵,汉武帝以李陵之事问司马迁,于是便有了开头司马迁被处以宫刑的那一幕。后来,汉武帝也悔悟到李陵兵败是因无后援所致,说:“李陵出塞之时,本来让强弩都尉路博德接应,但受了这奸诈老将奏书的影响又改变诏令,才使李陵全军覆没。”觉得过意不去,就派使者去慰问赏赐逃回来的士兵。一年多后,汉武帝派公孙敖带兵深入匈奴接李陵,公孙敖无功而返,竟对汉武帝说:“听俘虏讲,李陵在帮单于练兵以对付汉军,所以我们接不到他。”汉武帝听到后,将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弟弟家都诛杀了,李陵也因这样投降了匈奴,单于对他优礼有加,还封为右校王,女儿也嫁给李陵。后来,直到汉昭帝继位,一向与李陵很好的霍光、上官桀,就派出李陵的好友接他回来,李陵说:“我已成匈奴人啦!”无论好友说什么,李陵也不愿意回来,后李陵老死在匈奴……参考文献:《汉书》

7、

李陵红着眼质问使臣:“我率领5000步卒对抗30000匈奴军,却因没有援军而败,哪里对不起汉朝了?汉帝要杀我全家?”李陵攥紧了拳头,努力克制着自己的情绪。看着眼前挺拔的男人,使臣心中有些不忍,对他说:“陛下听说你在为匈奴练兵。”李陵再也忍不住了,对使臣吼道:“那是李绪!不是我!”他狠狠地盯着使臣,像是希望眼前这个人能将自己的这番话带给汉武帝,带回到家人被杀之前。李陵,李广的孙子。他也同他的爷爷一样,武艺高强,善于骑马射箭;在军中也很照顾将士们,与下属都能打成一片,大家都很敬重他。生在将门之家的李陵,从小耳濡目染,扫平匈奴自然也成为了他的毕生所愿。可就是这么一位立志要抗击匈奴的人,后来却甘愿留在匈奴,不愿归汉呢?公元前99年,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三万骑兵前往天山,攻击匈奴右贤王。汉武帝召来李陵,要他作为后勤部队,为李广利的大军运送粮草。听到汉武帝的安排,李陵有些不愿意。堂堂李家男儿不能在前线杀敌,只能做个运粮的军官,这与李陵的志向相去甚远。于是李陵跪伏在地,对汉武帝说:“臣下属的屯边将士们都是荆楚勇士。他们力可缚虎,每射必中。希望陛下能让我们自成一军,到兰干山以南攻击单于,分化他们的兵力。请陛下不要让我们仅仅只做贰师将军的后勤部队。”汉武帝看出了李陵的心思:“你是不想做下属吧!”他接着说道:“朕这次出兵太多,没有战马给你。”希望李陵能知难而退。李陵抬起头,坚定地说:“不用给臣战马!微臣愿意以少击多,率领五千步兵直击匈奴王庭!”看着李陵发光的眼神,就像当年意气风发的霍去病一样,汉武帝被他的勇气打动了,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且给强弩都尉路博德发去诏书,要他在途中迎候李陵的部队。接到诏书的路博德并不想做李陵的后备军,于是上书给汉武帝,希望到春天再与李陵率领骑兵攻打浚稽山,这样一定会获胜。看完路博德的奏书,汉武帝大怒。他怀疑是李陵临阵退缩,便指示路博德写了这么一封奏书。五千人直捣匈奴王庭?李陵是在诓我吧!汉武帝心想。他立即传诏路博德,要他立即赶往西河,守住钩营之道。李陵这边,汉武帝并没有听路博德的建议,而是让李陵九月出兵,在东浚稽山南面龙勒水一带徘徊,侦查敌情。 如果没有什么问题,就走赵破奴走过的路线到受降城休整。并将所有情况快马加鞭送回朝廷,更重要的是:把与路博德商议的事情写清楚,送回来。李陵按照汉武帝的安排,来到浚稽山扎营,也把沿途的情况与地形图一并交给骑兵陈步乐送回。听完陈步乐的回报,汉武帝十分高兴,还把陈步乐升为郎官。然而就在陈步乐刚走没多久,李陵就遇到了匈奴单于的主力部队。三万匈奴骑兵将李陵的队伍包围,誓要歼灭汉军。面对数倍于自己的匈奴军,李陵毫不慌张,将五千人的部队按照大车、戟、盾、弓、弩的顺序在营垒外排开。匈奴人见汉军仅有五千人,便像狼一样扑向汉军营。匈奴人进攻,李陵便击鼓射击。很快,大批的匈奴骑兵应声跌下马。见势不妙,匈奴人转头撤退,汉军便立即追击,斩杀数千匈奴兵。听到这样的战报,匈奴单于大惊,自己的三万大军竟不敌五千汉军!于是他立马召集左右贤王,共计八万多骑兵一同围攻李陵,希望靠着巨大的人数优势歼灭汉军。李陵只能向南,边战边退,期望能接近边塞,得到边军的支援。然而在化解了匈奴一波又一波的进攻后,李陵的军队被一个叫管敢的军侯出卖。本来准备撤退的单于,在管敢的指导下,破了李陵与韩延年的阵式,将汉军逼到了绝境。退无可退的李陵与韩延年连同十几名壮士冲出匈奴的包围,向汉朝边境狂奔,希望有人能逃出生天,向汉武帝报告。匈奴骑兵紧追不舍,韩延年战死。看着战友死去,李陵望天长叹:“我无颜见陛下!”遂放弃抵抗,投降了匈奴。还剩三千人的部队四散而逃,仅有四百人逃回了塞内。收到边塞传来的战报,汉武帝以为李陵战死。不久后,传来李陵投降的消息,汉武帝大怒,竟然责问没有参战的陈步乐,陈步乐害怕自杀了。那时,朝堂一边倒地声讨李陵,只有司马迁为李陵说话,认为李陵在矢尽道穷的情况下仍能奋勇杀敌,将士们也依然以死效命,就足以名扬天下。他如今投降不过是效法赵破奴,静待时机立功赎罪。盛怒之下的汉武帝哪听得进去呢?司马迁也因此遭受宫刑。等到汉武帝的气消了,他也想明白了,李陵的战败是因为没有援军所致。于是过了一年,汉武帝派公孙敖深入匈奴境内,接回李陵。公孙敖不仅没能接回李陵,还带回了一个改变李陵命运的消息:匈奴俘虏说,李陵在帮匈奴练兵,所以没能接他回来。这个消息将汉武帝之前所有的期望击碎。这个曾经信誓旦旦要直击匈奴王庭的男人,如今竟然在帮敌人练兵对付自己。没有一丝犹豫,汉武帝下令,将李陵族灭。家都没了,还怎么回家呢?不愿再背负“叛徒”的名号,李陵拒绝了汉使的招安。在匈奴待了二十多年,直到病逝。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故人长绝。

8、

公元前99年,李陵投降匈奴,汉武帝大怒:副将延年战死沙场,李陵身为主帅却贪生怕死投降匈奴。传令下去,将李陵一族无论老幼全部处死!说罢,大臣纷纷赞同,唯独司马迁在大殿上摇了摇头。“叛徒”这个词实在是令人不齿,即便是有叛徒是处于无奈才被迫投降,但是终究还是会落得一个不忠不义的口实。即便是武圣人关羽,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投降曹操的时候,还有“降汉不降曹”的约定,后来关羽依旧回到刘备麾下,并没有失去“忠义”二字,堪称义薄云天的典范。不过关羽关云长并不是值得怜悯同情的降将,历史上可怜的投降者非汉朝李陵莫属,李陵是何许人呢?他的来头极大,是“飞将军”李广的长孙,李广是汉朝的盖世名将,以武传家,世代为将,李广更是让侵犯汉朝的匈奴心惊胆战、不敢来犯,所以李陵身上的担子极重,肩负着继承祖先荣光的重任。在李陵年纪尚轻的时候,他和霍光、苏武等人的关系极其密切,而且因为他善于骑射,为人也谦虚,所以汉武帝刘彻认为李陵是一名可造之才,身上有李家的武将之血,能当大任。因为匈奴人依旧在汉朝的北部区域游荡,是朝廷的心腹大患,所以李陵知道自己总有一天会上战场。这一天很快就到了,汉武帝逐渐培养李陵,在他年纪轻轻的时候就让他成为了侍中、建章监,后来更是成为一名带兵的武将。李陵本人也是胆大包天,成为将军后每天想要进攻匈奴,光辉的一次事迹是仅仅率领着数百名骑兵,都深入了匈奴人的疆域足足2000余里,只是很可惜没有遇到匈奴士兵,后只能遗憾回到了驻地。这也让世人称赞李陵极其勇武,汉武帝也将李陵的官职晋升为了骑都尉,世人皆知汉武帝被匈奴所扰多年,汉朝历代君主都想要除掉匈奴人,所以皇帝不久之后就命令李陵前往河西地区,带领五千兵马,负责河西走廊地区的日常战备以及军队的训练工作。汉朝制定了规模宏大的进攻匈奴计划,初步是想要让李广利率领三万骑兵从酒泉向西进发,李陵则率领着辎重部队担任李广利的副手,相当于负责他的后援。先给大家说明一下,李广利和李广可没有什么关系,只是名字相似而已,他是汉武帝宠妃的兄长。这个命令让李陵十分生气,他觉得自己骁勇善战,带领的将士也全部都是荆楚勇者,完全可以独当一面,仅仅当后勤简直是太浪费了,他不乐意,自己的骄傲也不能让自己甘当给别人打下手的。于是李陵就马上上书,恳请汉武帝也让他带兵打仗,这个奏请让汉武帝本人为难,不过李陵依旧是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必能以少胜多,于是就答应了他的请求。汉武帝没有给李陵新的兵卒,李陵后只好率领自己仅有的五千人马从居延出发,向北行进三十天准备迎击匈奴。另一方面,汉武帝本人也不是不通兵法的人,他考虑到李陵仅仅用五千人和匈奴作战有巨大风险,所以他下令派遣强弩都尉路博德给予接应,配合李陵在西北作战。糟糕的事情发生了,路博德自己也不是一个安分守己将领,他的性格也让他觉得,自己不能仅仅担任一个接应者的角色,他应该成为主力正面作战。于是马上向汉武帝上书,言称此时正是秋季,这时候的匈奴兵强马壮,李陵仅仅率领着五千步卒出战,恐遭遇不测,紧接着,路博德说春天出击好。其实路博德潜藏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自己想要成为主力,但是这样却让汉武帝误会了,他认为李陵自己不想出兵,所以才教唆路博德上书,这让汉武帝怒不可遏,直接命令李陵进攻。在孤立无援之下,李陵尽了身为将领大的能力,一路杀敌过万,但是匈奴人数众多,并且李陵手下也出了一名卖主求荣的汉奸,结果是李陵的副将韩延年战死,李陵自己不愿意剩下的人白白牺牲,只能投降。汉武帝得知消息后,怒斥李陵自己苟且偷生,罪不可赦,理应满门抄斩,当时在场的文武百官皆噤若寒蝉,无一人敢出面劝说,都点头认同。只有我们熟知的史学家司马迁说李陵绝不是怕死之辈,这次怕是冤枉了他,李陵自己也有很大苦衷。汉武帝听不进去,还说司马迁是在为李陵辩解,就想要把他一同治罪,还处以了宫刑。只不过事后汉武帝气消,没有把司马迁家族满门处斩,但是李陵的家族却在皇帝的愤怒中被夷平了。李陵一生都没有再回到汉朝,汉武帝死亡以后,汉昭帝继位,有臣子同情李陵的遭遇,想要把他接回来。但是当使者到达匈奴境内以后,李陵只是摇头苦笑,说回去容易,但是恐怕还得遭到羞辱,我已经穿上胡人的衣服了,就不走了。#韩延年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