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太后简介(刘太后是谁)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4 16:06:01 浏览
1、刘太后是谁

宋朝的花鼓女差点成为第二个武则天,命运似乎跟唐朝的武则天有些相似。唐朝的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的女皇帝,而在北宋时期,也有一位名叫刘娥的女子差点成为第二个武则天。刘娥是狸猫换太子中的刘后,她的命运跟武则天有些相似。刘娥的父亲是刘通,曾任刺史,与赵匡胤一同征战太原,但不幸牺牲。作为烈士的后代,刘娥却沦落到唱花鼓为生,命运多舛。然而,命运却安排她到大宋国都,并在街头唱戏。她的歌声吸引了皇家子弟襄王赵恒,两人相遇后产生了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虽然刘娥被收入襄王府,但她的地位却不如意,被赶出了王府,被安置在亲信幕僚张耆的家里。襄王赵恒成为皇帝后,立即将刘娥接入宫中。刘娥等了十五年,才等到了这个机会。刘娥入宫时已经36岁,很难生育了。她收了一个名叫李氏的民间女子为侍女,并将她推荐给宋真宗赵恒,让她当司寝,结果李氏果然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后来的宋仁宗赵赖。刘娥将赵赖作为自己的子嗣,得到了宋真宗的批准。刘娥和武则天一样有才华,她经常帮助老公唐高宗批阅文件,也有这个特长。宋真宗很器重她,经常让她当参谋。赵恒去世后,赵祯成为皇帝,刘娥成了太后。她似乎有了成为女皇的想法。明道二年,朝廷祭祀太庙,刘太后穿着稍作改装的天子服装进宗庙祭祀。此后,她一直穿着皇帝的衣服。在当年三月,65岁的刘太后去世前,一直扯着宋仁宗的袖子,说不出话来。宋仁宗询问群臣,老娘死前扯我袖子,我不明白。大臣薛奎说,恐怕是太后不想穿着天子服见先帝。但刘太后的真实意图不得而知。不过,文武大臣的想法是让她以皇后的身份入葬。整个大宋王朝都松了一口气。如果你有什么想法或者评论,请在下方留言,我们一起来讨论吧。记得关注再走哦!#刘太后简介#

2、刘太后人生经历可以说是传奇

推背图中的历史 书摘:天下之母,金刀伏兔,在这里刘太后三个字写得明明白白。因为刘字的繁体是金刀头,再沾一个力扶幼主的边,垂帘听政的要素也凑齐了,于是狸猫换太子的老戏,就正式的拉开了帐幕。——《推背图中的历史》

3、刘太后临死真相

这个刘太后反而很让人心疼,为自己的男人,为自己男人的儿子,把自己一生奉献了,却发现被人怀疑。#刘太后简介#

4、刘太后真实原型

晨读历史北宋词人、官员、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宋祁(接续15)那时候,宋朝皇帝是宋仁宗赵祯。两年前,宋真宗赵恒病逝,年仅13岁的宋仁宗登基为帝。鉴于宋仁宗年龄太小,难以处理负责的军国大事,便由宋真宗的皇后刘娥(刘太后)临朝称制,辅佐宋仁宗代行处理军国事务。刘太后收到礼部报上来的拟定进士名单后,发现宋庠和宋祁兄弟都在进士榜单上,弟弟比哥哥的名字更高,心里犯了嘀咕。在她看来,长幼有序,弟弟的科举考试成绩,怎么能够超过哥哥呢?于是,刘太后挥笔将宋庠和宋祁的成绩调换了一下,宋庠就考了第一名即状元,宋祁变成了第十名,不但与状元擦肩而过,连榜眼和探花都没有获得。在这之前,宋庠在解试、省试上都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现在,弟弟的殿试第一名被刘太后让给了他,使得他创造了“连中三元”(解试、省试、殿试均为第一名)的奇迹。宋庠还真是应该好好感谢刘太后。宋庠和宋祁的故事流传出去后,人们将他们两兄弟称为“双状元”。在那以后,宋庠和宋祁双双步入官场。或许就因为在这次殿试里,此后宋庠在官场上的道路,比宋祁顺畅得多。先来看宋庠。宋庠考上状元后,得到了刘太后的赏识,青云直上。当刘太后病逝后,宋仁宗掌握了大权,依然对宋庠青眼有加。1038年,42岁的宋庠已经以右谏议大夫的身份担任参知政事。参知政事是宰相的副职,相当于副宰相。1045年,宋庠被擢升为枢密使。枢密使是主管军事的高长官,掌握有实权,是堪与宰相平起平坐的官职之一。1049年,53岁的宋庠官拜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式登上了宰相的宝座,位极人臣。就相比之下,弟弟宋祁一路上走得跌跌撞撞。当宋庠偶尔官场失意时,宋祁一定会跟着倒霉。1040年,宋庠与宰相吕夷简发生矛盾,被罢免了参知政事的官职,贬谪到扬州去当知州,宋祁也被赶出京城,到寿州(今安徽省凤台县)当上了知州。当宋庠官场得意时,宋祁则没有沾光。1059年,宋祁好不容易被宋仁宗调进京城,打算任命为三司使(财政部长),却被包拯拦住了,包拯说既然宋庠是宰相,宋祁不应该担任三司使。你看,宋祁非但有沾光,反而还被谏官打压,是不是挺气人?一直到1060年,宋祁才被任命为工部尚书,好不容易当上了部级领导。这时候,宋祁已经62岁了。不过,虽然宋庠官做得大,却没有留下什么值得颂扬的政绩。他的诗文闻名于世,也没有多少传世之作。倒是宋祁,曾经与欧阳修合撰了《新唐书》,又看透了“咸平之治”繁荣背后的“三冗三费”弊病,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宋祁所写的《玉楼春》词里,有“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佳句,被时人称为“红杏尚书”。千年风流,都被雨打风吹去。在宋庠、宋庠的家乡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双塔乡双塔集村,有一座兄弟双状元塔。兄弟双状元塔修建于宋朝时期,明朝、清朝时期多次重修,保存至今。如今,兄弟双状元塔高约20余米,塔身有台阶。秋高气爽的时节,人们沿着台阶登上塔顶,极目远眺,人称“双塔秋风”,还被列入“杞县八景”。1963年,兄弟双状元塔成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完)

5、仁宗之母刘太后简介

中国历史上临朝称制的31位女主中,这6位女人真正地撑起了一片天!何为“临朝”?在古代,身为女性的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和妃子只能待在内宫而不能上外朝,所以后妃要掌握国家高权力就要走出内宫而“临朝”,即“当朝处理国政”之意;何为“称制”?古代皇帝的命令专称“制”、“诏”,后妃掌权代理皇帝职责,其命令上升到皇帝的级别,所以叫“称制”,即“行使皇帝权力”之意。“临朝称制”在正史中早出现于班固的《汉书·高后纪》中:“惠帝崩,太子立为皇帝,年幼,太后临朝称制,大赦天下。”这里的太后就是吕后,她是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自此以后,基本所有王朝都出现过临朝称制的现象,但唯独明朝没有一位皇太后临朝称制,这与明太祖朱元璋《皇明祖训》中规定“后宫不得干政”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过“临朝称制”只是代行皇帝职权,皇帝或幼帝仍是名义上的高统治者。女主虽“临朝”,却仍然以幼帝名义“称制”,一直到清末的慈禧太后基本都遵循这个原则。历史上这么多临朝称制的女主中,有6个人的影响可谓大。一、西汉吕后:第一位临朝称制的皇后和皇太后,称制8年,无为而治,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基础;二、北魏冯太后:先后辅佐儿子献文帝、孙子孝文帝,称制15年,为孝文帝改革奠定基础;三、唐朝武则天:唐高宗时与李治并称“二圣”参与朝政,中宗、睿宗时临朝称制,先后长达24年,后称帝;四、北宋刘太后: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主,喜用帝王服饰,称制长达12年,为仁宗亲政后的“仁宗盛治”打下了基础;五、辽国萧太后:临朝摄政长达27年,在她摄政期间,辽朝国力进入为鼎盛的时期;六、清朝慈禧太后:晚清同治、光绪两朝的实际统治者,称制掌权长达47年之久。

6、宋朝的刘太后简介

1033年5月,太后刘娥缓缓睁开眼睛,视线落到仁宗身上,张开嘴动了动却已发不出声,只好拼命撕扯身上的帝王衣袍,仁宗飞奔至床前焦急不已,大臣薛奎跪下说了一句话,刘太后安详的离开人世。太后刘娥出生蜀地,家境贫寒,自幼失去双亲,寄居在外公家,为了摆脱寄人篱下的生活,13、4岁就嫁给名叫龚美的银匠。龚美满怀信心的带着刘娥来到汴京,想凭着自己的手艺发家致富,不料被现实打脸,连返乡路费都没有挣到。无计可施的龚美只得把刘娥卖掉换取路费,庆幸的是刘娥被当时赵王(即赵恒)的手下张耆买下,送给赵恒。赵恒对刘娥一见钟情,二人浓情蜜意,腻歪在一起饮酒玩乐,欢度春宵,秦国夫人(赵恒乳母)屡次劝诫,赵恒都不放在心上。越来越反感刘娥的秦国夫人无奈之下,向赵恒之父宋太宗赵光义告了一状。“不知道哪里来的歌女迷惑少爷,老奴担心长此下去于少爷不利!”赵光义听完大怒,叫来赵恒训斥一顿,让赵恒将刘娥驱逐出府,然后又给赵恒赐婚让他死心。刘娥本来以为自己终身有依,可以安稳度日,不料迎来这个结局,顿觉惶恐不安,对未来充满迷茫。谁料赵恒已割舍不下刘娥,虽然不敢违抗父皇命令——把刘娥赶出府,但却立刻安排随从张耆将刘娥藏到府里,好生照顾,方便以后解相思之情。至此刘娥也在心底暗暗发誓绝不负赵恒的深情,心甘情愿过了15年幽居生活。谁也不曾想到,多年的幽居生活让刘娥发生翻天覆地的蜕变,为宋朝第一位“临朝称制”的皇太后奠定坚实的基础。虽然赵恒时不时来和刘娥相会,但毕竟有所顾忌,所以刘娥有很多时间,索性好好充实自己。刘娥广览群书,甚至连史书也多有涉猎,琴棋书画更是精通。997年3月,宋太宗去世,赵恒继位,是为宋真宗,终于可以开开心心将心上人刘娥接回宫中。此时刘娥已经三十多岁,凭着自己的超群才艺及高情商,在后宫巧妙处事,与人为善,并不着痕迹的给赵恒一些政事的意见,让真宗更为倾心刘娥。集才华、智慧、气质于一身的刘娥不断被真宗提升位份,却迟迟没有子嗣,二人焦虑不已。刘娥心生一计,让真宗临幸贴身宫女,待生子后养在自己膝下,真宗觉得甚合心意。于是就有了后世著名的“狸猫换太子”一说。刘娥拥有了“儿子”,成功补缺后位,真宗亦有了继承人,且可以和心爱的女人并肩前行。然而好景不长,真宗身体每况愈下,渐渐放手将朝事交给刘娥处理,刘娥也不负所托,将一切都处理妥当。真宗病逝前,担心太子年幼,不能撑起大宋,刘娥坚定告诉真宗,定助太子稳定局势,于是太宗留下遗诏:“尊皇后为皇太后,全权处理军国大事。”太子赵祯继位,是为宋仁宗。刘娥开始执政大宋,各项措施下来,朝局平稳,民心更安。刘娥本以为平平顺顺辅佐仁宗即可,谁知平稳的局面下波涛汹涌。一日,朝臣程琳献上《武后临朝图》,另有臣子上奏请求刘娥称帝,刘娥内心特别激动,觉得自己的付出值得。心底感慨万千的刘娥,突然想到自己的心酸经历,想到真宗深情、临终的托付,自己如何能辜负?一把撕掉请求称帝的奏章,刘娥怒声道:“我绝不做第二个武则天,更不做对不起列祖列宗的事!”虽然刘娥拒绝被拥为帝,但却身着龙袍,去太庙祭祀,做这种只有历代帝王才做的事。文武百官堪堪放下的心一下子炸开了锅,议论纷纷,不知刘娥为何如此反复无常。不料没多久,刘娥却将所有大权交给仁宗赵祯,自己再不过问。刘娥渐渐病重,仁宗和大臣来探望,刘娥看到仁宗,却已说不出话,只能使劲撕扯自己的衣服来表达意思,即开头一幕。仁宗既伤心又着急,不知刘娥之意,大臣薛奎跪下说:臣或许知道娘娘之意。仁宗示意薛奎说完,薛奎继续道:太后娘娘应该是不想穿着龙袍去见先帝!太后刘娥听完薛奎的话,安详闭上双眼。仁宗嚎啕大哭,同时让宫人为刘娥换上太后服饰。宋真宗对刘娥深情一生,刘娥用余生守护真宗在意的一切。爱一人情深,守一人终老;真爱的情,不管何时都始终如初!

7、刘太后为何没做女皇

“李妃生前只是先帝的普通嫔妃,为什么要厚葬?”刘太后气愤地问道。虽然刘太后垂帘听政,宰相吕夷简仍然坚持厚葬李妃,并没有让步的意思。刘娥嫁给宋真宗二十五年都没有生下孩子,宋真宗身为皇帝,膝下却无子,朝堂后宫都在关注。刘娥迫于压力后决定让自己的贴身侍女李氏替自己怀孕。她将李氏带到宋真宗面前,诉说旧情,让宋真宗怜惜于她,后她顺势提出希望侍女帮她怀孕,宋真宗后答应了。宋真宗与侍女几番鱼水之乐后,终于成功怀上了孩子,刘娥暗中派人悉心照料怀孕的李氏,在李氏诞下皇子后便将皇子带到自己宫中,以自己的名义抚养。所有知道皇子身世秘密的人都被下了死命令,全部一个字都不能说出口。而李氏生下孩子后,出于对她的补偿心理,刘娥便请皇上将她封为了妃子,同时时不时地就奖赏李氏,给李氏升位分,还多次提拔李氏的亲人,给他们荫封。李氏后成为了李妃,在那个讲究地位,侍女出身却能得到妃子的位分,很少见,足以说明刘娥帮了李氏许多。虽然不知李氏是否是自愿怀孩子并让亲生孩子认别人做母亲,但在那个年代,下人的命并不值钱,尤其是宫中更是如此。刘娥愿意以利益等价交换,而不是将李氏利用完后就一杀了之,反而愿意尽心为李氏谋划未来,让她衣食无忧,还庇护她的家族,足以看出刘娥并不心狠。历史上后宫中各种肮脏事层出不穷,刘娥心狠一些直接将李氏杀死,真相就会被掩埋的更深几分。但刘娥没有这样做,她选择了麻烦的办法来回报李氏,足以看出她心中还是有仁义的。但为什么在李氏死后,刘娥却不愿意再继续好下去给李氏厚葬呢?李氏的孩子被刘娥抚养,就是皇后的孩子,自然顺理成章成为了太子,长大后继承了皇位,也就是宋仁宗。宋真宗驾崩,宋仁宗登基,刘娥便成为了皇太后,因为宋仁宗继位时还年幼,刘娥作为太后便开始垂帘听政,李氏死时,刘太后已经听政了十几年。在刘太后心里,自然是不希望宋仁宗知道自己的身世,李氏既然死了,就以普通嫔妃的葬制处理,让宋仁宗的身世随着李氏的死去永远消失。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秘密再怎么瞒也总有人知道。这天早朝,刘娥垂帘听政,本来早朝一切正常,忽然当朝宰相吕夷简突然上奏。“启禀陛下、太后娘娘,臣听闻昨日宫中一位娘娘逝世,臣以为这位娘娘的丧礼应该从后举行。”边说吕夷简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刘太后,刘太后被看的心头一惊,知道宋仁宗的身世或许已经被吕夷简知道了,连忙转移话题,带着宋仁宗下了朝。等找借口敷衍了宋仁宗的疑问后,她单独派宫人去宣吕夷简见面,吕夷简过来后,刘娥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试探性地问:“爱卿今日在朝堂为何要提起后宫死去的妃子?这种事是皇家的家事,妃嫔按照制度下葬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何故要突然从后安葬?”吕夷简却仿佛没有听懂刘娥的暗示,拱手作揖道:“太后娘娘,作为臣子,陛下的事就是臣子的大事,何况此人对陛下来说不是一般的父皇妃子。”吕夷简这直接是明示了刘娥自己已经知道皇帝与死去妃子的关系。刘娥见他态度强硬,大怒道:“你这是想要离间哀家与皇上?”吕夷简上前一步,跪在地上,“臣并非想要离间太后与皇上的母子之情,而正是为了融洽母子之情。太后您可知世上没有可以永远藏住的秘密,一旦日后皇帝知道实情,见自己的生母的葬礼如此简陋,是否怪罪于你?您刘氏一族能承受陛下的怒火吗?”刘娥被吕夷简这一番话点醒了!自己只想着要永远掩盖秘密,却没有想过秘密如果被发现,那时她与宋仁宗该以何面目相见?即使自己死了,毕竟李氏是宋仁宗生母,看到生母葬礼如此简陋,他岂能不发怒,到时自己的家族难逃一难,想到这里,刘娥身上吓出一身冷汗。想清楚后,她顿时没了怒气,反而放下了身段,感谢丞相吕夷简的提点,并询问吕夷简李妃的葬礼该采用什么规格,吕夷简也说出了他的想法,二人经过详细探讨后,决定明面上用正一品的葬礼制度为李氏安葬,私下采用太后的葬礼制度。后来刘娥去世,宋仁宗以太后之礼安葬刘娥没有多久,就有人告诉宋仁宗自己的生母并非刘娥,起初宋仁宗听此消息并不相信,但经过调查后发现此事竟是真的。这时燕王借机告诉宋仁宗自己的生母李氏并非自然死去,暗指刘娥将其生母害死。宋仁宗悲痛万分又大怒,亲自带人打开生母的棺材要检测生母死因,还派人将刘氏宗族全软禁了起来,一但查明真的是刘娥故意杀死李氏,那刘氏宗族将大难临头。不成想,打开棺材后,李妃的尸身完整,陪葬品无一不精美,入殓打扮与皇太后的葬制一样。再加上人证物证都证实李妃是自然死亡,宋仁宗长叹一口气,“母后到底没有让朕伤心,竟给朕生母和她一般葬制,是朕一直情急听信了奸人谗言,母后为人仁义分明。”派人将刘氏宗族无罪释放,一场隔着生死的母子决裂也解决了。作者:三摩地参考文献:《宋史》

8、历史上刘太后的真实身份

公元1029年,宰相范仲淹被贬,同僚们高兴地为他饯行,同僚说:“这次被贬,真是极为光彩啊!”历朝历代,官员被贬,都特别悲伤,而范仲淹因何事被贬,让大家认为这是好事呢?原来,这一年,垂帘听政的刘太后快要过生日了,她提出了一个无理的要求,说:“在我生日那天,皇帝须和文武大臣一起,在前殿给我行三跪九叩之礼。”此话一出,文武百官炸开了锅,议论纷纷。有的直言反对说:“过生日属于皇帝家事,应该在后宫举行。”有的碍于太后的威严说:“此事虽不符合规章制度,但规矩是人定的,如此也可行。”范仲淹却毫不畏惧地说:“前殿是皇帝和大臣议事,处理政务的地方。在此行家礼,皇上的威严何在?”大臣们都为范仲淹捏了一把汗,朝堂内鸦雀无声,仁宗皇帝看势头不妙,赶紧宣布退朝。当大家以为此事到此为止时,可没想到范仲淹揪着此事不放,写了一封奏折,说:“刘太后垂帘听政多年,如今皇上完全可以独当一面,是时候撤帘还政了。”这道奏折在朝堂上宣读时,引起了朝堂震动。连曾举荐范仲淹的宰相晏殊都紧张不已,小声说:“没想到你小子不知天高地厚,你自己倒霉也就算了,到时候还得连累我啊。”范仲淹却淡然一笑,说:“您对我的提携,我没齿难忘,正是因为感激您,我才时时警觉,以免哪里做得不到位而让您蒙羞。”这次朝堂议事,弄得大臣们都胆战心惊。退朝后,太后在仁宗面前发怒,要求必须严惩范仲淹,仁宗极力作保,此事才告一段落。范仲淹见上疏没有结果,再次写了一封奏折,希望太后还政。由于范仲淹三番两次触怒太后,他被逐出汴京,贬为通判。不过,由于仁宗皇帝当政期间,政治环境相对宽松,臣子大都勇于直言,所以,他们认为,范仲淹直言劝谏,虽败犹荣。故此,范仲淹启程之日,亲朋好友没有丝毫悲戚之情,反倒竖起大拇指称赞:“此行是好事。你虽然被贬官了,但极为光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范仲淹的名句,这也是他一生的好注脚:不畏权势磨难,心怀天下苍生。先生精神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