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过沾满灰尘的书籍,我们的交谈像塞纳河一样奔流不息。拜读老舍先生的以沦陷了的北京为背景的百万字小说《四世同堂》,真的让人惊叹上一辈的作者的文字功底怎么这么强大!去搜了下,看到这本书籍豆瓣评分9.4分。学知不足,文如其人!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正红旗)。中国现代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老舍先生的书籍能真正带人走进纯净文学的世界。阅读到北京人民沦陷后的遭遇,像是被投放了一枚又一枚的催泪弹。又让人无比的憎恨日本帝国军!为什么要读经典书籍?大概就是因为如此吧。现在出的书籍的作者很大一部分都是没有经过岁月的沉淀,修炼自己的本领打磨自己的技术所写出来的,都是投其所好,市场上需要什么就写什么,成为所谓的畅销书。本以为《四世同堂》是讲述的一片祥和的家族,翻开书本才知字字诛心!这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经典名著,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值得每个人阅读的文学经典,值得每一个人珍藏的民族记忆。老舍先生说:它是我从事写作以来长的、可能也是好的一本书。入选《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豆瓣介绍书本简介:小说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作品记叙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中,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那一派古老、宁静生活被打破后的不安、惶惑与震撼,鞭挞了附敌作恶者的丑恶灵魂,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们面对强敌愤而反抗的英勇无畏,讴歌、弘扬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高尚的民族气节,史诗般地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杰出贡献,气度恢弘,可歌可泣。老舍先生以深厚精湛的艺术功力和炉火纯青的小说技艺刻画了祁老人、瑞宣、大赤包、冠晓荷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展现了风味浓郁的北平生活画卷,至今传读不衰,历久弥新。以后让自己更多地阅读一些经典,感受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好好坐下来读一本经典的书籍。---- the end ----
2、关于老舍简介晚年,老舍的妻子胡絜青,揭露了老舍和赵清阁的恋情。1966年8月24日凌晨,经历了一整天的污辱、毒打之后,血流满面、遍体鳞伤的老舍回到家中。清晨时分,他来到太平湖畔,在湖边坐了一天,当日深夜,投湖自尽,终年67岁。 1930年,老舍通过好友罗常培的介绍,与正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的胡絜青相识。第一次见面,两人给彼此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老舍十分喜欢这个文雅安静,又好学上进的女子,于是对胡絜青展开热烈地追求。他给胡絜青写了100多封信表达自己的爱意,胡絜青也逐渐融化在老舍优美的文笔和炽热的情感之中,一年后,两人结了婚。婚后,两人相互扶持、恩爱甜蜜,胡絜青接连为老舍生下了一儿二女,十分圆满美好了。娶了胡絜青,是老舍的福气。老舍只要专心工作,胡絜青会为他操劳家务,照顾母亲,养育女儿,还能通过教书补贴家用。、除了工作,胡絜青为老舍承担了生活中所有的负担。但男人的心就像漂浮的柳絮,只要脱离了树枝,就会忍不住拈花惹草。1938年,老舍到武汉工作,认识了赵清阁。两人一起策划了抗战杂志《弹花》,由老舍执笔,赵清阁编辑,配合十分默契。老舍欣赏赵清阁的干练直爽,赵清阁钦佩老舍的才华。一来二去,两人就突破了道德礼教,瞒着胡絜青过上了逍遥快活的同居生活。 当时,老舍是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理事兼负责人,赵清阁是老舍的秘书。 两人志趣相投,相互倾慕。 后来,两人相继来到重庆,工作之余一起合写了两个剧本《王老虎》和《桃李春风》。 在共同撰写《桃李春风》的日子里,他们比邻而居,相依而伴。那几年,两人并肩战斗,形影不离。 当时,老舍和妻子胡絜青,以及3个孩子已经分别6年。在1943年,胡絜青带着三个孩子,辗转近3个月的时间,从北平来到重庆,做好了打一场婚姻保卫战的准备。当得知妻子带着孩子来到重庆的消息后,老舍很惊讶,因为之前一点消息都没有,朋友是瞒着老舍,帮胡絜青来的重庆。没有办法,老舍只能将胡絜青和孩子安排在外面,暂时居住,而自己还要处理更重要的事情。这时候,和老舍住在一起的是他的女秘书赵清阁,两人在剧本创作上心有灵犀,可以说是灵魂伴侣。面对老舍妻子的突然到来,赵清阁作为一个独立的知识女性,也有自己的坚持和骄傲,她选择了转身离开,回到了大上海。就这样,在外住了20天的胡絜青终于和老舍再次聚在了同一屋檐下。然而,男人的心走了,人离开只是迟早的事吧!追随着赵清阁的脚步,老舍又辗转去了上海,甚至在后来,希望在国外买房,让赵清阁和他一起共度余生!赵清阁很果断的拒绝了老舍的要求,并且从此再也不与老舍相见!1966年8月23日,作家草明的一句话:"老舍把《骆驼祥子》的版权卖给了美国,不要人民币要美金。"把老舍推进了万丈深渊。老舍表面看起来很温和,实际上倔,他拒绝把牌子举起来,头也不抬。在取下牌子的时候,老舍一个不小心,把拿牌子碰了别人的脚,别人立马高呼:"老舍打人了!"接着,老舍就被送到了派出所。8月24日早上,老舍把衣物交给妻子。出门前,他走到院子中间,把的孙女小月叫出来,他郑重地向小月说:"和爷爷说再见。"懵懂无知的孙女,并不知道这是和爷爷的后一面,她挥了挥小手,说:"爷爷,再见。"当晚,老舍没有回家。他在北京西城太平湖坐了一整天,终在午夜投入冰冷的湖水中。关于老舍的死,很多人众说纷纭。赵清阁终身未嫁。1999年临终前,又将老舍写给她的八十余封信付之一炬。文革启动后,老舍就受到了冲击。与此同时,后院也起火了,在外面,红卫兵批斗,回到家,胡絜青心中的怨气终于找到出口了,联合儿女,写大字报批斗。于是就有了1966年8月24日入夜太平湖投湖的一幕......2005年,老舍胡絜青夫妇合葬墓在八宝山落成。墓墙上刻着一句话: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老舍相关简介#
3、老舍简介英语1949年,老舍欣喜若狂地从美国抵达天津,他以为魂牵梦萦的赵清阁会去迎接他。没想到,赵清阁只是托人给他带来了一封信,只有两句话:“各据一城,永不相见。”老舍瞬间恍然大悟,并且终生未见。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生于北京,满族。他是近现代中国文坛响当当的大家,一生写下多部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老舍出生后没多久,他的父亲就在与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斗争中牺牲。从小,老舍就靠着母亲打零工和亲朋的接济过活。虽然命运很苦,但是懂事的老舍很刻苦,不仅考取了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还在19岁时就被特聘当了小学的校长。之后,更是通过写作,名气与日俱增。1930年,老舍受邀去北师大作文学讲座。作为学生代表的胡挈青,接待了老舍,这是两人的第一次见面。胡挈青,1905年出生于北京,与老舍一样,是满族人。不一样的是,胡挈青家庭条件优渥,她从小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待人处世波澜不惊,落落大方。机缘巧合,当时,胡挈青的母亲正托人给胡挈青找对象,没想到,正好介绍的就是老舍。通过频繁的接触,胡挈青被老舍的才气折服,而老舍也对这个端庄典雅的女子动了心。于是,在1931年的7月,两位有情人举行了婚礼。结婚没过多久,老舍就与妻子前往山东济南。当时,老舍正在一所大学任教,胡挈青就在一家中小学去讲文学课。在济南的那几年,夫妻两人恩爱如初,先后诞下一女一男。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国各地抗日情绪高涨。为支持抗日,老舍不得已前往武汉,与全国文艺界的同仁共同摇旗呐喊。为了让老舍无后顾之忧,胡挈青带着孩子返回北京,并伺候着老舍的母亲。像胡挈青这样一个贤妻良母,本来老舍应该好好珍惜。但是,命运与他开了个玩笑。让他同时伤了两个女人的心。1938年3月,老舍在武汉汉口出席了“文协”的成立大会,正是在这次大会上,他遇到了后来与他发生过无数纠缠的青年作家女赵清阁。这一年,老舍39岁,赵清阁24岁。赵清阁,1914年出生在河南信阳一个小官僚家庭,幼年丧母,与继母相处不来,所以从小养成了倔强的性格。1929年,17岁的赵清阁离家出走,开始了漂泊求学的艰难生涯。两年以后,赵清阁开始在报刊杂志发表文章。1934年春,她给鲁迅先生寄诗文求教,鲁迅很快就回了信,表达了自己的关切并亲切接待了她。鲁迅的关怀给予赵清阁很大的鼓励,从那开始更加努力起来。1936年,她在《妇女文化》月刊发表了第一部电影文学剧本《模特儿》。正因为赵清阁的可塑性,24岁的她才有机会和老舍一起受聘于“文协”。当时,老舍被推举为“文协”总务部主任,而年轻的赵清阁则被聘为“文协”组织部干事。就这样,两个人朝夕相处,竟然发生了男女感情。后来,因战事吃紧,赵清阁经营的《弹花》出版社不得不搬往重庆。于是,他们一起赴渝,并且同居生活。很快,老舍和赵清阁同居的事被胡挈青知道。1942年秋天,胡挈青在料理完婆婆后事以后就辗转到重庆,找寻丈夫。老舍自知对不住胡挈青,不敢见她。同时,赵清阁也对老舍的逃避失望透顶。于是,她果断离开了重庆。无奈,老舍重新回归了家庭。一段感情,岂能是说断就断的。回归家庭的老舍,对赵清阁念念不忘。有一次,他甚至跑到上海去找赵清阁。没想到,他前脚到,胡挈青后脚就跟他到了。老舍对赵清阁说:“我们想法子逃到遥远的地方去,找一个清净的住处,我著书,你作画,与清风为友,与明月为伴,任天塌地陷,我们的爱情永生!”但是,清醒的赵清阁拒绝了他。她知道,他不可能给自己一个名分。被逼无奈,老舍只得打道回府。1946年,老舍受邀赴美讲学,原本说好是一年的时间,但他却一直待到1949年底。这四年之间,他对赵清阁念念不忘。1948年,他写信给赵清阁说,在菲律宾的马尼拉买好了房子,希望赵清阁与他一起去那里定居。但是赵清阁始终没给他正面回应。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很多流亡海外有影响力的人物受邀纷纷回国参加建设。这期间,老舍也收到了邀请,但他迟迟没有动身。直到10月的一天,他收到了赵清阁的来信,他才激动万分地踏上回国的路。1949年12月,经过一个多月的颠簸,老舍抵达天津。他以为心心想念的赵清阁会去迎接自己。但没想到,赵清阁只是托人给他带来了一封信,只有两句话:“各据一城,永不相见。”老舍瞬间恍然大悟。原来,赵清阁是受到某的委托,才给老舍去信。知道原委的老舍,心里伤心至极。不过,他也终接受了事实:不给赵清阁名分,他们两个是不可能走在一起的。从此之后,曾经相爱的两人至死未见。或许,他们将对彼此的牵挂都藏匿于心。#老舍相关简介#
4、老舍简介远离喧嚣,静心养性,今天开始读书,从老舍的《猫城记》开始。国际惯例[可爱],先介绍下该书的作者:老舍,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 ,新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 《龙须沟》《猫城记》是老舍所著具有讽喻及科幻色彩的长篇小说。该书采用游记式的结构展开故事,用第一人称写作,以“我”飞离地球开始,以“我”返回地球结束,描述了”我“在猫国经历了一番奇遇。反映出老舍小说创作时愁肠百结的心境,包含了老舍对社会现实的深思和对国家的深爱。写《猫城记》时,老舍刚从英国回国不久。1931年“九一八事变”硝烟骤起,日军一举鲸吞东三省,隆隆炮声震撼华夏……中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广大民众忧心似焚。作为民族敏感的神经的作家,老舍恨透了那些侵略者,恨透了那帮贪官污吏。他拿起笔,写下《猫城记》。
5、老舍简介和经历老舍是个喜欢和各色人等闲聊的人,和尚、琴师、厨子、花匠、剃头匠….都可以成为他的朋友。抗战期间在重庆,老舍常到中苏文化协会的茶座上同茅盾喝茶聊天,或去郭沫若家聚会,也常到剧院看他的剧本排练,同演员闲聊。方光焘曾介绍许杰到上海立达学园兼课。一次方请许在江湾街上一个小酒馆喝酒,席间方写了一张字条,让跑堂的去请丰子恺、刘薰宇也来,末了并未署名,写了个“致风流(丰、刘)二君子”。许杰就此感到,立达学园一班人“讲友情,讲义气,讲生活趣味”。耿济之不到20岁时,曾和三个志趣相投的朋友混在一起。他们是瞿秋白、郑振铎、许地山。后三人的名声后来都超过了耿济之。当年四人都是北京的穷学生,都喜欢文学,每天到耿家读书、讨论。1921年成立文学研究会时,四人都是发起人。
6、老舍妻子简介老舍,这位写出过《四世同堂》的大文豪,他生前发表的后一篇作品是一篇快板书《陈各庄上养猪多》,节选一段大家感受一下:中国,万象新,打起竹板,唱唱新农村。新农村,真方便,一来来到北京东北的顺义县。顺义县,好风光,渠水浇田稻麦香。好光景,说不完,雄心壮志,庄稼增产赶江南。说不完,咱们挑着说,介绍介绍陈各庄上养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