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首古诗,今天第十五天,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家靡室,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2、采薇解析《诗经》经典作品赏析:爱情诗《关雎》《蒹葭》(另:《凤求凰》);戍边诗《采薇》。《关雎》名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写出对一个在水中采荇菜(参差~,长短不一的水草,左右流/采/芼之)的姑娘,表达思念、爱慕之情。首句“关雎”(一种水鸟)起兴,次句点名主题。 二三章思念:日思夜想(寤寐求之),相思之苦(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四五章用音乐取悦对方、表达爱慕: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另:《凤求凰》思念、琴声表达,名句“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蒹葭》名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写了对水对岸的意中人的追寻,穿过芦苇荡苦苦追寻。“蒹葭(芦苇)~,白露~。所谓伊人,在水~”“溯洄从之,道阻且~。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采薇》久戍边疆的士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反映兵役沉重长期难以返乡,及兵役生活之苦。#釆薇简介#
3、釆薇舞蹈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日归日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豆苗采了又采,薇菜刚刚冒出地面。说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豆苗采了又采,薇菜柔嫩的样子。说回家了回家了,心中是多么忧闷。忧心如焚,饥渴交加实在难忍。驻防的地点不能固定,无法使人带信回家。这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采薇》。一到云南的春季,各式各样的野菜纷纷冒出新芽,吸引着爱好美食的人美来踏春,赏春,尝春。我爱云南人俗称“马豆草”的这一种。卷曲的嫩芽,尽力向上的枝头是伸“手”抓住阳光的细须,一旦吸收到了阳光就开了串串深深浅浅紫色的花朵。到了夏天,结出了微缩版的“豌豆夹”。像采豌豆苗一样,把嫩的尖尖采下来,回家淘洗干净,青炒或是烧汤,一股淡淡的春天的香气弥漫在口腔中,好像你把春天也吸进了身体。后来有一次看野菜图,作者说,诗经中《采薇》一篇中写的,就是在采这个野菜。具体是否我当然不是专业人士,不会去考证,但是好像再去采摘这个野草时,突然很有一种很历史的感觉,很有点不一样哦。
4、采薇简介【先秦】采薇-《诗经》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俨狁之故。不遑启居,俨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俨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敌军来犯,他依然选择离乡从军,仗剑而去。本以为这场战争几个月便可结束,薇菜刚刚长出地面,说了要回家,可到年岁末仍然不能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思乡之情,人之常有,却不能轻易与人诉说。多年的战争终于结束,除了胜利的喜悦,他还在牵挂。如今归来已是漫天飞雪。他艰难的走着,即使已经精疲力尽,他还是不停的往一个方向走去,因为终点就是家园。现在的我们,何尝不是如此?为了生计不得不远走他乡。即使想念家乡,也只能默默埋在心里。临近春节,哪怕在外辛苦一年,一无所获,也要回到家乡,因为家才是我们的希望所在。#釆薇简介#
5、采薇怎么读《诗经》多是四言诗,如《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mu,4声,通“暮”)止。靡室靡家,猃(xian,3声)狁(yun,3声)之故。不遑(huang,2声)启居,猃狁之故。读起来朗朗上口,但是叙事或者抒发感情比较费劲,后来出现了字数比较多、比较复杂的句式,也就是《楚辞》。楚辞也叫楚词,是指楚地的歌辞。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建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后来有人模仿和继承屈原的风格写诗,后人将这些作品编辑成集,就有了《楚辞》。《楚辞》中著名的就是屈原的《离骚》,所以《楚辞》体又被称为“骚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艾玛,不写了,打字都费劲。高中背过的全都忘了,现在就能记住个“兮”字。《诗经》和《楚辞》构成了中国诗词的两大起源。《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合称为“风骚”。《诗经》中的《国风》,代表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鼻祖,朴实无华;《离骚》代表浪漫主义,是浪漫主义鼻祖,天马行空。----------------------------------------------------------------------------------------------------
6、采薇详细介绍《诗经》第166篇 采薇这是一位守边士兵在归家途中赋的诗。这首诗用士兵的口吻,写其在战后归家的途中追述戍边作战的苦况及思乡之情,再现了从军生活的艰苦悲伤,用痛定思痛的反思,多层次地表现了行役之苦。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译文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刚才长出来。说回家啊说回家,一年已经过大半。没有妻室没有家,只因玁狁来侵犯。没有空闲坐下来,只因玁狁常为患。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初生正柔嫩。说回家啊说回家,心中忧思多牵挂。心中忧愁像火烧,又如饥渴实难忍。我的驻防无定处,没人回乡捎家书。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茎叶已变老。说回家啊说回家,转眼十月又到了。王室公事做不完,片刻也不得安宁。忧思在心真痛苦,回家只怕难上难。是什么花儿盛开?棠棣花开一丛丛。高大马车是谁乘?那是将帅所专用。驾御兵车已起行,四马壮马气势雄。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三次捷报送。驾起四马驱车行,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帅乘车作指挥,士卒也靠车掩蔽。四马步子多整齐,弓饰象牙箙鱼皮。哪有一天不警戒,玁狁侵扰势紧急!想起当初离家时,杨柳依依轻摇曳。现在奏凯归来时,大雪纷飞满天扬。道路长远慢慢行,又饥又渴愁肠结。我心急切多伤痛,谁知我有多凄切!
7、采薇介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采薇》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薇"又名大巢菜,又叫野豌豆、野苕子。盛开着星星点点的紫色小花,看在眼中,有种说不出的美。采薇——我在他乡,思念故里。若不去认真探究它的意思,恐怕很难理解这竟是一首边塞军旅诗。谁能想到这么美的情景居然是诉说战争军旅的呢?
8、采薇大结局采薇——我在他乡,思念故里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采薇》未读《采薇》,我已先闻“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彼时我并不知道这句诗的含义,单纯觉得诗句很美,如初春拂过脸颊而不觉寒的杨柳微风,如寒冬赛过梅花三分白的皑皑白雪。没有缘由,这句诗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在“燕子来时,绿水人家绕”的江南。江南春色里,有“杨柳青青江水平”,有“碧玉妆成一树高”,柳絮纷纷时,枝上柳绵吹又少。在江南,儿童时常与小伙伴在山野之种奔跑嬉戏,追着蝴蝶,采着野花。山坡上密密麻麻长满了野豌豆,起先是绿油油的一片,过了不久那一片绿色之中就会开满星星点点的紫色小花,看在眼中,有种说不出的美。看着花很小,摘下来也不好看,根本不知道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采薇》中的“薇”。“薇”又名大巢菜,又叫野豌豆、野苕子。我们家乡一带习惯叫野豌豆,在山坡,田野,或者山间的路边上经常能看到。这种在我们眼中只是很普通的野草,不仅可以食用,《本草拾遗》中记载其还有药用价值。“玁狁”又叫“猃狁”,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少数民族。也许跟“鲜卑”、“契丹”等耳熟能详民族来说,“猃狁”比较生僻,但说起它另外一个名字,可能听过的人就多了,那就是“犬戎”。具体的地理位置大概在现在的山西、甘肃一带。西周进入中期,力量削弱,犬戎经常入侵,边疆战乱频繁。到了周宣王时期,周朝继续了一定的力量,并派遣将士出征犬戎,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因此这首诗被认为大约是写于周宣王时期的。不得不说,《诗经》中的大多数诗都像我们小时候学的儿歌一样,叠字很多,念起来朗朗上口,“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若不去认真探究它的意思,恐怕很难理解这竟是一首边塞军旅诗,描写的是戍边士兵从背井离乡上战场到归家的情形。“采薇呀采薇,薇菜已经发芽了。说回家呀说回家,一年又过去了。”字字坎坷,诉说的尽是士兵对家的思念。出征保家卫国,何时才能还乡?在这烽火连天的战场上,驻地不稳,谁能帮忙把家书带回家?提到家书,不得不提杜甫的《春望》。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想给家里捎一封家书该有多难。写了不一定能捎回去,捎了家人也不一定能收到,更别说是家里寄来的书信了。我曾在某本书中读到过这样的情节:小战士从口袋里摸出皱皱巴巴的信,一边看一边擦着眼睛,信上的字早已被泪水晕开,模糊不清,团长走过来将信拿过去看了看,日期竟然是好几年前的。也许只有真正在战场上浴血奋战过的士兵们才能体会到“家书抵万金”的感受吧。采薇呀采薇,那时的薇菜发了芽,转眼半年过去,薇菜已经变老,回家依然遥遥无期。关于“采薇”,早的典故出自《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伯夷和叔齐都是商朝孤竹国国君的儿子,孤竹君原本想把王位传给叔齐,可是等他去世的时候,叔齐却想把王位让给伯夷。伯夷认为父亲的遗命不能违背,于是逃走了。叔齐不肯继位,也逃走了。国人只好立孤竹君的另一个儿子为王。贵族子弟,一旦离了家,便很难生活下去。伯夷和叔齐听说西伯侯姬昌关心赡养老人,就一起去投奔他。可是等他们到了那里,西伯侯已经死了,继位的是后来周武王姬发。他们拉住武王的马说:“父亲死了不安葬,却大动干戈去打仗,这难道是孝道吗?身为臣子却要去杀害国君,这难道是仁义吗?”武王身边的人要杀了他们,被姜太公阻止了,姜太公说:“他们都是义人啊!”周文王姬昌、武王姬发以及太公姜子牙,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一部《封神演义》已经让他们家喻户晓。后来武王推翻了商朝的暴政,天下易主,伯夷和叔齐为了表示对商的忠诚,拒绝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中,采薇菜充饥,并作了一首歌:“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没多久便饿死了。当时的人都称赞伯夷和叔齐有气节,甚至还有人想去效仿。但是在后世的人看来,其实大可不必如此。这就是采薇背后的故事。这也是采薇背后的辛酸。采薇啊采薇。等到薇菜开花的时候,我是否能够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