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女婿初二回娘家是个古老的传统风俗,这是我以前发表在洛阳日报上的原创小篇,现在拿出来晒晒,兴许能给亲朋好友们带来少许节日的乐趣为盼!偃师市 马占茹在我们河南豫西山区,有个古老的不成文风俗,初二初三小两口回门,娘家人变着花样戏耍女婚,本人年轻时深有感触。下面说一说我四十年前的经历。那一天,是大年初二天气好,俺俩口,三天回门起的早,俩人收拾的圪折折,骑了一辆新飞鸽。蒸馍篮,鼓堆悬尖一边挂。好点心、四方方、车子把上来滴拉。在路上,媳妇对我来嘱托,到俺村你可要吃备着。虽说俺村小不老大,耍新女婿可有两下,在去年,隔墙的新女婿叫小刺,炮制得尿了一裤子。到时候你说话可要当心,不敢还是一脖子筋。我说是,别拿猴头吓唬人,也不看我是哪路神,论文的,说他们我捂住半个嘴,论武的,试搂四腰我怕过谁?媳妇闻听说声咦,就你成天烧唧唧,甭你喷的丈二五,到时候,你就知道那锅是铁打不是土。说着说着到村口,旱有人接过车子头前走。一进门先给我搬个墩,热腾鹏,信阳毛尖放茶几。中午饭,七个碟子八个碗,九个杯子十个盘,吃得我浑身直冒汗,心里想,当新女婿可真舒坦,要是天天能吃这饭,我说说,干脆招到她家也划算……心里正在想好事,忖着身后不对劲,一扭脸,七八个小伙捞住我,俩老壳,妻嫂子一边烧势着。打头的,一个瘦瘪对我说,叫声姑父你听着,猪肉也不知你吃不吃,猪走你总是要见过。若要好,拔出一百把关过。要不然,捞住你腿糙糙磨。我说是:我拿出两块,叫惩众人看着撇,可不敢炮制恁姑爹。瘦瘪一听咬咬牙,说你把俺这一圈人都当猴要,鞭子不举牛不怕,黄泥不拍难成瓦,说吧手势只一打,窜上来两个年轻娃,上前把我的胳膊架,又用手,照住我的后脑勺,出腾出腾捋几下。我说是,咱君子动口不动手,要动手,论摔跤,我可是十里八地没敌手。瘦瘪连说中中中。大狗二蛋恁之听,恁二人,都是去年复员才回家,体重都是一百八,用部队学的功夫会会他,省的他拿着大话把咱压。不说瘦瘪一张声,窜出来两个愣头青,上前把我的胳膊抓,又做了个骑马蹲档扎,我一看大话喷掉底,咬咬牙,硬着头皮迎战吧。头一跤,我死劲抡,不好;直觉的身上压个人,第二跤,我猛一翻,人家看地我看天,第三跤,我心里怕,坐在地上不起来啦,丈母娘,打圆场,屋里端出烟和糖,叫声孩子们要听话儿,不敢耍的老没样儿。瘦瘪说:叫声四奶你别管,好戏还得接着演。叫大狗,先找根绳子把他栓,再寻个大个前头牵,骡子的围脖儿给戴上,用煤漫他个黑花脸。牛凑捂住他的嘴,再给他蒙上驴庵眼……就这样,破鼓烂锣死劲拍,押住我游了半条街,后说,既然你姓马得有马态儿,你得再给俺撒撒欢,说吧把我的绳子去,围到一圈看好戏,我心里暗暗拿主意,打个箭步跑出去,有个胖嫂把我拉。我给她推个仰摆叉,众人一看崩了圈,大呼小叫将我撵。前堵后截不停闲,就好像打狼没二般,本来俺家在正西,撵的我调头奔正南。看见一个柴火垛,我扒了个口里面钻,忍气屏息不出声,圪针扎的我屁股疼。听到外面杀声稀,扒头一看日落西。整整衣服理乱发,低头看,脚上只剩下两只袜,两蓝馍,白花花,就换了个牛凑掂回家,从今后,每逢初二我心里怕,打死我都不串啦。
2、洛阳风土人情简介洛阳盛唐美景,《正月十五夜》是唐朝苏味道神写的一首咏神都洛阳城元宵夜“端门灯火”盛况的古诗。洛阳城皇城城门端门的布灯习俗可以追溯到隋炀帝时期,至唐代已盛极一时。人家头条百科还行,百度百科知道自己错了也不改。明明就是描写神都洛阳的,非要说描写长安的。
3、洛阳风俗习惯有哪些正月十五元宵节,各地有各地不同的过法和风俗,在洛阳北部这里,讲究地是十五过神十六过人,十五这天是为神过的,特别热闹,放鞭炮、放烟花、舞狮子、扭秧歌,必吃一顿饺子。十六是为人过的,冷清了很多,除了吃点元宵外别无节目。而在洛阳西南百公里外的山区又翻了个个,十五过人十六过神,十五吃元宵,冷清一些,有些地方甚至连鞭炮都不放。十六吃饺子,早起鞭炮能响到黑,黑了烟花能放到半夜,踩高跷、耍故事、锣鼓喧天,热闹非凡。这就是我这一带过元宵节的风俗,你们那里的元宵节有什么讲究吗?
4、洛阳的地方风俗就是要吃当地特色的菜,才知道当地的风俗,你喜好什么,豫西怎么会不喝汤啊?汤祖就是洛阳的,洛阳的汤名扬天下[赞]
5、洛阳风俗图片大全司马光曰:洛阳古多士,风俗犹而雅。文人雅士钟爱的就是文物,文物市场发达,造假当然不可避免。反观关中胡儿,只知放羊,吃羊肉泡馕,古玩只是儿童的耍货,别说没人要,更没人造假。现在你到西安朱雀大街的古玩市场,能买到几件真货?文化落后当然没有造假,也无需造假。#洛阳风俗简介#
6、洛阳风俗相关资料后现代社会,别说是男人戴花,就连女人也不戴花了。但在我国历史上,确实就有一个朝代的男人,却是以戴花为时尚的。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男子簪花成风的时代。在宋代的生活风尚中,簪花可以说是突出、直观、具特色的一个社会现象。无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皆以簪花为时尚。“洛阳风俗重繁华,荷担樵夫亦戴花”(司马光《效赵学士体成口号十章献开府太师》)。宋代隐士邵雍有一首《插花吟》,“头上花枝照酒厄,酒厄中有好花枝”,可见隐士生活中也是经常簪花的。就连绿林草莽也爱戴花,《水浒传》里的浪子燕青被描述为“腰间斜插名人扇,鬓边常簪四季花。”,《水浒传》第十五回,阮小五一出场,鬓边就插着一朵石榴花。如果说平民簪花更多地体现了对时尚的追求,那么文人则是通过簪花来抒发性情。士大夫簪花不仅是对美的追逐,更是向往独立人格、精神世界的标志。以簪花为寄寓方式是当时文人的普遍做法,这是宋代文人审美意识在生活领域开拓的结果。文人士大夫簪花,既是生活趣味的体现,也是内心强烈情绪的宣泄,又是人生态度的变相表达。朱敦儒有词云:“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表现了诗人特立独行的性情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庆历五年,欧阳修外放滁州。起初,欧阳修还深深地陷入于精神的苦闷之中。是滁州美丽的自然风光、纯朴的民风,安抚了欧阳修本就豁达的心灵,他开始纵情山水,以醉翁自居,并作诗《丰乐亭游春三首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行到亭西逢太守,篮舆酩酊插花归。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诗人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众人游春图,“簪花”突出了享受人生不负春光的形象。他没有表现出被政敌排挤打压消沉的一面,相反,大家所看到的欧阳修是一个很有生活情趣的人。面对南宋朝廷的偏安一隅,辛弃疾试图有所作为,但却一直得不到朝廷的重用,一再受得朝廷奸佞臣的排挤打压,一腔热血,报国无门。大概在嘉泰二年(1202),他写了这首词:“鼓子花开春烂漫,荒园无限思量。今朝拄杖过西乡。急呼桃叶渡,为看牡丹忙。不管昨宵风雨横,依然红紫成行。白头陪奉少年场。一枝簪不住,推道帽檐长。”(辛弃疾《临江仙·簪花屡堕,戏作》)创作此词时,辛弃疾已年近半百,已经是他隐居带湖的第八个年头了。通过这首词,我们似乎看到一个发秃齿摇的老人,在烂漫的春日里,拄着拐杖,急着赶去看牡丹花。老人也很想同年轻人一样,将花簪戴在头上,可头发已然稀疏,簪花不住,只好自我解嘲一番,推说是帽檐太长的缘故。花引发了簪花者的生命意识,促动人对时间的思考、联想与体验。文人在生命的终点,往往借花表达对生命的哲学思考。王安石病危之时,折花数枝,置于床前,写下了这首《新花》的绝笔诗:“老年少欢豫,况复病在床。汲水置新花,取慰此流光。流光只须臾,我亦岂久长。新花与故吾,已矣两相忘。”花激发了人热爱生命、拥抱青春的热情。人生越是短暂,就越应该尽情释放。在宋人的生命意识中,人老簪花是风流的人生态度:“人老簪花却自然,花红就不厌华颠。人间无此风流样,何止源流二百年。”(苏泂《见三山翁插山茶花一朵》)“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黄庭坚《南乡子·重阳日宣州城楼宴集即席作》)。”黄庭坚的这首绝笔词,借“白发簪花”的形象,表达了“万事皆休”的旷达。这是黄庭坚对自己一生的回顾与总结,也是饱经忧患浮沉的诗人终选择的生命态度。“白发簪花”代表了永不妥协的反抗精神,看似惊世骇俗及时行乐的行为,寄寓了词人一生的忧愤之情,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精神挽歌。
7、洛阳特色风俗介绍众人户外吃席 8个凉菜被冻成冰雕:这才是真正的"硬菜"近日,我国大部地区遭遇全能型冷空气,纷纷大幅降温降雨降雪,也引发了一些趣事。1月14日,在河南洛阳,一众宾客冒着风雪在户外吃席,上来的8个凉菜都被冻成“冰雕”,引得网友纷纷围观。据宾客王先生称,当天去参加喜宴,下了很大的雪,而且地点靠近大山,气温很低。当时,大家都在院子里吃席,只搭了一个简易的棚子。按照洛阳当地的风俗,吃席一般是八凉八热,凉菜一般都是提前一天别好的,但端上来之后都被冻住了。看着色香俱全的舌尖美味,却夹不动,根本吃不到嘴里,大家都在那里笑。后来,凉菜就被大家打包带走了。网友们也是看乐了,感慨这才是真正的“硬菜”。有人质疑这是否太简陋不礼貌,有网友解释说,主要是受条件限制,不像现在经济发达地区农村,村里都有大礼堂,都有空调,专门给村民办红白事。#洛阳风俗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