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房简介(张君房的详细资料)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6 09:20:09 浏览
1、张君房的详细资料

《云笈七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云笈七签》是道教类书,由北宋真宗时的进士张君房总编。张君房在任著作佐郎时,奉命主持校正秘阁道书及苏州、越州、台州旧存道藏。先编成《大宋天宫宝藏》4565卷,后又撮其精要万余条,辑成《云笈七签》122卷。道教称书籍为云笈,分为三洞(洞真、洞玄、洞神)和四辅(太玄、太平、太清、正一),总称七部。所以取书名为《云笈七签》。其内容包括经教宗旨、仙真位籍、服食炼气、内丹、外丹、方药、符图、守庚申、尸解诸术及赞颂诗歌、神仙传记等。大都摘录原文,分类汇集,不加论说。它不仅包括了北宋以前道藏的主要内容,而且保存了部分佚失道书的篇章,为研究道教的重要资料。收入《正统道藏》和《道藏辑要》,但两者卷次和文字略异。此书对道教的教理教义、本始源流、经法传授等作提纲挈领之阐述,是部概论性的道教著作,书内还收录了汉魏六朝至北宋初的大量道书,叙述上清经传授系统和上清派修真方法尤为详细,可以帮助读者把握前期道教的发展脉络和基本史实。#张君房简介#

2、张君房张君宝

黄帝祭天处郑邑北十二里许,有一巨陵,形高势竦,磅礴凌空。登其上,举目西望具茨晴岚萦萦。壮怀胸襟,勃发诗兴。念远怀古,缕缕幽情。其左,古溱环绕,流水潺潺,荷风送馥,鹤鹭翔天。其地形胜北倚梅泰,南临潩水,马陵具茨左右为障,堪称圣地也。岁月悠悠,世事沧桑,环宇蒙昧,六合洪荒。追溯五千年前,黄帝即诞生于其南洧水东岸轩辕丘麓,嗣后与诸将风后、大隗、力牧、常先、大鸿于其间营舍狩猎,渔稼煮炊,结绳记事,凿石为铭,繁衍生息,拓疆展土。同时黄帝面对长时期经年累月承受大自然的风雨雷电,酷霜冰雪,瘟疟猛兽的劫难。及宇宙空间的日月星辰,昼夜寒暑,万象轮回的更替,苦思废解。于是寻向朔方那座气势雄伟、高耸薄天,基盘浑圆之大丘。恭立其上,背北面南,拱手遥天虔诚祈祷:诚愿普天下风调雨顺、农稼丰登、祛沉疴、避灾难,降福泽予族群黎庶。澄鉴史志《黄帝文化史迹》“古圜丘”篇载:位于新村镇吴陈村望京楼水库西一百米高台地上有庙宇。立清·雍正三年《重修玉皇庙大殿门楼碑记》石刻。碑上刻有:古圜丘遗制遂建蔚蓝栋宇等字样。此碑刻因年深月久、风雨剥蚀,字迹多处模糊难辨。惜矣!晋·葛洪《抱扑子·登涉》记载:“黄帝欲登圜丘,其地多大蛇广成子教之佩雄黄,其蛇渐去。”唐·王瓘《广黄帝本行记》记黄帝于是祭天圜丘将求之道。复周游以防其道将见大隗于具茨之山。宋·张君房《云笈七签·轩辕本记》载:“黄帝祭天圜丘,将求之道即事九元子。”迄今多次考究发现此处继有清·宣统元年《重修玉皇庙碑记》:碑首有昭显硕大、遒健苍劲的天台山字样。先民们也许因时空遥远、传言异化,把古圜丘认作天台山。尽管如此异化其意类同。如是,就更进一步足以阐明了此处即轩辕黄帝祭天问道处。时空的遥远,先民们在此处为纪念黄帝祭天的地方在此修建玉皇大帝庙宇植柏种杨。由于种种因素累毁累建,叹不知始于何年!玉皇庙的营建有碑刻可考,只有自清·雍正三年,继嘉庆九年、同治十一年、至宣统元年。人杰地灵,物华天宝。与此丘麓隔溱水相望的望京楼夏商古城遗址,也是黄帝治国方略文化在这里的延续。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此曾出土了一批青铜器和玉器,包括罍、爵、斝、觚、钺、锛等物一百多件。2010年9月对该遗址进行了规模较大的全面发掘。惊喜地发现了瓮城,时代较早形制较为完备。包括三重城墙及三重护城河,城门、道路大型夯土建筑基址。房基、墓葬等计200余处,城址总面积168万平方米。其中以夏代晚期文化与商代早期文化交叉更替。此遗址的发掘对中国早期城池的筑建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固此,同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岁月悠悠,沧海桑田。历史的长河流淌了五千年。黄皮肤黑眼睛的黄帝裔孙,经年累月在此圜丘建庙植柏,香火不断,青烟缭绕。以祈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仓廪丰实,固我江山。天意!雄立朔方之古圜丘恰与南十二里许的黄帝故里始祖祠、郑韩古城北门、旧县邑北门。皆在一条中轴线上,南北遥遥相望,可谓神灵之妙哉!近清·雍正、宣统年间两幢碑刻文字显示的考古及夏商故城遗址的发现,考证破解了古圜丘位于何处的千年迷津。对更进一步研究探讨黄帝祭天问道处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又助推了黄帝故里旅游文化事业的发展及炎黄子孙根在何处的爱国主义教育。 作者:马哲夫

3、张君房个人资料

道教神仙画,后土像,清代(1644—1911),重彩绢本,纵180釐米 横83.5釐米。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简称“后土”,是盘古之后第三位诞生的大神,俗称“后土娘娘”,为道教“四御”中的第四位天神。她职掌阴阳,育万物,被称为“大地之母”,是早的地上之王。与主持天界的玉皇大帝相配合,为主宰大地山川的女性神。南宋吕元素《道门定制》卷二注:“后土即朝廷祀皇地祇于方止是也。王者所尊合上帝为天父地母焉。”又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天地部称:“三十六土皇,应三十六天,中应三十六国。如是土皇皆位齐玉皇之号。”元明《三教源流授神大全》卷一“后土皇地”条称:“为阴地者,五方相乘,五气凝结,负载江海山林屋宇。故曰天阳地阴,天公地母也。”

4、张君芳图片

甲骨文书法带兔字成语之七:待兔守株。才之力学书并释文:【成语】待兔守株【读 音】:dàitùshǒuzhū【释 义】: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同“守株待兔”【出 自】:宋·张君房《序》:“刻舟求剑,体貌何殊;待兔守株,旨意宁远。”

5、张君房

唐高宗调露元年(679年)改交州都督府为安南都护府,治所在县(今越南河内),为唐代六个“大都府”之一,设大都护、副大都护(或副都护)等官唐代与越南一带相关的道教人士,大致有这么几位:一是钱朗。其传记见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十五《钱朗传》:钱隐居,名朗,字内光,洪州南昌人也。少居西山读书,精勤有节操。五经登科,累历世宦,清直著称,去有遗爱,时论美之。唐文宗朝开成初为安南都护副使,后为光禄卿,归隐庐山。情澹好道,师东岳道士徐钧,得补脑还元服炼长生之术。昭宗世,钱塘彭城王钱缪慕朗得道长年,乃迎就钱塘,师事之。时朗已一百五十余岁,童颜轻健,玄孙数人,皆以明经进身,仕为宰官,已皓首矣。朗忽一日告别言:“我处世多年,适为上清所召,今须去矣。”俄气绝。数日颜色怡畅如生,举之就棺,身轻若空衣然,已尸解矣。其玄孙谓人曰:“我之高祖,年一百七十余岁。”南唐沈汾《续仙传》卷中亦有《钱朗传》,内容大同而小异。二是刘瞻。事见《云笈七签》卷一百一十七:相国刘公瞻,南迁交趾,道过江陵。既登扁舟,将欲解缆,回首道左,见像设甚严,而朽殿倾圮。问其名,即真符玉芝观也。入门升阶,拜手潜祝。是夕,舟中梦青童前导,登大山之上,松径连延,崖巘奇秀,芳芝幽草,好鸟灵花,灿然在目。行一里许,见元始天尊,坐宝花座上,瞻仰粹容,乃玉芝殿中天尊也。拜祝曰:“某得罪圣朝,窜逐且远,非敢怨望,但祈生还尔。”天尊曰:“尔之青简,列于方诸矣,何忧于世难乎!再居相位,而后得道。自此斋一旬,戒三日,则蛮陬瘴海魑魅之乡,无所惮矣。辰未已午,与子为期也。”自是刘公南征,至湖岭间,所在籓方,劳问相继。旋得金帛,寓信于荆帅,持创天尊殿,斋厅廊宇,选精介焚修之士以居之。于是再征,入掌钧轴,洎厌俗弃世,果符梦中之言,岁辰亦无爽矣。按这个“相国刘公瞻”就是晚唐懿宗朝的宰相刘瞻,新、旧二《唐书》中皆有传,而《新唐书》尤为详赡。在唐代,安南驩州、爱州等地常常是官员贬谪之地,路途遥远,蛮荒烟瘴,九死一生,故视为畏途。唐代前期著名诗人沈佺期因坐交张易之,被流放到驩州,作《初达驩州》诗曰:“流子一十八,命予偏不偶。配远天遂穷,到迟日后。水行儋耳国,陆行雕题薮。魂魄游鬼门,骸骨遗鲸口。夜则忍饥卧,朝则抱病走。搔首向南荒,拭泪看北斗。何年赦书来,重饮洛阳酒。”其诗凄恻感人,是当时贬谪者的生动写照。刘瞻贬官驩州,应该也是这种心理,故而在途经江陵时向神灵祈祷,希望得神灵庇佑,能够平安回归中土,确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而且传文说,刘瞻还有个弟弟叫刘助,性恬淡,“喜黄老言”。“黄老言”即道家之书,此二兄弟性情颇相类似,故刘瞻或许原本就有道教方面的信仰吧。传文后说:“僖宗立,徙康、虢二州刺史,以刑部尚书召,复以中书侍郎平章事,居位三月卒。”唐僖宗即位于咸通十四年(873年)七月,故刘瞻在驩州大约呆了三年时间,就回到内地,再度入相,但居官仅仅三月就去世了,这些都与《云笈七签》所言相合。三是元彻和柳实。事见宋張君房《云笈七签》卷一百一十六《南溟夫人》、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三十三《柳实传》。大意是说,唐宪宗元和中(806-820),有柳实、元彻二人,同志访道,在衡山结庐栖遁。二人都有叔父在浙右为官,因事各被流放到安南驩州和爱州,于是相约一同前往探视。至廉州合浦县登舟,将越海而济,南抵交趾。遭逢大风,将船吹入大海,抵一孤岛,四顾茫然。后遇南溟夫人与玉虚尊师,二人告哀,求示归路。夫人命侍女送二人归,化出一座百华(花)桥,二人履桥而过,即达昔日合浦系舟所在。回视,桥已隐没,询时代已过十年,驩、爱二州亲属已然作古。二人惆怅,遂重归衡山修道不再复出。四是张巨,其传记见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十九《张滋传》:张滋,字元微,系师长子也。辟丞相掾、给事黄门侍郎,历汉中太守,封昌亭侯。久之,得道,尸解而去。四弟:曰永、曰盛、曰溢、曰巨……巨,字儒宗,仕历侍御史、安南正参、义阳太守。久之,得道尸解。按这个张巨是张滋之弟,张滋为系师长子,系师就是汉末割据汉中的五斗米道领袖张鲁,如此说来,张巨应该是汉魏之际的人。但是,这是不可信的。因为这个传记里重点介绍的张滋的另外一个弟弟张盛,也就是开创龙虎山天师系统的张盛,其传记也疑点颇多,文中有“西晋永嘉中(307-312年)夜望大江之东有瑞气彻天”云云,此时距离张鲁去世的东汉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已历百年,作为张鲁的儿子不应该如此高寿。因此这个传记不尽不实,不具有可信度。唐代是我国道教外丹学盛行的时期,在教法上仍然承袭六朝,重视金丹服饵,丹经著作很多,对越南一带的方物也比较重视。#张君房简介#

6、张君房徒弟几个

宋代张君房研究出人体内有三尸神,每逢庚申日暂离人体,入冥界禀报,此后三十年,张君房从未在庚申日入睡,这样三尸就无法离开自己,自己的作为就不会被记录在案。张君房相信,这终将使自己的名字从司命神的死籍上消去。为了避免自己的举动引起体内三尸的怀疑,他按照郭璞的指导,依靠服食以鸣条茯苓为主的药物,来迷惑三尸。终于有一天,他突然在自己的弟子面前白日飞升,消失了踪影。张君房是宋朝宋真宗景德年间的进士,曾任尚书度支员外郎。祥符年间,被御史弹劾,贬官至宁海。当时宋真宗崇尚道教,把宫廷藏书中有关道教的书都交给杭州的戚纶和陈尧臣等校正。戚纶等推荐张君房负责这件事情,于是张君房编成一部大型道教类书《大宋天宫宝藏》,共四千五百六十五卷。因为编成了这部书,张君房重新得到起用,任著作佐郎。张君房于编成道书后,又根据其中的精要共万余条,编成《云笈七签》一百二十二卷。道教称藏书的容器为“云笈”,分道书为“三洞四辅”七部,所以张君房在该书的序言中有“掇云笈七部之英,略宝蕴诸子之奥”等语,因此将此书命名为《云笈七签》。下图一为明正统十年的刻本《云笈七签》。宋朝刻藏经现在已无存世,金元藏经刻本中存世仅存《磻溪集》《太清风露经》,以及《云笈七签》残叶。明成祖永乐年间,皇帝曾让张宇初纂修《道藏》,至英宗正统九年编成,名为《正统道藏》。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明《道藏》的经板也都全部遭到焚毁。明刻《道藏》也成为自唐以后,历宋金元明仅存且较为完备的《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