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高帝简介(齐高帝的简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8 12:26:34 浏览
1、齐高帝的简介

公元549年6月12日,85岁的梁武帝萧衍正躺在台城皇宫净居殿里。病入膏肓的他觉得嘴里发苦,想点喝蜂蜜解苦,可连喊了数声仍没人搭理他。终,饥寒交迫的萧衍在发出两声惊叹后,愤懑离世。作为南朝梁的建立者,梁武帝萧衍在位长达48年,是南朝在位长的皇帝。然而,这位帝王的结局竟是被活活饿死。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梁武帝萧衍落得如此下场?要想弄清楚真相,我们先要了解那个纷乱的时代。西晋末年,天下大乱。胡人趁着西晋空虚,纷纷入侵中原建立政权,316年西晋灭亡。这就是所谓的“五胡乱华”。其后在317年,逃亡到南方的西晋宗室琅琊王司马睿,在南方建立了东晋朝廷,而后东晋与北方的胡人政权对抗了百年。直到420年,刘裕推翻了东晋建立了宋,与统一了北方的北魏对抗,中国正式进入南北朝时期。这个“宋”在史书中称为“刘宋”也称“南朝宋”,是南朝的第一个朝代。在接下来的160年里,南朝经历了宋、齐、梁、陈等四个朝代,直到581年南陈被隋灭掉后,中国才又一次统一。而作为南梁的建立者,萧衍就生活在这个混乱的时代。萧衍于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生于秣陵县同夏里三桥宅。萧衍的家族兰陵萧氏是当时的世家大族,声名显赫,所以萧衍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他15岁时发生了一件大事,同为兰陵萧氏出身的萧道成逼得宋顺帝禅让,并改国号为齐,萧道成即为南齐高帝。萧衍的父亲萧顺之因为是萧道成的族弟,也因此得到重用,此后陆续做过侍中、卫尉等高官。萧衍有皇室背景,他本人又十分聪明,所以一路顺风顺水。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498年萧宝卷继位,萧宝卷为人暴虐,即位后擅杀诸多大臣,使得朝野惊恐,人心动荡。萧衍的兄长萧懿当时官职尚书令,为南齐立下过汗马功劳,以至于功高震主,后被萧宝卷冤杀。萧衍闻听兄长被杀十分悲痛,立即召集将领商议想要废黜萧宝卷,众人都支持他,于是他大力招兵买马,准备领兵征伐萧宝卷。此时荆州府事的宗室萧颖胄拥立南康王萧宝融举兵起事,于是萧衍和其会兵一处,并拥立萧宝融为帝。不久大军攻陷建康,萧宝卷被灭。萧衍因有拥立大功,官职得以升任大司马,掌管中外军国大事。但随着权力的扩大,萧衍的野心也开始膨胀了,他也想坐一坐那个皇帝的位置。所以他不断扩充自己的力量,但他没有着急,而是耐心等待机会。502年,他接受了萧宝融的禅让,建立南梁,即为梁武帝。萧衍称帝之后,初期的政绩是显著的。萧衍很勤政,而且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政治举措,使得梁朝很快繁荣起来。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帝王年龄大了,就会变得昏庸,晚年的萧衍也开始变得不理政事,甚至闹了很多笑话。当时佛教在南方十分盛行,各地都在兴建寺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说的就是当时的情况。晚年的萧衍也十分热衷于佛教,而且他不单单是研究佛学典籍,他是四次出家为僧。527年3月8日,梁武帝偷跑到同泰寺出家,三天后,自己又跑回皇宫。529年9月15日,梁武帝第二次偷跑到同泰寺,脱下龙袍,换上袈裟,再次出家当起了和尚。16日,他还在寺里讲解《大般涅槃经》。25日,群臣知道了他又出家了,就都跑去同太寺恳请他回去,他不肯。没办法,群臣凑钱1个亿捐给寺庙,赎回了皇帝。546年4月10日,萧衍第三次出家,这次大臣们捐了2亿钱赎回了他。547年3月3日,梁武帝第四次出家,他在同泰寺住了一个多月。这次群臣不干了,他们凑不出那么多钱了,于是便在国库里拿了1亿钱,去寺庙里赎回了皇帝。一个皇帝出家四次,甚至搞得大臣们捐钱来赎回皇帝,这个啼笑皆非的情况即使在整个中国的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当然这说明萧衍很虔诚,但也说明南梁的政治已经相当黑暗,皇帝已无心治理国家。于是,一场大动乱悄然发生了。534年,长期与南朝对立的北朝北魏发生了分裂,分裂成了西魏和东魏。其实,北魏一分为二对南梁是有利的,因为新生的两个政权实力必将削弱,南梁如果能整顿军队,趁机北伐是很有可能的。但是,南梁因为自己的昏暗腐朽,已经无力征讨,白白浪费了这的机会。不仅如此,东魏大将侯景与东魏权臣高欢世子高澄向来不睦,等高澄主政以后,侯景立马反叛,后向南梁投降。萧衍接受了侯景的投降,可背地里却和东魏通好,这导致本就是东魏叛将的侯景大为不满,他害怕自己会被牺牲掉,于是准备起兵谋反。不久他勾结废太子萧正德,起兵发动政变,并答应事成之后让萧正德做皇帝。不久叛军攻陷了台城,攻陷台城后侯景并没有杀梁武帝萧衍,而是将他软禁起来,限制他的自由。85岁的梁武帝萧衍因为在宫里没吃没喝,没人照顾,终被饿死在宫里。回顾萧衍的一生,生于乱世,他能建功立业做了40多年皇帝,是极为成功的。然而晚年荒唐举动以及荒废政事,导致他前功尽弃,终被饿死更是令人惋惜。

2、齐高帝人物简介

观物内篇之八(续)是时也,非会天下民厌秦之暴且甚,虽十刘季、百子房,其如人心未易何?且古今之时则异也,而民好生恶死之心非异也。自古杀人之多,未有如秦之其,天下安有不厌之乎?夫杀人之多,不必以刃,谓天下之人无生路可移也。而又况以刃多杀天下之人乎?邵伯温曰:人君所恃以安者,人心而已。人心一去,一夫而已。故《书》谓之独夫纣也。得民心以仁,失民心以不仁。仁者好生,不仁者好杀。以虐政杀之,以白刃杀之,其杀一也。然白刃之所杀犹有能免者,虐政之所杀则无所逃矣,故虐政甚于白刃。谓天下之人无生路可趋也,况又加之以白刃杀之耶!于是时也,天下之生灵坠于涂炭可知之矣。黄畿曰:此言经世之君自秦而汉,循世之序也。汉高之于齐桓,其积累之远虽不及,而成就之速则过之,适会其时耳。王植案:此言秦之所以失也。而曰"古今之时则异",正点醒一语,见其为观古今之意也,不可以闲文目之。秦二世,万乘也。求为黔首而不能得。汉刘季,匹夫也,免为元首而不能已。万乘与匹夫,相去有间矣。然而有时而代之者,谓其天下之利害,有所悬之耳。天之道,非祸万乘而福匹夫也,谓其祸无道而福有道也。人之情,非去万乘而就匹夫也,谓其去无道而就有道也。万乘与匹夫,去有间矣。然而有时而代之者,谓其直以天下之利害,有所悬之耳。邵伯温曰:利民则匹夫可以为元首,害民则元首欲为匹夫而不能。利害之间如此,可不畏哉!天之祸福视民之去就,民之去就视君之仁与不仁,君之仁与不仁在乎利民害民而已。人君始于利民害民,而天之祸福卒及其身及其子孙,可不畏哉!黄畿曰:有土之君不必自谓得天,天之聪明明威皆自我民者耳。故好生而利民,天亦好之。天之所福,即人情之所就者也。好杀而害民,天亦恶之。天道之所祸,即人情之所去者也。天人一而已矣,何择乎匹夫万乘哉?择乎有道无道,则直以利害相悬之故耳。由此观之,非高帝能用其臣,亦非子房善藏其用也,除秦苛政,约法三章,人关之初天人已交与之矣。王植案:此作两层,申明见秦失汉得,间不容发。仁虐之异,决乎得失之几。然上一层已结秦汉之案矣,天之道以下又反复言之者,非但明天道之在民情,正以见悬古可以鉴今,故但泛泛言之,不复言及秦汉。盖古今兴废一时皆在眼中,乃观物之本指也。谓之独夫纣也。得民心以仁,失民心以不仁。仁者好生,不仁者好杀。以虐政杀之,以白刃杀之,其杀一也。然白刃之所杀犹有能免者,虐政之所杀则无所逃矣,故虐政甚于白刃。谓天下之人无生路可趋也,况又加之以白刃杀之耶!于是时也,天下之生灵坠于涂炭可知之矣。黄畿曰:此言经世之君自秦而汉,循世之序也。汉高之于齐桓,其积累之远虽不及,而成就之速则过之,适会其时耳。王植案:此言秦之所以失也。而曰"古今之时则异",正点醒一语,见其为观古今之意也,不可以闲文目之。秦二世,万乘也。求为黔首而不能得。汉刘季,匹夫也,免为元首而不能已。万乘与匹夫,相去有间矣。然而有时而代之者,谓其天下之利害,有所悬之耳。天之道,非祸万乘而福匹夫也,谓其祸无道而福有道也。人之情,非去万乘而就匹夫也,谓其去无道而就有道也。万乘与匹夫,去有间矣。然而有时而代之者,谓其直以天下之利害,有所悬之耳。邵伯温曰:利民则匹夫可以为元首,害民则元首欲为匹夫而不能。利害之间如此,可不畏哉!天之祸福视民之去就,民之去就视君之仁与不仁,君之仁与不仁在乎利民害民而已。人君始于利民害民,而天之祸福卒及其身及其子孙,可不畏哉!黄畿曰:有土之君不必自谓得天,天之聪明明威皆自我民者耳。故好生而利民,天亦好之。天之所福,即人情之所就者也。好杀而害民,天亦恶之。天道之所祸,即人情之所去者也。天人一而已矣,何择乎匹夫万乘哉?择乎有道无道,则直以利害相悬之故耳。由此观之,非高帝能用其臣,亦非子房善藏其用也,除秦苛政,约法三章,人关之初天人已交与之矣。王植案:此作两层,申明见秦失汉得,间不容发。仁虐之异,决乎得失之几。然上一层已结秦汉之案矣,天之道以下又反复言之者,非但明天道之在民情,正以见悬古可以鉴今,故但泛泛言之,不复言及秦汉。盖古今兴废一时皆在眼中,乃观物之本指也。

3、汉高帝的简介

《上将樊哙》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汉季布拜郎中。惠帝时,单于尝为书嫚吕后。吕后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太后,以哙言为然。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困于平城,哙时亦在其中。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谩!且秦以事于胡,陈胜等起。于今疮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4、西汉高帝

那些尊贵的庙号与谥号(各八个):庙号:太祖、高祖、世祖、太宗、高宗、世宗、仁宗、宣宗谥号:高帝、文帝、武帝、昭帝、明帝、襄帝、康帝、宣帝。汉代庙号严格,汉惠帝、汉景帝都没有庙号。如果按照汉朝庙号制度,唐朝只有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与玄宗李隆基,宋朝只有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仁宗赵祯、高宗赵构,明朝只有太祖朱元璋、太宗朱棣,清朝只有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世祖福临、圣宗(不可称祖)玄烨、高宗弘历。 #夫高帝简介#

5、汉高帝的全名

刘邦同乡王陵其人2023年2月28日 农历二月初九 星期二 多云我昨天在小文里提到北平侯张苍为王陵相救一事,其实王陵其人可圈可点之处还是颇多的,他本是楚国沛县人士,出身豪族,与汉高祖刘邦同乡,两人自小交好以兄弟相称。在秦末风起云涌的反抗暴政的大起义中,王陵与刘邦高举义旗各率一支队伍并肩作战,刘邦攻陷咸阳时,王陵也带兵占据了南阳。在楚汉相争互不相让的相持阶段,王陵的作用就凸显了出来,成为刘邦与项羽逐鹿中原争相拉拢的对象,可以说王陵投向哪方,力量的天平的增长就会导向哪方,与汉楚两方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开始时王陵拿不定主意,本意还是想跳出纷争保留实力,但老母亲劝他认清形势,汉王,楚王只能选择其一,天下大势已无自立的空间。出身寒微的刘邦懂得人性,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和彼此终的利益。刘邦既不跟王陵谈兄弟交情,也不谈同乡之谊,而是谈利益分配与得失,而且也不相逼,给其足够的时间考虑。相比较于刘邦的世故,精明,善诱,项羽对王陵的争取就直接,简单,粗暴的多了,先是劝降,不从就抓王陵的老母威逼,王陵老母看到暴虐低智的项羽终不是成就大业之人,为了儿子的前途且不甘受辱就伏剑自杀了,暴怒后的项羽将其尸投入鼎中烹煮……这一暴行直接导致王陵率全军归顺了刘邦,战争的天平终于倒向了汉王。汉高祖五年,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吾所以有天下者何?”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群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嫉贤妒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汉高祖十二年,高祖在率军镇压淮南王的叛乱中,被流矢所中,后伤重卧床不起,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汉惠帝六年,相国曹参去世,王陵升右丞相与左丞相陈平一起执政,惠帝七年帝驾崩后,吕后称制,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王陵。王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乐……十一月,太后欲废王陵,乃拜为帝太傅,夺之相权,王陵遂病归。汉高后七年王陵去世,谥号武侯。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王陵死后谥号武侯,被他相救的北平侯张苍为文侯,一文一武也算是相得益彰。班固评价王陵曰:”王陵廷争,杜门自绝,亦各其志也。”深信性格,认知与格局决定命运也。

6、

刘邦以布衣之身,凭三尺剑取天下,看似偶然,实则必然。高帝超然卓群的领导力,几千年来为各英雄人物称道,张良评价“沛公殆天授”,石勒评价“朕若逢汉高祖,当北面而事之。若遇光武帝刘秀,当与其并驱中原,鹿死谁手,亦未可知。朕终不效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母,狐猸以取天下也。”近代伟人评价“刘邦是封建皇帝中厉害的一个”……古今英雄对刘邦的褒奖不胜枚举。古语云,能用众力,则于天下,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刘邦能吸引天下之英才,为自己所用,这就是他成大业的秘诀。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刘邦个人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对底下兄弟特别大方!这才是各路英雄愿意替他卖命的原因!史记记载:高帝路过曲逆,望见其屋室甚大,曰:“壮哉!吾行天下,独见洛阳与是耳。”于是乃诏御史,更以陈平为曲逆侯,尽食之。意思是,高帝看到曲逆城特别雄伟壮观,堪比洛阳,然后将曲逆城赐给陈平。包括函谷关以东的土地全部封赏有功之臣,近两百人封侯。这种无私无我的境界,古今有几人能做到。与其鲜明对比的是项羽,部将立下战功,上去嘘寒问暖,一通鼓励,但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项羽手都把印章角都给磨平了,都不会赏赐盖章。阳光底下没有新鲜事,靠单打独斗,个人能力再强也难成大气。能服人,能吸引人,才是关键

7、

刘邦临终之际,吕后试探道:“萧何死后,谁来当丞相?”吕后怎么也想不到,刘邦给他挖了一个大坑。汉高祖刘邦生于农家,发于畎亩。公元前202年,刘邦登基称帝,定都长安。刘邦一生运筹帷幄,沛县起义、入关灭秦、楚汉之争,到后弥留之际也是深谋远虑,算无遗策的将朝堂安排妥当。常言道: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优秀的女人。刘邦背后同样也有一位了不起的女子——吕雉。吕雉是刘邦的发妻,在刘邦尚未“发家”之时二人就已成亲。吕雉和刘邦可以说是患难夫妻。从颠沛流离到权力的巅峰,吕雉不仅为刘邦生儿育女,更是陪着刘邦一路定天下、稳政权。就连汉朝的开国功臣郦寄都曾评价“高帝与吕后共定天下”。奈何这对曾经同甘共苦的夫妻,却终离心。或许,他们也没能逃过共患难容易,共富贵困难的魔咒吧。公元前205年,吕雉和孩子被项羽所俘。沦为俘虏的吕雉母子在楚军吃尽苦头,被囚禁整整两年后才被放回汉朝。好不容易获救,吕雉原本以为终于能够脱离苦海、一家团圆。谁曾想,等她回到刘邦身边之后,赫然发现自己的丈夫早已另结新欢。此时的刘邦早就有没人戚夫人常伴左右,二人蜜里调油,好不惬意。自己和孩子为了丈夫被敌军所困数年,归家之后发现丈夫美人在怀,试问哪个女人能大度、释怀?然而,吕雉并没有自怨自艾,至此消沉下去。丈夫的变心,让这个本就坚强的女人更加强硬。作为与刘邦一起打天下的女人,她可不是一般女子。对丈夫心灰意冷的吕雉选择了一面隐忍,一面培植自己在朝堂上的人脉。公元前195年,刘邦一度想要废立太子。奈何此时吕雉早就羽翼丰满,势力早已是刘邦无法轻易撼动。不久之后,刘邦病逝。其实,吕雉在刘邦弥留之际曾经试探过刘邦,企图知道其死后对朝堂的安排。刘邦告知吕雉,自己将封萧何为相国,辅佐新帝稳住朝堂;如若萧何过世则由曹参出任相国;曹参之后则有王陵、陈平顶上;另,再由忠心耿耿的周勃辅助出任太尉。得知相国的一系列人选之后,吕雉还想知道更多,此时刘邦只是隐晦的答复她,在后面的事不是其可以窥探,再者她也活不到那么久。刘邦之所以安排萧何为相国,是因为他清楚吕雉在他死后必定会独揽大权,大肆整顿朝堂,将自己的一干老臣“肃清”。而萧何虽是老臣,但在夺嫡风波之时帮助吕雉母子解围,对吕雉有恩。少年夫妻,刘邦深知吕雉是一名爱憎分明、知恩图报的女子,萧何之恩使得吕雉感怀在心,她敬重萧何。再者,萧何也为治世能臣,为国为民。由他出任相国辅佐年轻的帝王不仅对国家有益,平衡吕后权力、吕后也能与其相处得当,避免了一场风波从而稳定朝纲。至于为何萧何之后会选择曹参,则也是同样的用意。曹参和萧何一样都是西汉的开国功臣,具备才干在朝堂之中也颇有威望,同样是一位分量够重足以制衡吕后的老臣。再者,早年刘邦尚未起势之时,吕雉曾遭遇过牢狱之灾。彼时的曹参恰好是吕雉被关押之地的狱卒。当时,曹参对蒙难的吕雉很是照应,后还是在他和萧何二人的帮助之下吕雉才被放了出来。作为患难之时拉过自己一把的恩人,吕雉自然也不会拿曹参怎么样。而忠厚耿直的王陵,因为忠心正直。在吕后想要在朝堂根植外戚,发展吕氏一族势力时必定会跳出来制止。刘邦知道安排王陵这个“刺头”将来必定会成为吕雉的阻碍,不仅如此王陵的“张扬”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分去吕雉的注意力,让陈平、周勃等忠义之士在朝堂之上有喘息的机会。不得不说刘邦真是算无遗策!公元前180年,吕雉病逝。吕雉死后,陈平、周勃二人联手夺取吕雉子侄吕禄的军权,并一举诛杀吕氏多位王侯。二人同心用户号汉文帝继位,并拥护刘氏一族政权。陈平、周勃这些汉室老臣在吕后死后便肃清吕后在朝堂留下的势力,整顿朝纲,再次稳固了刘氏的政权。刘邦在生命的后,凭借自己对吕雉的了解和朝堂局势的了如指掌,安排了这样一盘大棋,给吕雉设下这样一个“陷阱”,成功在自己百年之后还能维护汉室的兴旺,不愧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参考文献:[1]《汉高祖刘邦传》[2]《大汉王朝》

8、

高帝七年,汉高祖刘邦亲率32万大军,北伐匈奴。当他走到平城时,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由于刘邦行军速度过快,后方的主力部队没跟上,刘邦被匈奴的40万铁骑团团围住,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围得密不透风。这时,刘邦的身边管用的人只有陈平,那些功劳劳赫赫的战将,如韩信、彭越、英布等人,没有一个人愿意出征,所以刘邦无计可施,被匈奴铁骑围困了七天七夜。眼看快撑不下去了,军师陈平找到刘邦,自愿去匈奴指挥部跑一趟,施展美人计,帮助刘邦解围。陈平携带了大量的金银珠宝,悄悄地摸到了匈奴单于的大老婆阏氏住的帐篷中,陈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送礼。阏氏平素居住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见过的珠宝不多。女人天生喜爱金银珠宝,她见到陈平送来了这么多的珠宝,喜笑颜开,高兴得合不拢嘴,当下老实不客气地收下了。陈平见阏氏收下了自己的礼物,心想计谋的第一步已顺利实现,接下来就轮到第二个步骤了。陈平见阏氏上了钓鱼钩,就顺杆对她说道,夫人,我陈平今天来不为私事,专为夫人而来。陈平是个大帅哥,阏氏不讨厌他,甚至偷偷喜欢上了他,想和他聊天。她接过陈平的话头说,大帅哥呐,老姐姐地位尊崇,有什么事需要帅哥来为我操心的呀!陈平说,姐,我老板刘邦被围了七天七夜,始终脱不了身。他现在狗急跳墙,已令人从中原带1000个美女到前线来,他打算将这1000个美女统统送给你的单于老公。中原美女个个比你漂亮,你老公见了,还不是苍蝇见了血,死盯着不放嘛。说不定还会从里面选一个天下第一的美女当新阏氏(皇后),你那时即使想留在你老公身边当一名丫环,你老公还会嫌你丑,肯定不要你啰!阏氏见事情如此严重,情急之下,她主动挽住陈平的手,央求道:“小哥哥,你就帮帮老姐姐吧,你有什么好的主意尽快说出来,姐一辈子不会忘记你的好。”说完,还朝陈平抛了几个媚眼。陈平说,姐,这件事不难,很容易做到的。姐夫(单于)夜晚从前线下班回来,你只要吹一吹枕头风,劝他带兵马上返回北方大草原,不要再围刘邦了,你的危机也就化解了。姐,你想想啊,姐夫撤围而去,我家老板肯定就不会再送美女给他,当然也就没有哪个美女再来争你的宝座。阏氏见计策可行,当即奖励陈平一个拥吻。单于夜晚回帐篷休息,阏氏按照陈平所教的那样,就在单于面前吹枕边风,要单于撤围。单于很爱阏氏,既然阏氏主张撤回,单于没有啰嗦,第二天一大早就撤围北上。刘邦安全了。上面这件事,是陈平为刘邦出的六出奇计之一。史料来源于《史记集解》。